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AGP糖尿病(oad糖尿病)

医脉通内分泌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诊疗开启新篇章!第二届AGP\u0026DTx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指导,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中国动态葡萄糖图谱和数字疗法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国AGP&DTx研发中心)主办,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硅基仿生”)、医脉通协办的第二届AGP&DTx高峰论坛于7月5日在深圳圆满完成。

本次论坛由中国AGP&DTx研发中心发起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邀请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内外多位内分泌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莅临现场。

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专家有:

<

参会专家介绍(排名不分先后),滑动查看

>

在当今全球糖尿病成为重大健康挑战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疗法有效应对糖尿病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次高峰论坛以连续血糖监测(CGM)技术应用以及动态葡萄糖图谱(AGP)与糖尿病数智化管理为主要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人工胰腺系统、CGM临床应用全球化、数智化健康管理等多项研究成果与创新观点百花齐放,共同绘制了糖尿病数智化管理的光明图景。

大会伊始,深圳市龙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志斌在致辞中强调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作用。他表示,此次高峰论坛意义重大,相信在中国AGP&DTx研发中心的带领下,深圳将涌现更多如硅基仿生般的创新企业,引领数字疗法和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突破,加速深圳打造世界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的步伐。

图为:深圳市龙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志斌

会议特别邀请了国际糖尿病中心(IDC)的Gregg Simonson教授线上致辞。他详细讲述了AGP的研发历程与演变历史,并对中国AGP&DTx研发中心在过去两年推进AGP临床应用中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对AGP中国经验的全球化推广寄予了厚望。

国际AGP&DTx研发联盟成立,标志着全球AGP规范化应用和数字疗法创新进入新时代

该联盟通过标准建立、科学研究、医生教育、患者教育企业联动五大建设内容,推进AGP标准、科研、教育和数字疗法的全球化交流与共享。

研发联盟计划成立7个区域联盟,涵盖30多个国家的研发中心和200多个联合实验室,旨在搭建一个全球化的合作平台,汇聚各国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AGP&DTx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升全球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国际AGP&DTx研发联盟正式成立

纪立农教授在中国AGP&DTx研发中心2024年规划中指出,患者教育是推动糖尿病数智化管理的基础,能让更多患者认识到CGM和AGP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纪教授特别提到,为进一步提升糖尿病管理的专业水平,持续扩大AGP报告解读的规范化培训范围,2024年将继续加强对医生的AGP报告解读的培训,并与国内领先的医生教育平台——医脉通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线上培训课程。此外,中国AGP&DTx研发中心还将与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AGP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开展全国范围的巡讲活动,并结合实际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参与者深入理解AGP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图为:纪立农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延兵教授向与会嘉宾解读了AGP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相关内容。她将AGP比喻为“生命的指纹”,认为对AGP的系统研究将为生命科学和医学提供更全面和精细的生物标志。李教授展望,AGP的广泛应用前景不仅限于血糖规律分析,更能助力定制化医疗方案的精准匹配,未来AGP报告将成为数字化医疗转型的有力证据,引领个性化治疗新时代。

图为:李延兵教授

“糖尿病数智化”专题访谈,开启AGP&DTx全球化交流与共享

由纪教授主持的专题访谈会是本次高峰论坛会的亮点,莅临现场来自全球的专家有来自塞尔维亚的Prof. Sladjana Todorović;土耳其的Prof. Fatih Gurbuz;澳大利亚的Prof. Paul Worley;沙特阿拉伯的Prof. Mohammed Almehthel;斯洛文尼亚的Prof. Andrej Janež。(排名不分先后)

专题访谈中,各位专家就推进糖尿病数智化诊疗策略在全球范围应用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与经验,并一致认同AGP&DTx对糖尿病诊疗的帮助,这是一件惠及全球5亿余糖尿病患者的伟大事业。

“糖尿病数智化”专题访谈

纪教授在访谈上指出,中国AGP&DTx研发中心正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全力推进糖尿病治疗手段的普及与成本优化,力求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每位患者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最佳的医疗资源与关怀。这种努力不仅是科技赋能医疗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健康公平不懈追求的体现。

