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呛(糖尿病人吃饭呛咳)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医生提醒:咽喉有烟呛感,可能是心脏病警示信号,不可大意

在临床上,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会非常考验医生的临床经验,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就更不用说了,但这时候如果不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最近就碰到一个这样的病例,今年62岁的退休老师黄某,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10年,最近一个月以来反复感觉咽喉不适,有烟呛感,特别在活动后,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出于退休前职业的缘故,黄某认为是慢性咽炎,于是到所住地的社区医院就诊,用了一些清咽利嗓,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但是症状非但不见好转,反而发作越来越频繁。

前两天黄某在老伴的陪同下到医院来诊治,医生鉴于黄某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史,为黄某安排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黄某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心脏彩超也提示黄某的心功能中度减退,但通过查体检查黄某的咽喉部,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接诊医生出于经验,说服了黄某住院治疗,并为他安排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让医生都大吃一惊,因为他发现黄某冠脉前降支狭窄已经超过90%,需要植入支架治疗。医生告诉黄某,他近一个月以来的反复烟呛感,应该就是心绞痛发作导致的。

为何心绞痛发作会有烟呛感?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通常会有心前区的压榨性、窒息性疼痛。引发这种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产生过多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以及类似缓激肽等炎症介质,从而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末梢,相应信号再传入大脑,所以患者才会感觉到疼痛。急性心绞痛发作通常是在运动比如爬楼梯、爬山或者快步行走后,或者在情绪激动、饱餐以及寒冷等环境下出现。大多数的患者都会表现为这种典型症状,但仍有极少数患者的表现并不典型,有感觉肩胛骨疼痛的,有以腹痛为首要表现的,也有表现为咽部疼痛和烟呛感的,所以如果感觉有反复出现的咽部烟呛感,但持续数分钟或者休息后又自行缓解的,就要警惕是否为心绞痛发作的不典型表现了。

什么人群应该注意呢?

无论是冠心病心绞痛,还是急性心肌梗死,这些疾病都喜欢找上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这三类人群,以及肥胖和吸烟的人群。所以这几类人群更应该特别注意,平常应注意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并戒烟和减肥。如果在运动,情绪激动或者饱餐后出现不适,无论表现为什么症状,建议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冠心病患者可以随身携带少量硝酸甘油片,当心绞痛发作时即使使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在紧急情况下可起到迅速缓解病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孝心宣传月#

老人进食呛咳易患吸入性肺炎 日常护理需注意以下3点

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因肺炎导致的死亡率极高,而吸入性肺炎就是老年人易患肺炎种类中常见的一种。那么,什么是吸入性肺炎?为何老年人容易患吸入性肺炎?又该如何预防吸入性肺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指因吸入酸性物质、食物、胃内容物、碳氢化合物或其他刺激性液体后引起的肺损伤,严重者可导致低氧血症、急性呼吸衰竭。通常情况下,人的气管和食管是一对毗邻而居的陌生人,虽然住得近,但通常情况下由于会厌、声门、反射、吞咽的保护作用,二者各行其职、互不干涉,应该进入食管的食物、分泌的唾液等不会进入气管,即便偶尔有少量液体进入也会通过咳嗽排出,不会进入到下呼吸道。但一些人往往会因为吞咽和声门关闭不协调、咳嗽反射减弱或食管本身的一些病变等原因,导致进食时食物进入了呼吸道,或胃酸夹带食物反流进入呼吸道,或口腔中细菌进入呼吸道等,造成肺损伤、肺感染,最终导致肺炎,严重时还会使肺氧合功能、通气功能受损,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为什么老人最容易患吸入性肺炎呢?

