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烧心糖尿病(糖尿病人烧心吃什么药)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咳嗽、烧心、反酸,患了反流性食管炎,要怎么办?

一位朋友给华子留言,每天晚上总会感觉烧心、反酸,有时还会剧烈咳嗽,开始自己以为是感冒,吃了几天感冒药也不见好,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患了反流性食管炎。他问华子要怎么办,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时要注意什么?

华子说,反流性食管炎有与慢性病相同的特征,表现为慢性化,有进展性,并且可能会导致并发症,接受治疗之后也有较高的复发率。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才能控制病情。

一、为什么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指的是胃内容物反流进食管内,在食管内长时间停留,胃内容物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等攻击因子,就会对食管黏膜造成自身消化而出现破损,发生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胃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酸雾越过咽喉后,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剧烈的刺激性咳嗽。

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是食管、胃等肌肉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暴饮暴食、糖尿病、高脂饮食、食管裂孔疝等因素,是常见的诱发原因。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生活干预

生活干预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症状较轻者通过生活干预就可以有效缓解。

1、减轻体重:如果患者体重较大,减轻体重可以有效减轻胃酸反流。

2、戒除烟酒:香烟与酒精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3、避免夜食:反流性食管炎在夜间易发,所以在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也不要过饱饮食。

4、升高床头:平卧体位容易诱发胃酸反流,升高床头,或是加高枕头把头颈升高10厘米左右,可以减轻症状。

5、避免刺激饮食:避免吃巧克力、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以及高脂肪食物。

三、药物治疗需要长期维持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抑酸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各种“拉唑”)、组胺H2受体拮抗剂(各种“替丁”)以及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可以抑制胃酸产生,减轻症状,促使食管黏膜的损伤恢复。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初始通常需要8周(使用P-CAB为4周)的抑酸治疗。在8周内,大多数人的食管黏膜炎症可以愈合。但是有研究显示,仅经过初始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在停药6个月之内有90%的复发率。而在初始治疗之后,如果继续进行6个月左右的维持治疗,复发率为28%。

反复发作的反流性食管炎,不仅会增加痛苦,还有可能造成并发症,例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出血,甚至会导致食管癌。所以现在反流性胃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多数医生倾向于进行2个月的初始治疗,然后以低剂量进行维持治疗直至6个月。

在6个月内,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坚持低剂量的抑酸治疗。以减少疾病复发,并且可降低食管癌的风险。在6个月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改成按需服药,或是间歇性服药。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可以采取内镜或是外科手术方式治疗。

总结一下,反流性食管炎有与慢性病类似的特征,需要长期持续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症状。治疗时主要使用抑酸药物,初始治疗加上维持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具体药物选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二甲双胍“烧心”,也保心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一线用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药物已经发现100年,在临床上应用65年,是一种经典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良好的降糖作用之外,存在的一种药物副作用,可能使用过的糖尿病人会有所感受,那就是有“烧心”的感觉。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反应,有些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腹痛、腹泻等症状。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确实是个很大的弱点。

经常会有糖尿病朋友来说,“医生,吃这个药降糖挺好的,就是烧心啊!”

但是在临床治疗中,糖尿病医生却发现二甲双胍对心的保护作用。

虽然此心非彼“心”,但是能够保护一种脏器,也是药物能够在降糖之外发挥的额外作用。

65年来,二甲双胍的治疗作用不断被发现,如它可以改善血脂,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

二甲双胍有神经保护作用、降压作用,近年来还发现它有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当然二甲双胍也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是一直都认为二甲双胍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由于其良好的降糖作用所带来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的心脏保护作用不是单纯的降糖作用,还有良好的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心血管保护涉及多系统,包括心肌保护、血管保护、胃肠道机制等多个方面。

在心肌细胞水平,衰竭的心脏能量供应不足,能量代谢紊乱涉及底物摄取和利用、线粒体ATP生成、ATP转移和利用等多个环节,这些都是心衰可能的代谢靶点。

有基础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等影响心机信号转道,从而改善细胞代谢。

在动物实验中,二甲双胍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心肌功能、预防心衰发生。

在药品说明书中,在中外权威糖尿病指南中都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作用进行了肯定。这类心衰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结局也许会为临床治疗带来新希望。

因此对于出现“烧心”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餐中或者餐后服用也许能够减轻症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用量,也能减少消化道症状。

能够坚持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远期收益肯定是存在的。

“烧心”谁都有过,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告诉你它是怎么回事

在我小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我的妈妈非常痛苦的躺在炕上,双手护着肚子,双眼紧闭。我尝试着问我的妈妈:“您怎么了?”她会跟我说,她感觉到烧心,烧的厉害。当时我实在是理解不到,烧心是怎样的一种不舒适,即使我做了临床大夫,我也没能真正的体会烧心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临床医生的无奈,很多感觉只有病人才能真实的体会到,而临床医生的体验往往是间接的,通过描述而知道的。今天,张大夫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烧心,这种症状,这种不适,这种体验。

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烧心就是发生在胸骨后的一种烧灼样的感觉,这主要由于炎症或化学刺激(如反流的胃内容)作用于食管粘膜而引起的一种不适。

烧心的典型表现为是在胸骨后或上腹部一种烧灼样的感觉,这种不适多发生在饭后1~2小时,烧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在夜间惊醒。而且常常有这样的一种规律:进餐量越大,这种不适感越强烈,且夜间平躺发生率较高。而且烧心可能还同时伴有酸、苦味的消化液或没有消化的食物反流到口咽部的不适。烧心与体位关系密切,平卧、侧卧、向前屈身弯腰等可能会引起烧心发作,而立位或者饮水等则可缓解。发生烧心的诱因可能有寒冷的刺激、吸烟、费力解大便等。

但烧心未必都是病理性的,孕妇晚期、酸性或高渗性的饮料、含有薄荷、巧克力和高脂性的食物、酒精等,都可能引起烧心的症状,但这并不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的烧心,主要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除此之外,外自体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等也可引起烧心。

因此张大夫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出现烧心的症状,一定要排除是否为生理学的,如为病理性的,请一定及时就医,如为生理性的,请改变生活方式。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到“今日头条”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健康问题咨询,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