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太胖(糖尿病太胖了怎么减肥)

宋药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何总伴有肥胖?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和肥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两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两种状况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位患者身上,这并非巧合。

1.糖尿病和肥胖:相互关联的双重困扰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肥胖导致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当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时,血糖水平上升,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2.胰岛素抵抗:肥胖与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与糖尿病联系的核心。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帮助身体的细胞吸收并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量。然而,在肥胖的情况下,身体的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这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肥胖如何导致胰岛素抵抗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导致脂肪组织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增加。这些脂肪组织不仅存储能量,还能产生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这些物质可以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

4.肥胖与糖尿病的其他共同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和压力,既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不仅导致体重增加,也会增加血糖水平,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

5.糖尿病与肥胖的循环效应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关系。肥胖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本身也可能促进体重增加。某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作为副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循环。

6.预防和管理策略

鉴于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应同时针对这两个问题:

  • 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类、蔬菜和低脂蛋白质的摄入。
  •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体重管理: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来达到和维持健康体重。
  •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特别是有肥胖或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理解这种联系对于有效预防和管理两者都至关重要。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并帮助管理肥胖。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承诺。

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糖友”减肥要注意这些原则!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这个主题不仅对糖尿病患者重要,对正在减肥的胖友尤其重要。

因为肥胖正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如果你长期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四倍多。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都是肥胖者。

另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小常识是,腹部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性要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者,腰围/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

简单的说,胖友们因体内的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减少及受体功能的缺陷,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降血糖的效应下降。人体为降低血糖就会“让”胰岛代偿性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保持糖代谢正常,此时患者表现出高胰岛素血症。

在标准体重跨入“胖友”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脂肪贮存在腹部,使原有的小脂肪细胞涨满,变成大的脂肪细胞,而恰恰是这种大的脂肪细胞产生了对脂肪代谢、糖代谢不利的内分泌激素,这些激素使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降低,肥胖形成后,人体内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产生脂毒性,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进而出现糖耐受量减低,使得不少“胖友”成为糖尿病的后援部队。因此肥胖的发生,体内巨大的脂肪库成为引起糖尿病的“祸源”,为健康埋下隐患。

如果不加以正确应对,从肥胖到Ⅱ型糖尿病的进程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对肥胖型“糖友”来说,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进行有效的减肥,是非常重要一种生活治疗手段。可以从下面这些策略入手。

策略 1:减少热量的摄入

对肥胖或体重超重的“糖友”,减少热量的摄入是首要任务,按照糖尿病饮食的原则的基础上,降低热量的摄入量是减肥的重要方法。

限制含脂肪高的食物摄入,对于用油煎炸的食物、奶油、动物性油脂等食物要忌食。“糖友”可依据自身的肥胖或超重程度循序渐进式对饮食进行调整,速度不宜过快,应考虑自身血糖的控制和病情发展情况。

策略 2:均衡日常饮食

“均衡饮食”是营养学家提出的科学理念,对于“糖友”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被肥胖所困扰正是说明之前的饮食结构、饮食种类不均衡所造成的,均衡、适量的用餐在这时尤为关键。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形成每餐定时、定量的规律,根据自身的营养需要,对三餐的食材进行科学搭配,使得食物多样化,在进入体内之后,各个营养素充分发挥作用,帮助身体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策略3:多吃些纤维食物

众所周知,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同时,“糖友”多吃点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但利于血糖的控制,对减肥也有良好效果。膳食纤维进入体内,吸收水分可发生膨胀,使人产生饱腹感,对于每餐食量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对饮食进行科学的选择,是减肥的必要手段。粗粮、豆类、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是肥胖或超重的糖友的不错选择。

策略4:经常参与运动

适当运动对肥胖型“糖友”是最经济、最安全的降低血糖、减轻体重的方法。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病病情有利,同时经常参与运动,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消耗掉,因此也是维持理想体重的重要砝码。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时,宜遵循循序渐进、结合爱好的原则,选择轻度或中度体力活动为佳。运动的项目选择上,最好选择快步走(60~80米/分钟)、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等非竞技性并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切忌活动过度劳累,并以心血管系统能够耐受为准。

一般运动时间则宜选择在饭后1小时再开始运动,不要空腹时或在饭后立即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果选择重度体力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每次不少于10分钟,每周可以进行3~5次。

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只要体重下降5-10%,就可以明显改善许多指标。包括:降低血压,降低甘油三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人群,血糖也更容易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和使用。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得了糖尿病,体重一直掉,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朋友给华子留言,说自己患了糖尿病之后,体重就一直在掉是为什么?之前自己较胖,觉得体重减轻是好事,但是也担心这样一直瘦下去,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他,减轻体重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是糖尿病也会让人变瘦。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指的就是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所以体重减轻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如果变瘦的同时而血糖又没有达标,就要当心了。

一、糖尿病为什么会瘦

1、疾病原因: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一种是机体产生了胰岛素抵抗。最终会导致组织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血糖)供能,只能靠分解身体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

所以患糖尿病的人,容易出现饥饿感,会增加进食量,但摄入的糖类不能转化为能量,也不能储存为糖原和脂肪,血糖和尿糖大幅升高,而身体原有的蛋白质和脂肪却一直在慢性消耗,所以糖尿病人虽然吃得很多,但仍然会逐渐消瘦

2、药物原因大多数的降糖药物,也会减轻体重。比如常用的二甲双胍、列净类药物、列汀类药物、GLP-1RA类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也会使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但这种药物产生的减轻体重作用,可能是好事。

因为脂肪过多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超重或是肥胖者。在《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轻体重,有可能达到“糖尿病缓解”,也就是说不使用降糖药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二、体重下降时要看血糖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是好事还是坏事,主要看血糖。如果体重下降的同时,血糖控制正常,精神状态好,不伴有虚弱,就是好事。等到体重降到标准范围后,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以及降糖药物的用量,体重就会保持稳定,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如果体重下降的同时,血糖控制得并不好,容易疲劳,伴有虚弱、头晕、手抖等情况,就是坏事。此时需要找医生调整降糖药物,把血糖控制达标。对于体重偏低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启动胰岛素治疗,当把血糖控制好了,体重就会开始增加了。

三、血糖和体重都要控制

有糖尿病的人,需要做好血糖监测。一般来说,需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把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以下。

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与药物的配合,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节食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其他的并发症,所以要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少进食的总热量,让自己健康地变瘦。同样也不要过度运动,以避免造成机体损伤和增加低血糖风险。

总结一下,患糖尿病之后,体重的下降有疾病和药物两种原因,超重的糖尿病人,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适度减轻体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偏瘦的糖尿病人,要找医生调整用药和饮食,以恢复健康体重。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