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tb糖尿病(tnb糖尿病)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防治肺结核,我们该知道这些事

众所周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人口居世界第2位。现在,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入,结核病发病率在不断降低。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下面就和您谈谈防治肺结核,我们该知道的那些事。

1.肺结核的高发人群。

排菌病人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反应; HIV/TB感染者;糖尿病、尘肺、肾功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 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流动贫困人口及高龄人群;既往患肺结核未彻底治愈。

2.如何避免被身边的肺结核病人传染。

肺结核病人具有或大或小的传染性。当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可以喷出许多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如果长期和这些病人接触,吸入这种含菌的飞沫,就会受到感染。患者排菌量越大越多,与其接触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就越大。

另外, 肺结核病人把含有结核菌的痰吐在地上,痰液干燥后随尘埃飞扬,被健康人吸入肺内,也会感染结核菌。痰里含有结核菌的病人吃过的食物或用的碗筷上可能带有结核菌,与患者一起用餐或吃患者的剩饭、用患者用过的碗筷,有可能感染上结核菌。

如果身边出现肺结核病人要预防被传染。病人家属都要戴口罩,避免不戴口罩近距离直接接触;嘱咐患者不要面对家属咳嗽、打喷嚏,吃饭分餐;用固定碗筷;定时开窗通风减少细菌密度;患者房间可每天紫外线照射30分钟,患者衣物太阳下暴晒杀菌。

3.肺结核的一些前期症状。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等。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4.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结核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其治愈率非常高,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核病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坚持足疗程治疗,切忌自行停药。结核病患者需要充足的热能和营养素,需要进食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每天需要进食米、面、瘦肉、蛋、乳、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5.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注意生活饮食卫生;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要消毒;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经常开窗,保持室内通风;少去公共场所。

文: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三科主任 陈素丽

整理:孔令杰 孙亚飞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糖尿病友做这个检查太重要了!

「我眼睛又没有怎么样,为什么医生要叫我来做眼睛的检查呢?」常有病人会提出这种疑问?

在美国曾针对糖尿病患者做过大规模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困扰及最大的恐惧都是视网膜的病变,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人类四大失明的原因之一,而糖尿病患者约有25%会有视网膜病变,其中更有50%会有失明的危险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因为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会造成血管壁细胞的破坏,不但为了维持血管内外渗透压之均衡而过度耗损,血糖中的成分也会直接或间接的改变血管壁细胞的生理结构,长期下来造成血管的自我调控功能损坏,血管壁内皮细胞功能也会被破坏,因而造成所谓的血管病变,这些病变不但全身都有可能发生,对较微细的血管影响更是严重,而视网膜的血管便是属于较细小的血管。当视网膜的微血管受到糖尿病的影响而产生病变时,视网膜内微血管群会阻塞封闭,造成视网膜缺血,释放出血管新生因子,导致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容易出血,并且会使视网膜血管的内皮细胞出现变性,导致不正常的血管渗漏或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有什么症状?

很可惜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顶多觉得视力稍微变差,常会误以为只是老化或白内障所引起,常会被忽略掉。

糖尿病的患者什么时候该做视网膜的检查?

罹患糖尿病的时间越久,产生视网膜病变的机会也越大,传统上认为罹患糖尿病10年,平均有1/4的病人产生病变,而罹患达20年则有3/4的病人产生病变。也有统计显示糖尿病患在7年后50%有视网膜病变,在17~25年后则有90%出现视网膜病变。

由于在糖尿病被发现之前,往往不易确定究竟患病多久了,所以最安全的作法是只要一发现有糖尿病,就必须定期做视网膜的检查,之后再依轻重程度决定多久要再做一次视网膜检查。

控制好血糖并且定期做视网膜检查是不二法门

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或是避免其恶化,控制好血糖并且定期做视网膜追踪检查是最重要的,必要时也要接受视网膜雷射的治疗,这样才能持续保有好视力,即使有糖尿病也能有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邱盈珠卫教师(台湾);台湾美和科技大学健康照护硕士班就读中;台湾美和科技大学护理系毕业;台湾高考合格护理师;台湾糖尿病卫教学会合格卫教师;台湾糖尿病共同照护网合格证书;台湾加护病房训练合格证书;现任台湾李氏联合诊所 卫教师;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 卫教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88(糖尿病同伴),和我一起改糖尿病!

糖尿病人做空腹血糖,这些知识不知道测了白测!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在门诊,经常会有糖尿病患者询问,空腹血糖检查除了不吃饭,能喝水吗?喝水对空腹检查有没有影响?这也是许多患者的疑问。

喝水没多大影响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以反映真实病情。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头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一般来说,喝白开水不会干扰血糖的监测结果。空腹血糖监测要求的“空腹”一般是指不摄入热量,比如吃主食、肉蛋、奶等食物,而不严格限制饮水。所以可以消除顾虑,测空腹血糖前如果口渴,可以少量饮水。但是对于一些含糖的饮料要予以限制,其可能影响血糖检测的结果。

空腹时间有讲究

食物可直接影响餐后血糖,所以测空腹血糖应该禁食至少8小时以上,最多12小时。时间长了,血糖也不准了。如果早上7点抽血化验空腹血糖,则前一天晚上10点前就不能再吃任何点心、水果和饮料了。

有些患者觉得只要不吃早饭,不管这个时间是上午8点还是10点,都可以去检查血糖。这样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

避免激动,保证睡眠

如果检查空腹血糖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平常血糖的控制情况、观察用药效果的话,前一日晚上的降糖药还要照常服用,早上的药可在抽血后再服用。

各种应激情况时血糖也会增高,如情绪波动、失眠、发热、劳累等都可影响血糖,在去医院途中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睡眠不足,避免检查前一天进食过多,或测空腹血糖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活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不要在测血糖的前一天过分节食,虽然可能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但这是自欺欺人的行为,这样的血糖结果并不能反映机体真实的血糖水平。

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按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餐前降糖药照常服用,抽血时间从吃第一口饭算起2个小时。

加我微信公众号tnbtb88(糖尿病同伴),进群学控糖技能

【原标题:空腹血糖检查,这些知识不知道,查了不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