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造假(什么是假糖尿病能逆转吗)
查实!全链条造假!“医生每单分50-80元”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针对总台中国之声独家曝光的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保问题,2024年9月23日,国家医保局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无锡虹桥医院,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初步查实有关情况。
现通报如下:检查发现,该院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其中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诊疗服务等,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1179.2万元(最终金额以实际核实为准)。
案件呈现如下特点:
一、有组织团伙式作案。医院法定代表人、实控人王为民,与院长胡玉芝、无锡市癌症康复协会分队负责人陶燕娜等人勾结。陶燕娜利用工作便利,以虹桥医院有“优待”为名,介绍病友及老人虚假住院。医院医保信息部王贵敏负责对接,联系医生开具入院手续,交给护士长安排“住院”。虚假住院参保人员除个别接受体检外,多数不做任何检查诊治,在医院免费吃住2—3天即出院。
二、全链条专业化造假。接到虚假住院人员信息后,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人状况,“量身定制”虚假住院方案。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生,编写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诊断,据此下达虚假医嘱、开具虚假处方、编造治疗记录。体检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根据医生诊断,直接从超声等图像报告库中,复制、截取与诊断对应的其他患者影像图片,对报告数值进行手动修改,伪造对应的CT、核磁共振、超声、血尿化验等报告记录。
图为总台中国之声此前曝光的部分问题影像图片
三、涉案人员计件提成。1次虚假住院编造费用5000—8000元,用于骗取套取医保基金。参与造假的人员从中提成,中介每介绍1人分50元;参保人员每“住院”1次分200—300元;负责虚假诊疗的医生每单分50—80元,其他医护人员每编造1份检查检验报告分15元。
四、设置阴阳账簿、真假病区。医院财务部以白条减免或现金支付形式,为参与虚假住院的人员支付提成,资金往来记录在私设账簿中,在明面账簿上则通过伪造的会计凭证予以掩盖。同时将虚假住院病人与正常住院病人分别安置,使用不同的病区代码予以区分,限制假病人行动区域,控制人员知悉范围。该院医生供述,甚至连本院医生也不知道这些病人登记在自己所在科室住院。
五、恶意对抗调查。该院采取多重对抗手段,妄图以“死无对证”应对调查。一是集体串供。医院管理层与部分医务人员、参保人员相互串供。二是篡改病历。伪造影像图片,对存在造假瑕疵的部分病历进行篡改。三是销毁账簿。指使相关人员企图销毁检查资料和会计凭证,均被公安机关查获。四是删除数据。大量删除CT、核磁共振影像图片,删除财务主管人员电脑主机信息,篡改药品耗材采购、销售电子记录,后被医保部门、公安机关恢复。
截至目前,当地医保部门已解除该院医保服务协议,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将对参与欺诈骗保的参保人员依法依规处理。当地公安机关已对医院法定代表人、院长、介绍假病人的中介以及参与骗保的医务人员等2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对集体串供、销毁财务凭证、篡改病历、删除数据等违法行为开展调查。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指导江苏省医保局,对无锡100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医保领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保案后续处置情况公布
国家医保局要求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做好案件后续处置工作。
一、坚决查处涉案医院。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严格按照《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关于规范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飞行检查后续处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做好飞检后续处理、处罚、整改等工作,该追回的医保基金坚决追回,该解除协议的坚决解除,该行政处罚的坚决处罚到位。
二、公开谴责涉案人员。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对在本起欺诈骗保案件中存在集体串供、伪造病历、销毁账本、删除数据、篡改系统、对抗检查等恶意行为的有关人员,予以点名道姓的公开谴责。
三、及时移送相关线索。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行刑、行行、行纪衔接,及时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线索按要求移交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纪检监察等部门。特别是对隐匿销毁医学文书、会计凭证,删除数据,集体串供等对抗检查的违法行为,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推动一案多查、联合惩戒,强化警示震慑。
四、迅速落实举报奖励。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切实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根据《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要求,及时足额公开向举报人发放举报奖励金。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和方式,鼓励行业内专家和知情人士积极举报,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欺诈骗保的斗争中来,促进内部人监督、同行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共同发挥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五、认真开展纪法教育。要督促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加强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以此案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牢纪法意识和底线思维。引导医务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加强自我保护,工作中注意留存本人所在医药机构欺诈骗保证据,该记录的一定要记录、该拍照的一定要拍照、该录音的一定要录音、该备份的一定要备份,他人指令或要求销毁证据时一定要妥善安全保存相关证据,并尽快主动携证据向医保部门举报。切勿受人唆使为了蝇头小利参与欺诈骗保,切勿受人指使做出销毁篡改各类书证、影像、数据信息等违法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六、深入全面开展检查。要举一反三全面深入排查无锡市相关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对存在欺诈骗保问题的医药机构及相关人员,一经查实,坚决从严从重惩处,检查处理结果及时报送国家医保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强化各项制度机制建设,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天津日报
黑心蜂蜜乱象是谁在推波助澜?披露假蜂蜜造假过程,提高防范意识
揭秘“黑心蜂蜜”乱象,年产50万吨蜂蜜却卖出100多万吨,该如何辨别黑心蜂蜜?
