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天糖尿病(天气冷糖尿病的症状更明显吗)
“数九”寒天 当心这几种疾病
本报讯(记者庄媛)今日迎来冬至,津城正式“进九”。前不久,本市刚刚经历了一次寒潮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报,冬至后可能将迎来入冬后最冷的天气,同时一些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市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及市中医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孙庆提醒市民注意预防脑卒中、“暖气病”、冻伤等疾病。
预防脑卒中
遇寒潮天气时,气温断崖式下跌,易诱发脑卒中。今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市气象局牵头成立的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首次发布了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提醒人们根据风险预警进行健康防护。气温骤变时,人们要准备好御寒用具,外出时穿保暖外套,戴围巾和帽子,同时注意手足保暖。恰当选择锻炼方式与时间,推荐时间段为10时至15时,以舒缓项目如散步、打太极等为宜。恰当调整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肝、猪心、蟹黄、鸡蛋等的摄入,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玉米、小麦、白菜等。
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建议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降糖、调脂等药物。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波动较大或控制不佳时,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药物的使用。如出现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肢体无力、肢体麻木、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当心“暖气病”
冬至后,天气愈加寒冷,长时间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加上暖气、空调、电暖器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干燥、污染加剧,从而引发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胸闷憋气、皮肤干燥,甚至出现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人们在此时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并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最好维持在18℃至24℃。定时开窗通风,如家中有人,开窗通风前要穿好衣物或暂时到其他房间休息,可采取不同房间依次通风的办法。
室内较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但应做好加湿器的清洁消毒。注意补充水分,每天保证1500毫升以上的饮水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坚持适量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洗澡次数不宜过频,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应和人体体温接近,最好保持在38℃至41℃。洗澡后注意皮肤的保湿,可使用浴后乳液,减少皮肤瘙痒症状。
天冷防冻伤
冬至后,寒潮及雨雪天气可能增多,是冻疮的高发期,尤其是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等部位,更易产生局部性冻疮。中医学认为冻疮与气血两虚有关联,这个季节气血运行不畅,冻疮会“不请自来”。此外,过度劳累、运动过少和御寒方法不当也会引发冻疮;手脚特别爱出汗的人往往体表散热很快,因而患冻疮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因此阳气不足和体质虚弱人群更应格外注意,尽早预防冻疮的发生。
在穿衣方面,可遵循“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的原则,要注意头部、耳朵、颈部、腰部、腿脚、膝盖的保暖。在遇到寒潮天气又必须外出时,要戴好帽子、耳罩、口罩、手套、围巾、护膝等,外衣长度要过腰,鞋袜要能包住脚踝。如果戴口罩时脸部凝结了水汽,要及时擦干,更换新的口罩,以免产生冻疮。
新闻链接
冬至当天“进九”,民间有“数九”的习俗,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每九天为一个“九”,从“一九”数到 “九九”,一般“三九”和“四九”最冷。今年12月21日“进九”,2022年3月11日“出九”。
来源: 今晚网
天元区:健康义诊进社区 冬日寒天暖人心
原标题:天元区:健康义诊进社区 冬日寒天暖人心
为提高居民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11月14日,在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天元区栗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株洲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联合菱溪社区居委会,深入菱溪社区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为社区居民及“糖友”们介绍有关如何缓解糖尿病的进展,提高大家对糖尿病的认识。
活动现场,栗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团队为居民免费测量血糖、血压,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登记建档,并现场为居民问诊开药、医保统筹支付。株洲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医护团队则为前来问诊的居民免费检测尿蛋白、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同时株洲市中心医院专家进行《糖尿病风险应对》大讲堂,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为居民分析病情答疑解惑,指导合理用药,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册,使大家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患上则需长期持续治疗。若遵医行为不佳,没有做到很好地控制饮食和运动,将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同时,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首先要健康饮食,饮食低油、低盐、低糖,少吃油炸过干油腻的食物,要规律运动,每周三到五次运动,每次运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要戒烟、戒酒,保持健康、开朗的生活态度,避免焦虑情绪,要定期检测,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血糖、血脂的检测,及时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株洲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刘红说。
栗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医生裴婉婷对前来居民进行现场中医指导。她介绍糖尿病在中医里属“消渴”疾病范畴,多数是体内阴虚,耗伤气血导致的。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服用药物、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方式,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中医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辨证论治下用药。
此次义诊活动,为现场社区居民测血压血糖50余人次,发放宣传册30余份。(陈小芹)
(红网)
数九寒天手脚冰凉 保暖养生需注意三点
中国天气网讯 数九寒天,许多人饱受手脚冰凉之苦,中医上认为,阳气不足容易导致手脚冰凉,其中,女性冬季手脚冰凉的情况较多。许多爱美女性为追求苗条身材,会吃的比较少,尤其是肉类摄入量不够,就进一步导致了气血不足。那么,寒冷天气保暖养生需注意哪些呢?
1、冬季温补需内调。
寒冷的冬季,注意要饮食均衡,适当多吃点牛羊肉等肉类食物可补阳气,另外,韭菜、大蒜、洋葱也有助于增长阳气,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的功能。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不健康,也是导致阳气不足的原因之一。冬季天寒地冻,应尽量早睡晚起,有运动习惯的人应顺应自然规律,等太阳升起再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也不宜过量,以身体热起来微微发汗为佳。同时,外出需注意头部、颈部、腰部、膝盖、脚踝这5个部位的保暖。
也有一些人,喜欢在天冷的时候喝点酒暖身,但需注意饮酒要适度,过量饮酒会使体内阳气外泄、体外寒邪入侵,还可能引发感冒、关节疼痛。
3、手脚怕冷或许与这些疾病有关。
“三高”人群往往比较怕冷,“三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四肢末梢供血不足,手脚发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并发症糖尿病足,也会带来周围神经病变和皮肤温度低等下肢供血不足的症状。与此同时,心功能不全者,也更容易为严寒所侵袭。心功能不全、心衰的患者,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无法使血液流到四肢末端,因而四肢会更加怕冷。
来源: 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