皇宫糖尿病(皇家糖尿病处方粮配方)
固体饮料成根治糖尿病神药?北京警方破获一起假药案
上百年祖传秘方、服用几天血糖就能降到6.0、10年不会复发……成本仅几十元的固体饮料“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被网络广告吹嘘成能根治糖尿病的神药。糖尿病人满心期待地花费上千元买来服用,血糖却不降反升……8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通报,市局机动侦查总队近日在河北警方的配合下,打掉了一个生产销售假药的团伙,抓获涉案人员24人。
网络广告引出销售假药犯罪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的侦查员在网上发现一篇文章《糖尿病有救了!每天吃它,远离并发症,30天血糖稳定在6.0》,文中宣称名叫“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 是百年药企“深圳松茂堂”的“化糖秘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口服胰岛素,能恢复胰岛细胞,根治糖尿病。
这样的吹嘘引起了侦查员的怀疑,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怎么会只要吃药就跟根治糖尿病?侦查员进一步调查发现,网上有不少网帖都在指责“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降糖骗局,北京也有相关诈骗报警。
侦查员以糖尿病人的身份拨打了广告上的电话,了解情况。自称降糖指导老师的话务员询问了一些病症程度、是否就医、服用药物等看似专业的问题,随后就诊断侦查员为二型糖尿病,开始推销他们的“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说只要吃了这个药,几天之后就不用再吃其他降糖药物,根治糖尿病十年不复发。
这样的祖传神药自然不便宜,4个月一疗程,共计4800元,当天购买可以打折优惠。侦查员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拿到手后发现包装上写的居然是固体饮料,属于食品类,连保健品都算不上。成分表上写着南瓜粉,葛根、苦瓜、山药等植物混合粉末等。经过鉴定,“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没有任何降糖成分。侦查员由此确认,这个销售团伙是以推销名义实施诈骗。
高价祖传神药成本仅几十元
机动侦查总队会同法制、刑侦、网安总队及丰台分局成立专案组,对这个团伙开展全面调查工作。通过梳理110警情、回访事主和查询资金流向,“深圳松茂堂”法人胡某某、河北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徐某某、王某夫妇浮出水面。
5月21日,北京警方组织百余名警力,分为6个抓捕组,在河北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开展集中收网,对该团伙5个涉案窝点、2个仓库同步进行查抄。行动中,共抓获涉案人员24人,现场起获“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等涉案产品1300余盒,虚假“话术”材料千余份。
经深入调查,胡某某是“深圳松茂堂”的法人,他与河北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徐某某、王某勾结,签订销售协议,以“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具有降糖功能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并对外销售。2020年10月以来,徐某某、王某二人在河北等地租赁办公地点,雇佣话务员接打电话骗取事主信任并进行推销。胡某某以每盒40至50元的价格卖给徐某某、王某,后者再以每盒598元的价格对外销售,从中牟利,初步核实涉案金额达170余万元。
目前,徐某某、王某、胡某某等24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警方提示:
治病需到正规医疗机构
家住昌平区北七家的刘大爷就是“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的受害者。刘大爷说,去年11月,他在网上看到“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可以根治糖尿病的广告,宫廷秘方、十年不复发等宣传让刘大爷立即打电话订购了3盒,花费1398元。满怀期待的刘大爷收到药品后立即开始服用,并每天监测自己的血糖,没想到血糖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升了,几天之后就升到了9.0,刘大爷发觉受骗报警求助。
民警介绍说,此案中,不法分子利用事主治病心切、判断力低的弱点,夸大食品功效,将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诱使其上当受骗。一些事主治病心切,不顾医嘱、停用正规降糖药物,而在服用该“神药”后,不仅血糖没有降低,有的事主还出现过敏反应,在经济蒙受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警方提示广大群众,治病要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生活中要增强防骗意识,切莫轻信网络或电话营销,不要陷入“包治百病”的圈套,发现相关情况或者被骗后,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的请及时报警。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莹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 邰绍峰
唐朝这18个著名诗人,都有糖尿病,唐朝怎么那么多糖友?
唐朝“盛产”诗人,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至少也有几十个。
然而,这其中糖友就有18人,这可是凭借才华自己记录的。
唐代诗人很喜欢写疾病,90%都是关于自身疾病的描述,这可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学者王思璀在《唐代知识阶层笔下的医学叙事》中统计:《全唐诗》中写眼病的最多,其次便是糖尿病,共记录18人35次。
从统计看,李白、白居易、李商隐、杜甫、孟浩然、卢纶都在其中。
好家伙,简直集体沦陷啊!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就是“生活方式”更甜了!
