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户(糖尿病人首选治疗方法)
11月新规来袭:糖尿病可报销50%以上 网络平台泄露用户信息或入罪
中国网财经11月1日讯(记者 畅帅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可报销50%以上、网络平台致用户信息泄露或担刑责......11月起,一大批新规正式实施,将影响你的衣食住行。
资料图 (中国网财经畅帅帅 摄)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可报销50%以上
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卫健委、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保障对象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采取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两病”参保患者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达到50%以上。
意见要求,本文件印发后一个月内各地出台本省实施方案,指导督促统筹地区于2019年11月起开始实施,确保群众年内享受待遇。
网络支付、网络游戏等致用户信息泄露或担刑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日前发布,11月1日起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网络支付、网络预约、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所造成的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用户信息泄露的,可被纳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入罪标准,网络服务提供者或承担刑事责任。
“两高”司法解释明确,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信息泄露,具有“致使泄露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百条以上的”“致使泄露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用户信息五千条以上的”等8种情形,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违规发布同一房源超3次将被“拉黑”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出台《关于规范互联网发布本市住房租赁信息的通知》,1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文件明确,住房租赁信息发布人员持有从业人员信息卡。住房租赁企业应于签订收进房屋或出租房屋合同之日起3日内,将合同主要信息录入北京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
文件要求,房屋照片要与实际相符,租金、佣金等明码标价,同一房源不得由同一家机构(含分支)重复发布,同一房源由多家不同机构发布的应当合并展示,不展示发布超过 30 日未维护房源信息,不得发布法律、法规禁止出租的房源信息。违规发布房源信息3次以上的,不得再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布北京市住房租赁房源信息。
外地车在京一年最多能使用84天
根据《北京市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今年11月1日起每辆外地牌照车辆一年中只可办理12次“进京证”,每次核发的“进京证”最长使用期限为7天。在“进京证”有效期届满前,车辆应驶出限行范围,否则将根据停放天数相应扣减当年可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天数。也就是说,新政实施后,外地车在京一年最多能使用84天。
恶意抢注商标将被罚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地遏制商标恶意注册,今年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围绕规制恶意申请、囤积注册等行为,以及加大对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惩罚力度这两个方面,对商标法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新修订的商标法将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商标法一是增强商标使用义务,增加“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的规定;二是规范商标代理行为,规定商标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委托人存在恶意注册行为的不得接受委托,一经发现,依法追究责任;三是对申请人、商标代理机构的恶意申请商标注册、恶意诉讼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
祭祀用品、生活用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将被罚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了《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自2019年11月15日起施行。文件规定,使用人民币图样实行属地管理、一事一批。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币图样。未经许可使用人民币图样、未按规定使用人民币图样等行为,将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给予警告,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建设改造完成 11月底前全国范围可“携号转网”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10月22日表示,目前天津、江西、海南、湖北、云南五个省市已经于9月19号正式提供“携号转网”服务。其他省市的系统建设改造已经全部完成,正在全国范围内联调联测,11月底前全国范围内正式提供“携号转网”服务。
