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糖尿病(重磅糖尿病新药获批)
我国近1.3亿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15.8%,重磅降糖新药上市能否改变局势
彭永德教授义诊中
糖尿病不用每天用药了,真的吗?对于糖尿病给药方式的认识确实可以更新了。
近日,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司美格鲁肽(诺和泰)正式在中国上市。司美格鲁肽半衰期长达7天,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一周一次”给药,并且研究显示其有全面的心血管代谢获益,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新选择。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298亿。其中,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将在五年后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老龄化加剧将给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带来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彭永德教授告诉记者,30-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6.3%。
“中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增加来自两方面,一是存量,二是增量。存量是指原来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长期带病生存。这也说明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得越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命得以延长。第二就是增量。”彭永德教授据此谈到防控糖尿病,一是把已确诊的存量病人管理好,帮助他们实现管理达标、健康获益;第二个就是要减少增量,通过全民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促进早期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防治行动”作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明确了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的目标。
管理困境:血糖控制不佳,心血管疾病高发
与高发病率形成对比,是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即便是在中心城市,血糖达标率也不高,在接受降糖治疗的患者中,达标率也不足50%。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传统的治疗药物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病患的需求有关。“一方面,部分传统药物会出现低血糖,还可能造成体重增加,有些药物还需要谨慎滴定剂量,给患者带来不便。”彭永德教授分析,这些问题给新型药品的出现提供了空间。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新型药物,能更有效地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还能改善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更好地综合管理包括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在内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发生风险达26%,过去临床上没有满足的需求,因新型降糖药物的出现得到一定的满足,助推2型糖尿病的达标管理和综合管理。
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达标,血压、血脂、体重等心血管代谢指标管理不佳,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原因。我国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糖尿病治疗需聚焦患者全面获益,兼顾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结局,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近年来,降糖效果显著、兼具多重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各大指南中的地位逐渐攀升。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明确GLP-1RA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地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是备受期待的一款GLP-1周制剂降糖药物。全球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SUSTAIN系列研究共纳入11000余名患者,其中包括605例中国患者,证实了其降糖疗效、安全性和心血管代谢获益。
作为司美格鲁肽在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牵头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我国2型糖尿病管理面临血糖控制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控制达标率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和治疗不规范等挑战,这些临床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司美格鲁肽的上市将有望改善这一困局,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全面的糖尿病治疗选择。司美格鲁肽每周注射一次,即可以维持注射后长达7天时间里的平稳血药浓度,是当前已经上市的GLP-1RA中血糖控制达标率最高的药物。同时,司美格鲁肽还能更好地综合管理包括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多种心血管代谢指标,减少心血管事件,帮助患者更好地达到长期管理目标。”
一周一次给治疗“做减法”,给生活“做加法”
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改善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更好地综合管理包括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在内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SUSTAIN6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相比安慰剂,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
彭永德教授表示:“国内外指南一致认可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作用。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具有明确心血管代谢获益的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具有明确的心血管获益,且一周仅需注射一次,希望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已获批或上市的降糖药物中,大部分需要每日给药,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伴随终身的疾病,能否通过创新提供更简化且更有效安全的控糖方案,为治疗方案做“减法”,为患者减轻身心负担,帮助他们更加轻松、从容地打好糖尿病的“持久战”,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此次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这一每周一次的用药方式,规避了多数用药方案的复杂性,因此受到很多患者的期待。
诺和诺德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诺和关怀”小程序已开设诺和泰专属版本,为使用诺和泰产品的患者免费提供疾病教育、疾病管理以及“糖尿病药店便民地图”等定制化服务,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体验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作者:唐闻佳
编辑:张鹏
图源:受访方
礼来重磅糖尿病新药中国申报上市,千亿降糖赛道大变局
文/福布斯中国
获美国FDA批准后不足6个月,礼来公司的重磅创新药——Tirzepatide(替尔泊肽)正式向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礼来的重点项目Tirzepatide是一款GIP/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也是能同时激活GIP和GLP-1受体的“first-in-class”药物。5月13日,Tirzepatide已经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与控制饮食和锻炼联用,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商品名为Mounjaro。
