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入(糖尿病会影响男性性功能障碍)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不走极端——“管住嘴,迈开腿”别走入误区

控糖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既不过度限制也不放任自流。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养成,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有效管理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控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血糖管理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健康风险。以下是常见的几个控糖误区:

1.极端控主食

我们都知道高血糖、糖尿病群体需要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但有的老年人朋友认为控糖就等于不吃糖。任何含有糖分的东西他们都拒绝摄入,有的甚至连主食都“戒”了,过度追求清淡饮食、素食主义。控糖并不等于完全戒糖,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控制血糖水平,适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对于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虽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短期内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但过少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虚弱无力、头晕等症状。

即使在控糖期间,每天也应保证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如250-300克),均匀分配到三餐中,每顿大约75-100克。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份量,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控糖其实是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就需要采取措施降糖,比如减少碳水的摄入量、多吃粗粮或者有利于控制血糖的蔬菜、苦瓜、冬瓜等食物。

2. 主食全部选择粗粮

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制食品容易引起血糖迅速上升,应该适当减少这类食物的比例。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比如全谷物、糙米、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消化吸收较慢,有助于平稳血糖。

控糖期每天摄入50—150g(生重)粗粮为最佳。如果长期以粗粮为主食容易加重肠胃消化负担,影响钙和铁等元素的吸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等疾病的产生。

控糖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均衡且可持续的饮食模式,而不是单纯依赖减少某一类食物(如主食)的摄入。很多人认为只要减少米饭、面食等主食的摄入就能有效控糖。虽然精制碳水化合物确实需要控制,但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糖分同样会影响血糖。均衡饮食是关键,应综合考虑所有食物的总热量和营养成分。

3. 蔬菜摄入过量

大多数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热量却很低,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控制体重或血糖水平的人群。虽然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腹胀、气体增多甚至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对于肠胃敏感的人来说。虽然单个份量的蔬菜热量很低,但如果一整天都以蔬菜为主食,尤其是加入较多油脂或其他高热量调料来烹饪时,总热量仍然可能超出预期。像甜菜根、胡萝卜这样的根茎类蔬菜含有相对较高的天然糖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议控糖期每天至少保证摄入300—500g蔬菜,其中绿叶蔬菜得占一半以上。

4. 无糖零食也要适量

无糖零食并不意味着热量完全低,例如无糖饼干其中就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消化后会转变为糖。即使是标榜为“无糖”的零食,虽然这些产品不含添加糖或使用了代糖,但它们仍然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如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其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也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过量食用任何类型的碳水化合物都需要谨慎对待。所以无糖零食也不能没有限制的吃,可以适量的作为加餐,过量摄入同样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 努力运动但要科学

运动是控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应该与其他控糖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控糖期运动不宜过量,餐后休息一小时起身散散步即可,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为佳。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对于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人来说,过度剧烈或长时间的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确保运动前后摄入适当的营养,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支持能量需求而不引起血糖剧烈波动,随身携带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汁、葡萄糖片)以备不时之需。

关于糖尿病,一篇文章说透!建议收藏→

据科普中国报道:糖尿病,大家听得特别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什么是胰岛素?糖尿病人为什么每天要打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随着疾病进展,血糖长期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糖尿病人周围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逐渐出现多系统损伤,容易引起眼睛、足部、心血管、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功能减退、衰竭,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糖尿病常见的分型是1型和2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研究表明,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

1型糖尿病常在青少年阶段发病,发病机制可能是胰腺β细胞被破坏,失去了它的功能,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外周组织无法合理利用葡萄糖,从而出现高血糖,由此引发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常在成人阶段发病,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2型糖尿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典型症状是肥胖,特别是腹型(也称向心性)肥胖,也可有多饮多尿等表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兼有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与剂量及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相关。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

通俗来讲,胰岛素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就是能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降低血糖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无法顺利转移到细胞内,从而引发高血糖。这时就可能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达到血糖平衡了。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代谢过程。胰岛素可以调节三大代谢物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从而使血糖降低。

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会迅速下降,这样大脑组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昏迷、休克等症状。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无法更好地转化,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形成糖尿。

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可以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分解氧化。

当胰岛素缺乏时,可能造成脂肪代谢紊乱,当贮存的脂肪减少而分解的脂肪增加时,血脂就会升高,时间久了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胰岛素缺乏,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加强,产生大量酮体,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