纳税人注意!70种外部门证明类资料不再需要报送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版《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1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新版《规范》从减少各类办税证明、简化办税流程、压减办理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精简办税资料方面,70种外部门证明类资料不再需要报送,148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安全有保障 旅客未系安全带客车将不允许出站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文件明确,汽车客运站经营者应当对进出汽车客运站的人员和行李物品、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三不进站”和“六不出站”。“三不进站”是指: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发车区)、无关车辆不进站。“六不出站”是指:超载营运客车不出站、安全例行检查不合格营运客车不出站、旅客未系安全带不出站、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营运客车证件不齐全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经审核签字不出站。
排放门槛提高 进口车环保检验新规11月起实施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进口机动车环保项目检验的公告》,指出各地海关要按照《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3847-2018)要求,实施进口机动车环保项目外观检验、车载诊断系统检查,并按不低于同车型进口数量1%的比例实施排气污染物检测。进口企业相关车型应符合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要求。
据悉,今年5月1日,我国针对机动车尾气检测实施GB18285-2018和GB3847-2018两项新的国家标准,新国标针对部分车辆增加外观检验、OBD检查、燃油蒸发检测等,柴油车辆增加氮氧化物排放检验等。该标准规定,注册登记、在用的OBD检测在11月1日前仅检测和报告即可,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生产汽车下线检验于11月1日起实施。
(责任编辑:王晨曦)
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画像、血糖监测及用药习惯调查报告2020
前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在20岁到79岁的人群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总人数约为1.164亿人[1]。
了解互联网糖尿病患者群体特征、血糖监测情况、用药习惯等,有助于帮助患者及家属、医院和药企等相关医疗机构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糖尿病防治措施。
基于2020年糖护士APP用户数据,糖护士整理出2020年度中国互联网活跃的糖尿病患者群体的特征、血糖监测及用药习惯调查报告。
数据来源:糖护士200万注册用户中17.4万拥有完整健康资料的用户统计数据。
一、中国糖尿病患者用户群体特征
1. 糖尿病类型数据
在本次数据统计中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占用户总数比例仅超过一半(53%),与目前流行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相差甚远[2]。
2020年妊娠期糖尿病用户占比为22%,与《中国糖尿病人用药行为习惯调查报告2016》(以下简称:2016年报告)的妊娠期糖尿病占比8%比较,上升了14%。
糖尿病前期用户占比为10%,相较于2016年报告4%的占比,上升了6%。
2. 糖尿病用户年龄分布
小于40岁的糖尿病用户占比为55%,小于50岁的糖尿病用户占比为73%,与2016年报告数据基本吻合。由此可见,互联网糖尿病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自我管理的意愿更高。
3. 糖尿病用户性别占比
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1.7%比10.2%)[2]。在2016年报告数据中还是男性(59%):女性(41%)。而2020年首次出现女性用户超过男性用户。
4. 糖尿病用户的地区分布(前20名)
糖尿病用户地区前20名可以看出互联网糖尿病用户整体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地区。
重要结论:
通过以上糖尿病类型、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等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地反应出我国互联网糖尿病人群特征:即年轻化趋势明显、地区差异较大、女性健康意识及使用APP控制血糖意愿较强的特征。
二、血糖检测行为习惯
1. 糖尿病用户的监测血糖时间段
晚餐后血糖(24%)、睡前血糖(17%)、午餐后血糖(16%)排在前三位。
其中三餐后血糖总占比为49%,说明糖尿病用户更重视餐后血糖。
其中监测晚餐前、后、睡前的占比为52%,监测血糖的行为更集中在晚上。
而空腹血糖的用户占比只有7%,远低于预估。
2. 监测血糖对于血糖达标的作用
平均每月监测30次以上的用户,近3个月模拟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保持在6.1%以下。
3. 糖尿病新老用户血糖达标率对比
通过模拟糖化数据分析,使用1年以上的老用户比使用半个月的新用户,模拟糖化良好达标比例高出15%。(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应采纳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2],因此我们将≤6.5%作为控制良好的标准)
总结:
以上数据显示,使用互联网工具坚持监测血糖、管理血糖,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
三、用药行为习惯
1. 糖尿病用户的用药习惯
从糖尿病用户用药习惯数据可以看出,近五成糖尿病用户只使用口服药,22.9%的患者采用胰岛素和口服药联合治疗。
2. 口服用药种类占比
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口服药占比达87%,与2016年报告数据(89%)略为下降。
其中双胍类药物依旧是糖尿病用户的第一首选用药,占比达54%,较2016年报告49%的占比有5%的提升。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2020年的23%,较2016年报告的22%,提升了1%。
但是磺脲类药物2020年的10%,较2016年报告18%的占比下降了8%。
DPP-4抑制剂表现突出,由2016年报告3%,上升至2020年的8%,上升趋势明显。
2.1 各类口服药物通用名用户占比
盐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是糖尿病患者选择最多的口服用药,占比达65%,其中盐酸二甲双胍占比达到48%。
2.2 各类口服药物用户使用占比
3. 胰岛素类型占比
- 使用长效、速效、预混胰岛素的用户占比高达87%,较2016年报告的80.2%,上升了6.8%。
- 其中长效胰岛素由2016年报告的26%(排名第二),增长至2020年的34%,上升趋势明显(上升8%)。
- 速效胰岛素由2016年报告的24.8%(排名第三),增长至2020年的30%,上升趋势明显(上升了5.2%)。
- 预混胰岛素则由2016年报告的29.4%(排名第一),下滑至2020年的23%,下降了6.4%。
