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表皮(糖尿病表皮障碍是啥症状)

保健时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常见的7大类疾病感染,这些防治方法请记好

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易感染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 袁月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尧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引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一方面,糖尿病与细菌、霉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与不良后果有关,这归因于先天免疫功能失调和炎症反应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细菌和病毒感染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血糖的紊乱,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各种感染。而血糖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所以,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几率远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

正如我们所知,在新近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中,糖尿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和脓毒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也增加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据统计,糖尿病是ICU患者中唯一与浸润性肺炎球菌感染死亡率相关的合并症,糖尿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重症进展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感染

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如手足癣。手指、足趾的甲沟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缺血造成足部病理状态,若合并感染则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严重者可致截肢。皮肤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下肢,包括糖尿病足感染、蜂窝组织炎及骨髓炎。糖尿病患者截趾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15倍。

2呼吸系统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可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部分人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这在吸烟者中尤为多见。引起肺炎的细菌除常见的肺炎球菌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与葡萄球菌感染也相当多见,用一般针对肺炎球菌的药物常无效。

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远较非糖尿病者高,病变多呈干酪样坏死,结核病灶易扩展播散,形成空洞;肺下叶病灶较多,病人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低热、盗汗症状。为早期发现肺结核,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糖尿病患者如有上述症状宜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因尿液中葡萄糖较多,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易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尿路感染以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及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若感染导致肾及肾周脓肿甚至肾乳头坏死,可表现为高热、肾绞痛、伴腰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若合并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出现尿潴留排尿不尽,则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更高。

4胆道系统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胆道感染,特别多见于女性,这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由于糖尿病患者胆囊收缩不良,胆汁排空延缓与滞留,可继发细菌感染。同样,糖尿病患者胆石症发病率也较高,而胆石症又易合并胆道感染。

5口腔感染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存在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减少、流率减慢,唾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唾液pH值下降,使口腔的自洁力下降,口腔内环境改变,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导致口腔发生多种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舌炎、口腔黏膜炎、龋病、牙齿松动脱落等。

另外,糖尿病患者有着特异性的血管病变,血糖升高,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造成牙龈等口腔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受到细菌及其产物如内毒素的侵袭。同时,糖尿病患者因伤口愈合障碍,易导致口腔病变迁延难愈。急性感染如颌面部间隙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6消化系统感染

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可合并消化道感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常由于老年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较为频繁、饮食紊乱,致使肠黏膜受损,肠道功能紊乱所致。另外,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升高。

7其他

糖尿病患者可合并深部组织感染,如肝脓肿、肺脓肿、肾及肾周脓肿,甚至脑脓肿、脑膜炎的病例也屡见不鲜。一般人群中较少见到的严重感染,也容易发生于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中。如比较少见的鼻脑毛霉菌病。

毛霉菌首先侵犯鼻咽部向副鼻窦、眼眶、筛板及颅内扩展形成严重的鼻脑毛霉菌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副鼻窦炎、鼻出血、眼眶疼痛、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颈内静脉或海绵窦血栓形成。诊断主要依靠病变部位活检的组织学检查及毛霉菌培养。

另外,患者可发生恶性外耳炎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患者出现耳痛、耳道溢脓、发热。感染向深部组织发展可侵犯腮腺、乳突、下颌关节及颅神经。游泳及长期佩戴助听器常常是诱因。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01 预防感染

良好的血糖控制加强自身卫生及必要的免疫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严重感染的发生。必要的定期检查也很重要,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02 治疗

要严格控制血糖和其他的代谢指标为首要措施,已经发生感染时胰岛素治疗首选,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可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直到感染治愈为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在脓肿和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

03 加强自身支持治疗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全身支持治疗,维持血浆蛋白水平和能量的平衡,提高自身抵抗力,维持重要的代谢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的正常,如此才能为有效的抗感染提供前提和保证。

使用胰岛素、抗生素和抗病毒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利器,只有将这些有效的“武器”运用得当,才能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抗击感染,使患者安然度过急性期。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糖尿病患者感觉脚冷、脚麻千万别随意泡脚,口服4种药物可以缓解

60岁的王大爷是一个有着20多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了,平时对自己的血糖非常关注,并且听从医生的规定定时定量的服药,并且每天都进行监测,血糖控制一直挺好,结果就在几天前穿着拖鞋就来到医院,说自己的脚底板莫名其妙的破了,而且涂药涂了几天也没好,害怕自己是糖尿病足。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王大爷的血糖水平控制得很好,而且脚底板的破溃也没有明显的感染痕迹,进一步追问才发现,原来王大爷从别人手中得到了几包泡脚的中药,恰逢自己是感觉脚冷,于是最近都在家泡脚,而脚底的溃口就是泡脚后出现的,于是医生最后诊断为:烧烫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过抗菌、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王大爷的伤口快速愈合了。

