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母猪糖尿病(母猪低血糖)

三农头条 0
文章目录:

美国母猪为什么假装怀孕?破解转基因食品的四大谣言!

一提起转基因技术,我的脑中就会出现一幅激烈的画面:一拨反对者和一拨支持者站成两排,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得天翻地覆。

的确,很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新事物出现以后,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美编:小时候没有高铁,出个省坐26小时的火车真是不想回忆……更不敢想象没有铁路的生活将是啥样。

转基因育种作为一种新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要吃到肚子里,我们格外关心它的安全问题其实很正常。

但是,正常不正常是一回事,对错又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误导大家很多年的说法:

“转基因会导致不孕不育(误)”

这个说法目前有四个故事版本: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四个谣言为什么全都不成立。

谣言一,

转基因导致美国的母猪不能生

2001年,美国爱荷华州有几个农民鞍前马后伺候老母猪好几个月……

结果却空欢喜一场。原来,母猪的假孕率变高了。他们一琢磨,最近不是给母猪喂过转基因玉米吗?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呢?

于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兽医学专家卡尔(John Carr)、卡森(Thomas Carson)和植物病理学专家芒克沃尔德( Gary Munkvold)去养猪场做了一番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母猪假孕不是因为它们吃了转基因玉米,而是因为农场的饲料管理有问题。

原来,玉米很容易染上一种霉菌,叫作镰孢菌(Fusarium)。这类霉菌会分泌一种有雌激素作用的毒素,让母猪发生假孕。

根据科学家的建议,农场改善了养猪和饲料管理的方式。结果,母猪的假孕率很快恢复正常了。

因此,不管是转基因玉米也好,非转基因玉米也好,只要懂得科学投喂,母猪都会正常怀孕。

谣言二,

转基因导致俄罗斯的老鼠幼崽

死亡率升高

2005年12月,俄罗斯神经生物学研究者叶尔马科娃 (Irina Ermakova)在绿色和平举办的一个会议上说,大鼠吃了转基因大豆后,幼崽的死亡率就会大幅升高。

然而,如此重大的发现,叶尔马科娃却只是嘴上说说,一直没有把结果发表在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

2007 年,《自然-生物科技》杂志要来了叶尔马科娃的原始数据,结果发现两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叶尔马科娃的养老鼠水平很差劲。因为就算只用普通大豆,她的大鼠幼崽死亡率还是比正常值高十倍。并且,这些幼崽的体重比正常值低了 20%。

其次,叶尔马科娃的实验设计得太混乱、太粗糙。原来,大豆中含有一种叫作异黄酮的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如果大鼠吃得太多,就会损害生殖能力。然而,叶尔马科娃不但不知道她喂的大豆里含有多少异黄酮,甚至连大鼠吃了多少大豆都没有记录。

总之,这是一个生物老师听了要打屁股的实验报告……

2007年,日本研究者坂本义光等人重做了叶尔马科娃的实验。他们用转基因大豆喂了大鼠一年,结果发现转基因大豆并不会影响大鼠生育。

此外,科学家们还用转基因大豆喂过大鼠、小鼠、鸡、猪等动物,都排除了它影响生殖的可能性。并且,这些研究都经过了同行评议,最后都发表在了正经期刊上。

谣言三,

转基因导致山西和吉林的

母猪流产、老鼠消失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

然而,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乌龙。

联合专家调查组当时就得出了明确结论:首先,“母猪流产”现象并不存在,纯属虚假报道。

其次,老鼠确实减少了,但是原因也很简单:一,当地的房子和粮仓改成了水泥结构,老鼠打不了洞。二,禁用剧毒鼠药后,老鼠的天敌增加了。三,有些地方还进行过集中灭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两个地方根本就没有种转基因玉米。报道提到的先玉335是非转基因的杂交玉米,它的父本是PH4CV、母本是PH6WC,里面都不含转基因成分。

