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用糖尿病(用糖尿病人的尿浇菜能吃吗)

张垒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只能吃药,不能用胰岛素,否则身体越用越废?深度辟谣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大家有所不知,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其实一直都是在向上增长。这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人口老龄化、肥胖率都有很大关系。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病人数量已达到1.096亿,高居世界第一。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指出,我国约60%的糖尿病病人未被诊断,糖尿病这一诊断名词虽然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具体关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的疾病科普却远远滞后。所以国家卫健委也一直在倡导“健康中国行”的主题活动,旨在让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更早、更正规的接受疾病治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糖尿病用药的那些事。

辟谣点

●笔者虽然从事的是肾内科,但是我告诉大家肾内科医师是半个内分泌医生你们还别不信,因为糖尿病有一个重大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所以不少因糖尿病的原因出现肾功能问题后都会在我们科室随访、治疗。我通过接触这些糖尿病患者后发现,有些患者、患者家属至今仍被糖尿病的一些谣言所左右。

●前两天我们科收治了一位糖尿病肾病的老太太,她出现肌酐、蛋白尿已经有2年了。这次来住院的原因是肌酐比去年复查时高了100多,血糖也控制的非常不好。岂知老太太以及他老伴并没有当回事,经常查完房就不见人了,血糖也测不到折腾了好几天。根据她具体疾病情况及血糖水平,决定家用胰岛素治疗。这一说,老太太和她老伴情绪非常的激动,说道:胰岛素都是害人的,不能打,一打这辈子就脱离不了了,而且打了之后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差,人就这样废了。我那个邻居就是..........,所以还是吃药好。

糖尿病的简单的介绍

●其实糖尿病并不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在古代,我们的传统医学将它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现代医学的观点中,认为它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源在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可划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在亚洲较为少见。所以我国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可占到95%及以上。

●结合我上面谈到的这个病例,如果处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疗法调理。如血糖仍控制欠佳,则需根据胰岛素分泌、利用情况、血糖水平加用适合其服用的降糖药物。但是请注意,口服药物虽然是糖尿病比较优先的选择,但是罹患糖尿病后疾病其实一直还在进展,它将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治疗方式、治疗药物都需随着疾病的病程、并发症情况动态的调整。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有什么特点?

●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其实是一个完全缺乏或严重缺乏的特点,他们的胰岛功能都很差,所以分泌的胰岛素是非常少的甚至没有。而2型糖尿病它又稍有不同,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早期可表现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延迟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以及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随着疾病向前发展,β细胞的功能还会进一步恶化,这时候糖尿病病人有功能的β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就可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均升高,而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吃东西,没有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此时病人就需要借助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

糖尿病的病人什么时候需要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

●在这我告诉大家,如果是1型糖尿病,那在刚发病的时候就要使用胰岛素(根据它的疾病特点所决定,不理解可以看看上面我对1型糖尿病原理的介绍),而且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如果是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还是不达标,那就要考虑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方案了。

●很多病人不了解这个疾病,他们只是把血糖值当做一个单纯的“数值”,我只能说可怕!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当人体处于异常的血糖值时,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将会损害你的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β细胞进一步恶化,还会损害我们的血管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 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或直接诱因。

●根据指南推荐,当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口服降糖药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时;出现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脑血管病时都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现在回到我上面讲的这个病例来看,老太太已经出现了肾脏并发症,而且肌酐也呈进行性升高,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达标的情况下(出现糖尿病肾病后有不少肾毒性的降糖药物都不适合使用),其实已经有了胰岛素治疗的绝对指征。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会说,我到了这个地步,但就是不用胰岛素,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只能说不尊重自然规律那吃亏的必然是自己,关于高血糖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我上面已经和大家谈到,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终有一天会从量变到达质变,然后彻底爆发。某一天突然倒地不醒了,那可能就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用了胰岛素身体真的是越用越废吗?

错,这是一个大大的“谣言”。很多人可能会说,胰岛素用了就再也脱离不了了,在这我告诉大家,这不是胰岛素这个药物导致的,这是你的疾病所决定的,你的疾病已经到了用这个药的地步,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故糖尿病亦是如此,它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它是会随着患病时间逐渐进展的,所以所谓的“依赖胰岛素”其实是一 种某些谣言“偷换概念”的说法

有长、中、短效胰岛素,该选择哪一种?

