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伙(我糖尿病人)
31岁小伙糖尿病离世,医生呼吁六种早餐尽量停用,别再贪吃了
小李今年31岁,在朋友眼中他就是个吃货,偏好高热量食物,就连早餐也是汉堡配炸鸡,同事都羡慕他的肠胃好,然而殊不知危险正悄悄靠近。
这天吃完早餐的他正打算开始工作,却不知怎的一个晃神就晕倒在了岗位上,直到同事发现不对劲才把人急忙送去就医。
然而到院后一查,血糖高出正常数倍以上,属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医生紧急展开救治,但最后还是回天乏术,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这个人世。
事后医生叹息:都是吃出来的病,早餐顿顿像他这么吃都是健康大忌!!这又从何说起?
糖尿病其实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和很多疾病一样,它也有发展周期,而且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颋解释这个过程往往会经过3个阶段:
首先是出现胰岛素抵抗,β细胞为了维持正常血糖值会不断刺激胰岛素分泌,这个阶段胰岛β细胞处于代偿期。
其次β细胞开始衰退,因为过度代偿,β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但还能维持部分功能。
最后就是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无法准确响应葡萄糖刺激,面对血糖的异常波动,无法刺激胰岛素分泌维持,从而出现2型糖尿病。
很多人都知道饮食不当是导致血糖飙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早餐,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师郭玉佩总结餐后血糖升高离不开这6个原因:
1、精加工面食摄入量高,比如包子和点心这类面粉制作的食物,不仅易消化还会升糖快。
2、粥也是高升糖早餐,本来大米已经是高升糖食物,加上猛火熬制,淀粉转为糊精,不仅易吸收,还会大大提升血糖指数。
3、缺乏果蔬的早餐,很多国人的早餐基本没有蔬菜,缺乏一定的膳食纤维,又吃升糖快的食物,自然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异常。
4、油脂摄入过多,比如一些煎包,虽然口感更加酥脆可口,但因为加入大量食用油煎制,也会导致热量飙升,不利于血糖控制。
5、糊涂杂面条这类汤面也是很多人喜爱的早餐类型,但这类食物主成分就是汤水 淀粉,都是高升糖因素,也是热量炸弹。
6、馅太碎的包子,馅料细碎减少了咀嚼时间,导致食物快速被吞咽吸收,也会增加血糖不稳定因素。
那么日常想要控制血糖怎么吃才好呢?
专家建议早餐可以增加粗粮占比,比如选择粗粮粉制作的面包;蔬菜馅料尽量不要切碎,减少膳食纤维被过度破坏,从而降低消化速度,让血糖不至于过快提升;另外烹饪过程最好少加水,因为食物中的淀粉颗粒在高温水分多的情况下升糖速率也会提高。
对于血糖本来就控制的不好的人,日常饮食最好选择干硬一点的食物,避免进食后消化过快引起血糖升高。用餐的顺序也有讲究,先菜后肉再主食,这样摄入可以避免主食摄入过多。
早上不仅是一日之始,也是血糖最容易浮动的时候,特别是糖尿病人,郑州西区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李全忠教授提醒晨起后做好“两宜三忌”,更有利于血糖维持。
糖尿病人晨起要做好的两件事:
餐后一小时锻炼:早上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血糖正常,建议每天早上可以进行3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训练,比如健身操、慢跑等,但要注意避免空腹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再进行。
早餐要吃好:要注意的是,早餐饮食结构最好选择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热量的食物,比如粗粮、谷物、果蔬和蛋奶等食物。
糖尿病人晨起的三个禁忌:
不要醒来立刻起床:因为长时间的睡眠导致血液循环还处于较慢的速率,血液粘稠度较高,此时匆忙起床,容易太大导致引起不必要的心血管意外,建议醒来后先舒展一下四肢,帮助血液回流,唤醒身体后再起床。
不要一起床就锻炼:早上空腹运动,容易导致血糖浮动,引发低血糖甚至晕倒等风险,而且早上气温偏低,如果糖尿病人有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因此发病。
不要早上洗澡:早上气温偏低,特别是冬季,如果糖尿病人心血管功能不好,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不利于健康维持。
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的一项关于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有6类人属于糖尿病前期高发人群,分别是:
- 50岁以上中老年者
- 体重超重或者体型肥胖者
- 患有高血压病史
- 长期血脂不正常
- 缺乏运动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其实糖尿病的出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预防血糖升高,尤其是高危人群,养成这5个小习惯很关键:
1、主食“粗”一点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燕建议,预防血糖升高,日常主食选择最好提高粗粮比例,比如面条选全麦的,米饭选糙米,此外增加豆类、薯类食物,也是远离高血糖的关键。
2、怎么吃很关键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其中的观察研究显示,吃饭速度太快也会增加体重、腰围指数,从而影响血糖波动,建议日常饮食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减慢进食速度,进餐顺序可以按照蔬菜-肉类-主食进行。
3、摄入要“从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单忠艳介绍,我国高血糖人群典型特征就是吃的太好,尤其是经济水平提升后,很多人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不懂得节制,导致大量营养食物摄入后,造成营养过剩,血糖升高,所以建议日常摄入学会节俭很重要。