谣言四,

转基因导致男性精液异常

2010年,网上出现一个帖子,说科学家对广西男生的精液做了抽查,结果发现,居然有一半男生的精液不正常。帖子总结说,这都是 “广西上千万亩转基因玉米”害的。

当然,这也是一个彻头彻底的乌龙。

确实有研究发现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但研究论文白纸黑字写道,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前列腺炎、支原体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等问题。整个研究根本就没提到转基因。

更乌龙的是,流言中提到的在广西种植的玉米品种(迪卡007/008),都是传统的杂交玉米,根本就不是转基因玉米。

所以,“美国的母猪不能生”、“俄罗斯的老鼠幼崽死亡率升高”、“山西和吉林的母猪流产、老鼠消失”和“广西男生的精液异常”,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那么话说回来,转基因农产品到底安不安全呢?

转基因农产品到底安不安全?

在每一种转基因农产品上市前,科研机构和生产商都要进行大量实验,看看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动物和人吃了以后有什么反应。只有通过了安全性检验,政府才允许它上市销售。那么,各个政府机构对转基因农产品是怎么评价的呢?

欧盟下血本研究后指出,

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指出:

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

总之,主流科学界对农产品转基因技术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转基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话题。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它还受到历史背景、社会心理、国家战略、商业利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基因技术虽然已经问世了好几十年,但要想让人们全面地认清它的利弊,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商业公司、媒体、农民和消费者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医用胰岛素也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正是科学家们将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酵母菌,再利用它来进行大规模合成,我们才有了便宜、安全又有效的医用胰岛素。

这些胰岛素帮助全世界无数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孕期,生下孩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合理使用转基因技术还会助孕助育呢。

来源: 中国农业转基因管理

母猪膳食纤维营养需要

摘要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在维持人类和家畜的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人们对膳食纤维在母猪营养中所起作用的认知还存在差异和不足。因此文章就膳食纤维的定义、界定膳食纤维的指标、母猪膳食纤维的推荐水平以及纤维原料对应母猪能值的计算公式进行综述,旨在为膳食纤维在母猪营养研究和应用方面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

母猪;膳食纤维;纤维水平;能值

猪是杂食性动物,野猪会采食一定量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野草、树叶和带核的果实等。虽然家猪与野猪外貌差异很大,但家猪仍然对纤维有较大的需求,尤其是成年母猪。随着集约化生猪饲养模式的普及,母猪日粮中普遍存在纤维不足和或纤维质量差的问题。而母猪存在的便秘、饱感差(多刻板行为)、产程长、窝产仔数低、哺乳期采食量低(奶水不足)和母猪使用年限短等都与摄入膳食纤维不足有关。

近年来,膳食纤维营养成为人类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研究表明,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以显著降低人类患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某些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与此同时,膳食纤维对母猪机体健康的影响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饲喂高纤维日粮,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母猪空嚼、磨牙和咬栏等刻板行为,还可以影响母猪的繁殖效率,如改善卵母细胞成熟时间、提高产前胚胎存活率和窝产仔数。还有研究发现,在母猪妊娠期饲喂高纤维日粮,可以提高其泌乳期采食量,并改变母猪的采食行为。此外,研究发现给母猪饲喂高纤维日粮,其所产仔猪在断奶时的皮肤损伤更少,表明同窝仔猪间相互攻击减少。同时,膳食纤维也会影响母猪后段肠道发酵产物和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有研究表明饲喂妊娠母猪更高比例的纤维日粮,可以影响母猪所产仔猪脐带血中微生物的组成。

但是目前仍存在膳食纤维的定义、界定膳食纤维的指标、母猪对膳食纤维的需要量以及饲料原料对应于母猪的能值还未明确等问题。因此,文章就国内外关于膳食纤维的定义、界定膳食纤维的不同指标、不同的母猪膳食纤维推荐水平以及纤维原料对应母猪能值的计算公式进行综述,旨在为膳食纤维在母猪营养研究和应用方面提供参考和思路。

