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瘾(糖尿病有没有潜伏期啊)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胰岛素会成瘾?男子患糖尿病9年不治疗,后悔莫及!

“我听说病情严重才需要药物干预,过早使用降糖药对身体有损害,使用胰岛素也会上瘾,没想到自作主张会是这样的结果。”受到错误观念影响,一男子患糖尿病9年从未规范治疗,结果延误病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近日,他在医生面前后悔不已。

42岁的张先生9年前在一次体检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医生建议他采取降糖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但张先生感觉自己症状并不明显,而且身边有朋友劝他不要过早使用降糖药,以免像吸烟一样“上瘾”,缺乏医学常识的张先生并没有向医生咨询就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未作任何治疗。

去年7月起,他时常感觉双足麻木,还会出现针刺一样的疼痛,但他仍未引起警惕。直到1个多月前,他逐渐消瘦,体重下降了12斤,总觉得提不起精神,小便时还发现尿液中出现大量的泡沫,这才害怕起来,2月1日赶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

接诊的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赵婷婷检查发现,张先生空腹血糖13.5mmol/L、糖化9.86%、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80毫克/g,排除其他原因肾功能损害,确诊为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不存在使用胰岛素‘成瘾’的说法。”赵婷婷告诉张先生,如果他9年前确诊时就规范系统地使用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甚至有可能恢复部分胰岛功能达到糖尿病逆转的可能性,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赵婷婷解释,身体的血糖异常是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如果仅仅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规律作息等)无明显改善,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要根据不同病情来决定,如果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胰岛素以后,自身胰岛功能恢复良好,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换成口服药物治疗;如果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胰岛功能很不好,就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赵婷婷提醒,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不要自我忽视延误病情。什么时候用药,什么时候停药,都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执行,以免贻误病情,出现不可逆并发症。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 郭婵月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嗜甜如命,吃糖上瘾你该怎么办?

什么是糖上瘾?糖究竟是什么?这里的糖,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典型的就是各种精制糖(白砂糖、葡萄糖等),以及大量含糖的加工食物(面包、甜点、饼干、蛋糕等)。吃大量糖会造成龋齿、肥胖,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加速机体老化等问题。

上瘾是因为感到快乐

当进食大量糖后,大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将讯号传送给大脑的伏隔核。伏隔核掌控着我们的快乐、成瘾、恐惧、安慰剂效应等,而且它还与前额叶皮层相连。大脑会将这种快乐的滋味记录下来,并且鼓励你重复这一行为。吃糖,我开心,大脑记住了,继续吃……这属于大脑的一种奖赏机制。

但是不断摄入大量甜食,为了稳定血糖,胰岛素必须“拼命”工作。好不容易把血糖稳定之后,你又吃蛋糕、甜品了,胰岛素又要出来工作了……当胰岛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后,就会变得对血糖不再那么敏感,一开始是消极“怠工”,继而干脆“罢工”。这就形成了胰岛素抵抗。最坏的情况就是,胰岛素不再正常发挥作用,你因此患上2型糖尿病。

吃甜食上瘾的表现:

  • 极度爱吃甜品,吃到停不下来;

  • 一天不吃就心慌、脾气暴躁;

  • 喜欢一个人偷偷吃;

  • 吃完很后悔,甚至会采取催吐等行为。

以下人群容易出现吃甜食上瘾:

  • 极度节食导致渴望高碳水摄入者;

  • 压力过大且没有找到合适发泄途径的人;

  • 从小喜欢喝各种饮料、果汁者;

  • 伴有遗传因素者。

戒糖瘾 有计可施

咖啡和茶少加糖

许多人习惯于在咖啡和茶里放大量糖。如果你也是这样做的,请开始训练自己喝这些饮料时少加糖。循序渐进,从少加一匙或一包糖开始。只要坚持很快就会习惯,然后再少加一份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甚至会更喜欢不加糖的咖啡或茶。这不仅能减少你饮食中的糖分,还能证明减少糖分的摄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避免人造甜味剂

用人造甜味剂代替真正的精制糖,不会帮助你戒掉糖瘾。这是因为人造甜味剂对人体有同样的化学作用,它们仍然会刺激你对甜食和饮料的渴望,而且人造甜味剂还与许多令人不快的症状有关,如抑郁、偏头痛、焦虑、消化问题等。