4、学会减压血糖低一点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从压力的角度,发现压力长期得不到排遣的人,体内激素会处于应激状态,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血糖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因此学会减压也很重要。
5、定期动起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陆颖理认为降糖离不开肌肉,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体血糖趋于稳定,其中就有肌肉的降糖作用。
预防血糖上升,避免糖尿病风险,以上这些科学的降糖小习惯一定要重视,别看都是小事,很多疾病都是由小变大,所以日常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参考资料:
[1]《糖尿病人早上做好两件事,晚上不做三件事,血糖一天比一天稳!》.郑州西区中医院.2022-07-31.
[2]《糖友起床有五忌 一分钟锻炼降血糖,简单又实用!》.人民网健康.2018-11-03.
[3]《这6类人更易患糖尿病,要格外关注血糖!》.健康时报.2022-11-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5岁小伙体检查出糖尿病!医生:其实都是吃出来的
小赵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老员工,大学刚毕业就进入这家公司工作,至今也有十来个年头了。35岁的小赵没有别的爱好,就好一口美食,可以说是地道老饕了。
就在今年,小赵升职成为部门经理,他十分高兴,本来打算像平时一样吃一顿大餐庆祝一下,但是想到第二天一早还要去体检,就暂时按捺住了激动地心情,想着体检结束以后再去大吃一顿。谁承想,第二天检查完准备回去,等过几天才会拿到提交报告,却被医生叫住了。
原来医生看到小赵有些肥胖,并且似乎有些疲乏无力,当下上了心,叫住他并让他再做一个血糖检测。结果就是医生担心的那样,小赵的空腹血糖达到9.4mmol/l,确诊患上了2型糖尿病。
事业有成的年轻高管,竟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叹息:这么吃就是“自毁”血管。
这对小赵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刚刚升职的好心情一下烟消云散。医生向小赵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小赵这么年轻就患上糖尿病,全是因为他的那个小爱好。
小赵平时喜欢吃美食,下班之后到处走街串巷寻找美食,尤其是烤肉、火锅、高热量菜式是他的最爱。而这也是引发小赵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了。
医生提示:这些动物肉类食物中饱含脂肪、胆固醇、蛋白质还有可食用酸。这些营养成分是在我们人体所需范围内的,适当摄入是有益的。但是当这些营养成分被过量摄入到人体内时,就会出现有害物质的产生,再加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结果就是诱发糖尿病。
不要以为脂肪只会产生胆固醇,它们出了会堆积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和高血脂外,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甚至加重、加速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都是吃出来的吗?医生:一般有这3个高风险因素。
第一,饮食因素
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糖尿病只跟高糖食物有关。
很明显这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糖尿病和饮食是有多种关联的,比如患者吃过多高热量、高糖分、油腻食物和进食量过大等等,都会导致肥胖出现,而这就是2型糖尿病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遗传倾向,约1/4~1/2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有至少60种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第三,长期久坐不运动
现在社会很多工作都是一坐一天,根本没有时间做运动。看似这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长期不运动就会导致热量消耗减少,脂肪也就更容易堆积、包裹在细胞周围。而这也就导致了细胞会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更易患上糖尿病。

生活中做到这2点,或能恢复健康的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低碳低脂肪饮食,营养均衡
现在糖尿病仍然是2型糖尿病为主,占了所有糖尿病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我国近年来的糖尿病高发和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人只知道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糖,少吃油,其实我们的主食也是糖的一种,在体内会转变成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少吃点主食尤其是精制主食,少吃一些油腻的东西,不但可以减少体重改善肥胖,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很多患者通过控制饮食 增加运动就可以吧血糖控制非常平稳。

2、坚持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对于血糖比较高的人来说,更应该保持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适中的运动。比如:散步,练太极,慢跑等。
运动对于血糖有调节作用,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运动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糖分,帮助控制血糖,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还有益于养护胰岛功能,加强血糖的稳定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爱吃不爱动胖小伙血糖飙升诊断为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为胖小伙制定诊疗方案。