1 膳食纤维的定义和指标

1.1 膳食纤维的定义

早在公元130年,内科医生Galen在撰写《关于食品的特性》一书时,当写到“能刺激肠道排泄,也能阻止肠道排泄” 的食物时,提到了“Dietary Fiber”(膳食纤维)这一术语。在人类营养中,Hipsley首先使用术语“膳食纤维”,指出其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这一定义被忽略了接近20年,直到受到Mccance等以及Southgate研究的影响,Trowell等基于生理作用的考虑,提出膳食纤维的定义为:能够抵抗人类肠道消化酶水解作用的植物细胞壁残余物。随着人们对碳水化合物分子层面认知的不断深入,膳食纤维的定义也不断变化。如2009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把膳食纤维定义为10个或更多单体单元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其不能被人类小肠内源酶水解。另外由于人们对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膳食纤维的发酵特性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2000年5月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公布的膳食纤维定义为:指在人类小肠中抵抗消化和吸收的植物或类似碳水化合物的可食部分,在大肠中可全部或部分发酵。膳食纤维的这一定义也适用于其他单胃动物。

1.2 描述膳食纤维的指标

用于描述配合饲料和饲料原料纤维特性的膳食纤维成分(膳食纤维指标)分为两类:一类为化学分析方法指标,另一类为基于化学分析方法的计算法指标。基于如何分离纤维残渣和测定的方法,纤维的化学分析方法被分为三种:化学-重量法、酶-重量法和酶-化学法。

1.2.1 纤维的化学分析方法

1) 粗纤维法

粗纤维(Crude Fiber,CF)分析法是一种化学-重量法,是用于分析饲料原料的Weende概略分析法的一部分。粗纤维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稀酸和稀碱溶液“煮”饲料,来模拟肠道和胰液分泌物的消化作用。在实验室内部或实验室间,粗纤维分析法的优点是误差小和可重复性强。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测定出部分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CF不被认为是一种可接受的膳食纤维的定义,不适于描述猪饲料中的纤维组分(图1)。

2) 洗涤剂法

洗涤剂法(Van Soest)是一种化学-重量法,是由Van Soest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纤维含量的方法。此方法使用洗涤剂来逐步地抽提出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测定NDF时,使用中性pH的溶液来消化饲料或饲料原料,从而测定出纤维的不可溶组分,例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洗涤剂法在营养上的优势是其可以近似还原饲料原料中不可溶膳食纤维的组分(图1),且结果可重复。测定ADF时,通过使用酸性pH的溶液来消化日粮或饲料原料,测定出大部分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测定ADL时,使用硫酸来测定木质素含量。虽然与粗纤维法相比,洗涤剂法更优,但是洗涤剂法无法测定可溶膳食纤维,如果胶等的含量。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测定,结果往往会低于实际总膳食纤维含量,尤其是含淀粉的饲料或饲料原料(图1)。

3) 总膳食纤维法

总膳食纤维法(Total Dietary Fiber,TDF)使用酶来模拟肠道内发生的过程。与洗涤剂法相比,TDF法克服了一些缺陷,可以获得更多的纤维组分。此法能够测定的总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低聚糖、木质素以及果胶等。另外,可以根据纤维在肠道中的溶解性将TDF分为可溶膳食纤维(Soluble Fiber)和不可溶膳食纤维(Insoluble Fiber)。可溶膳食纤维主要包括果胶、β-葡聚糖、果聚糖、瓜尔胶及阿拉伯木聚糖等,不可溶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虽然TDF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还是有耗时、费力以及测定成本相对昂贵的缺点。

1.2.2 计算法得出的膳食纤维指标

除了纤维的化学分析方法获得的纤维指标外,也可以基于前者的测定值,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出的膳食纤维指标。

1) 非淀粉多糖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不是直接由化学分析出来的,而是经计算而得。即饲料或原料中的淀粉被移除后,残余物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非纤维素多糖。荷兰CVB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NSP = 1000 –水分 ASH CP CFAT(h) STAam GOS CF_DI×SUG 0.92×LA 0.5×(AC PR BU)

注:ASH:粗灰分;CP:粗蛋白;CFAT(h):粗脂肪;STAam:淀粉(酶法测定);GOS:葡萄糖低聚糖;CF_DI×SUG:校正的葡萄糖;LA:乳酸;AC PR BU:乙酸 丙酸 丁酸。