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在促进蛋白质合成、贮存的同时,也可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糖尿病人为什么要每天打胰岛素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需要综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糖尿病症状,预防慢性并发症。由于个体差异,糖尿病治疗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其中2型糖尿病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促泌剂、双胍类降糖药等;1型糖尿病主要采用注射类降糖药,也就是胰岛素注射制剂。作为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胰岛素注射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腺β细胞被破坏,功能完全受损,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此类患者口服降糖药通常是无效的。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是2型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2型糖尿病病程长,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或糖尿病合并急性感染,或处于妊娠期,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制剂进行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每天打胰岛素了。

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胰岛素的存储:胰岛素不耐高温,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存储在2~8℃的冰箱内,避免冷冻;已开封的胰岛素在15~30℃的室温下可保存28天,且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反复震荡。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制剂时,要接受医护人员的正规指导,同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胰岛素注射前:首先确认笔芯有无破损和漏液;检查笔芯药液性状是否存在结晶体、浮沉物或颜色变化等异常,确保胰岛素笔有足够的胰岛素量;将胰岛素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剧烈摇晃,以免降低给药准确性。

注射前,注意排气,如注射器内有气泡,可轻轻敲打注射器针筒使气泡积聚到药液表面,再推到内塞排出气泡。

注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有4个,分别是:腹部、臀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不同的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使用胰岛素的种类决定。短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腹部,中长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

应注意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相距至少1厘米,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避免在皮下脂肪增生、疤痕、硬结、触痛、炎症或感染等部位注射。

捏皮的手法:当皮肤表面到肌肉的距离小于针头的长度时,就需要将皮肤捏起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注射的安全性。

捏皮的手法比较简单,但是要掌握好度,正确的手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不能用整只手来捏,否则有可能将肌肉和皮下组织一起捏起来,造成了肌肉注射。

注射角度:针头与皮肤呈45 °注射,这样可以增加注射入皮下组织的长度,也可以减少注射入肌肉的危害。

如果使用比较短的4 mm或5 mm针头,就不需要捏皮,呈90 °注射就可以。如果针头的长度≥6 mm,就需要捏皮,呈45 °注射。注射后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以刺入时相同的角度拔出针头即可。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血糖平稳,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肾阳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冬季如何调理?八味中药,补肾助阳

肾阳不足的患者,腰膝酸软,下肢冰冷。如果还患有糖尿病、糖尿病足,下肢冰冷的情况就更严重了,而在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则使得下肢冰冷的症状,更加难以忍受。有什么药物可以温补肾阳,还可以辅助降低血糖?

八味中药分别是: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这八味中药就是著名的肾气丸。因其出自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所以又名:金匮肾气丸。

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记载:肾气丸可以补肾助阳,治疗:肾阳不足证。

而在西医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则收载了:肾气丸,可以辅助降低血糖。

肾阳不足的患者,肾阳虚衰,筋骨失养,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并且因为肾阳虚还会出现下肢冰冷的症状,同时气不化水,小便不利,容易出现尿频的情况。并且一到夜间睡觉的时候,因为晚上阳消阴长,容易出现夜间夜尿频多的情况。

中医认为:肾为水脏,内有真阴真阳,阳气无阴则不化。因此在肾气丸中使用:附子,温阳补火,再使用:桂枝,温通阳气。两药合用,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而在中医经典《类经》中记载:善补阳者,必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化生无穷。因此肾气丸之中使用:地黄,山茱萸,山药补阴药物。同时方中还使用了泽泻,茯苓,牡丹皮,以达到利水渗湿,活血散瘀的功效,可以减少桂枝与附子所引起的上火的副作用。

虽然金匮肾气丸是补肾助阳的常用传统中药,但是我们仍然不建议自行用药。

因为如果是下肢冰冷非常严重的患者,我们就建议将桂枝改为肉桂以增加温补肾阳的效果。而咳嗽寒痰多的患者则应当增加干姜、细辛、半夏等可以温肺化痰的中药。而且尿频多的患者则应当增加巴戟天,益智仁,金樱子,芡实等中草药,以增加温阳固摄的功效。

并且如果是阴虚火旺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金匮肾气丸。

因此我们在使用任何中药之前,一定要到您附近的公立医院,由医生望闻问切,4诊合参,辨证论治之后再用药,千万不要自行用药。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本文由小雨药师讲用药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