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国产糖尿病(国产糖尿病药有哪些)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国产糖尿病新药获批,相比于其他糖尿病药,有哪些创新之处?

2021年10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创新型糖尿病药物——“西格列他钠片”,也被称为”双洛平“已经被正式批准上市。不同于以往的糖尿病药物,这是完全由我国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并且取得一系列糖尿病自主研究进展的创新药物,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为什么这样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类中,有超过80%为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后天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抵抗类型。而我国自主研发的西格列他钠,正是对此类糖尿病症,有着另辟蹊径的治疗方法以及无可取代的治疗作用。

国产新药“西格列他钠”,相比于其他糖尿病药,有哪些创新之处?

1)直达2型糖尿病的“病灶”

之所以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后天性糖尿病,其实主要和后期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油脂,糖份摄入过多,这些都是需要胰腺分泌相应的胰岛素进行分解转化的。长此以往,分泌的胰岛素过多,就好比吃药会产生耐药性一样,超标的胰岛素作用也会越来越低,最终导致身体对胰岛素利用率下降,引起糖尿病,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而根据微芯生物发布的消息称,西格列他钠的本质,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激动剂。主要对人类基因中,有关胰岛素作用的三个受体进行诱导,继而帮助身体纠正对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用简单的话来说,相当于直接改善2型糖尿病的源头,帮助患者调整身体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达到彻底改善糖尿病的目的。非常创新,如果真的能够在上市后大面积有效实现药效,自然也是对糖尿病治疗里程碑式的突破。

2)临床血糖控制明显

糖化血红蛋白,是判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和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也是临床治疗效果好的一种体现。

而根据官方二次西格列他钠24周临床实验表明,用药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绝对值相较于之前,降低了1.32%到1.52%,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呈现出更优的效果。如果在上市后得以推广应用,自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效果更明显,也是一大福音。

3)并发代谢指标疗效更好

所谓的并发代谢指标,例如胰岛素对抗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等一系列数据,如果此类数值异常升高,所引发相应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提高。

而根据西格列他钠和其他糖尿病药物对比发现,以上指标的控制中,西格列他钠具有明显的正面疗效和优势。换句话说,其对于糖尿病各类病发症状。都有非常不错的预防和缓解效果。自然也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由此可见,这次的“国产新药”和以往的众多药物相比,的确是优势多多,或能给糖尿病患者治疗开辟崭新的道路和未来。大家可以抱有适当的期待。

顺带一提,西格列他钠虽然优点多多,但也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在临床用药以后,服用西格列他钠剂量组的不良反应会比较多,例如水肿,增重等。具体的药物使用,仍然要根据自身的病情情况进行,还要注意。

另外,各位糖尿病患者需要明白的是,西格列他钠虽然的确是价值极高的糖尿病新药,但它毕竟是糖尿病药物的一种,在服用准则和注意事项方面,仍然需要患者们合理依照和遵循,如果不合理的服用,不仅不能起到药效,副作用和一些负面症状也会凸显。

在服用糖尿病药物期间,有哪些患者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①服药不间断,严格执行用药计划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有很多血糖指数失控的糖尿病复发患者,其原因都是因为不好好吃药,或者擅自少药,间断服药所导致的。

这些患者在服药期间,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现血糖降低,自认为自己已经康复,就会降低自己的用药标准。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指低血糖后的应激性反跳高血糖。

正确的做法,是不能被降血糖的表象所迷惑,无论吃什么降糖药,都要有计划的,坚持执行自己的用药流程,才是正确的选择。

②服药时间要有安排

一般来说,糖尿病药物对于用药时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是为了药效最大化考虑,建议患者尽量选择血糖高峰期用药,效果最好。

如早晨8点到12点,用餐后的下午4点左右,都是血糖应用,血糖值上升的高峰期,及时用药,降糖效果也会更好,有利于后续治疗的进程。

还有例如针对性用药,定期进行耐药性体检等等常识,这里医生就不给大家一一赘述了。虽然西格列他钠成功上市,能够给糖尿病患者以药效助力,但在此前提,仍然需要科学,合理的用药计划和流程作支撑,才能真正起到治疗和稳定病情的效果。

警惕!我国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一定抓住逆转黄金期→

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患者人数超过1.3亿,此外大约还有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但是你知道吗?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糖前期状态,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真的有逆转黄金期吗?

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的逆转只会发生在糖前期,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很多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只要发现得足够早,同样有逆转的希望,而且干预得越早,逆转的几率越高,同时治疗效果也越好,未来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低。这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有很多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成功出现了逆转。

逆转糖尿病的五架马车指的是什么?

●饮食干预

●规律运动

●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

●血糖监测

血糖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

除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想要实现糖尿病的逆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科学地进行血糖监测。根据一项为期三年的全国糖尿病患者现状调查研究显示,有3/4的患者是很少监测血糖的,说到规范监测,数量就更少了。

血糖监测的目标是什么?

一是早诊断早发现,二是血糖是否控制住,三是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重要基础。

体检血糖指标正常就不需要做额外的血糖检测?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体检时血糖处于正常值,所以不需要做额外的血糖检测,这种想法其实是片面的。空腹血糖并不能全面反映胰岛功能,只测空腹血糖,会漏掉60%的糖尿病患者。因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从健康人到糖前,再到糖尿病过程中,约80%的人是餐后高血糖先出现的。所以单一的血糖值,并不能全面反应人体的血糖状况。

按医生的要求吃药,就可以不用自己在家监测血糖?

当然不是。人体每天都处在一种动态的变化当中,即使是正确地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每天的血糖监测依然必不可少。而且,血糖越不稳定,越要加强监测。因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凌晨血糖、随机血糖,每个血糖时间点的意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监测血糖用什么方法呢?

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相对更全面更准确。它可以在1分钟、3分钟、5分钟或者15分钟以内给出更加准确的全天血糖曲线,还可以连续监测,国产产品价格在400-1000元之间。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先天存在糖代谢的缺陷

●有高血压

●不良生活习惯:不运动、压力大、熬夜等

在现实生活当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一样的,它们有共同的基础,是一对“难兄难弟”。

来源: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

监制:柯成韵

来源: 央视财经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甜蜜烦恼”从何而来?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民众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居全球第一

今年夏天,“杨天真切胃”一度登上热搜。作为娱乐圈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社交平台向网友宣告,为了治疗糖尿病,她选择进行“切胃”手术。

杨天真在微博中写道,“我糖尿病已经六年了。”6年前,杨天真才29岁。

因为症状隐蔽,糖尿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其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令人担忧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4月,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男性为7040万,女性为59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从患病特点看,中国已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0%,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8%,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糖尿病知晓率为43.3%,治疗率为49.0%,控制率为49.4%。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是什么造成了“甜蜜的烦恼”?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形式:I型、II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需要每日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存。II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主要是体重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II型糖尿病曾经只在成年人中发生,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临时症状,但有引发II型糖尿病的长期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

在中国,II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中,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2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形成对比的是,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在饮食方面,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摄入量约30g,食用油摄入量为42.1g,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我国约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此前就对媒体发出提示,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如不加以干预,这些人群将来也会加入“糖尿病大军”。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开展全民防治、降糖药降价……国家出手应对!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另外,文件中还特别提到,承担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此外,对于国内患者来说,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执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也大幅降价。

以“明星药”二甲双胍为例,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二甲双胍片0.25g品规有企业报出了0.015元/片的“地板价”,降幅超过90%。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预防糖尿病应做哪些工作?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包括啥?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