吴萍 摄
“所有指标都正常!”日前,在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两位家长紧紧握着管雅文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一张包括运动、药物、饮食、心理调理的处方伴随儿子小王4个月,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这个Ⅱ型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活力。
■ 不动又爱吃的小伙子血糖飙升
小王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80公斤,而且不爱运动,一年前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当时餐后血糖最高达20mmol/L,开始注射胰岛素。听说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能够减重及逆转Ⅱ型糖尿病,家长决定带他前去试一试。
经初步专科评估,小王可以进行减重及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后,管雅文医生组建了营养师、心肺功能康复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对小王进行全面评估,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营养、运动及心理支持方案。
营养科医师为他制定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及补充微量营养素、纤维素和Ω3鱼油计划;每天有氧运动训练,立式功率车训练和坐式蹬腿训练、坐式躯干稳定训练;出院后坚持游泳和打球及抗阻训练……心肺功能康复师为其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减脂减重处方;糖尿病专科医护在为其进行血糖波动特点、胰岛分泌曲线及并发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并发症处方及健教方案;心理咨询师在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后,定期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动一动便喘气的小伙子逐步变得积极配合,一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开始下降,管雅文医生停用了小王的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三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进一步下降,管医生试着停用口服降糖药,小王的血糖依然平稳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小王再也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王的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已经达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
■ 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管雅文医生介绍,一些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糖尿病专科医护的精准指导下,通过低热量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已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因此医疗费用高昂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这类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先后请各个科室医师会诊,分别开具临床处方,可能导致多重用药、过度医疗且治疗不连续,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管雅文说,现在这类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马上召集多学科医师团队,一起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经讨论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单次住院日及就医费用较以前下降。
■ 独创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糖友们治疗需求的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糖尿病成为临床诊疗趋势。同时,对于糖尿病门诊患者,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多学科医师参与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内分泌科医师收集糖友们在该科糖友群里经常问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召集6至10名糖友到门诊参加糖尿病共享门诊。在90分钟内,多学科医师团队会对糖友们的共性问题统一答疑,也会对某一位糖友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惑,患者从团队就诊中能学到更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患者之间通过“坦诚布公”分享自己治疗疾病的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也互相监督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这样的共享门诊,还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抗病的信心”,一位年轻糖友在诊断后,整天谨小慎微、怨天尤人,在一次共享门诊见到了10年甚至30年的老糖友可以把疾病控制得很好,他向老糖友取经,对治疗糖尿病也慢慢树立了信心。
文/毛茵 吴萍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