但是,非淀粉多糖这一指标不能将可发酵部分和不可发酵部分区分开来。根据纤维在动物后段肠道的可发酵性,可以将纤维分为可发酵非淀粉多糖(fNSP)或可发酵碳水化合物(fCH)。这两个指标对于评价单胃动物(包括猪)所用饲料原料的后肠发酵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可发酵非淀粉多糖

可发酵非淀粉多糖(Fermentabl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fNSP)是在NSP基础上,界定了NSP中可发酵的部分,其也是经计算而得。Blok等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fNSP = dOM - dCP - dCFat - Starch - CF_Di×Sugars - LA - AA - Eth - PA - BA – GOS

注:dOM:可消化有机物;dCP:可消化粗蛋白;dCFat:可消化粗脂肪;Starch:淀粉;CF_Di×Sugars:校正的糖;LA:乳酸;AA:乙酸;Eth:乙醇;PA:丙酸;BA:丁酸;GOS:葡萄糖低聚糖。

3) 可发酵碳水化合物

可发酵碳水化合物(Fermentable Carbohydrates, fCH)将可发酵非淀粉多糖、可发酵淀粉和可发酵糖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涵盖了食物或饲料中可以在动物后段肠道发酵的组分。从评价纤维的发酵性来看,fCH优于fNSP。Blok等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fCH = fNSP Starchf Sugarf

注:fNSP,可发酵非淀粉多糖;Starchf,可发酵淀粉;Sugarf,可发酵糖。

为了更好地理解“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的成分,笔者基于膳食纤维的定义和膳食纤维的指标,参照de Leeuw等对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笔者绘制的碳水化物的示意图见图1。

那么,膳食纤维究竟包括哪些纤维成分呢?狭义上,如Hipsley所述膳食纤维仅包括植物细胞壁的组分(NDF),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抗性淀粉、不可消化低聚糖和可发酵非淀粉多糖被包含在可溶膳食纤维组分中,它们也不能够被内源酶水解,从而成为肠道微生物发酵可利用的底物。因此,在广义上,膳食纤维包括抗性淀粉、不可消化低聚糖、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从图1可以看出,越向左侧纤维的发酵性越强,越向右侧纤维的发酵性越差;可溶膳食纤维的发酵性强,不可溶膳食纤维的发酵性较差。

2 母猪日粮膳食纤维水平

虽然膳食纤维对母猪机体健康颇有益处,但是如果膳食纤维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量不当,也会对母猪造成危害。因此,确定膳食纤维在母猪日粮中适宜添加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有关母猪日粮中膳食纤维的添加水平尚无统一的营养标准,因此笔者整合了国内外许多权威专家、机构所采用的标准供养殖从业者参考。

2.1 常用指标的膳食纤维推荐水平

表1展示了基于不同膳食纤维指标的不同阶段母猪日粮中适宜纤维添加水平的推荐量。从粗纤维(CF)来看,不同研究的推荐量差异较大。尤其是母猪妊娠阶段,粗纤维的推荐量从5%至14%不等。从中性洗涤纤维(NDF)来看,推荐的妊娠母猪需要量从10.8%至19%,差异也很大。基于动物福利的考虑,荷兰“CVB”猪饲养手册”推荐妊娠母猪日粮的NSP含量为34%。Howarth等指出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在限制能量摄入的条件下,提高可溶膳食纤维和或不可溶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增加餐后饱感和降低随后的饥饿感。Reese等认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更适于评价日粮中的纤维水平。从表1的可溶纤维和不可溶纤维推荐量来看,母猪妊娠阶段的SF推荐量(2%~4%)以及ISF推荐量(20.5%)差异较小。关于母猪总膳食纤维需要量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推荐量。Oelke等研究了不同总膳食纤维(TDF)水平(15.6%、22.3%和28.2%)对妊娠母猪生理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总膳食纤维量的增加,刻板行为降低。

