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糖尿病(多年糖尿病人突然血糖下降)
患糖尿病多年,通过4个好习惯保护胰腺,现在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刚开始查出糖尿病时连医生都很感叹,他说别人的血糖是“偏高”,你的血糖是“高 ”,言下之意就是太高了,很少见到这么高的。在医生的指导下老赵开始控糖,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身体很健康,胰腺也保护得很好。若要问为什么这么成功,主要得益于5个好习惯。
-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把其他慢性病也控制好
慢性病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就像一个大家族,一个控制不好,另一个也会飙升。老赵除了有血糖问题,血压也是偏高的。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稳定好血压,疾病才会“乖乖听话”。若是让血压上下波动,有可能会损伤胰腺,从而影响控制血糖。
所以老赵每个星期都会测量血压,按照医生的吩咐吃降压药,不敢掉以轻心。
- 解决了脾虚的问题,开始注重调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关系着水谷运化和血液运行,如果脾气虚弱了,养分在运输的过程中就容易出问题,导致机体增重、代谢异常。它的统血作用也很重要,能够把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细胞及时吞噬掉,若是堆积下来,可能会给血管带来炎症,不利于控制血糖。
老赵脾胃不太好,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他开始注重健脾养胃,不吃生冷的食物,冬季吃水果前会用开水烫一烫,油炸的食物基本不碰。
- 意识到身体太胖了,每天都会去运动
肥胖的人很难保持健康,当胰岛对体内的脂肪产生“厌倦”不想继续工作时,血糖代谢就会出问题,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老赵决定改变自己,他给自己定下来每周运动计划,如果外面下雨了,他就会在室内骑动感单车。
-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他选择健康饮食
以前的老赵喜欢下馆子,饮食大多是高糖、高油脂的类型,他觉得特别好吃。在医生的科普下,他明白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若是想保护好胰腺就不能再继续“三高”饮食。为此,他自己动手做饭吃,选择低热量的饮食方式,吃杂粮饭、新鲜的果蔬、鱼虾等水产。体内的脂类物质减少了,胰岛的压力减轻了,慢慢地自然能恢复正常功能。
老赵说以上四个好习惯要长期保持,自己从确诊以来就这样做,所以这么多年才没有出现并发症,再没有其他问题发生。而且自己的心态一直很好,身边有很多人鼓励自己,有的糖友每天灰心丧气,闷闷不乐,这样的状态也会影响健康。
有的人觉得糖尿病治不好,自己终生都要遭受折磨,还要警惕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并发症,真是太痛苦了。可是,生活中也有很多病情一直稳定的人,就像老赵这样,十多年过去也很健康,除了健康的生活和高强度的自律性,还有胰岛素辅助,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心血管疾病风险逐渐升高,有糖友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那么,怎么样才能安全过冬远离心血管疾病呢?生活中有哪些事项要注意呢?
糖友记住“四个慢”
第一慢:起床要慢,不慌不忙坐起来,慢悠悠穿衣服,等血液流动稳定了再下床活动,切忌把闹钟放在枕头边,闹铃一响就掀被子起来。
第二慢:调药要慢,若是感觉血糖或血压波动了,要一下子加大剂量吗?当然不是,应先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药,要不要先观察,不可频繁变动,今天吃多一点明天少吃一点,这样是不行的。
第三慢:走路慢,冬季寒冷,风一吹感觉腿脚都僵硬了,如果走路太快可能会摔倒。这个时候适合散步,放慢脚步到处走一走,手脚微微发烫即可。有的人脚怕冷,出门总是穿着棉拖鞋,松松垮垮不跟脚,很容易被绊倒,建议更换合脚的加棉运动鞋。
第四慢:上厕所慢,排尿、排便慢一点,若是感觉有点费劲,不要着急,太用力可能引起肛裂,同时还会致使血压升高,对血管不利。排尿也不能着急,要小心排尿性晕厥。
糖友要建立良好习惯,积极控糖、控制饮食和体重,牢记安全用药原则,若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可以咨询医生,也可以向身边成功的案例请教。大家要明白胰岛的重要性,好好爱护它,这样身体才会长久健康。
参考资料:
[1]肥胖的人,胰岛功能一般不会好!当心5-10年后得糖尿病.江苏新闻.2020-12-08
[2]保护胰腺,我采取这4项措施,患糖尿病46年,身体棒棒哒.糖尿病之友.2020-07-11
[3]糖友要记住“四慢”:起床、吃饭、运动、调药都要慢节奏!.保健时报.2019-03-05
[4]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只需做好六件小事.健康时报直播.2018-09-19
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1.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患者,要规律、规范用药,不宜随意停用或盲目更换治疗方案。
(1)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 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化验血糖以及肝肾功能、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情况。
