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洗车(糖尿病人洗澡注意事项)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运动有讲究

糖尿病综合治疗中,运动是重要的一环。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适时、适量、适度,以获得更好的降糖效果。

血糖波动大时别运动 运动对降低血糖确实有帮助,不过,糖尿病人是否适合运动,需要综合评估。如果有反复低血糖、血糖波动很大、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急性感染等情况,不建议运动。等病情稳定且血糖波动不大了,再开始运动。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后仍坚持运动,就可能会突然晕倒。所以,糖尿病人最好结伴运动,并且相互了解身体情况,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治。血糖偏高时,运动也要注意。如果运动前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地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运动强度中度最佳 运动有助于降血糖,但研究发现,当人的运动强度超过某一界限后,血糖水平反而升高。这个界限一般为最大心率的80%-90%(最大心率一般为220-年龄)。当运动强度超过这一界限后,交感神经明显兴奋,从而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刺激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对糖尿病人来说,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广场舞、健身操、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糖尿病人比较适合下列几种运动方式:

散步 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

太极拳 练太极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建议每天练习1小时,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水中运动 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改善身体灵活性。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友(手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糖友。

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平衡锻炼 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衡能力训练最好选择桌椅附近,单脚着地,做做“金鸡独立”。能够单脚着地站立后,再练习“闭眼金鸡独立”,双脚可轮流练习。

做家务 做家务也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作者:张洪军

来源: 甘肃日报

糖友运动有讲究

原标题:【健身广场】

糖友运动有讲究

张洪军

糖尿病综合治疗中,运动是重要的一环。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适时、适量、适度,以获得更好的降糖效果。

血糖波动大时别运动 运动对降低血糖确实有帮助,不过,糖尿病人是否适合运动,需要综合评估。如果有反复低血糖、血糖波动很大、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急性感染等情况,不建议运动。等病情稳定且血糖波动不大了,再开始运动。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后仍坚持运动,就可能会突然晕倒。所以,糖尿病人最好结伴运动,并且相互了解身体情况,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治。血糖偏高时,运动也要注意。如果运动前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地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运动强度中度最佳 运动有助于降血糖,但研究发现,当人的运动强度超过某一界限后,血糖水平反而升高。这个界限一般为最大心率的80%-90%(最大心率一般为220-年龄)。当运动强度超过这一界限后,交感神经明显兴奋,从而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刺激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对糖尿病人来说,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广场舞、健身操、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糖尿病人比较适合下列几种运动方式:

散步 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

太极拳 练太极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建议每天练习1小时,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水中运动 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改善身体灵活性。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友(手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糖友。

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平衡锻炼 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衡能力训练最好选择桌椅附近,单脚着地,做做“金鸡独立”。能够单脚着地站立后,再练习“闭眼金鸡独立”,双脚可轮流练习。

做家务 做家务也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正确打开运动方式

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同样重要。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运动,怎样运动,有何注意事项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内科主治医师康丽霞。

“早上运动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选择,可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适合早上运动。一般早上空腹不适宜糖友进行运动,因为早晨气温比较低,糖尿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血管,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餐前锻炼身体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可能因延迟进餐造成血糖过低,也可能因没有服药而使血糖过高,所以最好把运动时间放在餐后。”康丽霞告诉记者,“原则上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者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进行运动。一般在早餐或晚餐后1—2小时后开始锻炼较为适宜。因糖尿病患者在进食1—2小时血糖会升到最高值,然后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下次进食血糖再回升。选择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能通过运动快速的消耗血糖,维持血糖的稳定。而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刚注射完或降糖药服用半小时内就运动,会加快降糖药物的吸收,更易发生低血糖。而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开始升高,降糖药的药力在餐后1小时左右也有所减弱。”

那么,糖尿病患者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更合适呢?康丽霞表示:“其实做家务也是很好的锻炼,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也是很好的运动。如果‘糖友’之前没有参加过锻炼,可以从每天散步10—15分钟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到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戴一个计步器,争取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太极拳、游泳和平衡能力训练也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糖友’练太极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友’(手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很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糖友’。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衡能力训练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做做‘金鸡独立’。此外,间歇式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些什么呢?康丽霞提醒:“首先要做好热身,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要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活动上下肢、腰部和腹部。跑步,要从快速步行逐渐转入小跑。划船或游泳前,应作上肢、肩部和颈部的准备活动。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注意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结束运动时,不要立即停止,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产生暂时性脑缺血,会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虚脱等不适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结束时,应继续作一些行走、缓慢跑步等放松活动,一般历时5分钟左右。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或进行冷、热水浴,而应把汗水擦干,待脉率恢复到正常时再进行温水淋浴。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剂量,或在运动前适当摄入食物,同时应携带饼干、糖果等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先兆时食用,防止运动中低血糖的发生。”

(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梁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