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板筋(糖尿病拉筋)
健康讲堂丨种植牙科普问答
种植牙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一次种植终生受用。哪些人可以做种植牙?种植前后需要注意什么?近日,记者就种植牙相关问题采访了威海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的医生,就大家关心的种植牙问题一一解答。
哪些人可种植牙?
身体健康。种植牙前要考量身体综合情况,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指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种植。
年龄要年满18周岁。18周岁标志着成年,人体各项机能趋于成熟稳定。最高年龄没有界限,只要身体综合性指标都正常,就可以考虑做种植牙。
种植体的材质
目前种植体大多数都是纯钛材质,纯钛表面有一层表面处理,表面处理越先进,与骨结合的面积和速度就越理想,种植体的价格就越贵。
种植手术前需做哪些准备?
到医院后,患者需要先拍片或者做CT检查,医生会询问其身体综合素质情况,判断是否适合做种植牙。
如果身体在健康标准范围内,医生检查口腔情况查看牙片(或锥形束CT)后,就可以约种植牙手术时间了。之后,患者按期按时来手术即可。
什么样的口腔情况都可种植牙吗?
如果牙槽骨骨量不够,则需要做骨量补充;
如果只是少量骨缺损,只需增加一些骨粉和骨膜即可;
但如果骨缺失特别多,则需要做骨劈开或上颌窦提升术,甚至做自体骨移植;
骨质骨量好且充足的情况下,大约3-4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颗种植牙;如果需要,也可同一时间做多颗种植牙。
种植牙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刚做完种植牙后忌吃辛辣刺激食物,海鲜、鱼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容易增加炎性反应,会肿胀得厉害。种植牙手术后10天左右就可以拆线了,之后就可以像正常牙一样吃东西了。
拔完牙多久能种植牙?
拔牙一个月左右创口就能愈合,3个月左右拔牙窝的牙槽骨可愈合,之后就可以做种植牙了。如果拔牙创口一直不好,要就诊寻找原因。
使用种植牙需要注意什么?
不要用种植牙咬硬物,如坚果、脆骨、板筋,牙表面釉质容易磨耗,也不要用种植牙起瓶盖。
保持好牙周卫生健康,不让菌斑、牙石附着牙齿表面。
提倡每个人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尽量保护好口腔里的每一颗牙。在保护好的情况下,种植牙可一直为人们所用。
最短多长时间拥有种植牙?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实现当天有牙的愿望。在拔牙的同时将种植体植入拔牙窝内。
如果骨质量够用,在种植牙的同时,还可以做即刻修复,即种完牙根,同时可以把牙冠修复上,实现当天就能有牙。
但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只是美观上的修复,不是功能性的修复。
威海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提醒大家,种植牙手术不仅仅是植入一颗人工牙的简单过程,复杂的种植牙往往需要多个学科联合会诊,一定要选择诚信的口腔医疗机构。在威海口腔医院就诊的每一位口腔种植患者,种植医生都会全面考虑患者的口腔情况,制定周全的种植牙治疗方案,实施规范的种植牙手术,有效保障种植牙的安全与稳定。
威海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擅长单牙缺失、多牙缺失、全口牙缺失,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全口牙即刻种植即刻负载,计算机数字化种植修复,上颌窦内外提升术,骨挤压、骨劈开技术,牙槽骨严重缺失等各类疑难复杂的骨增量种植牙手术。
目前为止,医院种植牙患者最大年纪是93岁,患者一次性种植3颗牙齿,非常成功,至今仍在口内使用良好。
(通讯员 姜海川)
为你准备的境外游必读手册|亚洲篇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梁赛玉 杨舟 何媛)暑假过半,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正在外出旅行的途中,又有多少人正准备登上越洋的飞机?
