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行(糖尿病能行房吗)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不控制行不行?医生:对血糖置之不理,不怕并发症吗

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相信你的身边一定会有这样的人群。

有研究显示预计在2023年,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52亿人,估计那个时候,谁的身边都充满了和血糖斗争的人。

但是最近碰到一个糖尿病患者,一个问题把我问愣住了,他问我:糖尿病的时候不控制血糖行不行?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虽然血糖高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特别不舒服,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自己有血糖问题,而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但是不控制血糖,你就不怕糖尿病的并发症吗?

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其实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即使短期内有明显的血糖升高,也会产生比较紧急的状况。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没有控制好的时候会出现昏迷,这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急症,也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此外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也是非常紧急的状况,有研究表明这种问题的病死率甚至可以高达15%。

但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不是这些急症,而是所谓的慢性并发症。

也就是在身体的很多器官慢慢损伤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康复Therapy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心血管并发症。

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心血管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最高的问题,而且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所有冠心病患者当中,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心血管疾病,甚至占到了将近50%。

而且在糖尿病人群当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死亡率也没有下降的趋势。

患有糖尿病之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升高多少呢?

有研究表明,差不多是2~3倍。

特别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谓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脑血管疾病。

上面说了,糖尿病对心血管的损伤是很严重的,同样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也非常多见,这都是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比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以及脑血栓形成,这和糖尿病都离不开关系。

而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如果出现了血压的问题,更容易发生出血性脑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出血。

而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发生高血压的概率又升高了20%~60%,可谓是祸不单行。

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失明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糖尿病患者当中眼部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等。

而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疾病。

在一项研究中表明,99%的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及6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只要病程在20年以上,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简单来说随着病程的增加,患有糖尿病视网络病变的人数,是越来越多的。

四、糖尿病肾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肾脏的问题,有国外的研究表明,需要进行透析的肾病患者,有一半以上都是糖尿病导致的。

而且在一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有80%的人,在10~15年内就会逐渐出现肾脏的问题。

一旦发生肾病,如果不进行干预,肾小球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会出现严重的滤过障碍。

有研究表明10年之后,肾小球滤过率甚至可以下降到50%。

而在20年后,70%以上的患者都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五、糖尿病足。

听说过糖尿病患者最终选择了截肢吗?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糖尿病患者当中,下肢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病变感染会导致远端肢体出现严重的问题。

比如脚部的溃疡,一些患者因为窗口禁止无语需要截肢才能挽救生命。

足部溃疡是患者截肢的主要因素。

甚至有研究表明,在成年人当中40%的下肢截肢都是由于糖尿病。

此外糖尿病还和骨关节疾病以及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机体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口腔牙龈和牙周组织发生感染之后不容易好转。

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都是很常见的问题,甚至有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好,满口牙都掉光了。

总之糖尿病的问题和并发症是十分严重的,很多时候会危及正常的生命安全。

血糖要是偏高,一定要积极控制,无论是改善生活方式还是应用一些降糖药物,都不要忽视血糖的作用。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2021春节医路守护##血糖高要怎么办#

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更重要?糖尿病前期都会发展为糖尿病吗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亿人!医生:12类高危人群,应定期测血糖

辟谣丨确诊「糖尿病」就要喝「糖」?医生:没骗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无声无息?医生:身体出现这4个信号,该测血糖了

糖尿病是一种内科疾病,但这一类人群,可以行外科手术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而2型糖尿病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它源自生活,又影响着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代谢障碍也是越发常见,那就是肥胖,肥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脏、肾脏、肝脏等负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往往可能并发肥胖,不管是因为本身存在代谢障碍,还是由于降糖药物(格列齐特、瑞格列奈、罗格列酮、胰岛素等)影响,都是促进糖尿病人群肥胖的发生原因。

糖尿病伴肥胖对机体是不利,对血糖控制是不利的

单单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生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糖尿病合并肥胖更是加重心血管负担。

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人群通过药物、运动的降糖手段在血糖控制的效果难以取得长期较好成效。

手术或许提供帮助,国际现普遍认可的手术为代谢手术{!-- PGC_COLUMN --}

各大研究纷纷表明:代谢手术也即以前的减重手术,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并能达到理想状态。不仅如此各国随访研究发现,不仅血糖可以得到控制,血压、血脂等其他代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能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治疗肥胖伴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方式

推荐首选袖状胃切除术,对于需减重更多的尚可使用胃旁路术,但既然是手术,就应该掌握明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已获得最大程度获益。

手术适应症

①年龄>18岁,一般情况好;

②血糖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达标;

③对于BMI≥32.5的人群。

附:BMI=体重(kg)÷身高(cm),如一位小伙重90kg,身高172cm,BMI=30.42。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特殊人群,手术适应症可放宽至BMI在27.5—32.5之间。特别注意的是:手术应于正规综合性医疗单位进行。