——唐太宗,大力发展了制糖技术,糖不再是奢侈品!
唐朝以前,古人吃的糖一般是麦芽、谷芽制作的,麦芽糖的甜度是蔗糖的40%。
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由甘蔗制成的蔗糖出现了,不过那个时候技术还不成熟。
而到了唐太宗这里,他派人专门研究学习制糖技术,不仅如此,还设置了糖匠这个职位,制糖技术得到大力发展。
从此,糖不再是高贵的奢侈品了,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那时,吃糖成了时尚,春天来了吃糖,祭祀灶神吃糖,生活开始越来越甜了。
到了唐朝中期,冰糖制作工艺出现了,由蔗浆和竹枝制作而成的,味道鲜甜可口,一瞬间成了网红美食,宫廷与民间都争相追求。
除此之外,唐朝人连酒里都要放糖!
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处处弥漫着酒的香气,唐朝时期饮酒之风盛行,那时将喝酒视作豪迈,李白的斗酒诗就有百篇,唐朝史籍留名的酒多达七八十种。
他们常喝的酒有米酒、清酒、黄酒,原材料用的是糯米,每100克糯米中的碳水化合物高达78.3克[1]。
为了让酒更好喝,唐朝人还经常去掉糯米表层,只保留内芯的部分。不仅如此,还会在酒中添加糖。
这一番操作下来,这酒成了“甜水”。
又是甜食又是甜酒,身体变胖了,血糖升高只是时间问题。
再来看看酒是怎么影响血糖的[2]:
1.酒精会刺激食欲,越喝越吃,越吃越喝,食量增加导致血糖失调。
2.酒本身是碳水化物制作的,热量高,也是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
3.酒精会干扰口服糖尿病药物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很肯定地告诉大家,酒还是放弃了吧!
接下来说说甜食,糖友就不能吃甜食了吗?
别太焦虑,但是吃甜食对糖友来说有讲究:
1.可以选择低碳水的甜食,比如自己动手做蛋糕,使用低热量的甜味剂,比如天然甜味剂。
2.选择适合糖友的甜食,如酸奶和低糖水果(如苹果、梨、蓝莓、草莓)。
好了,点个在看和赞,让更多朋友看到吧。
作者:郭倩
参考文献
[1]中国食物成分表 标准版(2018年)
[2]Emanuele NV, Swade TF, Emanuele MA. Consequences of alcohol use in diabetics. Alcohol Health Res World. 1998;22(3):211-9. PMID: 15706798; PMCID: PMC6761899.
糖尿病老人吃杂粮,血糖不降反升?营养师:杂粮烹饪方式很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一些精白米面,并用杂粮来代替。因为杂粮的饱腹感强,而且升糖指数低,这样就能减慢血糖的上升速度,从而帮助控制病情。
但不少糖友却发现,自己改吃杂粮之后,血糖反而上升得更快了,更加不稳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提醒一下这些人,你们仔细的想一想,有没有犯以下这三个错误:
首先,是不是吃的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很多人发现自己患上糖尿病之后,也知道平时要多吃一些杂粮。然后想到自己最爱吃的是黏小米和糯玉米等,就干脆把它们加入到了日常的膳食中。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杂粮都适合糖友们。像前面提到的黏小米和糯玉米,其升糖指数非常高,甚至不输精米白面。吃了自然会让血糖失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其次,吃的是不是杂粮类的加工品。有些中老年人不喜欢在家做饭,有时候又想偷懒,就可能会买宫廷窝窝头、八宝粥和粗粮饼干等杂粮加工品。
虽然它们里面确实加入了不少杂粮,但与其同时,也加入了不少的色素、淀粉、糖等成分,因此十分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最后,就是吃了油炸杂粮和杂粮粥。我国人民之所以不太爱吃杂粮,最主要原因还是口感太差了。而有些人为了让它变得更好吃,就会采取油炸的方式。
不少糖尿病患者总是关注糖和升糖能力,却忽略了油脂。高油脂的食物热量太高,很容易引起肥胖,也非常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很容易会患上一些并发症。
至于杂粮粥,由于很多中老年人的牙口不好,又觉得喝粥能养生,所以特别喜欢把杂粮熬成粥。可一旦我们把杂粮煮的太过于软烂,它的升糖指数也会大大增加,自然就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总的来说,希望糖尿病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杂粮,小米、燕麦、红薯和红小豆等,都非常不错。而且最好能直接蒸着吃,并且多种杂粮一起混着蒸,营养会更均衡,口感也会更好。
此外,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也建议平时多吃一些杂粮。杂粮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以及钾元素等。常吃可以预防便秘,也可以避免一些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发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