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糖尿病(糖尿病人吃英桃行吗)
南召县好汉村:最美好姑娘
决策探索杂志 全媒体记者 刘振伟 通讯员 廖涛 姜纪增 王修文
“孝苍哥,我现在在县城世纪大道与友谊路交叉口的仲景大药房里,这里药品齐全,有你要的柏子养心丸,我给买2盒吧。”“东阳叔,我按照你微信里留言,给你买一盒999感冒颗粒和一盒小柴胡颗粒。”
2月5日中午,南召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晓静在县城人民路步行街社区网格化值班换班吃饭的间隙里,到附近医药超市为留山镇好汉村村民李孝苍、李冬阳代买急需药品。她在医药超市里,一边用手机拍摄药品,一边在微信群发语音,与乡亲沟通着购买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药品。
李晓静在县城医药超市为好汉村乡亲们代购药品。
“五姐,给我买2包口罩吧”,“晓静,给我买2提纸巾。”“晓静,晚上回来,给我家买一袋米。”“给我代买2包板蓝根和一瓶小儿止咳糖浆。”“麻烦你给我买一个小号的尿不湿。”“给我买一盒感冒灵和一盒硝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吧。”
在李晓静手机里的“李氏家族”微信群中里,不时有村民或发微信语音,或文字留言,或发送图片,全都是让帮忙代购生活用品、急需药品的信息。
今年春节前,李晓静和老公带着女儿、儿子回娘家--南召县留山镇好汉村过年。原本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受到干扰。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李晓静在居家过年期间,积极当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员、服务员。“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间必须要挺身而出,尽到党员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李晓静说。
李晓静和女儿正在分拣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乡亲们的需求送给群众。
她及时了解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群防群控工作动态,及时把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公益宣传短片、动漫宣传视频、宣传画、预防手册、科普词条等转发给村里群众,普及科学防治常识,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她利用抖音、微信编写的顺口溜,循循善诱劝告乡亲们不外出,不串门,不走动。“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场里面冲;只要还有一块肉,超市里面不露头。”
她还把南阳市、南召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下发的公告、通告和《致全县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利用微信语音录播后,一段一段发送到“李氏家族”微信群,劝导乡亲们要按照县里政策要求,居家过年不外出,必要外出,必须戴口罩,就是有效保护自己、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她的宣传引导下,好汉村乡亲们都安心居家生活。
这些天,随着疫情防控升级,交通实行管制,客运班车停运,一些群众生活出现无法外出购买生活用品的实际困难。李晓静萌想着利用微信群,为群众及时采购生活用品,让自己多跑腿,为群众解忧愁。
她采取全家总动员,发动上大学的女儿每天在“李氏家族”微信群里收集乡亲们生活购买需求信息,整理成购货清单;她本人利用每天到县城社区值班的机会,在药店、超市采购群众所需的必需品;购物后,她把各类用品、药品购货清单发到微信群里,群众按照购物价格,用微信红包把钱支付给她。各类物品采购回去后,她动员老公骑着三轮摩托车,驮着米面粮油和大包小包的商品,逐家逐户送货门口,挂在乡亲们大门口。
李晓静把从县城购买到的生活用品、药品送到乡亲家里,挂在大门口。
“有事找晓静,晓静来帮忙!”成为好汉村群众流行的口头禅。李晓静对群众的需求,有求必应,热心办理。她用一己之力,护佑村里43家、172口群众生命安全,被乡村们称之为“好汉村最美的好姑娘”。
好汉村群众需要购买口罩,李晓静跑遍县城超市,当前货源奇缺,难以满足群众愿望。李晓静就把自家储备的口罩免费分送群众。村里50多岁的老羊倌李克龙家里饲养一群山羊,每天需要赶着羊群外出,家里没有口罩,心急如焚。李晓静得知后,拿着5个自家备用的口罩,送到村外山坡上。“这些天俺为买口罩犯愁,这次你帮助俺解决大难题,真是咱好汉村的好姑娘!”拿到这些口罩,李克龙既诧异,又激动的。
好汉村村民英子患糖尿病,每天口渴的难受,急需购买消渴丸止渴。她跑到本村及邻村卫生室,都没买到这种药,心里十分郁闷。无奈,石英在微信群里留言,李晓静看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跑到县城一家大医院超市买到这种药,当天晚上10点多,她把药品挂在英子家大门口,英子服用药后,在微信群里连连道谢。
“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是在村里里长大的,乡村们都是我的娘家人,我会想尽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李晓静真诚的说。“我帮助乡亲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群众消除了后顾之忧,大家伙儿安心居家生活,为疫情防控尽一点绵薄之力。”
53岁男子糖尿病离世,医生呼吁三种早餐尽量停用,别再贪吃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老宋今年刚满53岁,本来是个性格开朗、朋友众多的人。早上,图省事,总是吃油条配甜饮料,觉得这样高热量的早餐能让自己有力气工作。
家里人有时提醒他吃得清淡点,他总是一笑了之,说:“就这点小毛病,没啥事儿。”
谁知道有一天,老宋突然在家昏迷不醒,送到医院后查出糖尿病引发了严重的高渗性昏迷,医生说,他的血糖值已经爆表,甚至超出了仪器测量的范围。
家人听了又后悔又害怕,平时看起来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这样?
