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不保(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

保瓶儿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可以理赔吗?一字之差,居然能差出这么多

糖尿病可是咱们国家第二大慢性病。

大家买的产品中,大多都包含这个病种。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到患糖尿病时,你买的保险可能不会赔!

为什么呢?

我整理了妈咪保贝、信泰3兄弟,以及平安福等12款产品的条款,来跟大家一次性聊清楚。

为什么患了糖尿病不会赔?

原因无非两个。

第一是病种不对,第二是不符合条款要求。

怎么看病种对不对?

糖尿病大致分为两种。

  • 保险条款里面保的这种糖尿病,属于一型糖尿病,发病率非常低。
  • 而大家熟知的那种高发糖尿病,叫做二型糖尿病,不在条款的保障范围内。

它们两个非常好区分。

看年龄就能区分开:

一型糖尿病,高发于20岁以下的孩童。

而二型糖尿病,大多是在40岁才开始露出狐狸尾巴。

发病原因也不同:

一型糖尿病更多是来自于遗传和感染,是天生的。

躲不过,发作也急,可能一次晕倒,一次感染后,就体重大减,上厕所次数也会增多,之后越吃越“瘦”。

而二型糖尿病虽然也有遗传的因素,但更多是因为肥胖和不良作息导致的。

肉肉的同学注意了。

治疗费用也差挺多:

一型糖尿病患者,小小年纪就发病,没有经济来源,身体没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此后终身都需要注射胰岛素,花销相当大。

而二型糖尿病大多是在40岁发病,这时多少都有了积蓄。况且病情只要不是太严重,患者只要口服降糖药、调节饮食习惯就能控制,费用相对较低。

而重疾险的本质,就是保障花费多、最严重的病。

所以重疾险只保一型糖尿病,不保二型糖尿病。

发病率更是相差千里。

假设100个糖尿病患者,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占到90个。

一型糖尿病只有5个左右。

其他5%可能是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罕见糖尿病。

这个比例投入人群中。

全国13个行政区域的505家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糖尿病调研数据

据数据来看,十万个人里大约有1.93个人会患一型糖尿病,而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儿童。

如果你没有家庭遗传病史,年龄也过了15岁,那么今后患一型糖尿病的概率,不会很大。

所以,在成人重疾险里,它的发挥余地并不大。

像一些成人重疾险,不保障一型糖尿病,不算大问题。

成年的朋友,不必太担心。

如果有糖尿病家族遗传病史的朋友,尤其是15岁以下的儿童要投保,可以继续往下看。

再来看第二点,符不符合条款要求。

下面给大家列举下市面上的糖尿病理赔条款,大概可以分为这3类。

第一种,有时间和诊断要求。

这一类重疾险,只有两个规定:

1、时间要求:持续注射胰岛素180天以上;

2、诊断要求经血胰岛素测定、血 C 肽测定或尿 C 肽测定,结果异常,并由内分泌科专科医生明确诊断。

这种条款是最宽松的。

第二种,在时间和诊断要求外,要求三项中满足1项并发症。

在时间和诊断要求之外,多了并发症的要求。

不过,不同产品,要求的并发症不同。

像国寿福2021规定的是这3个病种:

1.已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2.糖尿病肾病,且尿蛋白>0.5g/24h;

3.切除至少一个脚趾。

要求拔高了。

而在平安福2021、太平洋金典人生中:

“糖尿病肾病”变成了“须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病”。

病种已经变严格了。

而横琴无忧人生2021、昆仑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规定,再一次收紧。

原本只要切除一个“脚趾”,现在要切一只“脚”。

第三种,时间和诊疗规定外,三个并发症需要满足两个。

这一类产品有复星联合妈咪保贝,信泰达尔文5号、超级玛丽4号等。

算下来,这3种理赔条件,有两个相同点,和一个不同点。

两个相同点是:

1、时间要求相同。

已经持续性地注射胰岛素,维持 180 天以上。

一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的。

所以这个要求,虽然延长了时长,但并不过分。

2、诊断要求相同。

经血胰岛素测定、血 C 肽测定或尿 C 肽测定,结果异常,并由内分泌科专科医生明确诊断。

血胰岛素测定、血 C 肽测定或尿 C 肽测定这3项是测定胰岛素的重要指标。

可以看出你体内的胰岛素正不正常,是一型还是二型,避免弄错病种。

这个诊断要求很合理。

再来看不同点——要不要求并发症。

糖尿病目前并没有治愈的方式,一般5年以上就会出现并发症。

如果不要求有并发症,那么可以提前5年左右拿到理赔款,更有利。

所以,不要求并发症,比要求并发症要宽松很多。

如果要求并发症:

重疾险里涉及的并发症,一般有这5种:

① 已出现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②进行了医疗必需的由足踝或以上位置的单足截除手术。

③因坏疽自跖趾关节或以上切除了一趾或多趾。

④糖尿病肾病,且尿蛋白>0.5g/24h。

⑤须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病。

这5个并发症的发病概率,哪个更大?更容易理赔?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住院病例高血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研究,糖尿病并发症各自出现的概率如下:

条款中涉及的3个并发症,按发病率排名如下:

眼部并发症>肾脏并发症>下肢血管并发症。

也就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足部并发症。

这里的足部并发症分为两种:

  • 一种是至少切掉一只脚;
  • 一种是至少切掉一根脚趾;

无疑是切掉一根脚趾更宽松。

下面就只剩下了第⑤点,须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病。

这种疗法,主要是在糖尿病心脏病人,引发了严重心律失常时,才需要植入了心脏起搏器。

这种治疗用到的情况多吗?

我不是很懂,于是咨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0五医院的主治医师,她研究内分泌科18年,经验丰富。

她告诉我,一般糖尿病心脏病主要是出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型糖尿病人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概率,并不多见。

先总结一波:

  • 没有并发症的,优于有并发症的。
  • 有并发症的,先看并发症的发病率: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切除一根脚趾>切除一只脚>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病。

满足一项并发症,优于满足两项并发症。

不过,一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这么低,用到的机率不会很大。

最后,给大家再总结下。

✪ 没有遗传病史,已经成年,要投保成人重疾险的朋友,对一型糖尿病的理赔条款不必太计较。

✪ 有糖尿病家族遗传病史的朋友,尤其是15岁以下的儿童,建议重点关注下糖尿病的理赔条件,按这个逻辑往下筛。

  • 不要求有并发症,比有并发症有优势。
  • 有并发症的,先看并发症的发病率:

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切除一根脚趾>切除一只脚>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脏病。

要求满足一项并发症,优于满足两项并发症。

如果下次遇到时,仍然不懂,就来问我吧。

还有其他感兴趣的病种吗?

可以给我留言,问到最多的优先测评。

迷信庙里仙草半年 糖尿病人脚趾不保

近日,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接到一个紧急会诊:一位女患者血糖爆表,一度达到30,脚趾红肿破溃发黑被收治住院。内分泌科陆源源主任立即赶往外科会诊得知:这位女患者迷信庙里面的仙草,不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已经大半年了。

采访专家: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陆源源

警惕糖尿病足扰人

该患者介绍,第二、三脚趾逐渐成紫黑色,还有一些小伤口出现化脓,感觉下肢有点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而且晚上睡觉时疼痛加重,这才来医院就诊。陆主任说,该患者有糖尿病史,一直是在家控制血糖的,半年前听说一味偏方:庙里的仙草用来熬药泡脚,能够治愈糖尿病。她便停止了控制血糖的药物,专心用仙草。

该患者被送来医院之后,脚趾已经保不住了。

陆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降低,使伤口难以愈合,过多的血糖使血管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出现血管闭塞现象,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足部坏死,形成我们常说的“糖尿病足”。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要足够重视足部创伤,及时治疗,警惕糖尿病足的可能性。