一、糖尿病的患者为什么感觉脚冷、脚麻

糖尿病的患者老是感觉脚冷、脚麻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糖尿病对于下肢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缓慢侵蚀所导致的,也就是是临床上经常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细胞是人体最脆弱的组织之一,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当刺激过度时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其中高血糖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高血糖就会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导致产生更多的山梨醇和醛糖,当这两种物质浓度过高时就会对于神经组织具产生毒副作用,造成神经细胞出现肿胀和坏死,从而形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其次,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这种产物会沉积于营养神经的血管周围,引发炎症反应,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的基底膜逐渐增厚,最终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进一步导致神经发生缺血、缺氧,最终坏死。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要随意泡脚

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就会时常出现双脚发麻、发冷的感觉,有些人选择使用温开水泡脚来缓解症状,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①糖尿病患者很难控制温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降低四肢末端的感觉,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由于高血糖对于感觉神经的损害,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感知冷热,对于温度的改变也相对迟钝,这往往导致即使水温已经较高,但糖尿病患者依然感觉不热,并且不断加入温开水,结果往往导致皮肤烫伤因此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减少泡脚,或者在泡脚前测定水温,水温最好不超过40℃

②长期泡脚会导致足底皮肤更加缺血缺氧

足底皮肤长期浸泡后就会变白、起皱,甚至疼痛,这其实是皮肤吸水后使得表皮变软、细胞肿胀所导致这种情况在正常人身上问题不大,但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就比较危险了。糖尿病患者因为末端循环功能不佳,在泡脚初期虽然可以改善循环,但时间过长后随着皮肤收缩就会加重足底皮肤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发生皮肤坏死脱落,这也是很多人泡脚有容易起皮的原因。因此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左右即可

③擅自加入中药容易引起不适

有许多患者为了追求某种疗效,喜欢在泡脚的过程中加入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首先,中药材在40多℃的常温下是完全无法发挥效用的,需要通过专业的烧制仪器才能将药物的精华煎出来;其次,一些中药材对于皮肤有刺激性,如冰片、姜片等,这种刺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比较危险的,非常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感染因此在泡脚程中不要随意加入中药材,或者加入已经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即可,并且中药材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三、双脚发麻、发冷不如试试这几种药

①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是一大类维生素的总称,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等都对于神经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表明将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联合使用时,其营养和保护神经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因此临床可以选择将维生素B1、甲钴胺和叶酸片联合使用,可以更加高效的营养神经

②改善末端微循环药

改善下肢末端血液循环对于减轻神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羟苯磺酸钙、迈之灵等,其中羟苯磺酸钙最为常用,其主要作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有效改善四肢末端循环,减轻神经损害。

③改善代谢紊乱药

依帕司他是临床常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其可以与山梨醇进行不可逆的结合,从而减轻山梨醇对于神经的损害。

④止痛药

对于双下肢出现刺痛或者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建议使用止痛药,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等,这些药物都是专门用于治疗神经痛的,但这些药物多少都有副作用,而且都是处方药,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双脚发麻、发冷平时这样处理更科学

①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发麻、发冷或者乏力,往往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因此一定要做好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要积极纠正诱因,或者前往专科医师进行调整降糖方案。

②注意足部保暖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迟钝,经常是冷冰冰的,因此注意足部保暖就非常重要。

③适当活动脚趾

临床研究表明每天主动将脚趾和脚掌进行屈伸活动,可以明显改善下肢循环状态,从而减轻下肢感觉异常,同时还可以点按足部及下肢的穴位以刺激足部神经,改善神经功能。

④注意穿透气的鞋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穿透气的鞋子,以免过度出汗导致足部出现真菌感染,其次可以适当在足部涂擦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干裂,汗脚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涂一些滑石粉以防止出汗过多。

⑤足部出现破溃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足部一旦出现破溃是非常难以自我愈合的,因此如果足部出现破溃一定要保持伤口干燥,并且及时就医,防止继发感染。

五、总结

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不要随便泡脚,即使泡脚也要注意水温、泡脚时间等问题;其次,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有效控制,这比泡脚要有用得多;最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我防护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足部的破溃伤口一定不能忽视,尽早就医治疗。