2.2 描述发酵性的膳食纤维推荐水平

膳食纤维在母猪后段肠道的发酵,对于其血糖的稳定、饱感和纠正其刻板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可发酵的膳食纤维在母猪后段肠道中,能够被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数量可观的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CFAs)。若母猪日粮中含有高比例的可发酵膳食纤维,那么母猪的能量供应方式就会发生从葡萄糖到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CFAs)的转变。而纤维发酵产生SCFAs的速度较慢,因此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维持更为统一的血糖和胰岛素模式。fNSP是描述膳食纤维发酵性的指标,de Leeuw等研究表明,饲喂母猪低fNSP(17.3%)和高fNSP(37.8%)日粮,结果表明饲喂高fNSP日粮的母猪,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更稳定,且采食后几小时内的身体活动更少。

由表2可知妊娠母猪对含有纤维原料日粮的自由采食量。从中可以看出,似乎限制自由采食量的因素不是日粮的体积(不同纤维源的容重不同)或每天粗纤维采食量,而是每天可发酵非淀粉多糖(fNSP)的采食量。遍及这些不同的纤维原料,当fNSP采食量为750~800 g/d时,妊娠母猪已经获得饱感,这一点已经在商业试验中被证实。所以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以fNSP作为妊娠母猪纤维需要量的指标更为精准。可发酵碳水化合物(fCH)也是描述膳食纤维发酵性的指标,其涵盖的可发酵成分更广,但是目前关于fCH的母猪需要量的报道很少。

3 母猪饲料能量的精准测算

3.1 成年母猪对饲料的能量利用

与生长猪相比,成年猪具有更发达和容积更大的胃肠道、每千克体重更低的采食量以及更慢的食糜流通速度。研究发现,成年猪肠道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大约是生长猪的6.7倍,成年猪具有更高的纤维素分解活性。这使得成年猪比生长猪具有更高的消化高纤维日粮的能力。Noblet等1980~2000年期间发表的共29篇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得出的结论为:成年母猪对饲粮和原料的能量消化系数均比生长猪高,成年母猪对18种饲料原料的能量消化率也更高些。

同时,富含纤维的原料在纤维含量与组成方面不尽相同,它们的能量利用率差异也很大,那么这种差异是否是由于猪只对原料中不同化学成分的消化率存在差异造成的呢?前人研究表明,猪对纤维中的不同化学成分的消化系数的确存在很大差异。如粗纤维的消化系数低于半纤维素的消化系数。从消化率来看,与纤维素相比,非纤维多糖的单体和半纤维素有更高的平均消化率。因而,日粮纤维中具有高果胶或低木质素或高可溶纤维水平时(如甜菜渣),日粮纤维的消化率值会更高。日粮纤维中木质素和纤维素水平高时(如禾秆),则日粮纤维的消化率值最低。从能量消化系数和消化率可以看出,成年母猪对富含纤维的饲料原料的能量利用率更高。

3.2 成年母猪饲料净能值的计算公式

膳食纤维可以提供生长猪达30%的能量需要,而由于成年母猪与生长猪在饲料原料的能量利用率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以推断,饲料原料能够给母猪供应更高的能量。但是,我们熟知的美国NRC并未给出针对成年母猪的饲料能值,因此以NRC模型计算出的成年母猪饲料能值会低于实际能值,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在此方面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

3.2.1 法国INRA净能公式

在法国INRA饲料体系中,饲料净能值是Noblet等根据61种日粮建立的公式估算的,下面三个公式是经常使用的:

NE2 = 0.121DCP 0.350 DEE 0.143 Starch 0.119 Sugars 0.086 DRes (RSD = 0.25);

NE4 = 0.703 DE 0.066 EE 0.020 Starch – 0.041 CP– 0.041 CF (RSD = 0.18);

NE7 = 0.730 ME 0.055 EE 0.015 Starch – 0.028 CP – 0.041 CF (RSD = 0.17)。

注:NE:净能;DCP:可消化粗蛋白;DEE:可消化粗脂肪;Starch:淀粉;Sugars:糖;DRes:可消化残渣;DRes=DOM-(DCP DEE 淀粉和葡萄糖)。