医生告诉家人,糖尿病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可老宋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他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是不是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又该如何调整饮食习惯,让自己远离糖尿病的威胁呢?
一位53岁的中年男子突然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去世,这不仅是一场家庭悲剧,更是一记关于健康的重锤。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尤其是饮食习惯,竟然能悄无声息地毁掉健康。
这名男子生前的早餐选择与他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背后却藏着高血糖的“致命密码”。
他喜欢吃的早餐是白粥配油条,再加上一杯甜豆浆。这套搭配看似朴实无华,甚至让人觉得亲切,但对于高血糖人群或者有潜在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血糖地雷”。
白粥主要成分是精细米饭,消化后很快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更别提油条,经过高温油炸,含有大量反式脂肪,不仅热量高,还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至于甜豆浆,额外添加的糖分更是让这顿早餐的升糖指数飙升。
不仅如此,他的生活方式也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推手。长期坐办公室的工作让他的日常活动量接近于零,晚饭后几乎不运动,饭后经常躺沙发刷手机、追剧。
身体得不到适当的运动刺激,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导致糖分代谢的效率越来越差。
他之所以最终因高渗性昏迷送医,根源在于长期的高血糖,高血糖对身体的伤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水滴石穿一样,一点点侵蚀着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
当他突然出现头晕、呕吐甚至昏迷时,其实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这场悲剧让人警醒,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或许在短期内看不到显著危害,但它们的影响像一颗埋在土里的地雷,总有一天会爆炸。
没有人能完全避免生活中的意外,但那些可以掌控的部分,比如饮食和生活方式,却是我们保护健康的机会。
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碗里的食物,它不仅决定着一顿的饱腹,更可能左右我们一生的健康轨迹。
每天早上匆匆忙忙随便吃点东西就出门,很多人可能没想过,自己习以为常的早餐竟然是高血糖患者的“隐形杀手”。
看似普通的三种早餐,不仅让人迅速饱腹,还可能在无形中让血糖飙升,悄悄为健康埋下隐患。
白粥是很多人早餐桌上的常客,尤其在南方家庭中更是经典选择。喝粥似乎有一种暖胃、清淡的感觉,特别适合早餐这样轻松的时间段。
然而,白粥的升糖速度却远比想象中要快,因为白米经过长时间熬煮,淀粉已经被分解得很细腻,容易快速被人体吸收并转化为葡萄糖。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一碗白粥可能几分钟内就能让血糖飙升,甚至超过其他高碳水食物。
油炸食品也是早餐中的常见选择,比如油条、煎饼果子,香味扑鼻,满足感十足。油炸食品问题不止是热量高,更重要的是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过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
这些成分不仅会让血糖迅速升高,还可能加剧体内的慢性炎症,影响血管健康,高血糖患者的血管本来就处于“危机模式”,这样的食物无疑是雪上加霜。
甜饮品也在很多人早餐清单中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是商店里买的甜豆浆、奶茶,还是加糖的咖啡,这些看似无害的饮品往往隐藏着惊人的糖分含量。
一杯甜饮品中的糖可能接近每日建议摄入量的上限,尤其是高血糖人群,哪怕只是少量,也会让血糖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这些早餐之所以危险,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会迅速升高血糖,更是因为很多人长期把它们当成理所当然的选择,完全忽视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的早餐应该注重均衡和稳定,而不是让身体被高血糖反复冲击。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早餐中有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不妨从今天开始重新规划。
要想身体健康,早餐怎么吃非常关键,医生提出了五条饮食黄金法则,让你的早餐既满足味蕾,又能帮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早餐一定要控制升糖指数。很多人以为只要吃得少就没问题,但食物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能够让血糖平稳上升,而不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像全谷物类的食物,它们的消化速度慢,能让身体有足够时间处理糖分,避免血糖飙升。
