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 糖尿病(糖尿病砷中毒)
砷,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真凶
编辑推荐: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健康科学研究已经确定了长期接触砷与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之间的生物学机制。这一发现可能会为药物开发带来潜在的新靶点。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有3400多万糖尿病患者,其中大约90-95%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环境毒性暴露,特别是慢性砷暴露,这已被证明会影响胰岛素的产生和敏感性、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这些都是糖尿病发病和进展的共同特征。
由于砷是在土壤中发现的一种天然金属,它可能是全球饮用水中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尤其是在摄入不安全水平的情况下。在亚利桑那州,砷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地下水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加上职业接触,如采矿,全世界有超过1.6亿人接触到砷。
由Donna D.Zhang博士领导的新研究,揭示了慢性砷暴露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生物学机制。
该研究检测了砷暴露对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活化的影响。NRF2是一种蛋白质,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体内游离氧自由基和抗氧化剂失衡的氧化应激期间。
长期的氧化应激,例如由吸烟、辐射、高糖、高脂肪和高酒精的饮食或环境毒素引起的氧化应激,会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发展,包括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NRF2是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调控因子。当身体进入氧化应激状态时,NRF2被激活,细胞保护过程开始。当细胞稳态恢复时,NRF2水平恢复正常。
Zhang博士和研究团队发现,砷暴露会导致NRF2的延长和不受控制的激活,此前,NRF2被认为是癌症进展和抗癌症治疗耐药性的驱动因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砷暴露会导致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特别是,长期砷暴露延长NRF2的激活导致氨基酸、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药物代谢途径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对砷反应的NRF2激活时间的延长增加了肝脏中的葡萄糖生产和葡萄糖向血液的释放,这可能是全身血糖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知砷的毒性,但直到近代人们才开始了解到透过食饭摄取砷造成的健康问题。目前,仅部分国家制定了从米饭中摄取无机砷量的限制,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份亚洲国家与地区均无相关限制。
2012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香港人群的无机砷摄取量有 45.2% 来自白饭,与其他以米为主粮国家相似;而中国香港地区成人每日摄取的无机砷为 0.22 微克/每公斤体重,明显高于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
“希望这项研究将成为亚利桑那大学健康科学和其他地方未来毒物驱动糖尿病研究的基础,”Zhang博士说,他也是亚利桑那大学超级基金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制定有效的预防或干预策略来治疗暴露人群。”
来源:Molecular Metabolism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知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饮用砷污染水会改变年轻人心脏结构
美国心脏协会期刊《循环:心血管影像》近日刊发的一篇研究报告称,饮用受砷污染的水会改变年轻人的心脏结构,从而增加其未来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在美国,有许多印第安人部落社区和农村地区的水源受到砷污染。在该项研究中,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砷污染较严重的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纳州以及南、北达科他州的1337名印第安人的尿液样本进行了分析,以检测他们饮用砷污染水后的砷暴露情况,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他们心脏的大小、形状及功能。这些志愿者平均年龄为30.7岁,其中61%为女性。在5年期研究的起始阶段,他们中没有人患有糖尿病或心脏病。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志愿者的砷暴露程度要高于美国一般人群,当他们尿液中的砷含量比正常高出两倍时,他们心脏左心室肥大的几率增加了47%,其中高血压人群左心室肥大的几率增加了58%。研究人员指出,左心室肥大虽然并非是一种疾病,但其往往是心脏病的先兆;而高血压人群中砷暴露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联性增强,表明患有临床前心脏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砷对心脏毒性作用的影响。
砷是最常见、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化学污染物之一。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以及用砷或砷化合物作原料的生产活动,都可产生含砷废弃物(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至少有5000万人面临砷中毒的威胁。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他们还不知道这种心脏结构的变化在砷暴露程度降低后是否可逆,鉴于心血管疾病目前仍是全球成人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他们的新研究更具警示意义,砷和其他金属污染物的危害不容忽视。(记者刘海英)
法国38名儿童检出砷超标 数百万吨毒矿渣或是主因
法国奥德省萨尔西涅矿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砷矿(法新社图)
海外网8月16日电法国南部奥德省奥尔比耶勒河谷地区多名儿童检出体内砷含量超标,位于奥尔比耶勒河上游的一个废矿可能是污染源头。多个民间团体指责此事已构成公共卫生丑闻。
据法新社报道,自从2018年暴雨引发山洪以来,共有38名居住在奥德省奥尔比耶勒河谷地区的儿童体内砷含量超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位于附近的一座废弃砷矿内的有毒物质随降雨污染了居民区。
奥克西塔尼大区卫生局13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7月初,有关部门派出专家组对奥尔比耶勒河谷地区居民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在103名11岁以下的受检儿童中,38人尿砷含量高于10微克/克肌酐的正常值,其中10人超过15微克/克肌酐.
该机构还表示,建议在清除或控制污染源两个月后,对体内砷浓度超过10微克/克肌酐的患儿应进行复查。一次检查无法说明污染环境的暴露时间,此次检查结果反映出的是近期暴露的情况,而长期暴露的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位于该地区的萨尔西涅矿区是一座大型含砷金矿,曾被开采长达近一个世纪,直至2004年才被废弃。矿区内至今遗留有数百万吨有毒废矿渣,被封存在矿区周边的5处地点。但环保组织指出,部分矿渣储存点已出现泄漏。2018年10月,当地发生造成14人死亡的洪灾,加剧了对当地土质污染的担忧。
今年6月,该地区3名儿童体内被查出砷含量超标。舆论认为,这证实了当地环境已被污染。为此,奥克西塔尼大区卫生局采取措施,对该地区居民进行砷中毒筛查。除了儿童砷中毒的现象外,砷污染对成年人的影响也将成为监测工作的重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对公共卫生最大的砷威胁来自受污染的地下水。饮用水、用受污染的水灌溉的作物和用受污染的水加工的食品均为接触源。长期接触饮用水和食品中含有的砷可导致癌症和皮肤损伤。砷还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关。在子宫内和幼儿时期接触砷会对认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并与年轻人的死亡率增加有关。(海外网-法国-龙剑武)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