蜂蜜一直都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养生良品,清早起床或晚上睡前来一杯蜂蜜水,简直就是美好生活的一天。但是近几年的黑心蜂蜜扰乱市场,也让民众对蜂蜜的信任度降至零点。
据统计,我国的蜂蜜年均产量在50万吨左右,2010年只有40.12万吨,在2018年蜂蜜产量居然达到了54.25万吨,2019年更是超过了去年的产量。而我国的天然蜂蜜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2014年蜂蜜出口量为14.48万吨,2018年为12.35万吨,2019年为12.08万吨。
但是,除去蜂蜜出口量,我国的蜂蜜年销量居然达到了惊人的100多万吨,要知道,2018年蜂蜜进口量只有0.38万吨,2019年只有0.5万吨。这些多出来的蜂蜜是从何而来?如何制作的?安不安全?该如何辨别?
网络广告铺天盖地,真假蜂蜜难辨真身
想必很多人都记得疯传的“杨霞土蜂蜜”,在2018年的时候,朋友圈、公众号、推广链接随处可见《那个叫杨霞的人,你在某地火了》,内容铺天盖地全是一个叫杨霞的宝妈放弃优渥的生活来到农村养殖蜜蜂,美其名曰重拾祖辈养蜂事业,其真实目的就是推广自己土蜂蜜。
然而这些蜂蜜价格还不便宜,直到受害消费者越来越多,大众才意识到蜂蜜的质量问题。人民网也揭露了杨霞土蜂蜜背后的骗局,“真杨霞”倒下来了,嗅到这种营销模式商机,无数个“假杨霞”站起来了。杨霞变成了一个代号,其背后可能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运营,大数据一旦被坏人利用到底有多可怕?
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甚至购物软件几乎全是一样的文案。什么“女大学生退学回来养蜂蜜”,“帮帮爷爷吧,蜂蜜卖不出去了”,“假蜜充斥,我的真蜂蜜卖不出去了”等,都是以博取同情心或者观众的猎奇心理,达到蜂蜜的销售。
即使被多方媒体披露,他们依然巧舌如簧,说自己的蜂蜜很好,晒出证书,指责网上爆料的是同行嫉妒,来获取粉丝的信任,导致消费者真假难辨。
那么,他们所售蜂蜜真如他们推广所说的那么好吗?就让我们来揭秘黑心蜂蜜如何制作的吧。
黑心蜂蜜造假披露造假第一招:白糖熬制。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白糖掺水熬制,加入红糖搅匀融化,放入白矾,添加一点香精,就会变得和真蜂蜜一模一样,无论是从外观还是气味上,都很难分辨出来。制作成本最低也是最快速的的方式,市面上充斥最多的黑心蜂蜜就是这种。
造假第二招:原蜜掺水。很简单,就是在原蜜里掺上水稀释,让原本三斤的蜂蜜变成三斤半。不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路边小摊贩身上,因为这样蜂蜜容易变质,口感打折扣,而且掺的水源也存在一些卫生问题。
造假第三招:糖浆勾兑。在饴糖里加入糖浆,再加入一点点真蜂蜜提一下气味,就变成蜂蜜了。普通人很难辨别这种蜂蜜,因为实在太相似了。
造假第四招:劣质蜜勾兑。把劣质的蜂蜜拿来融入少量优质蜜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也是很常见的造假手段。这种黑心蜂蜜制作成本通常高一些,也是最多用来冒充好蜂蜜,价格比好蜂蜜便宜,所以更容易吸引消费者。这种蜂蜜一般除了仪器辨别,不然很难看出端倪。
造假第五招:淀粉酶解。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果葡萄糖,再加一些色素和香精,就变得和真蜂蜜一样了。无论光泽还是口感,都极其相似。但是,遇到这种蜂蜜加碘液,变成蓝色就是黑心蜂蜜,辨别很简单。
至于网络上工业酸加白糖,可以制成蜂蜜,这些是造谣的。还有蜜蜂喂白糖这种情况,这虽然是事实,但是情有可原。白糖只是在喂养蜂蜜起到辅助和奖励的作用,大多数蜂农会在蜜蜂消极的时候喂一些白糖水,刺激蜜蜂觅食花蜜,或者是在缺蜜期,辅助喂养蜂蜜,为的是解决蜂蜜饥饿而想出的办法。
我国一直都在严厉打击和管控黑心蜂蜜流入市场,但是为什么还会有无数人铤而走险,制作黑心蜂蜜,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是什么?