早餐必须均衡搭配营养,仅仅吃一种主食远远不够,早餐应该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这样的组合不仅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还能帮助身体更高效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可以让你一上午都精神饱满,不会出现饥饿或者犯困的情况。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少碰加工食品,市面上很多看似方便的早餐食品,比如含糖的麦片、速溶奶茶或者甜点,其实都隐藏着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
这些成分虽然短时间内能提供热量,但对身体的负担非常大,尤其是高血糖患者,长期食用会让血糖失控。
早餐的量要适中,切勿过饱或过少,早餐吃到七八分饱是个很好的标准,这样既能保证能量供给,又不会给身体造成压力。
喝对饮品同样重要,很多人早餐习惯配上一杯饮品,但选择不当很可能让整顿早餐的努力白费。高糖饮品显然是大忌,无论是含糖豆浆还是果汁,都要尽量避免。
可以选择无糖豆浆、纯牛奶或者白开水,这些饮品既健康又能帮助消化,还不会干扰血糖稳定。
想要吃对早餐,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稍微注意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就能为身体打下健康基础。
糖尿病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也不是什么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别觉得糖尿病是慢性病,不痛不痒就可以不管,它可不是只“偷点糖”那么简单,一旦恶化,带来的并发症能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想要预防糖尿病,生活习惯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工作忙起来,啥都顾不上,吃饭凑合,运动更是懒得动,甚至晚上熬夜追剧、打游戏,一整天下来,除了手指点点鼠标,其他地方都像被封印了一样。
久坐、饮食不规律、高热量摄入,都是把自己往糖尿病的“坑”里推。
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好帮手,别觉得运动是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其实每天快走半小时,或者饭后散步,就是很好的方式。
哪怕平时走楼梯代替电梯,能量消耗也是有效果的,运动不仅能帮助消耗多余的血糖,还能提升身体敏感度,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坚持,把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饮食也需要上点心,不要以为只要不吃甜的就安全了,很多食物“表面清淡”,但里面的“糖分炸弹”比甜品还高,比如那些加了糖的果汁、奶茶,甚至看似健康的早餐麦片。
想健康,就得挑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试试用蒸煮代替油炸,用坚果代替膨化零食,给身体减负,也给健康加分。
好好睡觉是个不起眼但超级重要的事,长期熬夜会让身体的代谢紊乱,直接影响血糖调节。
成年人最好保证7-8小时的睡眠,规律的作息能让内分泌更平衡,对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大有好处,别再想着多刷一集剧、多打两把游戏,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定期体检是了解身体状况的关键,很多人等到身体出问题才想起来去医院,其实等症状出现,可能问题已经不小了。
每年做一次体检,尤其是检查血糖、血脂这些指标,能帮你提早发现潜在风险。
预防糖尿病听起来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调整生活方式,做一个有规划的生活家。与其等问题来敲门,不如早点动起来,为自己多争取几年高质量的日子。
53岁男子因糖尿病离世的案例,它不仅让我们直面糖尿病的危害,也让我们反思日常生活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可能正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健康。
碳酸饮料、暴饮暴食、久坐不动,这些行为表面上是享受生活,实际上却是埋下隐形杀手的种子。
这样的悲剧可以避免,但前提是我们得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别再忽视健康的细节。
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合理饮食、科学管理血糖,才是避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预防糖尿病并不是一件高难度的事,管住嘴、迈开腿、规律作息、定期体检,每一步都是为未来的健康投资。
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但失去却可能在一瞬间,这个悲剧背后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警惕不良饮食习惯,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捍卫生命质量。
参考信息:
71岁大伯高血糖并发症离世,医生呼吁:三种早餐尽量停用,别贪吃