近几年,关于国人在外旅行“出糗”的新闻层出不穷,有时候因为不懂规矩难免也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贴心如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贴士,让我们的驻外记者跟大家聊一聊,到这些地方去,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最好不要做。
日本篇
* 别带那么多钱
近几年,由于飞行时间短、办签方便,日本成了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短期出行的首选目的地。不过,甭管玩的时间长短,千万别带那么多现金!
2018年9月6日,人们在日本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国际航班值机柜台前排队。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根据日本海关规定,游客不可以携带超过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的现金入境。
其实小伙伴们完全不用担心取钱是否方便的问题。在日本,大型百货商场和景区商铺基本都支持银联卡信用卡消费。而且你只要有一张银联储蓄卡,就可以在大部分711便利店的自动取款机上直接提取现金,不仅汇率和国内基本一致,还有中文操作界面。
* “高仿”“原单”?NONONO
对于不让携带名牌仿制品的游客入境这一点,日本海关人员是这样说的:名牌仿制品的销售有可能会成为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
此外,不携带肉类、蔬果、植物种子及土壤大概早已成为游客烂熟于心的禁忌。其实不仅是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是禁止携带和邮寄肉制品入境的。这是为了防止外来动物的病原体通过肉制品被传播到本国。
日本法律规定禁止携带的物品还有部分动物的毛皮制品、象牙制品等,以及超过限制数量的烟草、化妆品等。
* 记得多喝热水哦!
说了那么多不能带的,下面再说说应该带上的吧!
3月29日,在日本东京,游客拍摄樱花。新华社/欧新
一个保温杯或者小暖瓶没准真用得上。日本饭店提供的都是冰水,无论春夏秋冬。不习惯喝冰饮的最好自带保温杯。日本的饮料较贵,但是自来水都能喝,可以自备小杯子或者小瓶子接来喝。
转换插头也是老生常谈了。日本的电压是100伏,插座是双平脚,国内常用的圆柱形插头和三平脚插座插头在日本是无法使用的,所以一定要记得带一只三变二的转换头。
泰国篇
* 带多了要申报
去泰国旅行入境时,如自用合理数量以外的个人物品价值超过20000泰铢(约合4000元人民币),须走红色申报通道。如违反相关规定,将被处以未申报物品加税金额4倍的罚款,或10年以下监禁,或两者并罚。
2018年11月15日,在泰国曼谷,舞者参加“2018神奇泰国旅游年”花车巡游活动。新华社/欧新
到泰国的游客每人仅允许携带1条烟(200支烟或250克烟草)和1瓶酒(不超过1公升)入境。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多人的烟酒放在一人行李内,或在机场区域内交由一人保管,否则会被视为超量携带,需缴纳罚款。在泰国机场免税店内购买的烟酒同样受上述规定限制。
* 涉水安全要注意
近年来,我国公民赴泰旅游发生了不少溺水、交通安全事故。每年5月至10月是泰国的雨季,南部普吉、攀牙、甲米及中部芭堤雅、罗勇、华欣等海域天气多变,海风强劲,海浪汹涌,海况复杂,有时部分海域的海浪达2至4米。
雨季期间,下海游泳、潜水或出海旅游会面临一定安全风险。游客请务必提前了解当地海况及天气预警,切勿冒险参与涉水项目。
游客也要多留意查看海滩警示标识。当海滩插有红色警示旗时,表明海况危险禁止下水。此外,切勿在空腹、饱餐、酒后及身体极度疲劳情况下下海,老人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谨慎下海。
游客在潜水或游泳时也不要触碰水母等海洋生物。普吉、苏梅等地海滩时有毒性很强的水母,一旦不慎接触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如被蜇伤,请立刻前往附近医院治疗。
* 日常出行有讲究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建议中国公民在泰谨慎租驾摩托车,选择更加安全的交通工具。如确需租驾摩托车,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避免无证驾驶。在泰租摩托车须有泰国驾照或国际驾照。中国驾照在泰无法换取国际驾照。
6月7日,在泰国曼谷,通勤者骑摩托车驶过积水的街道。新华社/法新
二、切勿抵押护照。护照是中国公民出入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重要证件,须妥善保管。
三、遵守交通规则。泰国车辆右舵左行,与中国行驶方向相反。请佩戴头盔,转弯及掉头时务必小心,勿超速行驶或逆行。
四、记得购买保险。
此外,泰国人说话温柔,不喜大声喧哗,建议游客注重文明礼仪,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入乡随俗,举止得体,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切勿捡拾珊瑚,随意喂食海鱼。
韩国篇
* 牛肉干、鸭脖都不能带
自今年6月1日起,韩国大幅提高了对违规携带肉制品入境的审查和惩罚力度,包括牛羊猪肉、火腿肠、香肠、血肠、饺子、肉脯、板筋、鸭脖、鸡蛋、牛奶等肉类、肉制品、蛋类及乳制品。违规者将被罚以最高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如果拒交罚金可能被禁止入境。
有韩国媒体报道称,检疫人员加强了执法力度,在新政出台的第二天,一名违规的中国游客被开具了金额为500万韩元的罚单。
(图片来源:网络)
* 谨防电信诈骗!