#健康明星计划#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用于伤口愈合、色素沉着、皮肤肿瘤等研究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Epidermal Keratinocytes),占表皮(皮肤最外层)中所有细胞的90%,从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层增殖,逐渐向角质层移动,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坚韧的角蛋白,角蛋白间相互连接,当细胞到达角质层后,转变为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的角化死亡细胞,其排列整齐,相互交错堆叠,形成了皮肤的保护屏障。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伤口愈合、色素沉着、皮肤肿瘤、皮肤防护屏障的常规研究模型。

LONZA人原代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简称HEK),是从单个或多个捐赠人的表皮组织分离而来,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表皮相关研究,如Gschwandtner M等发表的组胺抑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并损害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Carrie HS等发表的I型干扰素先天免疫激活失调导致持续的皮肤炎症等。Lonza的质量控制要求生产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满足严格的形态学标准,其膨大或空泡细胞数量更少,从而使角质形成细胞至少能进行15次以上的倍增。

LONZA人原代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关产品

1、货号:00192627

中文名称:正常成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英文名称:NHEK-Ad -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Adult, Single Donor

该款细胞来自单一健康成年捐赠者,每支含有超过50万个细胞,已经过18次倍增验证。

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2、货号:00192907

中文名称:新生儿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英文名称:NHEK-Neo –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 Neonatal, Single Donor

该款细胞来自单个健康新生儿捐赠者,每支含有超过50万个细胞,细胞数量最多可增长20倍。

3、货号:00192906

中文名称:新生儿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 多供体混合

英文名称:Cryopreserved Human Neonatal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Pooled, ≥ 500,000 cells

该款细胞为多个健康新生儿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混合物,每支含有超过50万个细胞,已经过18次倍增验证。

4、货号:CC-2926

中文名称:II型糖尿病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英文名称:D-HEK-Ad – Diseased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Adult – Diabetes Type II

该款细胞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的单个患者捐赠,每支含有超过50万个细胞,可提供该捐赠者的患病持续时间、使用药物、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相关信息。

LONZA人原代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

LONZA多款原代细胞培养基,针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进行了优化,其套装组合通常包括基础培养基和多管生长因子和添加剂,按LONZA官方指导操作时,可呈现角质形成细胞的快速增殖。

1、货号:CC-3111

中文名称:KGM角化细胞培养基(CC-3101 CC-4131)

英文名称:KGM 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 BulletKit

培养基组成:KBM角化细胞基础培养基(货号:CC-3101)、KGM SingleQuot添加剂及生长因子(货号:CC-4131)

KGM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已进行了优化,允许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无血清环境中进行扩增。

KGM角化细胞培养基

2、货号:CC-3107

中文名称:KGM-2角化细胞培养基(CC-3103 CC-4152)

英文名称:KGM-2 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2 BulletKit

培养基组成:KBM-2角质形成细胞基础培养基(货号:CC-3103)、KGM-2 SingleQuot添加剂及生长因子(货号:CC-4152)

KGM-2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已进行了优化,允许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无血清环境中进行扩增,且细胞生长速率通常高于使用KGM培养基时。

KGM-2角化细胞培养基

3、货号:00192060

中文名称:KGM-Gold 角质细胞培养基(00192151 00192152)

英文名称:KGM Gold 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 BulletKit

培养基组成:KBM-Gold角质细胞基础培养基(货号:00192151)、KGM-Gold SingleQuot添加剂及生长因子(货号:00192152)

KGM-Gold 角质细胞培养基,是用于高密度和低密度人表皮形成细胞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其支持从KGM培养基、KGM-2培养基或其他品牌培养基中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KGM-Gold 角质细胞培养基

参考文献:

1、Histamine suppresses epidermal keratin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impairs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a human skin model.Gschwandtner M, Mildner M, Mlitz V, Gruber F, Eckhart L, Werfel T, Gutzmer R, Elias PM and Tschachler E.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3); 68(1): 37–47.

2、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fluidic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 culture. Adrian T. O’Neill, Nancy A. Monteiro-Riviere, and Glenn M. Walker.Cytotechnology (2008); 56(3): 197–207.

3、EGF receptor signaling blocks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mediated transcription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Carrie HS, Hong Y, Yunbo L, Jennifer SM, Sridevi B, Gaylene S, Judith AC and Thomas R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106(11): 4266-71.

4、Expression of betapapillomavirus oncogenes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keratinocytes with stem cell-like properties. Martin H, Adrian B, Cinzia B, Marisa G, John D, Alan S, Herbert P, Ian M and Baki A.Journal of Virology (2013); 87(22): 12158-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