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忠告(请问糖尿病患者)
「辟谣」医生忠告:糖尿病饮食的4个“雷区”,千万别再踩了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重要的一环,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然而有一部分人对糖尿病饮食存在极深的误解,甚至认为只要服用降糖药,就无须控制饮食,照样胡吃海喝。诸如此类的错误认知不仅让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可能加重糖尿病病情。
2010年出版的《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能量细化、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3个原则。
糖尿病的4大饮食误区误区1:饮食治疗就是饥饿或全素食治疗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但饮食疗法不等于饥饿疗法、全素食疗法。如果一味节食或素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自身脂肪及蛋白质过量分解供能,会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此外容易发生低血糖、饥饿性酮症,还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波动大,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
误区2:无糖食品可随便吃
很多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不吃甜的食物就可以了,而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面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要控制。但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也是用米、面和油等加工而成,同样可以导致血糖升高。提倡糖尿病患者应正确地看待无糖食品,如在因进食量少而感觉饥饿时,可在两餐之间进食少量无糖面包或饼干,但应计算在每日总能量的摄入中。
误区3:糖尿病禁食水果
水果糖分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事实上,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为主,果糖的代谢不依赖胰岛素。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对健康有益,可以延缓血糖的吸收,避免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良好且稳定,可以吃水果,但要注意水果的种类、进食的时间及摄入量。
误区4:用了降糖药,不需要控制饮食
另外,对于降糖药或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抵消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不控制饮食等说法,都是不正确的。高糖饮食、摄入过多、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B细胞的负担,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从而使病情进展,出现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越用越大、血糖难以控制的情况,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因此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加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
糖尿病患者不要完全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日常饮食管理。医学上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做好自我监测。另外,接受正确的糖尿病教育和饮食知识,避免听信民间“谣言”,以科学的目光看待病情,保持健康的心态,也是稳定血糖的重要措施。
#家庭医生超能团# ##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 #青云计划#
给广大糖尿病患者的两点忠告,再不知道就晚了
很多糖友认为糖尿病是吃出来的,血糖高是因为吃得多,少吃点儿血糖自然就下来了,因此就采用「饥饿疗法」来降糖。
50岁的姚阿姨体检时发现血糖高,经过反复检查被确诊为轻度糖尿病。
姚阿姨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锻炼、控制饮食。听说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她就经常不吃米饭,因为怕水果里的糖分超标也不怎么吃水果。
后来,姚阿姨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体重虽然下降了,但经常感觉疲乏无力。
显然,姚阿姨进入了节食过度的误区。
很多糖友在咨询时会问医生什么东西不能吃,而不关心什么能吃、怎么吃。
像姚阿姨这样只吃蛋白质和蔬菜,不吃碳水化合物和水果是很危险的。因为机体需要能量,能量不足时会消耗脂肪和蛋白质,产生大量酸性酮体物质,容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过度节食还会导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轻则疲乏无力,重则引起营养缺乏征。
祝博士提示正确的饮食方法应该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 每天食用碳水化合物要占总热量的55%~60%;
- 脂肪不超过总热量的30%;
- 蛋白质应占10%~20%;
- 多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血糖升高,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饥饿感,如燕麦、荞麦、蔬菜的茎叶、水果等。
70岁的张大爷身患2型糖尿病多年,为了减肥和控制血糖,每天都逼着自己完成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持续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
随着年龄的增加,张大爷越来越感觉到这么大的运动负荷让自己很疲乏,但为了控制血糖他一再坚持。
在一次爬山返回途中,张大爷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急救。
有很多糖友经常误闯运动禁区,非但起不了治疗作用,还可能伤害身体,比如软组织和关节损伤、视网膜出血;有的甚至引起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
祝博士提示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益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是否适合做运动,做什么运动、每次运动多久,应该听取专业医生的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锻炼半小时左右,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适宜的运动,锻炼时注意监测自己的心率,或者以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 不要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尤其不宜空腹锻炼,以免诱发低血糖。
综合来说,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治疗,但凡事均要有「度」。过度降糖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反而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加重病情。
广大糖友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正确使用药物,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牢记12条忠告 一生远离糖尿病
2014年11月14日是第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据国际糖尿病协会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0月全世界共有糖尿病患者已达到了2.85亿,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中国糖尿病患者也在30年内翻了两番,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原因何在?美国《预防》杂志最近一篇文章指出,这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实,只要做到以下12点,你的一生就会远离糖尿病。
1、减轻5%的体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2、吃肉前喝两勺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3、每天走路35分钟。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是糖尿病危险降低80%。
4、买食物选择高纤维品种。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5、多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
6、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肠要少吃。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德国科学家发现,肉桂有助降血脂,进而防止血糖升高危险。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冲水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10、睡眠在6~8小时之间。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11、不要独居。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年过45岁多关注血糖。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刘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