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糖尿病(糖尿病奇迹)
“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获批上市,见证上海创新药研发环境十年变迁
今天,糖尿病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华堂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在上海诞生的“全球首创”新药。这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它能重塑人体血糖稳态,具有从源头上实现糖尿病缓解的潜力。从2012年在张江启动研发项目,到2022年获批上市,多格列艾汀片见证了上海创新药研发环境的十年变迁。
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博士曾任罗氏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带领团队研制出第四代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葡萄糖激酶是人体内的血糖传感器,它的失灵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病因。”陈力说,“如果开发出一种能修复传感器功能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就会改善患者的血糖自主调控能力,有望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进展,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葡萄糖激酶的血糖传感器作用原理
十年前,陈力在上海创立了华领医药。这家企业与罗氏签约,获得了葡萄糖激酶激活剂项目在全球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此次创业可谓恰逢其时,因为张江当时已诞生多家医药CRO(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可以为华领医药这类初创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服务。
借助CRO服务,华领医药走上了“VIC Q道路”。V是风险资本(Venture),这家企业获得多家风投基金的投资;I是知识产权(IP),公司拥有葡萄糖激酶激活剂IP;C代表CRO;Q代表公司对质量(Quality)的把控,保证合作方开展的试验都遵循国际标准。在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看来,“华领医药像建筑行业的总承包商”,长期没有自建实验室、动物房和厂房,充分利用张江药谷的生态圈,推进新药研发。
陈力博士(中)在实验室工作。
十年前,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和政策与创新药研发并不完全匹配。2019年修订前的我国《药品管理法》只允许药品生产企业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才能生产药品。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仿制药的生产质量,但会增加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成本。2015年,华领医药等企业向上海市领导和药监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第二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华领医药将Ⅲ期临床试验用药委托给两家企业“代工”生产,节省了上亿元自建厂房的成本,也加速了临床研究进程。
2020年底,两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发布,显示多格列艾汀片降糖效果显著、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同年,华领医药在浦东新区政府支持下,将全球总部迁入张江研创园。这个园区在张江科学城的新建地块,毗邻张江科学会堂和人工智能岛,环境宜人、交通便利。
华领医药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张江。
华领医药自建的实验室,则落户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我们实验室的楼下,就是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那里有一批价值上百万元的仪器。我们可以租用,节省研发成本。”陈力说。
在他看来,华领医药过去十年的成长,享受到国家和上海创新药研发环境变迁的很多红利。从张江药谷生态圈的日益成熟,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从张江科学城的扩建发展,到国家药监局缩短新药注册审评时间……这些“天时地利人和”,推动一大批创新药研发企业在张江快速成长。
随着多格列艾汀片的获批上市,诞生于张江科学城的已上市1类新药增至18个。这款糖尿病新药的生产基地已落户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项目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基地建成投产后,将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相关链接】多格列艾汀片的适应症
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华堂宁)已获批两个适应症:单独用药治疗未经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
这是一款可用于中度至终末期慢性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临床试验还表明,多格列艾汀片联合恩格列净(SGLT-2抑制剂)和西格列汀(DPP-4抑制剂)用药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有望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俞陶然
得了糖尿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硚口公园玩起了这种游戏
武汉晚报&武汉观(记者刘璇 通讯员田娟)“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超过六成的糖友一年以后就会出现并发症。”今天(13日),武汉同济医院护理部硚口公园开展义诊活动,“前途茫茫”、“无动于衷”、“步履艰辛”等感同身受、新奇有趣的体验游戏,让近百市民直观体会糖尿病并发症的痛苦,促使“糖友”们严格控制疾情。
市民同时体验“前途茫茫”和“步履艰辛” (通讯员陶继东/摄)
“戴上眼镜后,你能看到什么?”“像隔着个毛玻璃,眼前一片雾茫茫的。”“换上这个呢?”“呀!又多了好多黑斑,更看不清楚了。”“再戴上这个试试。”“连颜色都变成黄色的了。”家住宝丰二路的市民吴阿姨第一个上前体验。护士告诉她这个“前途茫茫”的游戏,是体验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视网膜病变。
脚踩海绵、腿绑沙包“体验”步履艰辛(通讯员陶继东/摄)
得知吴阿姨手指脚趾经常麻木没感觉、腿重胸闷,护士又带她感受“无动于衷”“步履艰辛”和“心如刀割”:手握冰块、带手套开瓶盖、带手套从试纸瓶中取试纸、踩海绵垫、绑沙袋等来体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缺失和心脏病变。几个小游戏玩下来,吴阿姨连连表示要管理好糖尿病,一定不要拖成并发症。
