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流毒(糖尿病流水)

艾在这里 0
文章目录:

美国的艾滋病防治:从同性恋的瘟疫到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

这要从历史角度来谈一下。首先需要介绍的一个背景是,美国在HIV/AIDS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同志群体和同志运动,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形差别很大。在中国,HIV的出现和同志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浮现出来,是大约在同时发生的。这一差异导致这个疾病对于同志群体、同志运动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

1981年初的美国,在几个当时同志人口较高的大城市(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一些平时罕见的疾病开始出现在一些男同志身上。很快,美国疾控中心推出了这个疾病的名称:"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GRID" (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乏)。这种说法,导致了一系列的迷信与偏见,有些流毒至今仍在。
HIV出现的头几年,完全没有治疗方法。而且当时有大量有可能是在几年前感染的人,几乎同时出现症状。当时居住在上述几个大城市的同志,大多都有爱人、朋友患病。之后一段时期,大家都是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参加葬礼。由于当时疾病病因不明,同志社区内有很多恐慌,但也因此而产生了力量,导致后来的同志自助自救活动。
1982年,感染开始在用毒品的人和血液疾病病人(当然也包括女性)身上发现。1983年,一位法国科学家和一位美国科学家,几乎同时独立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从科学的角度纠正了HIV/AIDS是一个同志疾病的谬论。
1985年,美国著名影星Rock Hudson死于AIDS,同年,一位美国少年HIV感染者Ryan White被他所在的小学拒于门外。
此时的美国政府,是以里根为首的保守政府,本来就是对同志极端不友好的。里根是直到1985年,才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到AIDS,此时美国已有一万六千多同志感染了。
由于政府的迟钝反应,同志群体内开始出现一些分歧,一些较为激进的同志活动家开始呼吁同志群体用各种手段,包括些激烈手段,引发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应该说,这些对于后来的政策变化,是起到推进作用的。这段期间,也涌现出了很多同志自己组织的感染者救助机构,很多直到今天还在继续运行。
此时虽然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预防的方法已经很清楚了,所以同志群体内部开始了很多教育活动,一度将感染率降低了很多,导致美国曾出现过异性之间感染比例高于同性的阶段。
1987年第一种抗病毒药物推出,这种叫做ATZ的药物,直到今天还在部分使用。
1990年,已经19岁的Ryan White去世,导致美国政府推出为感染者关怀提供预算的法案,并命名为“Ryan White Care Act”。
从1992年起到现在,不断有新的抗病毒药物出现,现有的药物,已可以长期维持患者的正常生活。AIDS在美国,已被很多人视作慢性疾病,就像糖尿病、血压高一样。
由于治疗效果较好,加之很多年轻同志没有经历过80年代初的恐怖,所以对于这个疾病的印象是抽象的,也没有很大的恐惧,这可能是导致不安全性行为上升的主要原因,也导致了近年来感染率在同志群体内回升的趋势。

上面已经说过,美国政府在这个疾病出现后的早期,反应非常迟缓不力,所以最早的一些教育,是同志群体自己做的。但是,现在的美国,HIV/AIDS教育已经较为普及。从基本知识的覆盖面角度,是相对成功的。

如我上面所说,这是曾有起伏的。
当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出现后,西方年轻同志中甚至短期流行过一种“主动感染”的行为。

就是一些年轻人主动去让自己感染(比如故意将口腔内部粘膜破坏,然后让已知的感染者在口内射精),并成立自己的俱乐部,成员都是感染着,相互间做爱不采用安全手段。

他们因为缺乏科学知识,以为这样自己就不用提心吊胆,可以放心去做爱。这当然是错误的,由于HIV病毒有不同的病毒株,感染者之间做爱依然需要阻断措施。

相对立来讲,美国同志的防艾意识应该是较高的,但这并不意味高危行为发生率很低。

我觉得中美同志之间的一个差别,是美国同志如果涉及性行为,是在知道风险的情况下,而在中国,有更多的同志是有侥幸心理的。

有效的性安全教育,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基本性教育之上的,这大概是美国文化比较有利的一个方面。

在做防艾教育的时候,可以比较直接坦诚地谈很多关于性行为的细节,回答一些很技术性的问题

我在中国看到有些做防艾教育的人,稍微谈到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自己就先面红耳赤了,这显然是有碍防艾教育效果的。
另外,防艾教育的内容、方式,也有一些可以从美国借鉴。

在美国,防艾工作针对年轻人的较多,所以美国的防艾教育,一般不是长篇大论的,而是一定会有简单的、可以拿回去实行的方法。

一般对于年轻人做防艾教育,往往只强调两点:第一是一定要把每个性伙伴,都视作感染者,必须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而且是不需考虑的、不需谈判的

第二是如果自己与他人有性接触,就应该定期(每6个月至1年)接受检测。
美国防艾教育,虽然针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信息和方法,但不过度强调所谓高危人群,因为并没有什么“低危”人群。

过度强调高危人群,只会令不属于所谓“高危”人群的群体,产生假性的安全感。

在中国,男同志常被强调是高危人群,但中国同志很多与异性结婚或有性关系,所以这种强调,对于控制疾病传播是有害的。

文章来源于Damien说 ,作者Damien Lu

糖与代糖,杀与反杀

1

人类第一款代糖是1878年诞生的,大清还没亡。

现在描述它,说它是著作等身的化学家法赫伯格,在下班后吃老婆做的牛排时发现的,于是破了案。

这故事听起来像是。

学化学的日子比蜜甜。

都是骗你的。

化学狗没有老婆,没有牛排,也下不了班。

就连头发都没得陪伴。

实际上,当年法赫伯格老哥是受糖厂委托,蹭到莱姆森的实验室里做实验。

人穷,工作毫无价值,每天瞎忙不下班,只能吃点面包凑合,诶,啥玩意这么甜。

他伸了舌头舔了所有烧杯,最后发现了产物,提纯了出来。

注意啊,产品是人家正主莱姆森合成的,但凡有老婆有社保情绪稳定的人,都不会想做一条舔狗。

但舔狗就是舔狗。

舔,命硬,还不要脸。

法赫伯格老哥舔到让正主第二年发论文时带上了他的名,又想到自己是糖厂的卧底,于是在1884年在德国偷偷自己申请了专利,窃取了成果,给这种物质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糖精。

用美国糖厂的钱研究代糖,偷了正主的成果在德国投产。

什么三姓家奴。

糖精都不如你人精。

2

虽然有了代糖,但这时你说拿代糖干死糖,多少有点不礼貌了。

人家糖资本几百年间,从糖扩散到糖侵略完成了三波内卷,糖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已经完成了彻底的市场教育。

教育到什么程度?

