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延寿(糖尿病长寿的秘密)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延寿要四管齐下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董春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为高血糖,可导致多脏器的损害。据统计,糖尿病使40~60岁人群的预期寿命缩短4~10年,并使其死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增加1.3~3倍。近年来,全球人口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改善,但糖尿病仍是影响人类预期寿命的重大因素之一。近日,《糖尿病调查杂志》发表了我院团队的一篇研究报告,对我国糖尿病死亡率的30年变化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预测了未来十年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超17万人因糖尿病死亡,其中“40~44岁”、“70~74岁”分别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年龄段。

1型糖友大幅延寿

1型糖尿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由于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泵和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使得1型糖尿病的治疗率、达标率有所上升,减少了1型糖尿病的死亡。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1型糖尿病死亡人数较1990年下降了25%。1990年,1型糖尿病的死亡高发于0~14岁年龄组;到了2019年,我国1型糖尿病的死亡高峰年龄明显后移,到了40~44岁。

此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潜在致死性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因酸中毒导致昏迷甚至死亡。随着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和闭环胰岛素输送系统的出现,1型糖友的血糖控制得到极大改善,该并发症致死率明显减少。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疾病作为1型糖友致死原因的占比升高,常发生于确诊后20年左右,须加以防范。

2型糖友死亡增长快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包括肥胖、饮食、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2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且半数以上的糖友会发生至少一种并发症,这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因。

研究显示,1990年,我国因2型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为6.4万例;2019年,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增加了162.8%,增长至近17万例。无论是1990年还是2019年,2型糖尿病的死亡人数高峰均稳定在70~74岁。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本就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常合并有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这些危险因素会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此外,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死亡负担比女性重,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女性对健康信息更敏感,风险意识更高;二是女性的饮食模式相对更健康,而男性则偏好高糖、高脂的高能量食物,提示男性糖友需重视并关注疾病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势在必行

通过预测,未来2020~2030年,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全球范围内,1型和2型糖尿病的死亡负担都将呈下降趋势。要想实现,人群防控意识需提升,治疗手段应不断优化。

第一,防控糖尿病作为健康中国行动慢病防治行动之一,应通过电视媒体、网络视频、走社区等多种途径进行糖尿病的科普宣传,不断强化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

第二,糖尿病的监测及治疗手段日益增多,例如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不断改进、闭环胰岛素泵成为现实、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大量涌现等,已开创了糖尿病患者心肾保护的全新时代。

第三,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尽早筛查并管理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以及抗血小板治疗等。

第四,1型糖友诊断5年后、2型糖友一旦诊断,须筛查并发症,此后以每年一次的频率进行。合并慢性并发症的糖友应在医师指导下采用保护器官、延缓并发症进展的药物治疗,以降低致残、致死风险,尽可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这一糖尿病治疗药为何能延寿 厦大科学家“钓”出真相

《自然》杂志网站论文截图。

中科院院士、厦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圣彩带领他的团队通过“钓鱼竿”式的化学探针,“钓”出了百年神药二甲双胍发挥其神奇作用的蛋白——PEN2。

这一历时七年研究的成果,发表在昨天出版的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它发现了二甲双胍延长寿命等神奇功效的潜在原因,和卡路里限制(俗称“七分饱”),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同时能为二甲双胍替代药品的筛选提供潜在的靶点,从而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方面产生更好的疗效。

本报记者 佘 峥

过程

用“钓鱼”方法破译“健康密码”

林圣彩院士团队正是在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这支团队长期致力于代谢稳态和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2014年起,他们对二甲双胍产生了兴趣。此次,林圣彩团队首先通过和厦大邓贤明团队合作,后者突破了多个化学合成上的难题,合成了二甲双胍的化学探针。

林圣彩团队昨天解释说,这个探针的工作原理就像钓鱼一样,前端的“鱼钩”是二甲双胍这个分子,后端的“钓竿”则是一个名为生物素的标签:当前端的二甲双胍分子碰到了它所结合的蛋白(即靶点)后,科学家就可以通过后端的标签,把二甲双胍连同它的靶点一起“钓”上来,再通过质谱等手段分析,就能知道二甲双胍结合的靶点是什么。

这一成果可谓“七年磨一剑”——本文第一作者厦大2014级博士马腾,共同第一作者田潇和张保锭,都为此付出多年的努力——他们要从2000多个潜在靶点中找到一个真正的靶点,目前并没有任何手段加以避免“假阳性”靶点,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不厌其烦地逐一筛选。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从细胞中“钓”出了2000多种可能和二甲双胍结合的蛋白,并通过一系列的筛选、验证,最终找到了一个名为PEN2的蛋白,能够介导二甲双胍对AMPK的激活。

贡献

勾画二甲双胍行使神奇功能路线图

当科学家敲除PEN2后,发现此时的二甲双胍不能激活AMPK,对降低脂肪肝、缓解高血糖、延长寿命等诸多效果也就不存在。这些后续实验进一步表明,PEN2就是二甲双胍启动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的前提。