吴阿姨在体验“前途茫茫”(通讯员陶继东/摄)
内分泌科护士长陶静介绍,超过63.8%的糖尿病患者一年后就会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5年后23.6%的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33%的患者会出现肾脏病变,而且发生过程非常隐匿,八成以上糖友就医时已经出现了严重并发症。
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提醒说,国人的基因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绝大多数人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很多人仅仅只查餐前血糖或是看到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就放了心,等到再发现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非常可惜。他建议,市民查血糖时最好查随机血糖,这样更准。
(编辑:田甜)
糖尿病患者注意:晨起出现3种状况别忽视,病情加重难受的是自己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早晨起床时,你有没有感觉到身体的异样?如果是,那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睡眠不足或昨晚晚餐吃得太撑,而可能是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的预兆。
为了让医学知识不再那么枯燥,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下面我们会用一些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穿透夜幕,老高就已经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心里想的却不是早餐吃什么,而是自己的腿怎么那么沉重,像是铅做的一样。老高已经退休多年,以前是个公务员,现在的生活相对安逸,但这种莫名的身体变化还是让他心生畏惧。
他轻轻推了推旁边还在沉睡的妻子,低声说:“咱们去医院吧,我感觉今天的腿特别沉,心脏也跳得快。”
老高的妻子华阿姨虽然睡眼惺忪,但立刻意识到丈夫的不对劲。
她快速起身,帮老高穿衣服,两人慢慢出了门,直奔医院。
医生王大夫是个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他对老高的情况并不陌生。老高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特别是那沉重的腿和加速的心跳。王大夫仔细听完,点了点头,开始给老高做检查。
“老高,如果你早上起来觉得腿特别沉,这可能是血糖没控制好的迹象。还有你提到的心跳变快,这可能也跟血糖水平有关。”
王大夫边说边拿出一本厚厚的记录本,翻开老高过去的病历记录,“看看这里,你上次体检的血糖就已经偏高了,这段时间你有没有按时吃药,饮食有没有控制?”
老高有些尴尬,摇了摇头,“这段时间家里有事,吃喝不太规律,药也没按时吃。”
王大夫叹了口气,继续解释,“糖尿病不仅是一个血糖问题,长期的高血糖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
“你现在感觉腿沉,可能是下肢血流不畅造成的,而心跳加速则可能是你的心脏在尝试用更多的血液来弥补其他部位的不足。”
老高听后脸色更加严肃了,他看着华阿姨,眼中露出了担忧。
王大夫见状,拍了拍老高的肩膀,“这次我们要做个全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和下肢血管的超声波检查。同时我会调整你的药物治疗方案,帮你更好地控制血糖。”
检查的过程中,老高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忽视自己的健康了,糖尿病这个看似无声的疾病,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
他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生活方式,不给病魔留下可乘之机。王大夫在完成了一系列检查后,坐下来和老高夫妇详细讨论了治疗计划。
他解释道:“调整药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们平日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和锻炼。老高,你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更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帮助你长期控制糖尿病。”
王大夫在给老高和华阿姨详细介绍完治疗计划后,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认真的表情。
“老高,你知道吗?除了我们常说的控制血糖、注意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方面——那就是‘微环境调整’。”
老高和华阿姨对视一眼,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王大夫见状,微微一笑,“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观点可能有点新奇,但它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谓‘微环境调整’,指的是调整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居住的房间温度、湿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虽然这些听起来和血糖控制似乎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这些因素对身体的微循环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王大夫继续解释,“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微循环较差,如果居住环境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都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如感染、瘙痒等,这些问题会间接影响血糖的稳定。”
“此外,适当的温度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老高听后颇感兴趣,问道:“那我应该怎么调整呢?”
王大夫笑着回答:“首先,保持家中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冬天不要过热,夏天不要过凉,避免大的温差影响身体。”
“其次,注意居室的通风和湿度,尤其是卧室,保持空气的新鲜和适度的湿度,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湿机。”
老高记下了这些紧急措施,心中感到一丝安心。他和华阿姨告别了王大夫,带着新的知识和决心,准备开始他们改善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新篇章。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胡瑞萍.基于PPARγ对糖转运及代谢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机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