论产出,百吨消耗一个黑奴;

论流转,我能卖到村里;

论消费习惯,有钱人会拿用旧了的糖罐子施舍叫花子。

这时你让糖精去跟蔗糖对线,好比让八十岁的我去跟一操场的非洲河马干架。

这不是我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

是河马夜宵想不想吃肥的问题。

这里你要问,不是糖精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吗?不是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吗?

说的好。

你产一磅糖精,对外销售10-15美元,当时一个美国工人日薪才二三美元。

就你这个价格,我怀疑你要惊醒我的美国梦。

所以法赫伯格润到德国,也算是明智之举。

首先,人口大爆炸,老欧洲有钱人能买;

其次,正主莱姆森不能上门抽自己嘴巴;

第三,美国劳动力贵,化工品关税更贵,他馋德国人剩余价值了。

就你精。

救了糖精。

3

他跑了之后,美国这边发生了几件小事。

先是1885年,美国实行禁酒令,美国男人闲的浑身刺挠。

这时乔治亚州的一位药剂师将配置好的糖浆、冰水与苏打水混合在一起,命名为可口可乐,卖出了花。

人们越喝越上劲,大哥你这个可口可乐是神药啊。

我回去就给我邻居办了。

药剂师笑了,能不有劲儿吗,爷加了咖啡因和可卡因呢,欸我操你邻居不是男的吗????

理论上讲,这种配方要是发生在现在,是要判刑的。

但他死的早,股权又卖给了一位大佬,大佬通过售卖糖浆 回扣 广告的一通组合拳为美利坚深刻赋能。

厂商一条心,可乐变美金。

就乱杀。

他这套让友商飞速学会,十几年后,有位老哥试着往可乐果饮料里加入蛋白酶、糖、苏打水,帮助人消化。

这就有了百事可乐。

这二位,是未来代糖的至爱亲朋。

收买可以,得加钱。

谁收买?

糖资本收买。

巧了,就这几年,一位名叫哈维迈耶的老哥,成立了美国制糖公司。

略有实力吧,一不小心一年就垄断了炼糖行业98%的产能,托拉斯了。

托拉斯让他成为了个喷子。

他是做蔗糖的,人家是卖红糖的,产线不一样,但是他还是热心的在报纸上天天祖安人家红糖,祝人家早日阖家富贵。

这时法赫伯格站出来说糖精是蔗糖甜度五百倍。

大哥,你是俄裔美国人是吧?

我迈耶马上打车去西伯利亚刨你祖坟。

事实证明,舔狗法赫伯格命真的大。

他刚走,以迈耶为代表的糖业,在美洲摁着头乱杀。

对外,你古巴糖产地是吧?

爷收割你粗糖,你现在是美国的忠犬。

对内,你立法层面是吧?

拿了爷的钱,就给爷出法律,让爷扩大产能。

对社会,科学家是吧?

给爷把糖美化成万能灵药兴奋剂。

吹,吹他妈的,吹啊。

这一套打法太狂了。

当时最大的冤种,是真当真了的德国军队,就为了比英军体能更好。

但流毒无穷。

你喝咖啡要加糖,源于那个时代工人靠此提神;

面包要加糖,是因为这样发酵会更快;

饭后要吃甜点、妇女小孩爱吃甜的,是因为铁路铺完了,正好运输五大糖载体(糖果、冰淇淋和巧克力、软饮、果酱)给受众。

仅仅是做下游生意,就喂肥了两大可乐,卖果酱的立顿,卖巧克力的好时,家族企业玛氏,卖罐头的金汤宝。

这哪里是糖,是资本的小甜甜。

4

美国糖厂在乱杀,反观人在德国研究代糖的法赫伯格这边在干啥?

新手村,第一个问题。

如何证明糖精是安全的?

舔狗的办法,还是舔。

他先是一口气吃了10克糖精(约等于几千克蔗糖的浓度),24小时内没死。

随后找了一群志愿者,检测(用仪器)他们吃完后的尿液,发现糖精都被排出了。

那就没事。

这套严格来说有点玄学,说服不了严谨的科学。

但是能说服严谨的德国人。

大哥你都这么搞了,我不买是不给你面子啊。

于是老哥自己都舔成资本了,在德国垄断,疯狂发育,收割财富。

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5

1901年,一个吃软饭的男人制备了设备,盯上了这个买卖。

没人想吃软饭。

还不是裸条不好借。

算了笔帐。

代糖同行少,溢价高,劳动力不密集,单人就能生产售卖,链路还短。

太有想象力了。

老婆说你要加油,公司就随我姓吧,就叫。

孟山都。

孟山都的糖精生意很快惊扰到了德国的正主,什么舔狗大战软饭男的剧情。

你猜谁赢?

毫无疑问,舔狗不得house,被绿了。

为啥?

法赫伯格当初申请的是工艺的专利,保证自己合成的这个办法不被窃取,他申请的不是糖精本身。

你敢申请,莱姆森就敢给你头打爆。

你说我软饭男侵犯你专利,那你举证啊,你飞过来,不给你舌头拽出来,我孟山都就不姓奎尼。

行,你丫狠。

德国方玩赖的,开始一美元一磅的价格倾销糖精,打算靠这招舔死孟山都。

但我老孟家能吃一口软饭,就能吃第二口。

这碗软饭,吃的不是别人,正是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也不想喂他订单啊,可是孟山都叫我宝贝诶,它的糖精比世界各地的蔗糖都便宜诶。

我不在乎你安不安全。

咱们资本疯狂扩张期,玩儿的就是刺激,我不用你的糖精,我就要被各地山寨的可乐玩坏屁股了。

于是,孟山都活了,可口可乐活了,糖精作为代糖,在美国,也活了。

只有舔狗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6

但有人不愿看糖精坐大。

人叫哈维威利。

美国农业部,化学局局长。

这个部门,未来演变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他推出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案》,彻底规范了后世食品,需要在上面写热量,成分等等。