- 短效、中效胰岛素的糖尿病用户占比持续下滑。
3.1 各类胰岛素通用名用户占比
- 诺和锐占比依旧最高,占比达24.5%,较2016年报告的20.1%,增长了4.4%。
- 来得时占比达16.1%,较2016年报告的12.4%,增长了3.7%,排名由第三上升至第二。
- 诺和锐30占比10.8%,较2016年报告的16.4%,下降了5.6%,排名由第二名下滑至第三名。
排名前五的胰岛素中,诺和诺德品牌的胰岛素有3个,赛诺菲品牌的胰岛素有1个,国产胰岛素甘李旗下的长秀霖首次进入前5名,用户数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占比达7.6%。
而前5名的胰岛素中,长效胰岛素有3个,从排名中可以发现,目前糖尿病患者接受长效胰岛素治疗较多。
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一次,简单方便,所以未来对于使用方便的降糖药物是不是会更受糖尿病患者认可?
3.2 各胰岛素公司用户占比
- 诺和诺德以57%的用户占比,遥遥领先与其他胰岛素公司,但相较于2016年报告的61.4%,下降了4.4%。
- 排名第二的赛诺菲,用户占比由2016年报告的12.4%,上升至2020年的16%,增长了3.6%。
- 排名第三的礼来,用户占比由2016年报告的12%,下滑至2020年的9%,下降了3%。
- 国内的甘李和通化东宝近些年表现抢眼,用户占比稳步上升,未来可期,分别排在第四、第五位。
3.3 各胰岛素公司自有品牌使用用户量占比
声明:以上数据来源于糖护士APP数据库,受限于糖尿病用户群体本身的互联网特性、年龄、地区分布等局限性,本次调查报告未必完全准确,但尽可能基于实际。
相关文章:
中国糖尿病人用药行为习惯调查报告2016
相关参考文献:
1.《全球糖尿病地图(IDF Diabetes Atlas)(第9版)》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重磅: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并发症调查报告2020
前言:
自糖护士2021年1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画像、血糖监测及用药习惯调查报告2020 以来,受到糖尿病患者、医院和药企等相关群体和机构的广泛关注。
基于2020年糖护士APP用户数据,糖护士整理了“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并发症调查报告2020”,如下。
本报告数据来源:糖护士200万注册用户中16.1万名患者填写的 “并发症”相关数据。
01
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群体特征
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画像、血糖监测及用药习惯调查报告2020 ,反映出我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特征:
● 年轻化趋势明显。<40岁的糖尿病用户占比为55%,<50岁的糖尿病用户占比为73%;
● 妊娠期糖尿病用户占比为22%,糖尿病前期用户占比为10%,增长趋势明显;
● 女性用户(50.1%)超过男性用户(49.9%);
●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地区,占比前5位的地区及省市分别为:广东省(11.9%)、北京市(7.9%)、江苏省(7.6%)、上海市(6.1%)、浙江省(5.7%)。
02
并发症相关数据(包含高血压、高血脂)
2.1 按并发症有无统计
2.2 按糖尿病类型统计
不同糖尿病类型中,有并发症的用户占比:
2.3 按并发症类型统计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发病率为30%~80%,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1】。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我国20家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现状调查情况显示:高达78.51%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患者知晓率仅55.5%,而血脂异常的总体治疗率仅44.8%【3】。
糖护士App并发症类型统计数据中: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用户占比达到52.8%,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血脂等。
目前,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之外,高尿酸血症被称为第“四”高,糖护士建议糖尿病患者也关注尿酸水平,只有将这些代谢指标都控制好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糖护士将会在后期的调查报告中,增加关于尿酸相关数据的分析,敬请期待。
03
并发症相关数据(不包含高血压、高血脂)
3.1 按并发症有无统计
3.2 按糖尿病类型统计
不同糖尿病类型中,有并发症的用户占比:
3.3 按并发症类型统计
糖尿病眼病:
糖护士App数据分析显示,在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糖尿病眼病的患者占比为24.7%,排在首位。而糖尿病眼病中,视网膜病变为主,有研究显示,中国大陆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3%【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5】,数据表明,患糖尿病20年后,几乎所有1型及6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致盲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6】,因此,视网膜病变的筛查非常重要。
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5】,加上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难及时发现,因此该人群中,实际合并糖尿病眼病的用户占比可能高于24.7%。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涉及全身各部分的神经,其中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病变非常多见,症状也多种多样。糖护士App数据分析显示,糖尿病神经病变占比15.4%。
美国内分泌学会2017年发布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共识声明中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内容指出:约50%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经病变,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比例约为44.90%,2型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比例约为61.80%【7】。