黑心蜂蜜背后,是谁在推波助澜?首先,普通消费者都喜欢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导致了这一畸形产业链一直在运作。一瓶400元的蜂蜜在超市无人问津,10元两瓶的蜂蜜却在引起哄抢,他们不考虑蜂蜜的成本,不看品质,以贪便宜的一种心理,让黑心蜂蜜络绎不绝地问世。
其次就是中国蜂蜜的巨大需求,真蜂蜜是一种无法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在网络时代的推波助澜之下,贪财的商人大量生产,加上宣传推广,致使蜂蜜真假难辨,真蜂蜜难以自证清白,假蜂蜜四处充斥。
最后就是造假成本太低,而鉴别太难。黑心蜂蜜制作简单,制作周期短,而制作的成本低,利润高,能够短时间得到回报,并且这种黑心蜂蜜鉴定非常困难,基本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在这种暴利的驱使下,不乏商家剑走偏锋。
不然你觉得为什么“杨霞土蜂蜜”春风吹不尽,野火烧又生,都是因为黑心蜂蜜的暴利驱使,他们才一茬又一茬地冒出来,活跃在各大平台。
那么,这种黑心蜂蜜吃多了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辨别黑心蜂蜜?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单糖,相比蔗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睡眠,保护肝脏。中医认为蜂蜜还可以治疗腹痛,干咳和便秘。
而黑心蜂蜜对人身心健康危害巨大,其中白矾中含有重金属,无法被轻松排出来,会破坏人的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下降。并且黑心蜂蜜是人体不好吸收的蔗糖,容易造成发胖,长期堆积会损失肝脏,还会扰乱代谢,诱发糖尿病。黑心蜂蜜制作过程中的卫生也无法得到保障。
如何辨别黑心蜂蜜?要想买到真蜂蜜,一定要谨记一看二闻三尝。
- 看颜色,真蜂蜜的颜色会比较油亮一些,蜜质浓稠有弹性,并且还能透光,假蜂蜜浑浊且有杂质,水中化解会有沉淀。不同品种的蜂蜜颜色不一样,颜色也不固定,所以按照品种购买之前还是先搜索了解一下该品种的蜂蜜颜色特点。
- 闻气味,真蜂蜜打开瓶子会有淡淡的甜香味,且因为采的花蜜不同香气也会有所不同,而黑心蜂蜜添加了大量香精,味道会比较异常刺鼻一些,仔细多闻几次就能感受到。
- 尝味道,真蜂蜜的味道会比较细腻甜润一些,会有淡谈的花香在口中回荡,黑心蜂蜜香味消散快,且甜味会过重,比较齁嗓子。
除了这三种方法,遇到掺水蜂蜜可以拿纸巾测试,看一下纸巾的湿润程度。或者放入冰箱观察蜂蜜结晶状态,会结晶的一定是真蜂蜜,但也不排除造假高超的黑心蜂蜜。用筷子插入蜂蜜中拎起来,蜂蜜顺滑丝状下落,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真蜂蜜,假蜂蜜会圆点滴落瓶中。
蜂蜜市场有造假的人,其中也不乏坚守本心的蜂农。而被这一乱象扰乱的整个蜂蜜市场,造成了真蜂蜜无处可销,无人敢买的局面,这些蜂农才是受害者,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挽回如今民众的信任。
全链条造假、恶意对抗调查!官方通报:对24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天(8日),国家医保局通报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飞行检查情况。针对总台中国之声独家曝光的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保问题,9月23日,国家医保局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无锡虹桥医院,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初步查实有关情况。
现通报如下:
检查发现,该院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其中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诊疗服务等,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1179.2万元(最终金额以实际核实为准)。
△无锡虹桥医院(总台记者任梦岩摄)
有组织团伙式作案
医院法定代表人、实控人王为民,与院长胡玉芝、无锡市癌症康复协会分队负责人陶燕娜等人勾结。陶燕娜利用工作便利,以虹桥医院有“优待”为名,介绍病友及老人虚假住院。医院医保信息部王贵敏负责对接,联系医生开具入院手续,交给护士长安排“住院”。
虚假住院参保人员除个别接受体检外,多数不做任何检查诊治,在医院免费吃住2~3天即出院。
全链条专业化造假
接到虚假住院人员信息后,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个人状况,“量身定制”虚假住院方案。
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生,编写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诊断,据此下达虚假医嘱、开具虚假处方、编造治疗记录。
体检中心、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根据医生诊断,直接从超声等图像报告库中,复制、截取与诊断对应的其他患者影像图片,对报告数值进行手动修改,伪造对应的CT、核磁共振、超声、血尿化验等报告记录。
△图为总台中国之声此前曝光的部分问题影像图片(总台记者任梦岩摄)
涉案人员计件提成
一次虚假住院编造费用5000至8000元,用于骗取套取医保基金。
参与造假的人员从中提成,中介每介绍一人分50元;
参保人员每“住院”一次分200至300元;