消费者先别急着谢他。

他的身份是,老农业部员工,美国甜菜业的活爹,制糖业的传奇英雄。

哪有什么替天行道。

是糖的屁股,大过代糖的屁股,我糖资本就要教训教训你代糖个小浪蹄子。

走程序,合理合法,还开票。

这,就是前浪。

老哥是糖资本的活爹,当年罗斯福刚上任,他就拿可口可乐这可卡因和咖啡因的烂事开刀,锤的它不敢跟孟山都做买卖。

孟山都后来只能做起合成阿司匹林的买卖,吃上政府的软饭,做起了断子绝孙的买卖。

现在我活爹就要捶死你糖精。

是,我是不知道你糖精对人体的危害。

但我知道你特么对糖资本的危害。

“消费者以为自己吃的是糖,但他们只是吃了一种从焦煤中提取的甜味剂,没营养,损耗健康。”

老哥一路爆锤,被罗斯福叫停了。

罗斯福不懂糖精。

但他太胖了,医生建议他把食谱中的糖换成糖精,他要命。

于是他和风细雨的表示。

“谁说糖精有害,谁就是傻X。”

总统的屁股,可比局长大。

7

但罗斯福还是打怵。

于是找来专家研究研究糖精,这一找,找来一位老盆友。

发明糖精的莱姆森。

这不就巧了么。

于情于理,莱姆森该毁灭这玩意。

但也许是糖精命大,也许是他会做人,也许是科学让他严谨,最后他只是表示。

“少量食用无害。”

但活爹威利笑了。

行,你们这么搞是吧。

我活一天,就你看我一天给不给你好果子吃吧。

是,我是不能直接封了你,但我能告诉你这玩意是掺假剂,除了不能吃糖的人,谁买谁傻X。

市场给你勒死,你不允许添加,只许单买。

这场仗,是糖赢了。

这一搞,意思是糖精没有人格,只是山寨的糖罢了。

这一搞,糖资本继续乱杀,并购,倾销,一年百万吨的产能,全倾斜在美国人身上。

但刚极易折。

这么大的量,人是会坏掉的。

那几年,人们发现了胰岛、胰岛素,一位医生更发现,糖和糖尿病密不可分,只是还搞不明白,到底是爱吃精米精面的富贵阶层,是不运动才得了病,还是糖多了让人得病。

你糖,可以狂。

但狂,是有期限的。

8

一战来了。

天再次不绝代糖。

英国人的糖被德国掐断,没有糖与朗姆酒,战壕都不跟你跳。

美国人的糖被德国潜水艇击沉,餐厅里都不让糖罐开口了。

德国人自己也不好受,之前一年能吃八十多公斤糖,现在每天就25g。

糖荒。

于是糖价飞涨。

1914年,2美分,19年,9美分,到了20年,22美分。

人是会死的。

死前,就想吃口糖。

糖,是死人的念想,更是活人的命,是盼头。

那代糖,虽然是山寨的,不让添加,但我自己买了加饭里行不行?

人得活啊。

一战,糖精大卖。

二战,又卖,两次战争下来,糖资本一愣。

还不如说人家要命呢,你骂人家山寨,现在就顶上了。

坏了,我成替身了。

9

这三十年,对糖精来说,有三个消息。

好的是,第二代代糖出现了。

与糖精发明的过程如出一辙,1937年,一位药物化学边抽烟边做实验,实验很苦,烟斗很甜。

大哥你没被炸死,真的很狂。

雅培公司买了这个产品专利,并取名甜蜜素。

这时候,糖业又坐不住了。

是,二战让制糖也受影响了。

但糖的战争不会结束。

甘蔗又是种一回能收割五六年,古巴等地产能又旺。

一时之间,糖滞销了。

滞销,让糖资本攻击欲望更强。

1928,制糖业成立了糖业协会,不是因为被骂的加强自我监管了,是老哥几个琢磨一下怎么让大家都吃糖,别特么厂商和批发商自杀式价格战了。

想了三招。

第一招,收买科学家。

之前不是说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原理不确定吗?

拿走我的脏钱,告诉百姓,是缺少运动才会得糖尿病。

也不算说假话,就是真话只说一半。

第二招,打广告,继续吹成神药,夏天降温,秋天解乏,冬天保暖,你多喝糖水,精力百倍,我多卖20亿磅。

第三招,联姻。

烟企最早只是拿糖泡烟叶,让口嚼时更好吃,现在直接全糖腌了。

这一泡,烟更好抽,尼古丁更进肺,同时有酸化缓冲反应,你不会被呛,抽不停。

女性,青少年,都来抽,一根一根,别停。

抽,到,死。

六年,仅英国糖消费量翻了五倍,烂钱挣到美国司法部都出来制止了,让它们抓紧时间解散。

现在我征兵,四成因龋齿等健康问题淘汰,再这么搞下去,仗怎么打?

那德国小胡子天天笑哈哈。

1942年美国食品与营养协会协助政府发下了个册子,苦头婆心劝百姓,糖除了热量啥营养都没有。

糖业彻底愤怒了。

妈的,你们这群“营养学邪教”,都特么该死。

马上,制糖业组建了美国糖业研究基金会,它后来名叫美国糖业协会。

它的任务只有一个。

“绝不能让美国人持有被毒害的思想,抵制宝贵和有价值的糖。”

都给我吃。

吃,到,死。

10

对糖精不好不坏的消息是,可乐的时代来了。

糖精好坏,糖尿病风险,与我何干。

一战,明里我配合国家限糖,暗里,我游说政府。

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更需要成瘾性物质麻醉,百业凋敝,可乐不败。

“早餐包含可口可乐,或是只有可乐。”

来吧,吟尽琼浆玉液,哪怕随后是死。

你糖协因为糖精敲打我,我懂事;

你现在混壮了,国会都帮你出糖业法案,只要卖糖就稳赚不赔,那我自然跟你混了。

成本被压缩,投硬币的自动售货机与冰箱面世,一年卖了150万台。

铺货,扩张。

二战,可口可乐走上了军方的关系,哪儿都能买,哪儿都5美分,可乐比大兵先入侵全球。

那不勒斯军港,可口可乐的代表会受到警卫的夹道欢迎;

名将巴顿走到哪里,就有一地窖可口可乐跟到哪里,可乐就地迁厂;

士兵看到队友被炸死了,很绝望,但隔壁可以买可乐,那也还行;

美国赢了二战,可口可乐赢了美国。

百事也想跟军方跪一个。

可想跪,没这门子。

学着人家可口可乐在1920年玩蔗糖期货,人家有营销网络撑着,暴雷不至于死,自己蛋都被炸碎了。

人家让批发商就地配糖浆,我这倒闭被收割,又倒闭又收购,纯纯冤种。

是,换了新老板,老板是个吵架必动枪的狠人糖果大亨。

可老板是因为可口可乐不打折才推的我呀,是因为我卖不掉,装瓶商都死没了,用酒瓶装完才吸引到了一批价格敏感用户的呀。

谁特么想做备胎啊。

可口可乐还逼着我承认,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可乐,叫可口可乐,我只配叫百事。

我也想做你的唯一。

每个兴风作浪的可口,床下都有默默流泪的百事。

11

经历过辉煌后,糖资本穷途末路了。

是,它一直在洗白,一大卡的糖不会比一大卡的其他食品让人发胖。

但暴雷了。

糖精的第一个史诗级机会来了。

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了心脏病住院。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一个知名军人,没病史,自己又不抽烟又天天锻炼,咋病的?