●确实,近年来有多个品种的胰岛素都投入市场。像短效胰岛素比较常见的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方式,可划分为基础胰岛素方案、预混胰岛素方案两大类,如下:

●基础胰岛素方案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果仅仅是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可以保留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无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如果这样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的可以,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可以看近3个月你的血糖控制的如何),那就需要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所以总结起来这种治疗方案一简单方便容易被病人接受,二来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性偏低,而且剂量调整起来简单,体重增长的比率也比较低。

●预混胰岛素方案

主要包括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这种方案需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选择每天1-2次的注射方案。如果使用的是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时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这种方案一来容易学习,二来比多次皮下注射方案注射次数要少,而且比较容易控制餐后血糖,只能说各有千秋。关于药物的起始剂量、调整时剂量的增减由于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所以这里我不再一一分析。

综合总结

我国的糖尿病虽然患者人数众多,但是疾病真正的普及、知晓率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还那句话,科学、理性的认识糖尿病很重要,由于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门诊或者住院时医生又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个个的和病人详细的交待清楚,所以不少病人对于糖尿病也是一知半解。基于此,有些病人可能就会因自己的主观性而对疾病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误信谣言,所以今天我也是特意查阅了不少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下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携手让谣言无处遁形!

本文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由于临床经验有限,时间仓促,难免可能有遗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及时指出。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真相来了#@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辟谣

参考:

1、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P725-748.

2、中国医生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还在为难怎么选,悄悄告诉你,中医治糖尿病有这5大优势

糖尿病作为中国人常见慢性病之一

用中医药的循诊治疗模式来应对

很多人在有所耳闻的同时

也充满了多种疑惑

中医防治糖尿病毒副作用小?

单用中药可完全控糖?

……

这些真的可信吗?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是这样

其实,在古代并无“糖尿病”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古代所说的“消渴”即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糖尿病。

“相如渴”是《史记》里的典故,说的是汉朝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即糖尿病,后即用“相如渴”指代该病。

可见,中医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对糖尿病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并认为该病的病因是阴虚为本,病变涉及三焦、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来源:人民网健康)

而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中药只能辅助治疗,降糖还得靠西药。”其实不然,近几十年来,中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有大量研究和临床案例证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西医不及的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这些优势

1

未病先防: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非常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予中药干预可安全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针对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消脂减肥方剂,配合穴位埋线、针灸理疗等控制减轻体重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延缓发病时间。

2

改善症状

病程日久的患者容易出现疲乏、倦怠,西医目前无特殊治疗,中医可以通过辨证施治运用益气滋阴、调补气血等药物扶助正气,消除疲乏感,改善机体状态。

3

治疗并发症

糖尿病重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中医配合中药防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对某些早期并发症具有逆转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论治,全身、局部双管齐下治疗,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病变向愈,降低截肢率。

4

毒副作用小

中医外治的方法包括针灸、膏药、刮痧、拔罐、足浴、蜡疗等。目前中药各种制剂内服疗效肯定,毒副作用鲜有报道,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证实。

另一方面,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多,西医专病专药,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大,而中药强调整体调节,一剂药方中涵盖多个方面,联合运用中药可以有效减少西药的服用量、种类。

5

弥补西药降糖药物的“失效”

中药能弥补西药降糖药物的“失效” 。

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是2 型糖尿病人常见的问题,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而中药和外治法相互补充可协助控制血糖、减少口服降糖药的用量、缓解西药毒副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特别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药治疗整体上副作用较少,安全性更好。此外,在糖尿病前期,中药治疗的优越性还体现为患者更易接受。国人心理上对于在糖前期就要吃降糖西药普遍比较抵触,但对中药调理并不抗拒,用药依从性好也是治疗见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一阶段应用中药可以有效阻断糖尿病的形成。

中药降糖具体如何操作

糖尿病患者养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更多问题

小康妹儿邀请到了

成都麒麟国医馆 创始人 李翔

来为大家解答

点击下方图片即刻报名参加

↓↓↓

除了知识讲座,现场还有迷人福利。

详情

时间:9月25日(周二)下午15:00~16:00

地点:锦江区书院西街1号亚太大厦4楼

讲座嘉宾:成都麒麟国医馆 李翔

现场福利:现场免费检测血压、血糖

附:交通示意图

下期预告:

下期讲座时间:10月9日(周二)下午15点

讲座医生: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李和莅

讲座主题:脑中风的预防与合理处置

内容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糖尿病家庭调养

编辑:板栗 图片来源:123rf

学会用这6种器械锻炼,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效果都很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不仅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还要塑形,就办理了健身卡。对于初次去健身房的糖尿病患者,又不想请私教练习,应如何做呢,本文就告诉您方法。

有氧运动:跑步机 椭圆机

1.跑步机

如果您喜欢走路或跑步,可以选择跑步机做有氧运动。初学者可以选择5左右的配速,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配速。

如果选择走路,速度又不能太快,可以增加跑步机的坡度,增加难度,这样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更多。注意使心率保持在中等强度(170—年龄)范围内。

如果您的膝关节不好,或者身体比较胖,可以选择椭圆机做有氧运动。

因为膝盖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跑步>椭圆仪>自行车。

2.椭圆机

正确的椭圆机使用方法:

双手轻握器械上方的扶手;手随着脚依次向前进行蹬踏运动;注意脚后跟不要离开踏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的位置;等手脚的运动达到比较协调的程度后,再逐渐增加手的推力和拉力。

每次运动前要有5分钟热身运动,运动后有5分钟的整理运动,中间运动时间保持30分钟为宜。

抗阻运动:腹 胸 背 臀

除了有氧运动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力量锻炼。很多糖尿病患者看到健身器材无从下手,其实可以通过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方式使用健身器材。

1.腹肌训练器

这个组合器械叫腹肌训练器,就是消除大肚腩,打造马甲线、小蛮腰的器械。如果不会用,可以按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模式开始运动。

一看:每一个组合器械都在醒目位置标明几个信息:一是什么器械,比如上面这个就标明“腹肌训练器”;二是标有人体肌肉的目标肌群图示,比如这个腹肌训练器就在腹肌处涂红,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训练的位置;三是有简单的动作说明。

二调:由于每个人的训练负重不同,所以组合器械都有配重片 ,可以通过一个插栓,快捷、方便地调节负荷大小。

比如“腹肌训练器”就从12.5千克开始、35 千克、42千克等等依次递增,锻炼时先从小重量开始,以一组能完成8~12次力竭为宜;另外一些器械,还需要调整座椅或训练凳的高低、前后等。

三试:每一次做动作时,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非常重要,新手有时在器械上,为了完成大重量的动作,弯腰弓背,躯干前后左右晃动,不稳定既造成其他肌肉替代发力,又容易受伤。比如卷腹这个动作就需要保持骨盆及下肢稳定。

在动作还原时,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特别提醒的是,新手往往放松过快,配重片被冲击得咣当作响。

需要注意,动作节奏为2-4秒地缓慢放松,保持肌肉张力不放松,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练: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手放于头部两侧,向前至腹直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

向前2-4秒,向后2-4秒,呼气发力,吸气还原。每组8~12次,中间休息30~60秒,每次做5组。

2.练胸——器械坐姿夹胸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脚尖向前,膝盖朝向脚尖的方向,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挺胸肩胛骨后缩下降,脊柱保持正直,背部、臀部紧贴于训练凳上,躯干保持稳定,双手正握闭握训练把手。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前至双臂自然伸直,胸大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肩胛骨保持稳定,躯干保持稳定。

3.练背——器械坐姿划船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姿,大腿靠紧训练垫,使下肢固定,双手窄握距,正握闭握训练把手,双臂自然伸直。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后时肘关节略超过身体,背阔肌充分收缩,向前还原至双臂自然伸直,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肩胛骨保持稳定, 腰背挺直不弯腰弓背,躯干保持稳定,不可前后晃动。向后2-4秒,向前2-4秒

4.练腿练臀——史密斯器深蹲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站姿,双脚略宽于肩,双手宽握距正握闭握杠铃,放于颈后斜方肌上部,屈膝大腿与地面平行或臀部略低于膝关节。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上至身体直立,膝关节自然伸直,股四头肌充分收缩,向下还原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向上时膝关节不超伸不锁死,向下时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运动过程中膝关节不外翻不内扣,脊柱保持挺直,不弯腰弓背。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健身房,建议先从这些固定器械开始。一看二调三试四练,因为它们的轨道是固定的,图示清晰、相对安全,能更好地帮助你找到肌肉的发力感觉,是糖友健身房初学者最适合的训练方式。

备注:动作图示照片选自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健身教练》一书,在此致谢!

作者:牟利宁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护师

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

山东省首届健康大使

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