手术是一种手段,但不能一劳永逸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人群,术后任然需要做好相关管理,比如限制总热量、保持营养摄入、保证水分及维生素的摄入、坚持运动、并定期于医院进行随访。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或许“管住嘴、迈开腿”才是目前真正应该做的,预防糖尿病发生、预防肥胖发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糖尿病可以不吃药?内分泌科医生告诉你事实真相

大家好,我是敬亭山医生,身为一名在临床多年的内科医生,我遇到的最多的患者问题就是“医生,我不想天天吃西药,你看我糖尿病可以不吃药了吧?”。每一次遇到这种患者我都会耐心的解释,然而总会有少数患者不听医生的建议,擅自停药,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可以不吃药吗?得了糖尿病就只能终身吃药或者打胰岛素吗?今天我就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是糖尿病?进而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终身服药或打胰岛素,什么情况下可不服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糖尿病患者拒绝吃药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退化或功能缺陷,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数量不足,或者质量差)或绝对缺乏(完全不分泌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长期偏高,最终导致各器官慢性病变、衰竭的疾病。

糖尿病按胰岛细胞功能不全的情况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细胞功能完全丧失,不分泌胰岛素,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细胞功能部分丧失,分泌的胰岛素数量不够或质量差,不足以达到正常人水平。

正常人空腹血糖标准为3.9—6.1mmol/L,随机血糖或进食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时,即确诊为糖尿病。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时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当随机血糖或进食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时称为糖耐量减低。这两种情况虽未达到糖尿病标准,但血糖标准却高于正常人,若放任不管最终可发展为糖尿病。

血糖仪

二、糖尿病可以不吃药吗?

这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疑惑,医学上说,只要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进食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时,即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而当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时,糖耐量减低(随机血糖或进食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时),这两种情况是可以不用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和肌注胰岛素治疗的。可通过低糖饮食、每日锻炼,使葡萄糖摄入减少、消耗增加从而控制血糖。

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即需终身服药或打胰岛素

三、都是糖尿病,为什么有的人吃药,有的人打胰岛素?

这是糖尿病患者及大多数民众都有的一个疑惑,有的患者甚至不想打胰岛素,觉得胰岛素有依赖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当确诊为1型糖尿病时,由于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是无法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的,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终身打胰岛素治疗。

当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因为此时的胰岛细胞功能尚有,可通过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正常降糖效果。而2型糖尿病 发展达到后期时,由于胰岛细胞逐渐退化,无法再分泌出胰岛素,此时即和1型糖尿病情况相同,口服药物无法再达到相同降糖效果,只能通过打胰岛素来治疗。所以,2型糖尿病前期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发展都后期也只可打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或2型后期均需胰岛素治疗

四、糖尿病未正规治疗或不治疗的后果是什么?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平时多无明显症状,当不治疗或治疗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当血糖急剧升高>30mmol/L时,易导致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头痛、呕吐、昏迷等表现)。

而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就好像全身器官泡在糖水中一样,最终导致慢性并发症:容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心脑血管病变,眼球病变(可致失明),双肾病变(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神经病变(反射减弱、老年痴呆等)。其中以皮肤感染和双肾病变最常见,由于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皮肤容易感染,且感染后伤口极难愈合,最终可导致糖尿病手足(多需截肢治疗)。而双肾病变主要是肾功能减退、衰竭,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研究表明:80%以上尿毒症患者为糖尿病患者发展而来)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五、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如何治疗

由上述内容我们了解了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还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可却比正常人的血糖偏高,这时候可以不用口服降糖药和肌注胰岛素治疗。而可以选择以下治疗方式:

1.低糖饮食:不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物,如蛋糕、饼干、糖果、各种含糖量高的水果等。可以选择咸食代替甜食,水果可选择糖含量低的,如:杨桃、圣女果、李子、黄瓜、西红柿等。

2.饮食定时定量:每餐进食时间固定,每次进食量固定,切勿过饱,因为五谷主食的主要成分即为淀粉,可经消化转化为葡萄糖,饮过量可导致血糖升高。

3.每日运动:可通过每日适当运动消耗体内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4.血糖监测:有调节的购买血糖测量仪隔几日进行监测,无条件者可前往当地卫生院测量,血糖监测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糖尿病进行就诊。

(以上4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低糖饮食和锻炼对血糖控制很重要

综上所有内容总结: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是需要终身服药或打胰岛素的。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医嘱,血糖就能得到好的控制。但是如果擅自决定停药或不按时服药,导致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后果是很严重的。

好了,今天的糖尿病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阅读。我是敬亭山医生,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医学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