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多大糖尿病(多大会的糖尿病)

心内科魏医师 0
文章目录:

小孩也会得糖尿病,血糖值是多少才正常?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类疾病,由于儿童自身系统发育未完善,当体内脂肪、糖分摄入量过多时,机体代谢细胞未能及时反映,加强代谢能力,因此很多儿童及青少年都患上肥胖症,是这些肥胖症儿童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而且儿童患上糖尿病与成人无异,都需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控制血糖,而在治疗的过程中,糖尿病也会给患病儿童的成长发育带来诸多隐患。

★代谢系统如何控制血糖?

当人进食碳水化合物后,经过小肠消化吸收,代谢细胞会开始将其转换成葡萄糖,血液代谢也会参与到代谢过程中,因此血糖也会随之上升,而代谢系统为了维持血糖稳定会开始合成胰岛素,用来抑制肾上腺激素、血糖激素等其他腺体激素分泌,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而胰岛素中的β细胞是降血糖的关键激素细胞

β细胞既属于调节人体代谢功能的激素,同时也属于神经细胞中的内分泌细胞,因此也会发生“电位反应”,既细胞受到大脑指令后,会刺激神经脉冲中的神经元,随后在细胞受到电位动作刺激后,发生后膜电位,就能调动肝细胞,让肝细胞促进脂肪的分解、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糖原的组成,最后让血糖降低。

I型糖尿病儿童因为自身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已经负荷过重,人体中免疫保护系统会及时“关停”合成胰岛素功能,因此当没有了自身合成的胰岛素后,就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补充。

II型糖尿病儿童自身合成胰岛素功能并为消失,而是分泌量减少,代谢细胞中调控血糖细胞分泌激素受阻,因此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内。通常这类型的诱病因素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有一定关系。

★为什么小孩也会得糖尿病?

●遗传因素

父母中有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其后代患糖尿病的机率为40%,父母两人均患糖尿病,那么后代糖尿病发生率高达70%

●生理因素

自身合成胰岛素过少或者完全缺乏合成胰岛素功能,而造成葡萄糖利用率变低,因此而导致皮质醇、生长激素的异生增长,导致血糖升高。而机体神经被过度刺激,就会产生脱髓鞘病变,让体内髓磷脂经非酶分泌异常,导致糖分消耗功能丧失,蛋白质分子过多增长,从而沉积在体内中形成糖分基质,而临床症状为四肢麻木感,严重者还有肠胃功能、排尿功能异常,让中枢神经萎缩,从而自主神经不能自由调控血糖。

●并发症因素

在一项儿童糖尿病调查中,发现风疹病毒、心肌炎病毒等多种感染类病毒的发生,也是容易抑制胰岛素合成功能,减少肝细胞的增长,导致血糖不稳定。而所有并发症中,肾病儿童患者也是糖尿病的多发人群,而儿童患上肾病的发病时间早,治疗过程漫长,因此肾小球病变的机率更高,也更容易让代谢细胞过多增生,而引发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通常患有肾病的儿童糖尿病患者,在检测尿液蛋白中可以发现比同期正常儿童的正常数值,高出200-300ug,而随着治疗肾病药物的渗透,肾脏代谢负荷增加,神经反应过慢,就会导致肾衰竭的发生,从而让糖尿病患病程度更深。

●酮症酸中毒

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炎症表现,当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断或者机体引发感染、身体各项调节功能被干预过多时就会发生。首先胰岛素缺少是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因素,而次要因素在于胰岛素过多依赖后导致机体发生拮抗激素,从而让代谢细胞发生膨胀水肿,从而血糖飙升。

●眼球病变

眼球神经异常、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调控功能异常有一定关联,部分糖尿病儿童可通过治疗糖尿病,让视网膜神经得到营养的补充,从而让眼球病变的机率降低,而多数糖尿病儿童的眼压过高,都会过度刺激视网膜神经,增加致盲率,而血糖过高会增加视网膜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让其内壁受到损伤,从而形成白内障。

★儿童血糖值是多少才正常?

血糖在一天中不断变化,通常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为准,

●空腹血糖:2.8mmol/L---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4.4mmol/L到7.8mmol/L。

两种血糖值超过则为高血糖,低于则为低血糖。而手指末梢血糖测量值和家用血糖测量仪为测量指标,不作为诊断指标,而静脉血糖测量才是最为精准的诊断指标。因此如果血糖忽高忽低,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深层次的测量。

★儿童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就目前的临床医学发展来说,尚未找到根治的手段,因此儿童患上糖尿病后的治疗手段也成年人无异,都需要经过外界干预手段来让血糖维持在目标范围内,多数I型糖尿病需要终生用药,而II型通过生活手段干预 药物治疗,能够让病情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因个人体质,或许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复发率。

★儿童糖尿病注意事项有哪些?