1. 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的减退:高龄老人功能衰退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些老年人往往因为长期卧床,患脑卒中、帕金森氏病等原因,造成吞咽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导致食物误入气道,当异物进入气道之后,其咳嗽反射也无法将异物排出,这些异物一旦进入下呼吸道,就会引发肺炎。

2. 食管返流及细菌定植:人体食管和胃的交界处有一扇“门”,叫做“贲门”,人体为这扇门设立了多重“安保措施”,以保证已经进入胃中的食物不能“逃回”食管,但老年人的“安保措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化,胃肠动力也会减退,很容易发生食管返流、胃潴留、呛咳的现象;另外,老年人胃液分泌减少、胃酸下降等因素又可增加口咽部、胃壁内细菌的定植,一旦出现误吸,异物极易误入下呼吸道而引发肺炎。

3. 不良生活方式及抵抗力下降:部分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及体力退化或疾病原因,日常活动量少、卧床时间长,经常会采取卧位进食,这很容易造成误吸;另外,老年人免疫力逐渐降低,抗感染能力减弱,若老年人患有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那么这些老人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也会进一步下降。

对此,专家就老年人如何预防吸入性肺炎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喂食,其中包括食物性状、喂食工具、喂食方法、进食体位四个方面。

首先,食物性状方面,忌食花生、豆类等易噎食的食物;应避免米饭、桃酥等干性难以形成食团的食物;尽量选择糊状、蜜状食物,喂食水、茶等稀薄的液体食物要尤为当心。

其次,喂食工具建议用小勺,喂食时,量不要太多,一般一次喂食糊状食物在3~5ml即可,流质食物1~10ml为宜,切忌吸管吸食。

再次,喂食方法上,建议每次喂食应从口腔功能较好的那侧喂入,尽量送近舌根部位,建议缓慢喂食、少食多餐。

另外,进食体位应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无法坐立的老年人需抬高床头至少45度,喂食后保持喂食姿势20~30分钟。

2.要及时进行口腔护理。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胃酸减少,牙齿间隙增大,所以口腔内很容易滋生细菌。例如,经常服用抗生素,则极易产生耐药菌,因此进食前后均需要进行口腔护理。有能力的老年人应鼓励其漱口或者刷牙,对于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轻拭其口咽部,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3.若老人一旦出现呛咳,应立即停止进食,令其侧卧位,鼓励咳嗽、轻拍背部,必要时可以用手、吸痰器将食物取出,严重时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韩蕊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当心!福州男子常被口水呛到,竟是重病前兆

经常被口水呛到?

走路还容易摔倒?

家里老人碰上这样的事

可得留个心眼了

小心这是中风的前兆

啥也别说了

赶紧去医院检查吧

近期,福州的老王(化名)突然出现吞咽困难,老被口水呛到,走路易摔倒症状。他以为这是自己“走霉运”,没有太放在心上,拖了几天上医院,结果一查是脑干梗死。由于错过最佳溶栓时机,老王的命保住了,但留下了中风后遗症。

老王今年60岁

平时自我感觉身体良好

前几天

他突然出现吞咽困难

稍微硬一点的饭吃不下去

一喝水就呛

还老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老王起初以为自己可能“走霉运”了

但随后他还出现了

声音嘶哑、头晕、行走不稳

走路容易摔倒等症状

他感觉情况不对

先去了家附近的医院就诊

治疗后没有好转

并且出现半边身体麻木疼痛症状

随后,老王来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就诊。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鸿旗询问病史,发现老王得糖尿病、高血压好多年了,平时没有什么症状,老人就练一练气功,吃药也不规律,更没有监测血糖、血压。

黄医生说,老王这样的行为极为危险,容易造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增加中风风险。进一步检查证实,老王脑干梗死引起中风。由于错过6小时的溶栓时间窗,老王的康复很慢,且留下后遗症。

中风有哪些前兆?

❶眩晕。特别是突然头晕目眩,几秒钟后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❷面部、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尤其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的中老年人,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❸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这种现象往往突然发生,短的一二十秒,长的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才能恢复正常。恢复之后,患者不留任何后遗症,这是脑缺血发生的前兆。突然健忘,如果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但是在数小时之后又有所好转,在遗忘的时候内心恐惧局促不安,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兆。

❹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伴有呕吐,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这个时候应该立即测量一下血压。

❺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❻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商衰退,均与脑缺血相关,可能是中风前兆。

❼经常呛咳。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的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溢血的先兆。

❽突然眼前蒙黑。一只眼睛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

❾整天昏昏欲睡—嗜睡状态。一些人在脑溢血发病前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白天也睡意明显,出现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

福州晚报见习记者 林雅 通讯员 陈宇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