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糖尿病(搭桥糖尿病手术都能吃什么)
糖尿病体外循环搭桥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阜外陈燕燕等研究
阜外医院陈燕燕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心脏停跳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8 mmol/L)可能增加院内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该研究入选 3 387 例行心脏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中 1 638 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
对于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行心脏搭桥术的两类患者,分别根据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严格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 <7.8 mmol/L)、中度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 7.8~9.9 mmol/L)和宽松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10.0 mmol/L)。
研究者发现,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n=1 050)相比,严格控制组(n=100)的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1.4% vs. 9.0%),宽松控制组(n=488)与中度控制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严格控制组的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中度控制组(12.0% vs. 6.8%)。
而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严格控制组(n=104)、中等控制组(n=1 202)与宽松控制组(n=443)的院内全因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相比,严格控制组院内死亡风险(OR=9.98)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风险(OR=2.21)均明显增加。
然而,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中,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院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影响。
作者指出,近年来相关指南及立场文件均推荐,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应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10 mmol/L),但未指明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否应有所不同。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术后早期均会出现血糖升高及波动。
该研究表明, 体外循环存在心脏停跳-复跳的过程,涉及的诸多环节可能影响糖代谢。
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后糖尿病患者如严格控制血糖,术后院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提示这类患者可能更适合采取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7.8~9.9 mmol/L)。
来源: 张东蕊,尤宏钊,张恒,等. 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621-626. DOI: 10.3969/j.issn. 1000-3614.2022.06.009.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选择支架手术还是搭桥手术?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支架还是搭桥?
糖尿病患者血运重建策略到底是放支架还是搭桥?我们是要看长期随访结果的,真实事件的数据体现出来就是搭桥远的效果比支架更好。
原因在于哪里?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是多节段弥漫的,有的时候会需要用多个支架,或者血管本身就比较细,这样支架本身也有一定的再狭窄率,支架放的越多再狭窄率就越高,相对来讲可能就更适合搭桥。
你听说过冠脉搭桥术吗?
冠脉搭桥术,其标准名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搭桥术”。
顾名思义,是取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在主动脉根部及堵塞的冠状动脉远端建立一条血管通路,让心脏搏出的血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流向因引起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远端而到达缺血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肌的供氧。
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冠脉搭桥术是最完全和持久的治疗手段,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美国明星施瓦辛格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世界名人都曾经接受过心脏搭桥手术。
1. 怎么搭桥?冠脉搭桥术目前主要有二种手术形式,即通过开胸或胸腔镜微创方法将自身的动脉或静脉血管连接主动脉根部与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
手术过程也有需要或不需要体外循环2种选择,所谓体外循环是指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
传统的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3-4小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的病人可以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手术,有着损伤轻、术后恢复快优势。
至于选择何种方式,要取决于患者的基本条件、血管的病变情况以及相应的设备、术者的能力等。
2.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搭桥?许多病人会问,现在支架使用很普遍了,为什么还要搭桥呢?
其实,搭桥手术尽管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但与支架相比也有总体优势,尤其是改善远期预后。
比较适合做搭桥手术的患者主要包括:左主干病变,即主要供应心脏血液的左侧冠状动脉存在起始部位的狭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需要植入3个以上的支架;心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同时需要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不适宜心脏介入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等等。
3. 搭桥以后要注意些什么?我们知道,就算是再完美的“新桥”,若不注意“桥梁维护”,任由“三高”肆意形成“泥石流”冲击 “新桥”,在手术后的数月到数年,原来冠脉病变和桥血管会再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闭塞,会导致缺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因此,对于搭桥术后的患者,仍然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规范的药物治疗。
a、戒烟:吸烟可以增加肺炎的发生以及深部胸骨切口感染风险,加快桥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从而加大需要再次接受冠脉血运重建的比例。
b、对于搭桥术后患者,务必保持理想体重,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搭桥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c、规范、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搭桥术后的患者的康复。从最初5~10 分钟的适应性运动,逐渐过渡到30分钟左右有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并可增加一些上下肢体活动,一些中国传统的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也有益于心脏的康复。对于某些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运动。
d、规范的药物治疗必不可少,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必须长期甚至终生服用。
总之,冠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常用手段之一,且有其自身优势。通过对冠脉搭桥术的了解,有助于增长对冠心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也可避免对于手术的心理恐惧和认识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