林圣彩团队表示,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二甲双胍确实通过PEN2激活AMPK,也就是说,PEN2就是二甲双胍的靶点。

此间评论认为,林圣彩团队的这一发现加深了人们对二甲双胍这一“健康密码”的理解——首次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了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图,从而揭示二甲双胍能导致长寿的原因,可能和“七分饱”长寿、养生策略类似。

同时,这项研究还为二甲双胍替代药品的筛选提供了潜在的靶点——目前二甲双胍只能作用于肝脏、肠道等少数几个组织,人们希望今后它的替代药品能作用于更多组织,从而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方面产生更好的疗效。

【链接】

什么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治疗二型糖尿病最常用药物,它的发现来源于欧洲人一个偶然发现:有种百合会让人头晕,究其原因是过度降低了血糖,科学家后来从中提取双胍类物质,并对其修饰,最终用于糖尿病治疗。

近年来,人们发现二甲双胍有各种神奇作用,除了降低血糖,它还有潜在的抵抗糖尿病所引起的多种癌症的效果等;对于健康人群,二甲双胍也很可能有抵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因此,国外探索二甲双胍对人类寿命影响的长期临床实验已展开,目的是要找到这一“健康密码”的最终证据,造福子孙后代。

但是,一直以来,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没有弄清——科学家不知道它的这些神奇效果是从何而来,由哪些分子所介导,当然也就没法“举一反三”,借助这些原理,设计相应策略来更好地行使这些功能。换句话说,人类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甲双胍这一健康密码的本质。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二甲双胍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它只能作用于肝脏、肠道等少数几个组织,对脂肪组织则束手无策。因此,如果能设计出专一性靶向脂肪组织里的二甲双胍靶点的药物,一定能为日益严重的营养过剩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福祉。

此次林圣彩团队研究成果,被认为在这方面研究有突破。

来源: 厦门日报

奥尔特曼曾自曝“护命”秘诀,通过这款糖尿病药物来延寿

财联社7月24日讯(编辑 赵昊)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爆火终于将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推到科技行业的聚光灯下。

在硅谷,奥尔特曼一直是举足轻重的投资人,许多知名公司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除了担任OpenAI的首席执行官,他还是核能公司Helion和Oklo的董事会成员,还曾做过8天“美版贴吧”Reddit的CEO。

他的弟弟杰克·奥尔特曼曾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很高兴终于有人报道山姆了。在我看来,他一直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是时候深入挖掘并报道他了。这是一个未知领域。”

在2016年的一次专访中,山姆·奥尔特曼透露,他是一位“末日信徒”,时刻为末日生存做准备。除了数辆跑车,他还在加州有一架租来的飞机,为生存做准备。

冷战时期曾多次发生危机事件,美国进行了广泛的应急演习和准备,许多家庭在地下室修建了私人防空洞,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核恐怖情绪也渗透到流行文化,反映在电影、小说和电视节目中。

奥尔特曼称,“我尽量不去想太多。但我有枪支、黄金、碘化钾(用于抗核辐射)、抗生素、电池、水、军用防毒面具,还有加州大苏尔的一大片土地,我可以飞去。”

对于日常生活,这位“惜命”的科技人物也非常考究。奥尔特曼2018年在个人博客中写道,他会在每日醒来后立即喝一大杯现煮咖啡,他很少吃早餐,保持每天15小时左右断食。

奥尔特曼还表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睡眠也是他需要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补充称,他避免睡前吃太多东西,发现不喝酒也有帮助。作为素食主义者,奥尔特曼经常喝蛋白质奶昔来补充营养,尽管不喜欢它们。

奥尔特曼试吃Gobble产品 来源:社交媒体

奥尔特曼还提到,他会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引发炎症的食物,比如非常辛辣的菜肴和任何可能“刺激”他消化的东西,同时也尽量避免吃太多糖。他还会通过季度血液检测来补充各种维生素,并服用“二甲双胍”(metformin)来延缓衰老。

据了解,二甲双胍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常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部分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具有以下潜在的抗衰老效应:

抗炎作用: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降低慢性炎症水平,减缓衰老相关的炎症反应;

激活AMPK途径:二甲双胍可以激活细胞中的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有助于调节细胞能量平衡和代谢,促进健康的细胞功能。

减少氧化应激: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生成和氧化应激,从而减缓细胞衰老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奥尔特曼并不是个例,在此之前,许多硅谷“生物黑客”都将二甲双胍作为抗衰老疗法的一部分。有美国媒体曾采访过十几位从事科技行业的高管和投资者,他们都认为这种药物可以延缓衰老。

科技行业的一些人愿意公开谈论它,但也有人选择匿名,因为他们不想让雇主知道。在医学界,二甲双胍也有一些高调的支持者。

本文源自财联社 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