糖尿病患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患病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DPN,30%~40%的患者无自觉症状【8】。因此,应该有一部分患者并未诊断。
糖尿病肾病:
糖护士App数据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占比13.6%。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糖护士App数据分析显示,糖尿病心血管病占比13.4%。糖尿病心脏病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数据表明,约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或伴随症。据估计,约1/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9】。
然而,本次数据分析中,该并发症的占比较低,这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点相关,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经病变,因此,常常存在无症状性心绞痛、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还有一些患者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往往容易漏诊,这些隐匿症状,导致一些心血管疾病未被诊断,需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足病:
糖护士App数据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病占比8.3%。虽然,糖尿病足病发生率没有其他并发症那么高,但却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最高、花费最大的并发症。
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治愈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31.6%【1】。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1/5花在了糖尿病足的治疗上。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足的医疗费用,消耗了40%的卫生资源【6】。
04
按不同糖尿病类型并发症相关数据
4.1 1型糖尿病
糖护士App数据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眼病患者占比为16.6%,糖尿病肾病患者占比为8.1%。2017年发表在BMJ Open上的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这项我国1型糖尿病最大规模的纵向队列研究(最长随访15年)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97.74%,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31.36%【10】。
4.2 2型糖尿病
糖护士App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3%和29.6%,已经占到半壁江山,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
4.3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机体内分泌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多,并且,胰岛素敏感性也随孕周增加而下降,因此,容易出现高血糖情况。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时,不仅血糖控制变差,其他代谢指标也常出现异常
糖护士App数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高血脂的占比分别为21.7%、43.3%,其中血脂异常的情况更为突出,这与这类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有关。
4.4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患者虽然血糖水平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血糖升高已经对血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长期的高血糖危害不容小觑。
糖护士App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占比分别为:29.3%和40.6%,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即使还没有确诊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也需要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4.5 其他类型糖尿病
重要结论:
通过糖护士App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血压、高血脂仍然是继高血糖之外的主要异常的代谢指标,血压和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仅关注血糖水平,还要关注血压和血脂情况。
声明:本次调查报告基于糖护士APP数据库,受限于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群体本身的特性、年龄、地域分布等局限性,仅供参考。
相关链接:
中国互联网糖尿病用户画像、血糖监测及用药习惯调查报告2020
相关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2018).
【5】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2017).
【6】许曼音.糖尿病学(第二版).
【7】Diabetic Microvascular Disease: An Endocrine Society Scientific Statement.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December 2017, 102(12):1–68.
【8】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2017).
【9】Fast Five Quiz: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Medscape. June 03, 2020.
【10】BMJ Open.2017,7(6):e015117.
糖护士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