●长期用药准备

糖尿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常用的方式为刺破手指血液测量,因此很多儿童会抵抗,因此需要父母耐心指导,另外长期用药,儿童也会产生排斥情绪,从而不按时注射胰岛素或者注射胰岛素部位错误,因此也需要父母监督。而处于青春期的患病少年因为生长激素的不断分泌,会导致胰岛素需求增加,从而造成血糖波动,因此要随时注意孩子病情发展,避免过度注射胰岛素。

●保持运动

运动能够刺激细胞活跃,同时能够减压排毒,因此运动能够分泌多巴胺让孩子感受到愉悦的心情,有效减少健康细胞被杀死,从而增强免疫力及抵抗力,让细胞能更好的参与与胰岛素合成。

●注意饮食

饮食的调控也是维持血糖的重要手段,因此饮食上要做到避免油炸、高糖食物,避免增加代谢负担。

儿童患上糖尿病的诱发因素虽然很多,但是在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心态、饮食、作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刺激胰岛素合成开关,而一旦儿童患上糖尿病后,应及时治疗,同时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让血糖维稳在正常目标值内。

高血糖,增癌症风险

近期,大庆研究(我国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进行的一项领先全球的糖尿病预防研究)长达30年随访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并进展为糖尿病,都会增加癌症风险。

研究发现,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分别为每千人每年6.06、6.77和7.18人。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分别增加77%和2.34倍。一旦糖耐量受损进展为糖尿病,患癌症的风险就会加倍。

这些发现表明,当高血糖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有更强的致癌作用。

研究显示,在血糖波动大的人群中,血糖水平的升高与癌症的发生显著相关,但在血糖波动小的人群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这提示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可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预防。

研究还发现,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的增加,而非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这提示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患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过,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相比,进展为糖尿病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更大。

文/杨进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不可治愈?医生辟谣:抓住黄金期,做好这1点能逆转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规模则更为庞大。

在我国,Ⅱ型糖尿病非常普遍;然而,很多人对糖尿病存在很多误区

有些人不把糖尿病当回事,认为“不就是糖高点吗”;还有些人太把它当回事,认为“得了就没办法恢复”。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糖尿病到底是不是病?

其实,糖尿病大多是一个慢性进展过程,如果早发现、早干预,不一定会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疾病,还有可能逆转。

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通过正确的医学干预手段,可以完全缓解或者逆转,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所以,糖尿病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专业医生个体化评估,因为病情有轻重缓急、病程有长短、发现有早晚、合并症有多少之分,等等这些决定着糖尿病的类型,以及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哪种药物又是最适合的药物;还是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重获健康。

有些人会因为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和激素代谢紊乱,而出现口干、多饮多食等糖尿病典型的症状;

有些人虽然已经得了糖尿病,自己却没有明显的感觉,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原来自己得了糖尿病,其实得病的时间远远早于发现的时间;

有的人发现的早,仅仅是处于糖尿病前期;

有的人是新近期发现的糖尿病,但机体的胰岛功能尚可,而并未出现肾脏、心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的体重控制,患者最终恢复血糖、体重、血脂等生理的正常,恢复正常的胰岛功能,并且,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说,糖尿病缓解了,或者说逆转了。

但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长期血糖偏高,可导致多系统损害, 引发肾、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甚至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因此,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糖尿病从何而来?

一说起糖尿病,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 这是一种与糖密切相关的疾病,肯定是糖吃得太多导致排出糖尿所导致的, 继而对含糖的食物一概不吃。

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糖尿病前期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引起的。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的糖分转化为血糖后,胰岛素作为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如同一把钥匙,让血糖可以进入到细胞内部进行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但是如果我们频繁刺激血糖上升,胰岛素就会频繁分泌,久而久之,细胞对胰岛素会产生抵抗。

最终,机体无法运用摄入的糖,只能通过尿液排出,也就形成了糖尿病。

中国是患Ⅱ型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国人在办公桌前久坐、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即使出门也非常依赖汽车等代步工具,再加上越来越“精致”的饮食……都为糖尿病人敞开了大门。

因此,Ⅱ型糖尿病主要来自于不当的生活方式

三、糖尿病可以逆转吗?

糖尿病是糖脂和激素代谢紊乱的异常状态,“糖尿病可以逆转”并不是一句空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韩亚娟表示,“逆转”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

他们的胰岛β细胞损伤了50%-75%。逆转是指通过一系列强化治疗,“唤醒”一部分“休眠”的胰岛β细胞,从而使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在这类患者中,患者越年轻、病程越短、胰岛功能越好,逆转成功率越大

逆转糖尿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生活方式干预

由英国糖尿病慈善组织赞助支持的一项为期5年的临床试验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摄入严格控制的低卡路里食物进行减重,从而逆转糖尿病。

所以,饮食上,我们建议患者在合理控制热量、平衡膳食营养的基础上,选择升糖指数GI值低的食物,特别要少吃含精制碳水添加人工糖较多的食物,如甜品、糖果和饮料等。

同时,患者要配合适当的运动和保证充足的睡眠。运动不仅可减重,还可消耗血糖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管住嘴,迈开腿,少压力,不熬夜,是预防糖尿病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还有非常多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血糖已经异常、偏高的问题,因此,如果您有家族病史,或者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应及时改善生活方式,并尽早接受血糖筛查!

参考文献

[1]高靖.糖尿病是身体里的糖多了吗?[J].中医健康养生,2015(11):55.

[2]康晓琴.糖尿病是糖吃多了?[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08):80.

[3]对于二型糖尿病可逆的重大发现[J].食品安全导刊,2016(16):48.

[4]王建华.六妙招助力逆转糖尿病前期[N]. 中国医药报,2019-05-09(006).

[5]糖尿病逆转不等于根治[M].老人报,2019.04.22第A4版.


图片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未经本平台和相关权利人书面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或引用。若本内容存在任何疏漏,请尽快与本平台联系,可发送信息至【causahealth-content@causacloud.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