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泡糖尿病(糖尿病泡沫)
“糖爷爷”趟水买菜脚起水泡流脓
武汉晚报讯 冒雨出门买菜趟了水,第二天脚上冒出一个小水泡,几天后溃烂流脓。7月21日,眼瞅着溃烂面越来越大的李大伯赶到医院看诊,才知是糖尿病足引起的。武汉市东湖医院医生管雅文指出,近段时间雨水不断,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足部起泡溃烂前来就诊,大多都是趟水后所致。她提醒市民,雨天出门最好穿套鞋,尤其是糖友更要注意。
70岁的李大伯患糖尿病多年,一周前冒雨出门买菜时趟了水,回家鞋袜都湿透了。第二天,李大伯发现右脚上起了个小水泡,不疼不痒他也没在意。21日一早,他发现水泡破了开始溃烂流脓,这才赶紧跑到医院看诊,管雅文仔细检查后告诉他已患上了糖尿病足。管雅文介绍,糖尿病人的血管、神经长期泡在“高糖”血液里,会出现感觉异常,对冷热疼痛刺激都变得不敏感,无法及时发现皮肤损伤。雨水浑浊,细菌滋生,高血糖状态下很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引起糜烂。管雅文提醒糖友,下雨天如必须出门,一定要穿上雨鞋和袜子。外出归来及时更换鞋袜,用温水洗干净脚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里要保持清洁干燥。
刘璇 喻茜 吴萍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发生水疱?应该如何处理?
水疱,是指高出皮肤的疱疹,里面含有液体。水疱的形成,大多是炎症反应的结果,比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变态反应等引起。普通百姓,在发生水疱的时候,往往喜欢用针刺破,放出水疱里的液体,等待结痂愈合。但是,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血糖异常的人身上,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有些糖尿病患者,会莫名其妙地起水疱,这些水疱通常出现在四肢远端,比如脚、小腿、手背、前臂等部位,水疱会不间断地出现,又很快消失。水疱体积不大,直径在0.5厘米左右,里面含有浆液。这些水疱如果破溃之后形成感染,就会导致久治不愈的慢性伤口。
糖尿病患者发生水疱的现象,最早在1930年被克莱默大夫描述;1967年卡特威尔等人,正式将这种特别的病症,命名为糖尿病性水疱病。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糖尿病对皮肤造成的特异性改变,其发生率约为10%到37%,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主要见于老年、病程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对紫外线敏感的糖尿病患者中。
糖尿病性水疱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现在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是主要原因。高血糖时,细胞肌醇代谢异常,山梨醇代谢活跃,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强,神经缺乏营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表皮细胞溶解性坏死,导致皮肤结构改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时,钙、镁等离子平衡失调,使皮肤结构脆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水疱的生理因素。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微血管病变是发病基础。因此,可以将水疱视为糖尿病带来微血管损伤的标志。通过观察也发现,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血液循环较差、白色念珠菌感染、肢体伤害或刺激等,都会促进水疱的进展。
糖尿病性水疱病的特点是,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长的人更易发生,同时,可能还伴有其他并发症;水疱发生的时候,血糖及尿糖都有明显增高,病情表现加重;水疱多数是突然发生,常见于脚趾或手背,反复出现,形状与烫伤水疱类似,大小不等,水疱透明,张力较大,内含清亮液体,水疱周围没有炎性红晕。水疱发生后,如果没有感染,会在2到5周内自愈;如果造成感染,就可能长期不愈。水疱合并感染,愈合后会留下瘢痕或色素斑。少数水疱也可以发展为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或糖尿病性坏疽。
应对糖尿病性水疱病,关键措施是积极控制血糖及并发症。在日常生活在中,要加强皮肤,特别是足部的护理,每天进行清洁和检查,注意穿着合适的鞋袜;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手、脚等局部按摩;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红外线设备取暖;注意减少局部皮肤的受压和磨损。如果出现水疱,千万不要自行刺破处理,应该及时就医,以减少感染风险。如果水疱破溃,应到正规医疗机构换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要改善营养状况。需要提醒的是,水疱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必要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让血糖水平达标。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早班车# #清云计划#
享生活|糖友身上起水疱,或是营养不良!科学补养很重要
指导专家
袁慧娟 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由于种种原因,糖友容易发生皮肤疾病,可是你见过糖友皮肤上起水疱吗?
糖尿病水疱是糖尿病特异性皮肤并发症。这可是大问题,不容小觑,下面小编就给您详细解读~~
多突发,看症状
水疱大多突然发生,形态酷似烧伤性水疱,疱壁菲薄、透明,边界清楚,周围无炎症性红晕,疱内有清亮的浆液,直径约0.5~1厘米。最大的水疱直径可达3厘米,但很少见。水疱的数目不等,一般为数个,个别达数十个。
糖尿病水疱主要见于四肢远端,如足、踝、腕等部位,少数发生于胸腹部,糖友出现上述特点水疱,要虑及糖尿病水疱,查找原因和及时处理。
找原因,定食疗
糖尿病水疱通常与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及全身营养状况差有关。
因此,一方面要重视血糖监测,适当调整药物以更好控制血糖,从根本上避免水疱发生。
另一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在适当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多食新鲜蔬菜,每日不少于400克,适当选用牛奶、禽蛋等优质蛋白质,建议每日喝350ml左右的牛奶,吃1个鸡蛋。
看大小,定治疗
水疱直径在1厘米之内,不需要作特殊处理,加强局部护理,避免受压及损伤,约在5~7天内可自愈。
如果水疱大,可先用0.25%碘酒消毒疱壁表面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针管抽取疱液,然后用无菌干纱布加压固定,防止感染及损伤,一般在7~10天内愈合,水疱愈合后不会形成瘢痕,预后良好。
注意:糖友也不能大意,如果处理水疱后几天仍不见好,一定要及时就诊,明确告知医生病情。
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健康时报网2017年08月28日《糖友起水疱很突然》
本期编辑:小超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搜索、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糖来糖往”(jksb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