在学术交流中探索糖尿病数智化的新趋势

来自斯洛文尼亚的Andrej Janež教授、沙特阿拉伯的Mohammed Almehthel教授、澳大利亚的Paul Worley教授,分别分享了连续血糖/血酮监测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案例及进展,并一致认为,通过持续的跨学科合作和技术革新,糖尿病这一长期困扰人类的健康难题,其个性化治疗方式有望迎来突破性的进展。

<

滑动查看

>

图为:Andrej Janež 教授、Mohammed Almehthel 教授、Paul Worley教授

人工胰腺和未成年糖尿病的治疗问题,一直都是糖尿病行业的热点话题。在本次论坛中,姜宏卫教授分享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的人工胰腺系统产品架构设计,并从预临床试验数据向大家展示了闭环胰岛素泵在安全性、自动化及个性化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图为:姜宏卫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巩纯秀教授通过分享“CGM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中的应用”,对CGM的运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舒适性,也提升了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管理效能作出了肯定。

图为:巩纯秀教授

糖尿病数智化管理着眼于现在的同时,智能未来的蓝图也在本次会议向大家徐徐展开,清华大学杨斌博士在“全生命周期数智化健康管理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中,讲述了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对疾病深入的认识,正在开发全人群的健康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将涵盖了普通的健康管理及重症、慢病疾病的管理。

在探讨CGM如何规模化应用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陆静毅博士在对“7万中国人群CGM数据启示”的深度分享中,依托真实世界数据,给我们提出了关键洞察。陆博士强调,针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尤其倡导早期实施联合疗法,以优化病情控制。

正如郑超教授所说,CGM技术的普及与糖尿病管理的优化,是产业生态圈各主体——涵盖医疗专业人士、患者群体、专家共识/临床指南制定者、业界企业和政府共同协作的成果。

<

滑动查看

>

图为:杨斌博士、陆静毅博士、郑超博士、彭璨博士

硅基仿生首席科学官彭璨博士在“硅基数字产品逻辑”的分享中探讨生酮饮食长期影响与数字疗法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时,强调了通过结合血糖和酮体水平监测,以及利用数字疗法的精准干预,来更好地理解和调整能量代谢状态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利用先进的数字疗法解决具体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挑战

此次高峰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个推动糖尿病管理创新实践与国际经验相融合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多方共话的平台,期望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精准诊疗管理经验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助力全球糖尿病数智化管理的发展!

医糖通:

- 医脉通糖医生 -

糖尿病控糖差,患者不听话,怎么办?

原标题:长期控糖差,患者不听话?FGM协助精准调糖,实现快速达标 | 动感学院TOP病例

转自《国际糖尿病》

在2019动感学院病例大赛精选病例报道第七期中,病例提供者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艳姣医师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分院湛婉华医师,专家点评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姬秋和教授。

参赛选手

王艳姣

湛婉华

点评专家

周智广

姬秋和

病例1

瞬感助力精准调糖

病史及基本诊疗情况

王艳姣医师分享了一例治疗依从性较差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雅培辅理善瞬感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FGM)监测辅助精准调糖的体会。

患者男,50岁,体重减轻6年,多尿多饮4年。患者4年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近2年来未规律监测血糖、血压,目前仅使用预混胰岛素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检查:BP 163/105 mm Hg,BMI 25.2 kg/m2,腰围86 cm;空腹血糖6.19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2.1 mmol/L,HbA1c 8.0%;TG 1.76 mmol/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88.0 mg/g。血管彩超示颈动脉多发斑块;腹部彩超示脂肪肝。临床诊断为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病2级 很高危、高脂血症、中心性肥胖]、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症。

基于FGM解读治疗方案

该病例为合并多种代谢紊乱的代谢综合征,给予降糖、降压、降脂、抗栓等综合治疗。入院降糖方案采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12 u晚餐前注射治疗。

治疗头3天,仅采用指血监测血糖情况,未能发现降糖药物剂量不足。第4天开始佩戴FGM动态监测血糖,发现血糖偏高,故第5天调整降糖方案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12 u-12 u早、晚餐前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图1)。

图1. 入院4天后,开始根据FGM调整降糖方案

第6~8天,继续根据FGM精准调整预混胰岛素以及二甲双胍剂量(图2)。

图2. 第6~8天,继续根据FGM精准调整降糖方案

第9天,患者出院,降糖方案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12 u-14 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850 mg bid。出院后继续佩戴FGM进行血糖监测。