赴韩旅游还需要格外警惕电信诈骗等“陌生来电”骗局。中国驻韩使馆提醒,近期冒充“使馆”“公安”“海关”等政府机关和银行等机构实施的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如游客接到上述来电,需要“不理会、不相信、不透露、不转钱”。如有必要,可挂断后拨打驻韩使领馆电话进行核实。
在韩国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爱喝咖啡等饮品的游客需要特别留意韩国的一项限塑新规,即饮品店不再对店内饮用的顾客提供一次性外卖杯。不过,选择普通马克杯堂食没有饮完的顾客,可以在离店时要求更换外带包装。
最后提示一点,韩国旅游发展局开通一条服务热线“1330”,可提供包括中文在内多语种的旅游信息咨询和翻译服务。(编辑:鲁豫 王申 钱泳文)
年入400亿!拯救卫龙的小零食,把月饼风头抢光了
中秋临近,但最近网上却都在说月饼卖不动了。
有酒店员工说,包括前台在内的酒店所有人都被指派了销售任务,但连一半都卖不了。还有媒体报道称,过去每逢中秋加班加点的月饼代工厂,现在不得不上3休1。
作为热量炸弹,月饼不被部分人待见,其实不难理解。
也因此,有的厂家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研发起了新型月饼,比如魔芋月饼。
多亏有魔芋,月饼都能与健康挂钩了。
不仅能拯救月饼,魔芋还能拯救零食巨头们,帮它们撕掉不健康的标签。
卫龙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这些年,卫龙辣条越来越贵,网友吐槽“以前没钱买卫龙,现在没钱买卫龙。”以至于辣条销量接连下跌。但今年上半年,卫龙一改颓势:营收29.4亿,同比增长26.3%,净利润约6.2亿,同比上升38.9%!
