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受寒(糖尿病人受凉后的症状)

内分泌科杨玉莲主任 0
文章目录:

已经进入冬季,糖尿病患者要更加注意!

不同的季节、气候会给疾病以不同的影响,进入冬天后,好发病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糖尿病患者会受到哪些影响,应该如何预防呢?

冬天,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减少感冒

糖友们受寒后特别容易感冒,且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肺部、泌尿系统等感染。

冬季早晚温差大,特别是雨后气温骤变,是疾病高发期,患者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免疫功能变化大,抵抗力也会逐渐下降。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少熬夜,保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

2.多补充水分

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多饮水,要适当的补充足够的水分,这样才能够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贴冬膘”并不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糖友们应控制高蛋白、高油脂食物的摄入量,注意多吃一些水分含量较多,可生津润燥、滋肾润肺的水果蔬菜,比如白菜、花菜、菠菜、蘑菇、苦瓜、冬瓜、黄瓜梨、荸荠、枇杷等。

3.呵护足部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病变,可使痛觉纤维受损,对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温度损伤感觉迟钝或消失,天冷取暖时极易烫伤

另外,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得多,下肢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或可使血管出现节段性阻塞,再加上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足部缺血,烫伤后不易痊愈,进一步发展至溃烂、感染,甚至足部坏死,即糖尿病足

4.严控血糖

要规律应用降糖药控制主食量,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及时治疗体内伴发的其他病症。

入冬后,糖友在控制血糖上,需要倍加努力,因为不少糖尿病患者会血糖升高,容易在下午3~5点出现饥饿感,这与天气转凉,食欲大增,运动量减少,体内吸收的糖分代谢不出去等原因有关。

糖友一定要注意饮食,切忌吃得过油,合理控制热量。

当然,测一次发现血糖升高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血糖有昼夜之别,有时只空腹血糖升高,而其他各时间点的血糖并不一定升高,需要结合全天血糖来权衡,切不可只凭个别时间点血糖升高,就盲目增加药量。

5.运动要护好关节

糖尿病患者冬季运动可谓“危机四伏”,中老年人以及女性绝经后,关节、韧带容易受损,所以运动时要控制好力度及运动量,循序渐进,运动时间根据个人情况以每日累计30-60分钟为宜,可选择快走、慢跑等较和缓的运动。尤其要注意关节保暖,可带上防损伤护具。

另外,秋冬季节尤其要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更重要的是一定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人入秋后血糖升高?牢记这4点,血糖不升高,糖友别大意!

#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发现,自从入秋后,院里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多了不少,大多是反馈入秋后,血糖突然升高了。

针对这种情况,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入秋降温后,糖尿病人该怎么做,能稳定降血糖以及预防并发症?

以下这4点,糖友一定牢牢记住:

1、不要盲目跟风贴“秋膘”

入秋后,人的胃口会更好,吃的大鱼大肉也多了起来,“秋天贴秋膘”这句民间俗语就是这么来的,但是“贴秋膘”的行为并不适合糖尿病人。

突然吃太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势必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所以糖尿病人如果立秋之后血糖飙升的话,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吃太多“大鱼大肉”了。

2、勤喝水,防秋燥

秋季天气干燥,燥邪伤阴、伤肺,因此,人容易出现 “干燥”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口干舌燥、咽喉干痒、眼睛干痒、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脱皮等等,而这些“燥症”呢,在糖尿病人身上会加重,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口干口渴、皮肤干痒等症状的出现。

因此,糖尿病人步入秋季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既有利于缓解燥症,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保护好脚部,防止伤口

秋季天气干燥,很多人手脚容易干燥起皮、皲裂,这时候糖尿病人就要特别注意并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因为糖尿病人脚部如果出现伤口,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因为是本就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出现伤口情况更严重。

因此,秋天糖尿病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双脚,可以每天涂点身体乳滋润脚部吗,防止干燥。

4、多添衣,注意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这句话却不适用于糖尿病人,因为糖尿病人本身气血亏虚,抵抗力就比较差,如果突然受凉,很容易感冒发烧,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而且,如果糖尿病人感冒处理不当、没有及时处理的话,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了,如果您有任何糖尿病及并发症问题,需要帮助与治疗,可以点击「链接」!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秋日生活打卡季##控糖#

糖尿病患者,经常抽筋,或与这5个因素有关,需重视

抽筋,想必一定有很多人都曾体会过,对于健康人而言,偶尔一次的抽筋并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但除健康人偶尔会有抽筋发生外,相信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上也经常会有抽筋的情况发生,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所出现抽筋,则应及时找到引发抽筋原因所在,并对其加以有效解决,否则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抽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入睡时受凉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在晚上睡眠的过程中发生抽筋,之所以会如此,其实往往都是因患者不注意保暖所导致。

如今气温已然开始越来越凉,若是患者在睡眠的过程中有寒气侵入身体,肌肉神经受到低温的刺激后便会导致腿脚抽筋发生。

因受凉而引发的抽筋,其实除会在睡眠的过程发生外,若患者在白天不注意保暖,也同样会有抽筋的情况出现。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若不想睡眠被抽筋影响,则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2、缺钙

说到抽筋,其实有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缺钙的问题,普通人群发生抽筋的确大多都是因缺钙所引发,但除普通人群外,其实糖尿病患者往往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若想将自身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平稳状态,则一定要严格控制自身的饮食;

但若是患者对于饮食控制的过于苛刻,无论是能吃的或不能吃的都不吃,长期如此之下,便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同时缺钙问题便也会就此出现。 

3、运动过度

对于控制血糖这件事,运动可谓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因为通过运动可以大大提高胰岛细胞的活性。

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使自身的血糖能够尽快平稳,便会加大运动的强度,殊不知如此之下,却很可能会引发抽筋出现。

这是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加速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而在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若患者运动过度,则会大大增加身体对乳酸的生成,导致大量乳酸被堆积在肌肉之中,如此之下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同时也会致使抽筋发生。  

4、出汗量大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过多,则会使电解质大量丢失,如此则会使大量的代谢垃圾被堆积在体内,导致局部肌肉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抽筋

尽管如今气温已逐渐转凉,但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仍会出很多汗,此时若不及时补水,便很容易会有抽筋的情况发生。  

5、并发症

随着病程延长以及对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并发症出现,而若是出现了神经病变,便很可能会导致抽筋发生。

这是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肌肉神经传导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痉挛

通过以上阅读,相信大家已经对导致糖尿病患者经常抽筋的5个原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包括:入睡时受凉缺钙运动过度出汗量大以及并发症

其中,对于入睡受凉运动过度以及出汗量大这3个因素,患者一般只要经过适当调整就可使抽筋症状得到缓解

对于缺钙引发的抽筋,则可补充钙质,以及多晒太阳补充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而对于最后的并发症,则需患者能够对其提高警惕,积极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