吃含糖量少的零食

看看你正在吃的零食,它们的含糖量有多高?即使是全麦饼干或酸奶,它们的含糖量也超出想象。例如低脂酸奶只是用糖代替脂肪。不要再被“减肥零食”愚弄了,寻找含糖量较低的替代品,比如坚果、奶酪和水果,美味的选择有很多。

减少甜点的摄入量

如果你习惯餐后吃甜点,那么就从减少一次开始,一周接着一周,把甜食的摄入量从每周7次减少到每周最多4次,你会习惯于不那么频繁地吃甜食。在外面吃饭时,不要总是点甜点,喝杯纯咖啡或茶就可以了。

保持饮食多样化

不均衡的饮食会增加人们对糖的渴望,特别是当你的饮食中缺乏健康的脂类或蛋白质来增强饱腹感时。精制的淀粉类食物,比如意大利面、白面包或白米饭,吃完后会让你立刻有饱腹感,但它们消化得很快,这会使你的血糖水平飙升。然而不久后,你的血糖水平又会急剧下降,导致你想要更多的糖。蛋白质和脂肪没有这种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吃饭时保持营养均衡很重要。用全谷物类代替精制谷物也同样有帮助。

摄入更多膳食纤维

纤维有助于抵抗对糖的渴望。纤维的作用是减缓糖被消化和吸收的速率,这样就避免了糖分的激增,同时也降低了对糖的欲望。就像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一样,纤维也能帮助你拥有长时间的饱腹感。

摄入足够的铬、镁和锌

适量补充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代谢糖,更有效地燃烧它。这些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坚果、麸皮全谷物、青豆和黑巧克力。

避免饥饿

“饿怒症”这个词描述了同时感到饥饿和愤怒的感觉,如果你有糖瘾,那么你可能也经历过这种情况。这种感觉是由低血糖引起的,低血糖会让你觉得很饿,同时也会让你感到愤怒。当你试图忽视饥饿,长时间不吃东西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当你不吃饭时,你的身体开始渴求能量。某个时刻你会屈服于你的饥饿感,并尽可能快地满足它,通常会选择含糖量高的零食。

喝足够的水

如果你没有喝够水,你的身体会误以为你饿了。迫使你吃得比实际需要的多,这会导致不健康的体重增长。喝水其实是对抗超重的好方法,因为喝水能让你有饱腹感。最好随身带一瓶水,尤其是当你在两餐之间感到饥肠辘辘的时候。

做让自己开心的事

找一些喜欢的事情,每天为它们腾出些时间,因为一个人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时,体内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内啡肽水平会提高,这会大大减少对糖的渴望。对糖的渴望不仅是生理所需,也可能有心理上的原因。当你感到压力或沮丧时,很容易就会去吃含糖食物,因为糖会刺激大脑让我们感觉更好。它真的可以作为“安慰食物”。然而过量的糖分实际上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这就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建议在心情不好时,可以做做舒缓情绪的瑜伽,将自己想吃甜食的注意力分散,用别的方式放松自己。

避开诱惑

如果你每次经过面包店都要进去瞅瞅,对超市琳琅满目的零食爱不释手,建议你可以选择故意避开这些区域,宁愿绕远路、不带钱也不要走近,为自己创造“不买甜食”的条件。

充分休息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与对糖的渴望程度直接相关。睡眠不足的人更渴望吃糖。理由是,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你的身体会渴望糖来提供快速的能量。你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拿含糖的食物或饮料。但长期这样做,会导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体重增加。

做好戒糖瘾的心理准备

戒断后的前几个星期,可能你会出现头晕、反胃、易怒等,因为你身体适应了糖分,突然没有糖会不适应,这是正常的。在此期间可以多喝水,规律吃三餐,多休息,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心情愉悦。

糖瘾不是几天就形成的,同理,戒断也需要一段时间。就当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当你的心态调整好,清楚认识到什么东西重要或不重要时,相信你,一定可以勇敢地对糖瘾说“不”!