该药通过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可以根据耐受性调节剂量。在减重方面,试验数据也亮眼。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过去三十年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低于1%迅速增长至超过10%。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就有一名是糖尿病患者。在这些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仅为25.8%,而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15.8%。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属于慢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使得与之对应的糖尿病药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用药的第二大药品市场。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达到739亿美元,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达到746亿元,预计2024年达到千亿级市场。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都是人体胃肠道黏膜天然分泌的多肽,前者可以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还可以减少食物摄取和延缓胃排空,控制体重;而后者具有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胃的蠕动和排空等功能,可补充 GLP-1 受体激动剂作用。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出现,被认为是革命性的降糖药产品,未来将取代胰岛素,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线药物。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大部分仍由传统药物占据,随着GLP-1RA渗透率的持续提升,空间巨大。
全世界首款GLP-1RA是礼来的艾塞那肽(Exenatide),200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尽管目前全球有多款GLP-1RA新药上市,但诺和诺德和礼来两家公司的产品占市场绝对地位。
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在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后,2018年迎来了一波高速增长,2019-2021年均保持双位数增长,2022年一季度增速回落至2%左右;礼来的度拉糖肽进入国内市场时间晚于利拉鲁肽,2020年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2020-2021年增速均超过1000%,2022年一季度增速为1138%,潜力不容小觑。
诺和诺德的美格鲁肽(Semaglutide)被认为是超越度拉糖肽的王牌,它还在2019年推出口服制剂,增长强劲。
礼来后手Tirzepatide的打发更激进,与美格鲁肽进行头碰头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在降糖和减重方面,Tirzepatide在3个剂量下的疗效全部优于标准剂量下的司美格鲁肽。
两大巨头在GLP-1RA领域的激烈竞争,让GLP-1RA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加速了产品更新迭代,GLP-1的竞争从单一靶点走向多靶点。
在反复争夺GLP-1市场头把交椅的同时,诺和诺德与礼来也在不断扩展GLP-1RA的适应症,从糖尿病到减肥,再到NASH、阿尔茨海默症、心血管、慢性肾病。
国内药企当然也在积极布局,已经上市的有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豪森药业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华东医药的GLP-1受体激动剂TTP273正进入临床试验。甘李药业的GLP-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GZR18、信立泰的SAL0112亦在临床阶段。
在胰岛素等传统糖尿病药物纷纷纳入集采的背景下,GLP-1RA所引领的新型降糖药正在迅速填补集采留下的市场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GLP-1RA药物获批上市,千亿降糖药市场正在迎来变革。
重磅!糖尿病新药国内获批,降糖减重比司美格鲁肽更强!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治疗来说,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涌现,在临床上也表现出了优秀的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等多重功效,在这些降糖新药中,司美格鲁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司美格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控制体重等方面的表现,都堪称“优秀”,在同类药物中,其市场表现也是“遥遥领先”。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一个降糖新药,或将终结司美格鲁肽一枝独秀的局面,这个药物就是被称作司美格鲁肽“最强对手”的新型降糖药物——替尔泊肽,这个药物与司美格鲁肽相比,到底有哪些异同点,在降糖和减重方面,到底孰优孰劣呢?今天的这篇科普,就来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司美格鲁肽的鼎鼎大名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从药物分类上来说,它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GLP-1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英文简称,这是一种肠道产生的激素,这个激素有多重生理功能,当血糖升高时,这个激素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血糖的控制,同时该激素还有抑制食欲,延缓胃肠道排空等作用,因此,这类药物既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起到显著的降糖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减肥,改善代谢,能够从多方面带来获益。
在降糖效果方面,司美格鲁肽对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司美格鲁肽1.0mg剂量,每周注射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8%,这个数据均优于实验中使用使用的对照药物度拉糖肽,卡格列净,西格列汀以及甘精胰岛素等,另外一项全球研究中发现,司美格鲁肽治疗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提升至80%。
在减重方面,司美格鲁肽也表现不俗。临床数据显示,近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型研究中,研究者研究了1.7万名参与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每周2.4mg剂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减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都出现临床意义上的体重减轻,在用药到208周时,与安慰剂相比,用药者平均体重下降了10.2%,腰围减少了7.7公分,说明这种药物表现出了长达4年的持续减重效果!
说完司美格鲁肽,我们再来说这个降糖新药替尔泊肽。
与司美格鲁肽一样,替尔泊肽也是一种注射给药的类激素药物,同样也是每周注射一次的周制剂,其作用靶点也是GLP-1受体,但与司美格鲁肽不同的是,替尔泊肽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双重受体激动剂,不但能够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也有明确的激活作用,这种双重作用,为这个药物也带来了更强的降糖作用和减重作用。
在降糖效果方面,替尔泊肽的三期临床试验中,纳入了1.3万名受试者,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研究数据显示,四组患者分别使用司美格鲁肽1.0mg和替尔泊肽5mg,10mg,15mg,在用药40周后,替尔泊肽三个剂量组的糖化中蛋白树皮下降了2.01~2.24%,而司美格鲁肽组的糖化中蛋白水平下降了1.86%。
在减重效果方面,在同一组临床试验中,在第40周时,司美格鲁肽组患者的体重平均减少了5.7公斤,而替尔泊肽5mg组的体重减轻了7.6kg,15mg剂量组的患者更是达到了11.2kg!
从上述数据来看,替尔泊肽各个剂量组的降糖和减重效果,均优于司美格鲁肽组,因此,这个药物被称作司美格鲁肽的“最强对手”,也是有道理的。
面对这两个降糖、减重效果都不错的新型降糖药,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其实对于患者来说,也大可不必太过纠结,司美格鲁肽上市时间早,临床数据更明确,2024年还有口服剂型在国内获批上市,因此在用药选择方面,也更加多样化,其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低作用,也已经有了明确的临床证据,同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经进入了医保目录,用药价格相比之前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用药经济性方面也更有优势。
相比之下,新获批的替尔泊肽在降糖、减重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司美格鲁肽,但目前其对于心血管是否存着获益的临床研究还在进行中,到今年年底才能完成,因此还无法确认该药物对于心血管具有明确的获益。除此之外,替尔泊肽由于是新获批的药物,从获批到上市中间还需要一段时间,新上市后未纳入医保前,相信其售价也一定是比较高的,因此,在用药经济性方面,可能暂时比司美格鲁肽要更低。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在国内获批的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其适应症都是用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虽然具有良好的减重效果,但其减肥的适应症并未在国内获批,这些药物是否能够用于某些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在治疗时应该选哪个,还是应该结合糖尿病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胰岛功能情况,体重管理目标,用药费用承受能力等多个因素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