2024-09-28 张医生健康杂谈
29岁小伙糖尿病离世,医生呼吁:这3种早餐尽快停用,别再贪吃了
2023-11-02 39健康网
南召好汉村:最美好姑娘
映象网南阳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通讯员廖涛 姜纪增 王修文)“孝苍哥,我现在在县城世纪大道与友谊路交叉口的仲景大药房里,这里药品齐全,有你要的柏子养心丸,我给买2盒吧。”“东阳叔,我按照你微信里留言,给你买一盒999感冒颗粒和一盒小柴胡颗粒。”
2月5日中午,南召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晓静在县城人民路步行街社区网格化值班换班吃饭的间隙里,到附近医药超市为留山镇好汉村村民李孝苍、李冬阳代买急需药品。她在医药超市里,一边用手机拍摄药品,一边在微信群发语音,与乡亲沟通着购买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药品。
“五姐,给我买2包口罩吧”,“晓静,给我买2提纸巾。”“晓静,晚上回来,给我家买一袋米。”“给我代买2包板蓝根和一瓶小儿止咳糖浆。”“麻烦你给我买一个小号的尿不湿。”“给我买一盒感冒灵和一盒硝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吧。”。。。。。。
在李晓静手机里的“李氏家族”微信群中里,不时有村民或发微信语音,或文字留言,或发送图片,全都是让帮忙代购生活用品、急需药品的信息。
今年春节前,李晓静和老公带着女儿、儿子回娘家--南召县留山镇好汉村过年。原本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受到干扰。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李晓静在居家过年期间,积极当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员、服务员。“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间必须要挺身而出,尽到党员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李晓静说。
她及时了解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群防群控工作动态,及时把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公益宣传短片、动漫宣传视频、宣传画、预防手册、科普词条等转发给村里群众,普及科学防治常识,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她利用抖音、微信编写的顺口溜,循循善诱劝告乡亲们不外出,不串门,不走动。“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场里面冲;只要还有一块肉,超市里面不露头。”
她还把南阳市、南召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连续下发的公告、通告和《致全县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利用微信语音录播后,一段一段发送到“李氏家族”微信群,劝导乡亲们要按照县里政策要求,居家过年不外出,必要外出,必须戴口罩,就是有效保护自己、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她的宣传引导下,好汉村乡亲们都安心居家生活。
这些天,随着疫情防控升级,交通实行管制,客运班车停运,一些群众生活出现无法外出购买生活用品的实际困难。李晓静萌想着利用微信群,为群众及时采购生活用品,让自己多跑腿,为群众解忧愁。
她采取全家总动员,发动上大学的女儿每天在“李氏家族”微信群里收集乡亲们生活购买需求信息,整理成购货清单;她本人利用每天到县城社区值班的机会,在药店、超市采购群众所需的必需品;购物后,她把各类用品、药品购货清单发到微信群里,群众按照购物价格,用微信红包把钱支付给她。各类物品采购回去后,她动员老公骑着三轮摩托车,驮着米面粮油和大包小包的商品,逐家逐户送货门口,挂在乡亲们大门口。
“有事找晓静,晓静来帮忙!”成为好汉村群众流行的口头禅。李晓静对群众的需求,有求必应,热心办理。她用一己之力,护佑村里43家、172口群众生命安全,被乡村们称之为“好汉村最美的好姑娘”。
好汉村群众需要购买口罩,李晓静跑遍县城超市,当前货源奇缺,难以满足群众愿望。李晓静就把自家储备的口罩免费分送群众。村里50多岁的老羊倌李克龙家里饲养一群山羊,每天需要赶着羊群外出,家里没有口罩,心急如焚。李晓静得知后,拿着5个自家备用的口罩,送到村外山坡上。“这些天俺为买口罩犯愁,这次你帮助俺解决大难题,真是咱好汉村的好姑娘!”拿到这些口罩,李克龙既诧异,又激动的。
好汉村村民英子患糖尿病,每天口渴的难受,急需购买消渴丸止渴。她跑到本村及邻村卫生室,都没买到这种药,心里十分郁闷。无奈,石英在微信群里留言,李晓静看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跑到县城一家大医院超市买到这种药,当天晚上10点多,她把药品挂在英子家大门口,英子服用药后,在微信群里连连道谢。
“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是在村里里长大的,乡村们都是我的娘家人,我会想尽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李晓静真诚的说。“我帮助乡亲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群众消除了后顾之忧,大家伙儿安心居家生活,为疫情防控尽一点绵薄之力。”
(映象网南阳新闻热线:0377----60396959,投稿邮箱yxwnypd@126.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