胖了。

是,他胖了。

那你告诉我,到底是脂肪,还是糖,让他得了心脏病?

糖资本慌了,更慌的是,艾森豪威尔也跟罗斯福一样,用糖精代糖,还让记者看着,拍了照片。

国家层面的宣传,只要人们用上几次糖精,糖还有活路吗?

公关!公关!拼命公关!

于是1951年,美国人口才1.5亿,他们发了9亿条广告,平均每人看6遍糖是有益的信息,1954年更是花了180万美元请李奥贝纳公司宣传糖不胖人,是因为人运动不够,饥饿感是糖不够。

但可乐给它来了一纪背刺。

1952年到1959年,低热量的饮料销量翻了300倍,1963年,可口可乐以糖精与甜蜜素十比一的比例推出了新品Tab,百事推出了露台。

到了1964年,整个市场15%是减肥汽水,马上冲着30%去了。

软饮市场,自己被偷家了。

是,糖精浓度一高,就有金属涩味,受热会分解,甜蜜素它味儿也不正,酸的。

但这俩代糖一配合,负负得正了啊!!

而且便宜啊,它俩一复配,糖业亏到操场睡。

那可乐能不馋人家身子吗?

行,你们这么搞,你们不死我死。

于是1958年糖资本鼓动FDA通过了一条款,即德莱尼条款。

即,只要一款添加剂致癌,那就不能用。

同时,又出了《食品添加剂修正案》,简称GRAS,只有长时间没危害,才是安全的。

后者,糖精和甜蜜素好说。

但前者,是一条知名的绞索。

抛开剂量了,你看我给不给你耍流氓?

糖资本先是从1964年开始就对科研结果进行干预,并在1967年向三位哈佛科学家一人提供了五万美金,让他们鼓吹脂肪害人;

随后让心脏协会闭嘴,鼓吹低脂饮食,给美国营养中心银子,让他说糖不致任何病。

钱一直花到《美国膳食指南》层面,就是脂肪该千刀万剐。

接下来。

糖精和甜蜜素,给爷死!

人家糖资本在成立国际糖业研究基金会时就表示,我们该督促FDA履行职责干死代糖,我卖一美元,你卖90美分,你必须死。

那干你不是理所应当?

1968年的一处研究发现,给240只老鼠喂养了糖精和甜蜜素的混合物,其中8只得了膀胱癌。

甜蜜素,不安全啊。

FDA的条款呢?封杀啊!

你算算会发现,它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350听无糖可乐,这个量面前,你应该会先被水淹死。

但没人在乎,它致癌,FDA就要勒令生产甜蜜素的雅培公司确认风险。

1970年,甜蜜素被禁止。

干死一个。

1963-1969年,糖业协会花了60万美元,投给各种野鸡机构,研究糖精对人体的危害。

癌,最好。

生殖和精神,也行。

就算没发现,你也得说它不好。

于是同样是大鼠,同样是膀胱癌,同样是FDA,1972年取消GRAS资格。

1977年,彻底禁用。

现在我们看,糖精死的也冤,它需要你每天至少800罐的量去喝可乐。

你要有这个量,先别担心糖尿病了,你肺叶子都泡肿了。

而且雄鼠尿液很特殊,你喂它多吃维C它都尿结石,拿它去类比人,不现实。

但糖业协会当场设立条款,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要的就是你死。

1991年,FDA才撤回了禁案,在2000年确认糖精无罪。

但什么都来不及了。

代糖祖坟都冒烟了。

12

美国糖业绝地反杀,赢麻了。

赢到都1974年了,美国人还食糖配给,保障制糖业者的利益。

但是糖的溶解度,是有极限的。

资本,也有极限。

你还能加哪儿去?

软饮,糖果,到净水剂,洗涤剂,还能加到哪儿?

这时,新角色登场了。

糖业的真正死敌。

玉米。

1965年,日本研究了玉米提取果糖的技术,被美国引进后,催生出了HCFSs42,或HCFSs55,意味着,一份含有42%和55%的果糖。

这玩意,越冰越甜,自带果香,溶解度更高,更不易结晶。

更上瘾,更甜,关键是更便宜。

三十年代因为玉米供应量不足,美国农业部用保护蔗糖同样的办法保护玉米1973年《农业法案》一出,玉米跨行跟你蔗糖对线来了。

比起玉米,你也配叫资本?

我德州红脖子把你杰宝都给拽下来。

玉米糖浆比蔗糖便宜15%,消费量翻了十倍,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从蔗糖身上啃下来的。

对。

就是你蔗糖跟代糖不死不休的时候。

蔗糖赢了代糖,也彻底没机会了。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救救我。

两位可乐笑了。

下次一定。

可口可乐从古巴买白糖,古巴跟美国交恶了,糖浆涨到70美分,你们蔗糖干嘛去了?

我们受够了。

更可气的是,百事它从床底下爬上来了啊, 它特么找赫鲁晓夫带货,史诗级营销就算了,随后在1975发起百事挑战项目,双盲实验的情况下,可口得票就是低。

为什么?

因为百事更甜。

它就盯着战后这波婴儿潮,疯狂整活,我的消费者入土,它的消费者入场,我可口可乐特么本来60%的市场,现在就剩24%。

救你?

救救我自己吧。

换果葡糖浆。

1980年以后,可口可乐发现人们喝不出来区别,便全用果葡糖浆。

是,吃多了果糖,人会胰岛素抵抗,血糖更下不来。

但谁在乎?

我特么不但要不在乎,还要瓶子更大,让麦当劳的食物更大,消费者更上瘾,更喝我。

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蔗糖退出市场。

没有输给代糖,输给了另一种更卷的糖。

卷,往死里卷。

13

代糖真的死了吗?

