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清明(糖尿病清淡饮食指什么)

文汇 0
文章目录: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糖尿病患者抓住清明时节好养生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曰:“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意思是每至清明时节,气候渐暖,草木萌动,一眼看去,自然清净而又明亮。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糖尿病患者抓住这个时节养生,对病情防控尤其有益。

【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清明断雨,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逐渐变暖,但此时也正是冷暖空气冲突剧烈的时候,故人们经常会感觉气候忽冷忽热,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加减衣服,便容易感冒引起感染,从而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增大,病情加重。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应遵守“春捂”原则,不骤减衣物,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清明作为一个多雨时节,容易产生湿邪,许多细菌、病毒也进入了繁殖期,易于传播各种传染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较高,自身抗病能力较弱,更容易因为感染产生各种疾病,如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皮肤多发性疖肿、糖尿病足感染等,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少去公共场所从而减少病菌的产生,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膳食,饮食调护】

清明是一个多雨阴湿的时节,此时容易产生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湿邪又易阻遏气机,致使气机不畅,两者相合导致机体代谢失常。

此外,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体内阳气升发,此时肝气最为旺盛,而肝旺容易产脾虚,此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养肝护脾为原则,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减少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因酸入肝,过食酸味之品,易致肝亢;

其次,适当摄入温胃祛湿之品,如地瓜、白菜、萝卜、芋头、韭菜,但不宜进食笋、羊肉等发物,多选择含热量低但纤维素多的食品,如青菜、冬瓜、苦瓜、芹菜、燕麦等;

此外,减少进食煎炸烧烤及高脂肪的食物,多采用蒸、炖、煮等低油量的煮食方法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养生健体,适当运动】

清明时节是踏青的好时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选择。糖尿病患者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合理选择。最好选择既有利于全身肌肉运动而又便于长期坚持的运动。

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功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等;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适合低等强度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轻便的家务劳动等;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步行则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心血管意外,因此,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

对以下情况发生时尽量不要运动:1、低血糖;2、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

总之,糖尿病患者不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运动。出门踏青时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含糖饮料以防低血糖发生。

【调畅情志,恬淡平和】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中医理论认为,春与五脏之中肝相对应,肝有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功能。所以春季养生应当以通达气机,调畅情志为主。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也是诱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时会引起某些对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加( 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导致血糖代谢异常。

因此,应将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平日做到“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 胸襟开阔”,以保持情志调畅、 气血流通。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久病可引起各组织,特别是眼、肾、神经及心脑血管、下肢等慢性损害,严重者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目前尚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积极治疗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树立足够的信心,通过临床药物的治疗和平常生活的养生保健,达到控制血糖延缓病情的目的。

作者:郑敏 徐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医生)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答|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养生?

问: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如何养生?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意思是每至清明时节,气候渐暖,草木萌动,一眼看去,自然清净而又明亮。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因此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如何学会养生,对于糖尿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清明断雨,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逐渐变暖,但此时也正是冷暖空气冲突剧烈的时候,故人们经常会感觉气候忽冷忽热,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加减衣服,便容易感冒引起感染,从而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增大,病情加重。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遵守“春捂”原则,不骤减衣物,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清明作为一个多雨的时节,容易产生湿邪,许多细菌、病毒也进入了繁殖期,易于传播各种传染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较高,自身抗病能力较弱,更容易因为感染产生各种疾病,如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皮肤多发性疖肿、糖尿病足感染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少去公共场所从而减少病菌的产生,进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膳食,饮食调护

清明是一个多雨阴湿的时节,此时容易产生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湿邪又易阻遏气机,致使气机不畅,两者相合导致机体代谢失常。此外,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体内阳气升发,此时肝气最为旺盛,而肝旺容易产脾虚,此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清明时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养肝护脾为原则,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减少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因酸入肝,过食酸味之品,易致肝亢;

其次,适当摄入温胃祛湿之品,如地瓜、白菜、萝卜、芋头、韭菜,但不宜进食笋、羊肉等发物,多选择含热量低但纤维素多的食品,如青菜、冬瓜、苦瓜、芹菜、燕麦等;

此外,减少进食煎炸烧烤及高脂肪的食物,多采用蒸、炖、煮等低油量的煮食方法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养生健体,适当运动

清明时节是踏青的好时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选择。糖尿病患者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量力而行,合理选择。最好选择既有利于全身肌肉运动而又便于长期坚持的运动。

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功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等;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适合低等强度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轻便的家务劳动等;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步行则是最安全、最适宜的运动方式。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心血管意外,因此,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评估。

对于以下情况发生时尽量不要运动:

1、低血糖;

2、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

总之,糖尿病患者不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运动。出门踏青时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含糖饮料以防低血糖发生。

调畅情志,恬淡平和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中医理论认为,春与五脏之中肝相对应,肝有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功能。所以春季养生应当以通达气机,调畅情志为主。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也是诱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时会引起某些对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分泌增加( 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导致血糖代谢异常,因此,应将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患者应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平日做到“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以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久病可引起各组织,特别是眼、肾、神经及心脑血管、下肢等慢性损害,严重者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目前尚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积极治疗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树立足够的信心,通过临床药物的治疗和平常生活的养生保健,达到控制血糖延缓病情的目的。

清明节的美食“青团”,并非人人适合吃,建议5类人少吃或不吃

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清明节的节令美食当属青团了,青团有多火,到上海可以看看,网红青团店门口排成了长龙,为了买一盒小小的青团,得排三个小时的队。青团单看其圆圆的,碧油油的外表,就让人馋涎欲滴,轻轻咬一口这个香糯软乎的绿团子,就好像春天也被咽进了嘴里。

传统青团一般是用清明时节的艾草,浆麦草等绿色蔬菜取汁与糯米粉混合为皮,然后内里用豆沙等为馅,上笼屉蒸熟,然后趁热刷油制作,其甜蜜的口感,配上青团皮特有的艾草清香,让人吃一口就忘不掉。

青团本质是一种糯米团子,所以非常粘牙,要是牙口不好,吞咽能力有问题的老人吃时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虽然好吃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以下人群我们还是建议他们少吃或是不要吃为好。

1、糖尿病人

青团含糖分较高,会使糖尿病人血糖产生波动,所以糖尿病人最好少吃。

2、肠梗阻病人

肠梗阻病人,肠胃消化能力比常人弱,青团又是用难以消化的糯米制作的,所以吃了容易造成病情反复,一定要少吃为好。

3、患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人

因为青团需要胆囊分泌大量胆汁来消化,此类人胆囊本身就不好,让胆囊超负荷工作,会诱发病情加重。

4、肠胃炎和胰腺炎患者

患有肠胃炎和胰腺炎的人,消化功能比较弱,难以克化青团,使肠胃负担过重,就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不利于身体健康。

5、老人和小孩子

老人和小孩,都属于消化能力较弱的人,而青团个头又大,又非常粘稠,吃进去容易粘在气管上,不小心会引发窒息,而且又不好消化,所以家有老人和小孩的尽量让他们少吃。

青团吃之前一定要加热,不要和肥肉一起吃,吃时最好配上蔬菜,增加膳食纤维,帮助肠胃蠕动,吃完后一定要记住多运动,有助于消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