在INRA中,NE值是上述三个公式所得值的平均值。对于公式NE2,母猪和生长猪之间在DCP、DEE和DRes存在差异。而对于公式NE4,母猪和生长猪之间的饲料原料消化率存在差异,导致两者在消化能间存在差异。而对于公式NE7,母猪和生长猪之间在尿能和气体能(甲烷能)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两者之间ME存在差异。与生长猪相比,同一饲料原料或日粮对于母猪的能量值更高。Goff等指出,膳食纤维对成年母猪起到能量供应的正贡献。因此,对于猪饲料,应推荐饲喂生长猪用和饲喂成年母猪用的两个能值。法国INRA在其猪饲料原料数据库中列出了常用纤维原料的生长猪和成年猪的净能值(表3)。从中可以看出,所有纤维原料的净能值,成年猪都高于生长猪。此外也可发现,在生长猪和成年猪之间,不同纤维源的净能值的差异也很大。例如,大豆皮的净能差异为2 MJ/kg,而脱脂米糠的净能差异仅为0.63 MJ/kg。

3.2.2 荷兰CVB 净能公式

2015年,Blok等提出了生长育肥猪的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净能公式,其中适用于干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公式如下:

NE (MJ/kg) = (10.8×dCP 36.1×dCFat 13.7×StarchAM 12.4×Sugarse 9.6×fCH) /1000

注:dCP:可消化粗蛋白;dCFat:可消化粗脂肪;StarchAM:酶法测定的淀粉;Sugarse:酶可消化糖;fCH(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为fNSP(可发酵非淀粉多糖) Starchf (可发酵淀粉) Sugarf (可发酵糖)之和。

与INRA的净能公式相比,该公式将不能被猪内源消化酶消化,但可被后段肠道消化的组分,即fCH在饲料或原料中的能量贡献直接整合进去,对比INRA的净能公式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了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可发酵部分。虽然同一饲料或饲料原料的fCH(fNSP、Starchf 和Sugarf)含量是固定的,但是生长育肥猪与母猪对fCH的后端肠道的发酵程度会有所差异。因此,若是通过试验评估出fCH在净能公式中适用于母猪的系数,就可以计算出对应于母猪的净能值。这需要研究者进行大量的母猪试验,以得出回归系数。如此才能为精准的计算母猪的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净能值。

4 小结

基于膳食纤维在猪只后段肠道发酵对其产生的深远的生理影响,AACC在2000年公布的膳食纤维的定义显得更为合理。相应的,膳食纤维涵盖的成分应扩展到抗性淀粉、不可消化低聚糖和非淀粉多糖,而不仅仅是非淀粉多糖。我们应建立膳食纤维的概念,这会让我们在母猪饲料中更为重视和合理地利用膳食纤维。目前关于膳食纤维在猪只日粮中的添加水平尚无统一的营养标准,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可溶纤维水平用于限饲妊娠母猪饲料更为精准些,而fNSP水平用于自由采食的妊娠母猪更为精准。对于饲料应给与两个能值:一个针对生长猪,一个针对成年母猪。目前,能够计算成年母猪净能值的公式为法国INRA提出的净能公式。而荷兰CVB提出的净能公式更为合理,但想利用此公式计算对应于母猪的净能值,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母猪试验研究。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0年第10期“营养与饲料”栏目:P80-85(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漫画|美国母猪为什么假装怀孕?破解转基因食品的四大谣言

这是Sheldon的第102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 2.6 MB

一提起转基因技术,我的脑中就会出现一幅激烈的画面:一拨反对者和一拨支持者站成两排,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得天翻地覆。

的确,很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新事物出现以后,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美编:小时候没有高铁,出个省坐26小时的火车真是不想回忆……更不敢想象没有铁路的生活将是啥样。)

转基因育种作为一种新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要吃到肚子里,我们格外关心它的安全问题其实很正常。

但是,正常不正常是一回事,对错又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误导大家很多年的说法:

“转基因会导致不孕不育(误)”

这个说法目前有四个故事版本: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四个谣言为什么全都不成立。

谣言一,转基因导致美国的母猪不能生

2001年,美国爱荷华州有几个农民鞍前马后伺候老母猪好几个月……

结果却空欢喜一场。原来,母猪的假孕率变高了。他们一琢磨,最近不是给母猪喂过转基因玉米吗?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呢?