(2)应激情况下如发生感染、外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等,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时发现过高血糖,及早就医。
(3)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发热等病症以及出汗过多时,要保持适度饮水量,避免引起脱水,同时积极就诊,治疗引发上述症状的相关疾病。
(4)老年人由于机体对口渴的反应不敏感,要注意主动饮水,必要时可记录每日的出入量,便于进行调节,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要严格、合理控制血糖。对于正在使用降糖药物者,不能随意减量或中断治疗,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应用胰岛素,不要随意减量、突然中断或盲目更换胰岛素治疗方案,以确保血糖处于合理的控制状态。
(1)当伴有严重感染、外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等应激状况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糖明显升高时,要及时就医;对原用口服降糖药物者,要暂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以防糖尿病酮症的发生,并对相关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2)病情相对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明显口渴、疲乏无力、多尿多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剧烈腹痛等症状时,要警惕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应尽快到医院行血糖、尿酮体等检查,及时诊治。(via 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我患2型糖尿病20年,无明显糖尿病并发症,5个控糖经验分享给大家
何先生今年55岁,患糖尿病已经20年了。
最近,他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何先生依旧没有任何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不仅何先生自己,就连他的主治医生也惊呆了!
自己从医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有病人的糖尿病能控制得这么好!
医生问何先生,他到底是怎么做到这样的?想让他把他的经验分享一下,自己以后可以把他当模板,跟别的病人介绍,增加他们的信心。
何先生听完医生的话,赶忙答应,表示自己其实也没有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就是听医生的话,医生说可以做的他就会去做,医生说不可以做的,他绝对不会做。
医生根据何先生的话,整理了几个控糖经验,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总结就是以下5点。
一、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刚确诊糖尿病时,心情都会非常的丧,觉得自己得了糖尿病就要完了,马上就要去世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自暴自弃。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失调导致的,按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基本是不可能治愈的,但我们可以控制好血糖水平,只要血糖控制好了,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确地对待糖尿病,不能拒绝治疗,也不能拒绝服用药物。如果血糖持续升高,很有可能会导致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
同时,还要积极地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比如说何先生得的是2型糖尿病,他从医生的口中和查询到的数据中表示,2型糖尿病多半都是肥胖型患者,肥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影响非常大,于是他日常生活中都努力地控制好体重,让自己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能过胖。
另外,何先生还报了一些心理辅导班,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时,就会去辅导班听听课,然后从中获取能量,帮助自己能更好地面对糖尿病。
二、注意饮食注意饮食对于很多人来说,注意饮食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对于何先生来说,这四个字就是他日常生活中的方向。
在确诊糖尿病之前,何先生特别喜欢吃烧烤、火锅那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吃吃喝喝,但确诊糖尿病之后,何先生基本没有再碰过火锅、烧烤,就算迫不得已要吃,何先生也会先用白开水涮一下再吃。
除此之外,何先生还坚持做到:
1.少油少盐:
何先生患病之后,他家里人做饭也坚持少油少盐,基本上不会做太多脂肪高的食物,都是清淡饮食。还有甜品、蛋糕、糖这些比较甜的食物,何先生都戒掉了,哪怕是吃饼干,也会先看看成分表,再看看是不是甜的,自己能不能吃。
2.少食多餐:
以前的何先生,一日三餐都吃得特别饱,为了不浪费粮食,就算吃不下了,也会努力往肚子里再塞一点。确诊糖尿病之后,何先生基本每餐只要有一点点饱腹感,就不会再吃了,每餐定时定量,既能解决他吃撑的毛病,又能不浪费粮食。
3.不抽烟不喝酒:
何先生本身就没有抽烟的习惯,所以他只需要戒酒就可以了,这么多年来,何先生基本没有再喝过酒,就算迫不得已,也只会少量地喝一些啤酒,任凭别人怎么劝,都不会再喝了。
4.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生活中很少人能做到,何先生为了自己能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提前一周就会把食谱制定好,保证每一餐都会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摄入。在选择水果时,也会尽量选择一些热量和糖分比较低的水果。除此之外,何先生还会规定自己的每日饮水量,会坚持多喝一些水,提高整体代谢能力。
5.一定要吃早餐
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对于人体开启一天的工作、学习非常的重要,要是在以前,只要不上班,何先生一定会睡到自然醒,睡到中午就直接吃午饭了,睡到下午就早中晚三餐一起吃,特别不规律,但是为了能控制好自己的血糖,何先生坚持早睡早起,从来都不熬夜,每天早上准时准点起来吃早餐。
三、坚持运动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增强免疫力,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含量。
何先生平时上班都比较忙,基本没什么时间能去锻炼,但是为了增强身体免疫力,何先生硬是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运动。
何先生的家到公司大概有3-4公里左右,之前何先生都是开车上下班,后面都统一改成了步行,每天早起半小时走路去公司,下班之后也是坚持走路回家。
等何先生的身体稍微适应了一点运动强度之后,他开始每天跑步上下班,晚上有时间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打球,或者是去游泳,基本每天都有坚持在运动。
甚至为了运动,何先生还买了很多运动器材在家,遇到雷雨天气不能外出时,基本就在家锻炼。刚开始是真的很辛苦,但时间久了以后,何先生慢慢喜欢上了健身,一天不动就瘆得慌。
因为坚持锻炼的缘故,何先生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跟以前不一样了,平时爬个楼梯就喘得不行,现在徒步走几公里都轻轻松松,身体素质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甚至因为长时间的锻炼,何先生还有了一点腹肌。
四、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真的很重要!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懒,到了复查的时间也不去,但何先生不一样。医生给何先生规定好的检查时间,何先生基本每次都去,该做的项目一个不会少,有的时候还会因为自己担心,而选择加做几个项目。
平时生活中何先生遇到了什么问题,都会拿本子记录好,等到了复查那一天,就会把本子拿出来,然后再让医生帮忙解答。何先生还会把医生的回答记录下来,慢慢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这么多年来,何先生的笔记本都堆得跟小山一样高,自己也差不多成为了半个“糖尿病专家”,在病友群里看到别人有不懂的问题,也能帮忙解答一些。
同时医生建议,血糖平稳的患者,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已经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每半年,或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并发症严重的患者,需要每隔一个月就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告诉患者具体的复查时间,到了复查时间,患者一定要去,千万不要怕麻烦,就不去做检查了,不然一旦发生并发症,就不可逆了。
除了定期复查之外,还要坚持服药。何先生服用的是二甲双胍,这类药物主要就是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何先生刚开始服用时,还没什么效果,血糖值依旧很高,后面复查时,他去问医生,医生给他又增加了一些剂量,于是才起了效果。
虽然一开始是加了剂量,何先生的血糖才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但是何先生从来没有擅自加药过,何先生很清楚,想要治疗糖尿病,急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来,因此,何先生都是根据医生的指示吃药,有什么问题也是先咨询医生,医生肯定可以之后何先生才会去做。
因为吃药,何先生还给自己买了几个药盒,每天要吃的药都放在药盒里面,还在药盒表面上标注好了日期和每次需要吃的量,也给自己调了吃药的闹钟,每次闹钟一响就吃药。时间久了,身边的人也习惯了何先生吃药的时间,甚至还会主动提醒何先生,到点了该吃药了。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其实何先生所做的这5个控糖方法,都是很多医生会跟患者说的,但是跟何先生一样每一点都能做到的患者,基本很少,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医生的嘱咐,大家一定要听,并且认真努力的做到。
糖尿病并不可怕,希望何先生的经历能帮助到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跟何先生学习,努力控制好饮食、体重,坚持复查,能把血糖稳定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预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008):893-942.
[2]孙胜男.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