魔芋功不可没。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首次超过以辣条为主的调味面制品,成为卫龙最大的营收来源。
除了卫龙,三只松鼠、来伊份、盐津铺子、劲仔食品等零食企业,都推出了魔芋相关产品。
但魔芋的潜力,只是被开发出了一小部分。
有毒的平民零食,火成了“人类猫条”
魔芋的潜力,在于它的千变万化。
当零食和菜吃时,魔芋可以是魔芋丝、魔芋爽、素毛肚、魔芋片、魔芋饼干、魔芋豆腐、魔芋板筋,以及奶茶里的波波脆/魔芋晶球。
当主食吃时,则有魔芋螺蛳粉、魔芋凉皮、魔芋粉丝、魔芋面、魔芋谷物饭……
看到这里,不少人估计发出一句经典感慨:中国人太会吃了。
但实际上,日韩才是第一波全民炫魔芋的国家。
中国的确是魔芋的主产国和利用最早的国家,然而由于未经加工的魔芋全身都有毒,以及食物热量太低,在过去并没有多少人吃。
相比之下,更早进入城市化浪潮的日韩,也更早遇上了全民健康和老龄化等问题。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12—19岁青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了6倍,因此魔芋作为健康食品原地出道,被日本人吃出了花。
2010年,国内一支考察队进入日本,仅在山梨县的一家西尺溪谷魔芋专卖店,就找到了200多种不同的魔芋食品。
受日韩影响,中国很多食品企业也盯上了魔芋。
早在2013年,洽洽食品就观察到了一款风靡日韩的小零食——魔芋果冻,于是成立专门的团队独立运作魔芋零食,并于当年6月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可惜当时大众对魔芋并不熟悉,何况洽洽宣传的是魔芋的别名“蒟蒻”(jǔ ruò),念都不会念,大多数人难免不想尝试,致使洽洽的魔芋果冻零食从先驱变成了先烈。
洽洽选对了方向,但无奈生不逢时。
如今,魔芋果冻大行其道。有机构统计过,2023年果冻/布丁类目,全国市场份额增长最多的TOP20产品中,有12个是“蒟蒻”产品。过去喜之郎、亲亲等传统品牌的透明塑料小盒装的果味果冻,早已被“蒟蒻”取代。
魔芋果冻之所以能逆天改命,归根结底是魔芋这些年一步步从小众走向了大众。
一方面,零食巨头们争相推出新品,让魔芋名声大噪。
魔芋爽让卫龙赚得盆满钵满,很快就引起了同行们的眼红。
卫龙升级全新魔芋零食“小魔女”素毛肚;盐津铺子就推出“大魔王”魔芋素毛肚,贴身肉搏。
后来连卖干脆面的小浣熊和槟榔大王“口味王”,也都杀入魔芋零食赛道。
硝烟四起,热闹非凡。
另一方面,将魔芋和健康挂钩。
魔芋热量低、饱腹感强,这样的特性直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去年4月,瑞幸就推出把魔芋放入拿铁的新品,借用“摸鱼”的谐音梗,向人营销0脂魔芋的概念。
基于健康属性,人们还把魔芋开发成了各种代餐:“良呈美”推出魔芋凉皮,宣传语是“怕长肉,吃魔芋凉皮”;野人日记去年8月上新了一款魔芋燕麦鸡胸肉蒸饺;薄荷生活推出了魔芋谷物饭……
甚至有人说,无糖饮料正在成为下一代饮料,而魔芋正在成为下一代主食。
让魔芋爆火的功臣,不只是零食巨头
根据中国魔芋协会统计,2020年魔芋整体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2010—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26%。
产业能高速增长,那些零食巨头出了很大一份力。
但在它们之前以及在它们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至关重要的幕后功臣值得铭记。
中国人吃魔芋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魔芋的种植只局限于少数区域,魔芋也只停留在初加工状态,很大影响了魔芋的推广。
打破僵局的人,首推两位深入民间的教授。
第一位是刘佩瑛教授,她带领西南农业大学和航天部7317研究所联合攻关,在1986年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台魔芋精粉机,造价仅日本机器的十分之一,解决了产业化最重要的设备难题。
第二位是被人称为“魔芋大王”的何家庆教授。
这位教授的经历堪称传奇,毕生希望是学以致用,去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
他常年在外流浪,行程超过3万公里,其中步行上万公里,一边采集各种植物标本,一边沿途传授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开办培训班。在此过程中,他曾被蛇咬得大腿青肿,高烧不退;还被私人矿主所骗,被迫砸了一天的矿石;当过两个月乞丐,被派出所抓了起来;饿的时候,偷过农户喂猪的糊糊吃。