如何保护糖尿病人双足

陆主任提醒,糖尿病人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还需要关爱足部。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皮肤破损后常常易发生溃疡,并引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同时血管易变硬、变脆、增厚,引发血管病变,形成足部坏死。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贪凉赤脚行走,无论在家或户外都要避免,以防异物损伤; 养成检查足部皮肤的好习惯,有无红肿、皲裂、水疱、挤压伤、脚癣、抓伤及足趾变形现象;洗脚时注意用温水和柔和的肥皂洗脚,用手而不是脚试水温,洗完用纯棉毛巾轻轻擦干,尤其要注意保持足及足趾间的干燥;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夏天要多揉腿肚,以疏通血脉增加腿部肌肉力量。

一旦出现足部水疱、溃疡、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多专业一体化方便患者

目前,针对糖尿病足,南京市中医院实行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

比如,患者出现脚趾突然的水肿、破溃,去医院一般是先去外科清创抗感染处理,或者去骨伤科。

越来越多的外科或骨伤科医生,会意识到可能是血糖引起的糖尿病足,但仍有一部分人群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那就应该在发病初期,直接去内分泌科给予糖尿病足的有效治疗,不仅不会耽误疗程,还会有利于后期的康复。

糖尿病足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是让“糖尿病足”在内分泌科就完成一系列诊疗,院方通过重新整合与糖尿病足相关的资源,让患者在内分泌科就能实现一站式诊疗服务,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接受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全程综合医疗服务。

35岁东莞男子因糖尿病差点视力不保,只因体检漏做这步

东莞男子小文在29岁时确诊糖尿病,之后,他在饮食、生活习惯上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每年也坚持身体体检。没想到,一时疏忽,六年糖尿病史并发症却让他险些失明。

多年糖尿病忽略眼底检查,错把“糖网”当近视

今年五月初,小文发现自己看东西逐渐模糊,于是配了眼镜戴,感觉勉强有改善便以为只是近视了。过了半个月后,小文发现眼睛上方有一块黑影挡住视线,同时眼前还看到好多“蚊子”在飞,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立马前往专科医院东莞虎门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经系列检查发现,小文的双眼情况已经非常糟糕——视力仅剩0.02,右眼玻璃体轻度浑浊,黄斑区水肿,后极部视网膜已存在出血点和黄白色渗出,左眼玻璃体呈血性浑浊,隐约见黄斑区可见薄膜牵拉等问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右眼已经发展到了4期病变,左眼发展到5期病变。

东莞虎门爱尔眼科综合病科主任袁煜宗介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上的致盲性眼病。据相关统计,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糖网’的患病率为24.7%-37.5%,糖尿病病程越长,‘糖网’的发病几率就越高,病情也就越严重,严重则将致盲,且病程不可逆。”

据悉,在眼科临床诊疗中,与“糖网”的发病率相反的是大众对它的低知晓率,小文便是这类糖尿病患者,“平时视力正常,没想过糖尿病竟会影响到眼睛,更没有想着去做眼底检查……”对“糖网”知之甚少,险些让他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很多糖尿病人都会觉得视力还好,血糖控制平稳就不用检查眼底,其实不然。袁煜宗表示,“糖网是一种发生在眼部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眼底会像小文这样发生视网膜黄斑部水肿会造成视力减退,后期可能因玻璃体积血造成突发性的模糊、黑点增加,甚至因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造成视力下降,再拖延不治疗最终会在黑暗中度过余生。”

完善术前检查及充分术前讨论后,该院刘斐院长为小文行“左眼其他机械性玻璃体切除术,后入路 左眼视网膜前膜切除术 左眼视网膜脱离电凝术 左眼用激光光凝固法的视网膜脱离修补术 左眼玻璃体硅油填充术”,手术顺利完成。

一周后,袁煜宗为小文进行右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小文双眼恢复良好,眼前“飞蚊症”和“遮光帘”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保住了剩余视力。

医生提醒:糖尿病可致盲,患者需定期查眼底

据悉,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的眼底病患者,尤其是糖网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如果患者(小文)能够严格控糖的基础上,定期检查眼底,早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他的视力或能恢复得更再好一些。”袁煜宗提醒,任何患有糖尿病的人都可能发生糖网病,得糖尿病越久,患病率越高;血糖控制得越不好,进展就越快,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不管是哪一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应严格控制血糖和定期检查眼底。根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检查首诊和随诊时间如下表: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