文: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营养科 谢琪

编辑:王建影 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闫龑

每天都想喝两口?可能是酒精成瘾 一文了解

酒精成瘾和哪些因素有关

会增加哪些疾病的发病风险

突然戒断会出现哪些意识障碍

治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起来了解↓↓↓

酒精成瘾又称酒精依赖综合征,是一组关于认知、行为和生理学症状的组合。虽然酒精成瘾者知道饮酒会带来不良后果,但难以控制。

长期使用酒精会导致个体耐受性增加,产生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躯体依赖会导致成瘾者突然停止或者减少饮酒后出现戒断症状,而心理依赖则导致成瘾者在停止饮酒后产生强烈的酒精渴求,是导致戒酒者复饮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滥用不仅造成躯体损害,还会危害公共安全和引发各种意外,包括交通意外、自残、暴力攻击和跌倒等。酒精滥用造成的死亡率高于结核病、艾滋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造成的死亡率。

饮酒可以造成多种恶性肿瘤,与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结肠癌、直肠癌、喉癌、肝癌、肝内胆管癌和乳腺癌有因果关系。

酒精可以造成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酒精性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酒精与多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包括胃炎、肝硬化、胰腺炎等。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增加糖尿病、癫痫的发生风险。

酒精成瘾会造成各种精神活动的全面受损,让人出现包括意识障碍、幻觉、认知功能下降、焦虑、抑郁、失眠、人格障碍等症状。

酒精急性戒断会出现震颤谵妄,这是酒精戒断导致的意识障碍,也是戒断综合征的最严重形式,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幻视、幻听、错觉、妄想、昼夜颠倒、易激惹等。

除了急性戒断期造成各种精神障碍,酒精成瘾者在非戒断期也会出现各种精神障碍,例如慢性饮酒造成酒精所致的幻觉症、酒精所致嫉妒症(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柯萨可夫综合征(局限性认知下降)、酒精性痴呆(显著而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酒精所致的人格障碍,患者变得自私、冷漠、孤僻,没有亲情和家庭责任感,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警觉性高,行为粗暴、猜忌心强等。

另外,研究发现,酒精成瘾者惊恐障碍、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相关障碍、抑郁症、心境恶劣、躁狂症、注意力缺陷障碍等与酒精相关的精神障碍明显共患。

一方面,约53.6%的酒精成瘾者符合焦虑症诊断,约34%的酒精成瘾者符合情感障碍诊断;另一方面,约34%的男性抑郁症、15%的女性抑郁症以及约2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酒精相关精神障碍。

酒精成瘾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也是一种易复发性脑病,而并非一种不良行为习惯或者道德问题。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酒精成瘾,可以到设有成瘾专科的机构寻求治疗。我国的成瘾专科主要设置在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科。

酒精成瘾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酒精急性戒断期。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治疗停酒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包括各种躯体症状(血压高、心动过速、手抖、出汗、肝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贫血、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和精神症状(幻觉、妄想、焦虑、抑郁、易激惹、酒精渴求等),此阶段一般需要2~4周。第二阶段为复发预防期,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再次饮酒的风险,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

酒精成瘾急性戒断期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不建议在门诊或者家中进行。因为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会出现戒断症状,严重的戒断症状有恶性心律失常、癫痫、震颤谵妄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缺乏医疗干预的震颤谵妄患者死亡率高达40%,而采取恰当的医学干预后,其病死率低于5%。

为快速筛查酒精成瘾人群,国外有学者设计了如下4个简单、易懂的问题。下述问题中有2个回答肯定者,即怀疑有酒精成瘾的可能。

你有没有感到你应该戒酒?

当别人责备你的饮酒情况时,你是否感到不高兴?

你是否对自己的饮酒问题感到内疚、自责?

你是否一睁开眼睛就要喝酒以避免身体不适?

如果身边有亲友酗酒,可以在给予足够心理支持的基础上劝其早日戒酒,切忌简单、粗暴地指责对方,否则会增加他们的抵触情绪,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多数酒精成瘾者不承认自己存在酒瘾,也不认为喝酒给自己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他们做出改变。如果高度怀疑自己或身边亲友存在酒精成瘾,建议鼓励他们到戒酒机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来源: 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