当回到学校,他常常已是蓬头垢面,衣服满是补丁,以至于领导和学生都对这位“乞丐教授”敬而远之。
作为学校里的怪人,刘家庆到了田间却是农民眼中的神人。
1990年,他第一次认识了魔芋,发现很适合一些山区栽种。当时他在安徽的绩溪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自掏腰包引进魔芋试种,获得全面丰收,让贫困县也能养活自己。
挂职期满,当地人们在临别时送他锦旗,上面写着“焦裕禄式的县长”。
后来,何家庆从皖南山区走到云贵川,又培训了两万多名农民。他依旧是身体力行,人们依旧是知恩图报。有一次,何家庆累倒后,村民杀了自家唯一的鸡炖汤给他补身体,出山的时候,由于身体虚弱,几个年轻农民又背又抬地送了他40里地。
在他持续的研究和推广下,中国魔芋种植面积增加了二十多万亩。
同时,他还给中国带来了新的17种魔芋,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魔芋的故乡在中国。
2019年,何家庆被确诊癌症晚期。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仍在写调研报告。
因为有他们的努力,“一亩魔芋十亩粮,十亩魔芋一栋房”的说法开始流传,吸引更多人投身到产业里。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魔芋种植和生产国,占据全球约2/3的种植面积。一些地方还因为扩大种植魔芋而被评为“魔芋之乡”,比如湖北的长阳县,魔芋种植面积从不足6000亩,扩大到如今的4.2万亩。
2022年全球魔芋销量达到7.16万吨,而仅我国,魔芋销量就达到了4.46万吨。
上游种植端的稳扎稳打,才有下游魔芋食品的千变万化。
开发魔芋钱景,中国要向日本取经?
虽然现在魔芋食品也被中国人吃出了花,但和日本相比,国内魔芋市场还没到成熟的地步。
君屹资本在《魔芋研究报告》中指出,2020年日本魔芋深加工产品的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日元(当时约合88.4亿元人民币)。
换算下来,日本人均魔芋消费金额约70元,而中国人均魔芋产品消费金额仅为7.6元。
这是因为除了食用,日本还将魔芋广泛并深入地用在了美妆、医疗、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不仅是吃出了花,还玩出了花。
比如天然魔芋提取物做成的磨砂膏,可以替代洗面奶和沐浴露效果的冷冻魔芋海绵,能够强力粘合成型的魔芋凝胶,功能性魔芋果冻,等等。
相比之下,我国对魔芋的开发可以说刚刚起步。
举个例子,“中国魔芋第一股”一致魔芋,对魔芋的研究远超一般公司,开发出了魔芋亲水胶、魔芋食品、魔芋美妆工具三大类别系列产品。但它近年来超过85%的营收还是靠魔芋粉,其他魔芋产品的营收甚至出现了下滑情况。
从这层面上来说,中国的魔芋玩家的确有必要向日本同行借鉴一二。
就像日本魔芋产量第一的地方“群马县”,不光把魔芋做成各种产品,还借着旅游浪潮,在当地修建了魔芋主题的体验公园,人们也可以参观魔芋工厂,打了一手文化影响力。
当然了,如果想要把魔芋玩出花来,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工业化和技术攻关提升专业性。
在这方面,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迎头赶上。
云南的富源县,在九十年代全县的魔芋种植面积只有100亩,如今超过了15万亩,占全国220万亩的6.8%,因此被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评定为“中国魔芋之乡”。
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靠的不是一味埋头苦干,还有死磕专业性。
比如,早在2003年,当地政府就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研究所,并为种植100亩以上的村委会配备了魔芋辅导员。
2010年,富源出现了全国第一家魔芋种芋公司,专门研究高产品种、杂交育种等难题;2019年,这里又诞生了全国唯一的民办魔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2020年,富源成为第一个将魔芋送上太空,实现魔芋航天育种的县。
放眼全国,富源过去30多年的改变不是个例。
如今,从最上游的育种、基因,到中游的原料精粉加工、深加工工艺,再到下游的消费端,热闹的中国魔芋产业虽然还未成熟,但无疑在变得更专业。
数十年前,刘佩瑛和刘家庆教授深入田间,为的也是创新和专业。
只有这样,魔芋才可能被开发到极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