没有。

它代表着一个念想。

从这一刻开始,它代表着人的恐惧,怕死。

蔗糖越坏,与它斗了一百年的糖精就越正义。

第三代代糖,来了。

1965年,瑟尔公司的詹姆斯在合成抗溃疡药物时,下意识嗦了嗦手指头,发现了甜度是糖200倍的物质。

阿斯巴甜。

没错,就是无糖可乐里面的那个阿斯巴甜。

它是代糖的意志。

活儿好(甜度高),服务棒(口味正),不粘人(无热量)。

那个年代,他大哥二哥正在被糖资本暴打呢,它也被审查了一遍又一遍。

它被怀疑致癫痫。

因为有七个猴,喝了它癫痫了五个,死了一个;

苯丙酮尿者患者喝了它,也是要命的。

这都不用花钱,FDA都不会让它上市。

但事情反常了起来。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换了FDA官员,并指派一位新医生上台,彻查它到底有没有问题。不久后它就成功通过了审批,完全无影响。

医生被骂的离了职,还是生产阿斯巴甜的瑟尔公司收留了它。

它一上市,每磅85美元,糖精每磅3美元,白糖0.25美元,居然卖爆了,流向全球。

是不是很不对劲?

谁捧了他?

跟着一起念。

可,口,可,乐。

14

用了果葡糖浆后,可口可乐依然没机会。

阿斯巴甜这种代糖,就是新机会。

刚获得GRAS资格,可口可乐就迫不及待的把它用在了健怡可乐里,与糖精1:1混合,并一直用到了2000年。

是说不让用糖精吗?不是说不安全吗?

因为我是可口可乐。

我放弃糖精,不是因为什么狗屁安全,而是它不好用了。

现在我要用阿斯巴甜这种,干死百事可乐。

为此,可口可乐安排了上百个火箭女郎,表演了大腿舞,一分钟的广告花了250万美元,就是为了暗示女性。

喝了它,你也能这么瘦。

就这一年,健怡可乐直接吃下了17%的市场份额,软饮里,排第四。

这招,好用。

全用阿斯巴甜的健怡可乐,销量一度达到了25%。

你阿斯巴甜是我可口可乐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

那我要为你专门设置个香火坛子,好好供你。

阿斯巴甜上市的两年后,希尔公司就被一个熟悉的身影叩开了大门,收购。

不是别人,孟山都。

这么多年,孟山都一直是可口可乐的好狗。

当年生产糖精,在可乐的指导下鼓捣出咖啡因,产业升了级,卖向百事的咖啡因还贵上许多。

现在再报恩,也是理所应当。

阿斯巴甜,是主人的任务罢了。

荷兰甜味剂公司进美国,直接被孟山都倾销到亏本。

孟山都这软饭吃的虎虎生风,可口可乐乐的走路带风,然后在1998年,又倒霉了。

营销失误,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百事它特么也有大招。

1998年,百事在新款可乐Pepsi one中,使用了一款新的代糖,

老四,安赛蜜。

跟阿斯巴甜差不多的诞生时间,一位德国诺维食品公司的一位化学家在捡起纸片时,也是舔了舔,也是蔗糖甜度的200倍,也无异味。

但不一样哦。

它没被挑出任何毛病。

你的阿斯巴甜就是逊啦。

半衰期短,不耐高温,不耐酸碱。

我的安赛蜜很勇哦,酸碱更稳定,更耐热,保质期更久。

而且它还能让你的阿斯巴甜更甜30%。

你听,它和我的阿斯巴甜配合的声音,像不像你的显卡在矿老板身下呻吟的声音?

这是代糖的内战。

百事笑了,可口可乐炸了,双方都想再斗个一回合。

对不起,没意义了。

从安赛蜜使用这一刻开始,所有软饮市场,都到达了增长极限了。

卷上天?

卷无可卷。

15

怪谁?

怪二位可乐。

是你们,是你们用了果葡糖浆。

是你们,让消费者过去四十年,喝了3.3倍的高热量饮料。

这是什么概念?

是果葡糖浆这玩意被你们用了以后,美国人就胖了20斤,全球糖尿病死者多了70%, 4.2亿人身患糖尿病。

是洋基体育馆必须返修,不然球迷坐不下;

衣服要改大,游轮也得跟着扩建,就连搞殡葬业卖棺材的,都得跟着出Plus。

不然人死了以后,全特么敞篷埋。

你当这换机潮呐。

1990年,世卫组织扯着嗓子建议,游离糖控制在25g以下,但可乐一瓶500mL下去,就超标了。

一瓶,要人家两天的量。

人家真的不吃别的,光喝可乐了?

更恶心的是,果葡糖浆的这些果糖,没被细胞壁拦着,直接进入血液中,直接锤消费者内脏。

16

代糖拦不住的。

尽管可口可乐出了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零度,但当年,反倒切了不少健怡可乐的市场。

更凶狠的,代糖来了。

不止一个,是井喷。

20世纪70年代,英国泰莱公司和伊丽莎白女王学院试图在蔗糖上加几个氯原子,看看能不能做农药。

像极了现在各路牛鬼蛇神拿着石墨烯刷论文的样子。

这个泰莱,本是个糖商。

做精炼的,吃吃英国6亿欧的补贴,小日子挺好。

但你们神仙大家,给我特么打出舒适区了啊。

就这实验室,一位印度人接泰莱总部的电话,寻思让它把成果他“test”一下,看看能不能行。

但他听成“taste”,来两口。

讲实话,无论是磷酰氯还是硫酰氯,这些反应物一旦没反应完,吃进肚子里,驴都扛不住。

但是印度有恒河。

就这?

老哥尝了,没死。

于是第五代代糖,三氯蔗糖出世。

六百倍甜度,安全,易溶,稳定,耐热,能给味道加buff,蔗糖生产的,口感跟蔗糖一样。

天选之子。

我糖业都乐出鼻涕泡了,我们当这么多年麻匪了,你说咋一不小心还成县长了。

这又一不小心,还从1990年开始逐渐吃了阿斯巴甜的市场,疯狂爆菊。

泰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满眼都是穿着美特斯邦威的楚雨寻。

讲真啊,不是泰莱背叛了自己的屁股,而是代糖已经被封不完了,能拦住它的,只有它本身是否安全,性价比,和口感。

泰莱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这一不小心,咋还复兴了。

直到他们来了中国。

17

2007年,泰莱一则状纸告上美国贸易委员会,说中国常州的一家化工厂——牛塘化工厂侵权。

史称三氯蔗糖337调查案。

中国企业都笑了。

大哥,你没在中国注册专利。

我花了一千万,研究了三年,自己破解的。

大哥,就往蔗糖上接仨原子这事儿都琢磨不明白,不能捎带着研究出他们一家子产品,我还当个屁化工厂,不如去搞互联网。

2009年,牛塘化工厂胜诉,当天泰莱股价跌12%。

随后可口可乐找上门来,商谈着未来的合作事宜。

这一炮,赢了每年30多亿的市场份额,国产三氯蔗糖奇袭了欧美老糖商的家,成了第二大生产商。

这里很多人问,吃了它,血糖照常上升。

这代了个寂寞?