负责虚假诊疗的医生每单分50至80元,其他医护人员每编造一份检查检验报告分15元。
设置阴阳账簿、真假病区
医院财务部以白条减免或现金支付形式,为参与虚假住院的人员支付提成,资金往来记录在私设账簿中,在明面账簿上则通过伪造的会计凭证予以掩盖。同时将虚假住院病人与正常住院病人分别安置,使用不同的病区代码予以区分,限制假病人行动区域,控制人员知悉范围。
该院医生供述,甚至连本院医生也不知道这些病人登记在自己所在科室住院。
恶意对抗调查
总台中国之声曝光后,该院采取多重对抗手段,妄图以“死无对证”应对调查。
一是集体串供。医院管理层与部分医务人员、参保人员相互串供。
二是篡改病历。伪造影像图片,对存在造假瑕疵的部分病历进行篡改。
三是销毁账簿。指使相关人员企图销毁检查资料和会计凭证,均被公安机关查获。
四是删除数据。大量删除CT、核磁共振影像图片,删除财务主管人员电脑主机信息,篡改药品耗材采购、销售电子记录,后被医保部门、公安机关恢复。
截至目前,当地医保部门已解除该院医保服务协议,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将对参与欺诈骗保的参保人员依法依规处理。当地公安机关已对医院法定代表人、院长、介绍假病人的中介以及参与骗保的医务人员等2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对集体串供、销毁财务凭证、篡改病历、删除数据等违法行为开展调查。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指导江苏省医保局,对无锡100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医保领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同日针对做好无锡虹桥医院欺诈骗保案后续处置发布通知,要求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做好案件后续处置工作。
坚决查处涉案医院。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严格按照《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关于规范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飞行检查后续处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做好飞检后续处理、处罚、整改等工作,该追回的医保基金坚决追回,该解除协议的坚决解除,该行政处罚的坚决处罚到位。
公开谴责涉案人员。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对在本起欺诈骗保案件中存在集体串供、伪造病历、销毁账本、删除数据、篡改系统、对抗检查等恶意行为的有关人员,予以点名道姓的公开谴责。
及时移送相关线索。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行刑、行行、行纪衔接,及时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线索按要求移交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纪检监察等部门。特别是对隐匿销毁医学文书、会计凭证,删除数据,集体串供等对抗检查的违法行为,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推动一案多查、联合惩戒,强化警示震慑。
迅速落实举报奖励。要督促无锡市医保部门切实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根据《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要求,及时足额公开向举报人发放举报奖励金。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和方式,鼓励行业内专家和知情人士积极举报,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欺诈骗保的斗争中来,促进内部人监督、同行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共同发挥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认真开展纪法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加强自我保护,工作中注意留存本人所在医药机构欺诈骗保证据,该记录的一定要记录、该拍照的一定要拍照、该录音的一定要录音、该备份的一定要备份,他人指令或要求销毁证据时一定要妥善安全保存相关证据,并尽快主动携证据向医保部门举报。切勿受人唆使为了蝇头小利参与欺诈骗保,切勿受人指使做出销毁篡改各类书证、影像、数据信息等违法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深入全面开展检查。要举一反三全面深入排查无锡市相关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对存在欺诈骗保问题的医药机构及相关人员,一经查实,坚决从严从重惩处,检查处理结果及时报送国家医保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强化各项制度机制建设,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
转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来源: 杭州交通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