于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兽医学专家卡尔(John Carr)卡森(Thomas Carson)和植物病理学专家芒克沃尔德( Gary Munkvold)去养猪场做了一番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母猪假孕不是因为它们吃了转基因玉米,而是因为农场的饲料管理有问题。

原来,玉米很容易染上一种霉菌,叫作镰孢菌(Fusarium)。这类霉菌会分泌一种有雌激素作用的毒素,让母猪发生假孕。

根据科学家的建议,农场改善了养猪和饲料管理的方式。结果,母猪的假孕率很快恢复正常了。

因此,不管是转基因玉米也好,非转基因玉米也好,只要懂得科学投喂,母猪都会正常怀孕。

谣言二,转基因导致俄罗斯的老鼠幼崽死亡率升高

2005年12月,俄罗斯神经生物学研究者叶尔马科娃 (Irina Ermakova)在绿色和平举办的一个会议上说,大鼠吃了转基因大豆后,幼崽的死亡率就会大幅升高。

然而,如此重大的发现,叶尔马科娃却只是嘴上说说,一直没有把结果发表在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

2007 年,《自然-生物科技》杂志要来了叶尔马科娃的原始数据,结果发现两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叶尔马科娃的养老鼠水平很差劲。因为就算只用普通大豆,她的大鼠幼崽死亡率还是比正常值高十倍。并且,这些幼崽的体重比正常值低了 20%。

其次,叶尔马科娃的实验设计得太混乱、太粗糙。原来,大豆中含有一种叫作异黄酮的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如果大鼠吃得太多,就会损害生殖能力。然而,叶尔马科娃不但不知道她喂的大豆里含有多少异黄酮,甚至连大鼠吃了多少大豆都没有记录。

总之,这是一个生物老师听了要打屁股的实验报告……

2007年,日本研究者坂本义光等人重做了叶尔马科娃的实验。他们用转基因大豆喂了大鼠一年,结果发现转基因大豆并不会影响大鼠生育。

此外,科学家们还用转基因大豆喂过大鼠、小鼠、鸡、猪等动物,都排除了它影响生殖的可能性。并且,这些研究都经过了同行评议,最后都发表在了正经期刊上。

谣言三,转基因导致山西和吉林的母猪流产、老鼠消失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

然而,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乌龙。

联合专家调查组当时就得出了明确结论:首先,“母猪流产”现象并不存在,纯属虚假报道。

其次,老鼠确实减少了,但是原因也很简单:一,当地的房子和粮仓改成了水泥结构,老鼠打不了洞。二,禁用剧毒鼠药后,老鼠的天敌增加了。三,有些地方还进行过集中灭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两个地方根本就没有种转基因玉米。报道提到的先玉335是非转基因的杂交玉米,它的父本是PH4CV、母本是PH6WC,里面都不含转基因成分。

谣言四,

转基因导致男性精液异常

2010年,网上出现一个帖子,说科学家对广西男生的精液做了抽查,结果发现,居然有一半男生的精液不正常。帖子总结说,这都是 “广西上千万亩转基因玉米”害的。

当然,这也是一个彻头彻底的乌龙。

确实有研究发现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但研究论文白纸黑字写道,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前列腺炎支原体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等问题。整个研究根本就没提到转基因。

更乌龙的是,流言中提到的在广西种植的玉米品种(迪卡007/008),都是传统的杂交玉米,根本就不是转基因玉米。

所以,“美国的母猪不能生”、“俄罗斯的老鼠幼崽死亡率升高”、“山西和吉林的母猪流产、老鼠消失”和“广西男生的精液异常”,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那么话说回来,转基因农产品到底安不安全呢?

转基因农产品到底安不安全?