这其实是一种乌龙。

因为太甜了。

正常添加,找不好量,所有三氯蔗糖厂商不得不在C端的使用中加入环糊精,适当降低浓度。

那是三氯蔗糖的错吗?

而是环糊精、葡萄糖本身升高血糖。

大概相当于你吃沙拉。

菜叶子不胖,沙拉酱胖。

这种事,绝了人工合成代糖的后路。

为了战胜三氯蔗糖,当年研究阿斯巴甜的部门推出了阿斯巴甜的升级版,纽甜。

这是第六代代糖。

它的甜度是阿斯巴甜的30-60倍,是蔗糖的快一万倍,比阿斯巴甜更稳定,更耐热,也不会让苯丙氨酸患者生病。

但没有意义了。

从三氯蔗糖开始,一切在甜度上狂卷的事情都没意义了。

消费者感知不到,数值不是答案,他们只会问一个点。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百年的代糖战争,终于又回到了最开始。

18

18年开始,赤藓糖醇开始以恐怖的架势生长着。

很反常。

因为代糖有性价比的概念,讲白了就是我花了同样的钱,能获得多少甜度。

蔗糖是0.18,糖精钠12.5,甜蜜素3.33,阿斯巴甜2.5,安赛蜜3.33,三氯蔗糖3.25,纽甜20,赤藓糖醇0.03。

赤藓糖醇,别说打不过你哥,连蔗糖都赢不了。

更不礼貌的说,从商业上看,你的甘露糖醇、山梨糖醇等糖醇同类们,0.02的甜价比。

都是废物。

关键是,你们还容易腹泻。

当年给过木糖醇机会,它特么不中用啊。

赤藓糖醇这东西,单用不厉害,但配合上一代的三氯蔗糖,那可太厉害了。

18年,元气森林成为现象款单品,靠着赤藓糖醇 三氯蔗糖的配比杀出了一条路。

人工合成的,糖醇的,0卡0糖的,靠着年轻人追捧,乱杀。

甚至抬起了整个碳酸饮料市场。

论年增长率,赤藓糖醇30%,三氯蔗糖18.9%,阿斯巴甜-14.1%,安赛蜜9.8%。

对糖来说,这回,可要了命了。

全球蔗糖成交量软饮品类从15年的500万吨一路俯冲到485万吨,糖税又来了。

英国每升糖饮料收24便士税,印度40%,法国每百升20欧,现在连资本的老巢美国也收起糖税了,

科学家的话,更不用说了。

就连资本本身,也争先跳反,可乐20款单品中,18款有减糖或无糖版,一进超市,半数软饮无糖。

在中国挨了揍的泰莱,开始鼓捣上阿洛酮糖、β葡聚糖,又开始造甜菊糖了。

大家已经不关心糖和代糖了。

而是代糖卷代糖。

代糖内部战争的真正开始了。

糖精和甜蜜素已经过气,阿斯巴甜被逐渐蚕食市场,安赛蜜与其他代糖眉来眼去,化学合成的糖中仅剩三氯蔗糖前景良好。

未来,还要植物提取糖,生物发酵糖,从改造糖,到糖蛋白,摩拳擦掌。

这是,天量的市场。

所有人,都等着撕咬糖资本的血肉。

只是。

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消费者。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资本奴役全人类》朱雪尘

【2】. 《饮食的迷思》蒂姆·斯佩克特

【3】.《中美337调查贸易摩擦研究》 王敏 田泽

【4】. 《食物的逆袭》 云无心

【5】. 《可口可乐帝国·一部资源掠夺史》巴托·J·埃尔莫尔

【6】. 《法治中国:2009》陈云良

【7】. 《糖的故事》詹姆斯,沃尔韦恩

【8】. 《可口可乐传:一部浩荡的品牌发展史诗》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9】. 《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加里·陶布斯

【10】. 《肥胖代码:减肥的秘密》

【11】. 《寻蜂记:一位昆虫学家的环球旅行》 戴夫,古尔森、

【12】. 《趣味生活小史》 栗月静

【13】. 《坏食物真的坏吗》 阿伦·卡罗尔

【14】. 《识食物者为俊杰》云无心

【15】. 辛芹. "零度"可口可乐与"阿斯巴甜"[J]. 2009.

【16】. 张伟. 阿斯巴甜的研究[D]. 齐鲁工业大学.

【17】. 斯蒂芬妮·卡培尔,百事可乐的逆袭;21世纪商业评论,2008,1

【18】. 吴璞强, 赵桂霞, 张亚楠,等. 阿斯巴甜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 2010(1):4.

【19】. 方钧纯. 阿斯巴甜的性质和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4(2):4.

【20】. 李晔. 阿斯巴甜和AK糖的混合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3, 24(5):2.

【21】. 张力田. 不同糖品的性质和应用[J]. 甘蔗糖业, 1979(02):55-65.

【22】. Ellen SpeidenParhamPh.D., R.D.11 Comparison of responses to bans on cyclamate (1969) and saccharin (1977),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Volume 72, Issue 1, January 1978, Pages 59-62

【23】. ELLEN SPEIDENPARHAMPh.D.1,Attitudes Toward the Ban on Cyclamat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Volume 56, Issue 6, June 1970, Pages 524-526

【24】. P.GBrantomaI.FGauntaPGrassob, Long-term toxicity of sodium cyclamate in miceToxicité à long terme du cyclamate de sodium chez la sourisLangzeittoxizität von Natriumcyclamat bei Mäusen,Food and Cosmetics Toxicology

Volume 11, Issue 5, October 1973, Pages 735-746

【25】. J.D.TaylorR.K.Richards*R.G.WiegandM.S.WeinbergToxicological studies with sodium cyclamate and saccharinEtudes toxicologiques sur le cyclamate de sodium et la saccharineToxik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mit Natriumcyclamat und Saccharin,Food and Cosmetics Toxicology,Volume 6, Issue 3, 1968, Pages 313-327。