从每日葡萄糖总结来看,在佩戴FGM辅助调糖第1周,控糖即初显成效(图3)。

图3. FGM辅助调糖第1周,初显成效

在FGM辅助调糖第2周,即使患者已出院,也可清楚显示血糖控制情况越来越好,并发现患者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及时予以纠正(图4)。

图4. FGM辅助调糖第2周,血糖控制越来越好

AGP图谱显示,葡萄糖中位数曲线基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日内波动不大(图5)。

图5. AGP图谱显示,血糖控制较平稳

王医师总结,糖尿病患者点血糖监测存在局限性,应用FGM监测可全面了解血糖情况,协助制定更精准的调糖方案,并帮助医生把握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专家点评

周智广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患者入院时HbA1c>7.0%,血糖控制不理想。入院后先进行常规5点血糖监测未能发现血糖波动的具体情况,难以指导降糖方案的更改。随后,医生使用FGM检测血糖波动,发现24小时患者仅有52%的时间血糖处于控制目标范围内。医生进一步根据每日图谱显示的血糖波动情况,相应增加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使患者血糖快速达标,仅1周就使血糖100%处于控制目标范围内,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有喝下午茶习惯,但其自身并未意识到该做法对血糖的影响。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让患者直观看到血糖波动。经过更改饮食习惯,患者血糖得到进一步理想控制。因此,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全面了解血糖谱,及时发现高血糖和隐匿的低血糖,并有助于寻找血糖波动原因,助力制定更精准的调糖方案。而且,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所处的环境有异,出院后患者血糖波动在所难免,动态血糖监测也有助于出院后诊疗方案调整的过渡,使血糖控制更良好。

诊治建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88.0 mg/g,已大于30.0 mg/g,应诊断糖尿病肾病。在治疗方面,除一线的二甲双胍外,虽胰岛素可作为二线药使用,但患者为代谢综合征,应优选不增加体重的α-糖苷酶抑制剂和DPP-4抑制剂,若二者联合血糖仍控制不佳,再使用胰岛素。患者有喝下午茶习惯,饮食不规律,就更适用口服降糖药,以减少血糖波动。

病例2

动态葡萄糖监测协助T2DM血糖管理达标

病史及基本诊疗情况

湛婉华医师分享了一例长期血糖控制差的T2DM患者应用FGM协助管理血糖达标的体会。

患者男,50岁,反复口干、多饮10余年,双下肢麻木1年。T2DM病史10余年,近3年血糖控制差,应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药治疗,自测空腹血糖多在11 mmol/L以上;近1年出现双下肢麻木,呈手套袜样;1月前烫伤右足,仍见皮损,可见部分结痂和少许渗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检查:BP 172/101 mm Hg,BMI 26.75 kg/m2;空腹血糖13.65 mmol/L,HbA1c8.12%;Cr 122.17 μmol/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56 mg/mmol,血管彩超示颈动脉、下肢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10 g尼龙丝试验阳性。临床诊断为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CKD 3期)、糖尿病足病(Wagner 1级);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FGM解读治疗方案

考虑到该中老年患者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差,已出现多种并发症,给予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入院后采用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4针方案)联合二甲双胍强化降糖治疗,并佩戴FGM监测血糖,辅助进行血糖管理。

第1~8天住院期间,根据FGM每日葡萄糖总结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胰岛素基础和餐前剂量的精细化调整以及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头4天,FGM显示血糖波动较大,后4天血糖控制逐渐平稳(图6)。

图6. 住院期间,根据FGM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第9天患者出院,血糖基本达标。出院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出院后继续佩戴FGM 6天,期间显示血糖有波动,考虑与外出进餐未带口服药有关,对患者加强教育(图7)。

图7. 出院后继续佩戴FGM监测血糖情况

AGP图谱分析,在监测的14天中,总体血糖控制较平稳,早餐后至晚餐前时段血糖偏高,无低血糖发生(图8)。

图8. AGP图谱

葡萄糖波动趋势解析图谱显示,总体血糖波动较小(图9)。

图9. 葡萄糖波动趋势解析图谱

患者经治疗后血糖较平稳,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时间增加,下肢麻木缓解,伤口愈合。1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6.2 mmol/L,BP 122/78 mm Hg,Cr 110 μmol/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22 mg/mmol。