在每一种转基因农产品上市前,科研机构和生产商都要进行大量实验,看看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动物和人吃了以后有什么反应。只有通过了安全性检验,政府才允许它上市销售。那么,各个政府机构对转基因农产品是怎么评价的呢?

欧盟下血本研究后指出,

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指出:

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

总之,主流科学界对农产品转基因技术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转基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话题。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它还受到历史背景、社会心理、国家战略、商业利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基因技术虽然已经问世了好几十年,但要想让人们全面地认清它的利弊,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商业公司、媒体、农民和消费者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医用胰岛素也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正是科学家们将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酵母菌,再利用它来进行大规模合成,我们才有了便宜、安全又有效的医用胰岛素。

这些胰岛素帮助全世界无数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孕期,生下孩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合理使用转基因技术还会助孕助育呢。(作者:游识猷)参考资料

1. ISU Researchers Say Bt Corn Not to Blame for Sow Problems |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2002). Cals.iastate.edu.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18, from https://www.cals.iastate.edu/news/releases/isu-researchers-say-bt-corn-not-blame-sow-problems

2. Ermakova, I. V. (2007). GM soybeans—revisiting a controversial format. Nature biotechnology, 25(12), 1351.

3. Marshall, A. (2007). GM soybeans and health safety—a controversy reexamined. Nature Biotechnology, 25(9), 981.

4. Sakamoto, Y; Tada, Y; Fukumori, N; Tayama, K; Ando, H; Takahashi, H; Kubo, Y; Nagasawa, A; Yano, N; Yuzawa, K; Ogata, A; Kamimura, H (2007) A 52-week feeding stud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in F344 rats Journal of the Food Hygeine Society of Japan, 48 (3): 41-50 JUN 2007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shokueishi/49/4/49_4_272/_article/-char/ja

6. Baranov, A. S., Chernova, O. F., Feoktistova, N. Y., & Surov, A. V. (2010, April). A new example of ectopia: oral hair in some rodent species. In Doklady Biological Sciences (Vol. 431, No. 1, pp. 117-120). SP MAIK Nauka/Interperiodica.

7. 转基因食物导致仓鼠不孕? | 皮卡 | 果壳网. (2011). Guokr.com. https://www.guokr.com/article/19897/

8. Hammond, B. G., Vicini, J. L., Hartnell, G. F., Naylor, M. W., Knight, C. D., Robinson, E. H., ... & Padgette, S. R. (1996).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s, catfish 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glyphosate toleranc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26(3), 717-727.

9. Reiko Teshima, and et. al,. (2000). Effect of GM and non-GM soybeans on the immune system of BN rats and B10A mice.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Science, 41(3), 188-193.

10. Cromwell, G. L., Lindemann, M. D., Randolph, J. H., Parker, G. R., Coffey, R. D., Laurent, K. M., ... & Hartnell, G. F. (2002). Soybean meal from roundup ready or conventional soybeans in diets for growing-finishing swin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80(3), 708-715.

11. Brake, D. G., & Evenson, D. P. (2004). A generational study of glyphosate-tolerant soybeans on mouse fetal, postnatal, pubertal and adult testicular development.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42(1), 29-36.

12. Zhu, Y., Li, D., Wang, F., Yin, J., & Jin, H. (2004).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fate of DNA of soybean meal from roundup ready or conventional soybeans using rats. 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 58(4), 295-310.

13. Flachowsky, G., Chesson, A., & Aulrich, K. (2005). Animal nutrition with feed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 59(1), 1-40.

14. Flachowsky, G., Aulrich, K., B?hme, H., & Halle, I. (2007). Studies on feed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GMP) CContributions to nutrition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3(1-2), 2-30.

16. 如何看待黑龙江大豆协会对于转基因大豆的指责? | fengfeixue0219 | 果壳网. (2013). Guokr.com.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7141/

19. 李广裕. 217例广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

22. 林基兴著.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05.

23. 周云龙主编. 转基因 给世界多一种选择.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10.

24.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编. 转基因30年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05.

25. (美)沙西,(美)特莱伯,(美)怀特著. 转基因是轮盘赌吗.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