【26】. Absolute and Relative Rewarding Properties of Fructose, Glucose, and Saccharin Mixtures as Reflected in Anticipatory ContrastCharles F Flaherty, Colin Mitchell1999

【27】. Sugar chemistryGuy Linden, Denis Lorient1999

【28】. Trends in dietary intake of sugars of 10-year-old children from 1973 to 1988: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Theresa A. Nicklas, Leann Myers, Bettina Beech, Gerald S. Berenson,1999

【29】. Fructose and High-Fructose Corn SyrupN.L. Keim, K.L. Stanhope, P.J. Havel2016

Evidence for sugar addiction: Behavioral and neurochemical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excessive sugar intakeNicole M. Avena, Pedro Rada, Bartley G. Hoebel,2008

【30】.Sugar and SugarsANN M. COULSTON, RACHEL K. JOHNSON,2002

【31】. Sugar Association response to “Sugar and sugars: Myths and realities”CHARLES W. BAKER,2002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2020年7月底那几天,台湾社交圈子里正流传着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因为喝牛奶被呛、送医急救已近半年的国民党前主席、“台独之父”李登辉,实际上已经不行了。

虽然李登辉的官方渠道仍然表示“很有希望”,但在医院大楼下蹲点的大量媒体记者、频繁出入医院的相关人士,本身就证明了这个传言其来有自。

李登辉不行了?

李登辉是在2020年2月初的一天“出事”,接着被送进台北荣民总医院急救的。

当时送医急救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李登辉在家中喝牛奶,结果不慎被呛到。

由于这一意外导致了他的呼吸困难、咳嗽不止,对肺部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住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其入住的荣民总医院就在台北市,可以说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医院,要论医疗资源、专业能力是不会有什么疑义的。

别的不说,当初蒋介石在阳明山出了车祸之后,也是入住同一家医院接受体检,并在医院里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虽然最后宋美龄认为医院环境不利恢复而力主出院,但蒋介石的大部分治疗和护理工作毕竟也是由这家医院承担的。

喝牛奶被呛到,在通常人认知里这并不算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然而李登辉一进医院大门就仿佛“泥牛入海无消息”,既没有出院新闻见报,也没有病情转好的消息传出。

这就难免会引来大量八卦猜测,虽然李登辉即使在岛内也未必受到多少敬爱,但怎么说也是个名人,是死是活也足够引发爆炸话题。

不少人认为李登辉“凶多吉少”,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年纪放在那里,他可不是什么年轻人。

李登辉出生于1923年,被牛奶呛到导致入院那年已经是97岁的人了。

按常识推测,老年人的体质和抵抗力远远不能与身体状态较好的青年人中年人相比。

有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毛病小伤害,一旦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往往很容易发展成大病甚至难以挽回。

其次,李登辉的健康状态一贯并不算好。

他有家族遗传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史,此前也曾经好几次入院治疗。

早在多年前的某个电视广告拍摄过程中,李登辉就常常把“完了完了,我快倒了”挂在口头。

最后,李登辉办公室与荣民总医院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

关于李登辉的病情和恢复情况,院方一直都守口如瓶。

而“李办”虽然总是宣称李登辉的健康状况“没问题”,但却连能够作为证明的短视频或一张照片也拿不出来。

作为对比,当初蒋介石车祸后住在同一家医院时,就曾经在医院内部举办过好几次接见、家礼之类的仪式,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了现场照片。

虽然多年之后内幕被披露出来,当时拍照的蒋介石早已是强弩之末,甚至连坐在椅子上都得用透明胶带粘住手腕(避免控制不住手臂滑落);但在当时,那些照片公开发布之后,还是对稳定舆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李登辉进入同一家医院之后,一住好几个月,却连这种程度的新闻都没有发布过。

期间新冠疫情来袭,连“李登辉病危诊断书电子版”都开始在网上风传,“相关部门”也始终没办法给出有信服力的辟谣。

到了7月28日,长枪短炮守候在该医院VIP病房楼下等着抢新闻的媒体人员越来越多,网络上已经开始流传“李登辉死了”的消息。

“李办”虽然努力地“澄清”了一次,但随后蔡英文、赖清德、苏贞昌等人结伴前往荣民总医院,李登辉家人也前往医院并停留了好几个小时。

这种种细节综合起来,不少人都坚定了同一个推测:看来李登辉的棺材板,离彻底合上已经不远了。

荣民总医院的说法

最终尘埃落定的消息来自7月30日晚间七点多,李登辉抢救无效最终“拔管”,死在了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病房里,享年97岁。

正式消息放出去之后,原本对客户病情一直守口如瓶的医院一方终于逮到机会开口了。

他们专门出面,对李登辉从2月入院开始的病情发展进行了一番说明。

原来,自从2月8日那次喝牛奶被呛开始,李登辉的身体就出了大问题:最初是吸入式肺炎和心脏衰竭,后来又加上了肺部积水、急性肾损伤等症状。

这时候就出现了高龄病人必须考虑的一大风险——照该院医生的说法,吸入性肺炎本身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用常规抗生素即可对付。

但这一方案恰恰不能用到年过95的李登辉身上,因为他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住。

再加上多种慢性病隐伏的体征,医生也不敢过于“激进”,只能用低剂量抗生素进行保守治疗。

这就导致了炎症的好转非常缓慢,李登辉的身体状况也是好一天歹一天。

祸不单行,到了2月中下旬的一天,李登辉坐着轮椅在病房内活动时,又突然发生了心因性休克。

医院方当即就把他送进了急救室,连呼吸器也挂上了,但既然受到制约、无法采用足够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后又发生了反复感染,最终导致败血性休克、器官衰竭而病亡。

他的主治医师林永炀还表示,李登辉入院接受治疗的半年时间中,原本还可以用眼神和他人沟通互动。

但随着病况逐渐严重,根本离不开呼吸器和插管,出现休克的情况越来越频繁、昏睡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对周围环境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反应了。

消息确认之后,还有媒体对李登辉此前的病历进行了一番盘点。

从他的多年入院史看来,九十多岁的李登辉早已是风烛残年,能“苟住”那么多年反而出人意料。

李登辉的家族病史中有不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案例,他自己也在五十多岁时就确诊了糖尿病和心脏病。

等到进入老年身体素质变差,各种各样的大病小病就更加频繁,光是“紧急入院”就有好几次。

2018年下半年,李登辉由于在家中看电视起身不慎跌倒,撞到地板上导致额头右侧撞伤出血。

随后被送进医院住了两个月,回家后又闭门休养了将近一年,直到第二年底才能勉强坐着轮椅在公众场合露面。

2011年左右,李登辉曾被查出大肠癌,而且当时已经发展到第二期了。

医院立刻决定开刀治疗,手术后复原的状况还算不错。

而直到2013年,他还接受了椎动脉内支架的安装手术,有媒体认为这很可能是世界范围内该手术的最高龄案例。

也就是说,李登辉能活到97岁才死,必须得感谢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为什么不公开病情?