湛医师总结,该例患者既往长期血糖控制差,通过佩戴FGM进行血糖监测,有效协助血糖管理在短期内达标,并在出院后维持良好疗效。

专家点评

姬秋和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该病例为长病程、超重、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差,且已出现多个并发症,之前接受预混胰岛素和3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波动大。入院后在FGM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4针强化治疗,患者血糖在短期内达标。出院时降糖方案改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联口服药。此病例的诊断全面、所给予的综合治疗合理,血糖监测方法应用充分有效,并对FGM的临床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是一个比较好的病例报告。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病例分享,无论是病程长、长期血糖控制差,还是依从性不佳的T2DM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通过佩戴FGM实时和全程监测血糖,均可有效协助精准调糖,实现血糖快速达标,并改善依从性。

第二届AGP\u0026DTx高峰论坛盛启,共话AGP与糖尿病数智化管理新篇章

7月5日,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指导,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中国动态葡萄糖图谱和数字疗法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国AGP&DTx研发中心)主办,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硅基仿生”)、医脉通协办的第二届AGP&DTx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

此次论坛由中国AGP&DTx研发中心发起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邀请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塞尔维亚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内外多位内分泌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莅临现场,共同就新技术应用、AGP与糖尿病数智化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糖尿病诊疗新经验进行探讨,旨在推动糖尿病精准诊疗领域全球化创新与发展,为医疗人员提供糖尿病精准诊疗工具,助力提升糖尿病临床诊疗水平,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体验。

高峰论坛会议现场,国内外专家云集

糖尿病诊疗新技术的盛宴

糖尿病作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全球医疗保障体系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方法往往依赖于患者的自我监测和定期的医疗服务,但这种方式难以实现对血糖水平的精准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系列创新型糖尿病诊疗技术应运而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中国AGP&DTx研发中心发起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宏卫教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Andrej Janež教授、澳大利亚Riverland Mallee Coorong 地区卫生网络医学主任Paul Worley教授以及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医疗城Mohammed Almehthel教授等国内外多位内分泌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共同就AGP与糖尿病数智化管理、人工智能(AI)和数字疗法在糖尿病精准诊疗中的应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参会专家介绍轮播图(排名不分先后)

深圳市龙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志斌在致辞中,强调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作用。他表示,此次高峰论坛意义重大,相信在中国 AGP&DTx研发中心的带领下,深圳将涌现更多如硅基仿生般的创新企业,引领数字疗法、AI等领域突破,共同加速深圳打造世界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的步伐。

深圳市龙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志斌现场致辞

国际糖尿病中心(IDC)Gregg Simonson教授亦发表精彩致辞,从AGP发展路线、AGP应用等方面对AGP临床应用的意义、中国AGP&DTx研发中心以及硅基仿生推进AGP临床应用中这两年取得的成果予以了肯定,并且对AGP中国经验的全球化推广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国际糖尿病中心(IDC)Gregg Simonson教授线上致辞

AGP与糖尿病数智化管理新探索

糖尿病具有控制率低、并发症发病率高的特点,如何实现该病的个性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成为业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CGM以及糖尿病数字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糖尿病的精准管理也迎来了创新时代。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的持续推进,正推动着糖尿病的诊疗和管理向着精准化、智能化快速迈进,大幅度提升了诊疗效率和效果。

在本次会议期间,除“糖尿病数智化”专题访谈外,与会专家还针对AGP共识、7万中国人群的CGM数据、人工胰腺系统、数智化健康管理等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讨,针对糖尿病管理的最新技术进展、如何在实际医疗环境中应用这些技术等展开议题交流,以实现更高效的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数智化”专题访谈

国际AGP&DTx研发联盟成立

为了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促进糖尿病诊疗技术的创新和临床应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AGP临床应用技术在全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中国AGP&DTx研发中心发起人纪立农教授联合来自东欧、中东、澳洲等区域糖尿病领域专家在本次大会上共同发起并成立国际AGP&DTx研发联盟,为共同提升全球糖尿病诊疗水平,探索糖尿病诊疗技术的变革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国际AGP&DTx研发联盟正式成立

此次高峰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个推动糖尿病管理创新实践与国际经验相融合的重要平台,未来,通过这个多方共话的平台,希望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精准诊疗管理经验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助力全球糖尿病数智化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