等到医院把自己手里的详情公之于众,另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从2月到7月近半年的时间,“李办”一直对李登辉的病况发展讳莫如深,这又是为什么呢?

早在2月中下旬,就有“知情人士”传出消息,称医院病房内的李登辉实际上已经神志不清,全靠着仪器维持生命体征。

当然,这些消息全都是“未经验证的”,听的人自然也只能将信将疑。

“知情人士”还说,李家家属以及政治领域的相关者们其实全都一清二楚——李登辉年纪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恢复健康的希望渺茫得很,但他们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拖延下去,最好能够拖到新冠疫情缓解。

李登辉能多活几天几个月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等到新冠疫情结束后,其他国家的政要能够到台岛来对李“致祭”,把政治收益刷到最大,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

6月底的一段时间内,李登辉的肺部积水排除情况一度相当良好,甚至连神志都变得清醒了一些。

这令他的家属和其他人又燃起了希望,只不过,他们都忘了有个词叫做“回光返照”。

最终,李登辉入院174天后病情始终没有什么起色,到29日传出病情恶化,他的妻子曾文惠接连两天入院探望陪伴。

到了30日,家人和牧师都到了病房,李登辉最终“拔管”,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台独之父”的身后事

荣民总医院曾声称,李登辉自从2月被送入医院以来,一直都住在该院中正楼22楼的病房里。

当然,这个消息对于持续在医院内部蹲新闻的媒体记者来说,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同时,医院方还表示,李登辉病逝之后遗体暂存等事务也由医院负责,院内还会设置临时追思场所供人悼念。

“蔡办”也跟着表示,李登辉的后事将以“最高规格”妥善办理。

据台岛媒体报导,他最后被埋进了台岛著名的五指山军人公墓

停灵追悼期间,有不少与李登辉“志同道合”的台独政客前往医院设置的追思大厅,去送李登辉最后一程。

在这些人眼中,李登辉是他们“事业”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也是他们的导师和偶像。

盘点李登辉的一生,自从1988年接任了蒋经国留下的国民党基本盘,多年来也确实在政坛呼风唤雨了一把,其最为人所知的政治立场莫过于“媚日”和“台独”。

李登辉有一个曾用名“岩里政男”,由于其露骨媚日的立场,也有不少人会用调侃讽刺的口气将他称作“岩里桑”或者“岩里太君”。

其在任期间,公开鼓吹“台独”、力推所谓“台湾本土化”甚至抛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急剧恶化。

其中,他还曾于1995年赴美访问发表演讲,大力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其“台独”面目展露无遗。

两岸关系由此急转直下大为紧张,甚至对此后的台海危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0年国民党败选、李登辉下台,第二年又被国民党开除了党籍。

明面上看来,李登辉似乎就此退下了权力的高峰,但实际上他继续以“台联党”为名蹦跶,不遗余力推广其“激进台独”的路线。

直到2013年,他还在不甘寂寞地发声,将两岸之间称为“国与国的关系”。

台岛也有评论人士认为,李登辉死抱着其“台独”理念,不会轻易放手反而会一条道走到黑。

即使他的“台联党”跟宋楚瑜的“亲民党”都被称为“一人党派”,李登辉一死党派随即泡沫化,但他所鼓吹的“台湾本土化”仍然会留下深远的负面影响。

盖棺论定

李登辉病亡之后,新华社曾经发布题为《盖棺论定李登辉》的文章,给李登辉的一生定性。

这篇述评剖析了李登辉根深蒂固的“皇民心态”,他曾公开发言“22岁以前是日本人”,二战爆发之后还加入了日军,其兄战亡后被供奉于靖国神社,他的态度是荣耀和感激。

而其上位主政之后,由一开始的缺乏亲信班底到逐渐权倾一方,依靠的是党同伐异的政治手段,以及臭名昭著的“黑金政治”。

在李登辉一党操盘之下,以黑道势力、“金权贿选”双管齐下的办法深入影响台岛政治,贿选拉票成风,乃至明码标价公开买票。

这一运行方式逐渐形成组织严密的体系,以至于“黑金”一词成为“李登辉时代”开启的政治特色。

政治导向必然会影响经济,李登辉的长期态度和作为对台湾整体政经环境都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从他当政后期直到下台后,一度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岛投资环境不断恶化,竞争力也日渐凋敝。

即使在台岛内部,李登辉鼓吹的论调也曾经遭到不少反对和批驳。

早在2013年时,李登辉就和岛内“独派”沆瀣一气,成立所谓“喜乐岛联盟”。

这一举动遭到台湾《中央日报》痛批,称李登辉一意孤行,实为吸食“台独”鸦片后产生的幻觉,其道路只会造就灾难岛。

李登辉病亡之后,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也曾发言声称,认为其对台湾政治的不稳定“负有责任”,并希望他的病亡,能够代表一个“价值混乱时代”的结束。

在他卸任前的1999年,李登辉曾接受外媒专访,将台岛与大陆的关系描述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这种说法实为实质上的“两国论”,而这一理论的最初构建就与时任“国安会谘询委员”的蔡英文大有关系。

因此纵然李登辉死了,其“台独”论调依然被蔡英文大力鼓吹,延续的也正是李的道路。

李登辉身为“去中国化”的始作俑者,固然至死都没有实现其“建立台湾人的国家”的春秋大梦,但对于台岛当地、后世子孙留下的巨大流毒却仍然不可小视。

参考信息:

《李登辉最后的日子:2月17日后就开始以呼吸器、插管维生》;陆询 (凤凰网《台湾日月谈》特约作者)

《快讯/李登辉今晚7时24分去世!终年97岁》;海峡导报;2020-07-30

《盖棺论定李登辉 最终成了中华民族罪人》;新华社;2020-07-31

《洪秀柱评李登辉病亡:希望台湾价值混乱时代结束》;海外网;2020-07-31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