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GIA(糖尿病gi值食物表)
- 1、到底什么是lgA肾病?一个人一生中招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 2、糖尿病肾病验案举例
- 3、到底有哪些肾病不好治?\u0026#34;不好治\u0026#34;并非\u0026#34;治不好\u0026#34;,治疗的关键看这2点!
到底什么是lgA肾病?一个人一生中招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都不清楚的lgA到底是什么?其实lgA的全称也叫做免疫球蛋白A,它的本质其实是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一种保护蛋白。
像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粘膜组织就很容易被细菌、病毒侵扰,此时这些粘膜组织就会产生免疫球蛋白A来保护机体,起到抗菌、抗毒、抗病毒的一系列作用。
免疫球蛋白A的存在其实初衷是好的,但是它有时候也会好心办坏事。
本来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A有时候会因为个人遗传的差异产生“畸形”的免疫球蛋白A,例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这些感染会导致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存在一种半乳糖缺陷,这种缺陷的免疫球蛋白就会被机体判定为外来的侵略者,于是负责清理外来物的其他保护性抗体就会聚集在这个畸形的免疫球蛋白A之上,形成了肾炎的前体物免疫复合物。免疫球复合物会沉积在肾脏之中,随后这些复合物就会招蜂引蝶引起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肾脏肾小球的损伤,导致血液、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进入尿液,于是一些列的血尿、蛋白尿事件就会发生了。
lgA(免疫球蛋白A)肾炎发生机制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明明患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消化道感染有时候就莫名其妙血尿的原因所在。归根结底是因为畸形免疫球蛋白A的产生引发机体免疫组织误伤的结果,也叫做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患者多见于临床上的扁桃体感染和咽喉部感染患者。
IgA 肾病有多常见? 谁更容易得病?既然如此是不是每次伤风感冒都会有肾炎发生的风险?lgA肾病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并驾齐驱是最常见的3大肾病,但免疫球蛋白A肾病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后两者不同的是lgA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的年龄阶段,且最主要的是影响20至40岁的年轻人。并且接近20%-40% 的lgA患者会在发病的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虽然lgA肾病在肾脏疾病中很常见,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它和普通的感染区分开来,并不代表每次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的感染就会引发lgA肾病。
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肾病研究所、中国卫生部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病防治北京大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结论如果lgA肾病真的要发生至少要满足以下几种情况:
- 1、特定的病原体
- 2、黏膜感染的慢性和持续暴露
- 3、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
1、特定的病原体:并不是所有的粘膜感染都会引发lgA的异常,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当感染包括人类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的时候,患病的几率是最大的。主要是因为这些病原体很容易与肾脏亲和,他们的存在会促使粘膜中的免疫球蛋白A发生缺陷化的转变,最终导致肾脏的损伤。
2、黏膜感染的慢性和持续暴露:正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A的产生在粘膜中是维持稳定的,也是有效防护感染的重要防线。但是如果粘膜的感染持续广泛的存在,免疫球蛋白A也就会持续的或者过量的产生,这就很可能存在半乳糖缺失的lgA出现。 扁桃体感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患有肾炎的患者如果将持续感染的扁桃体切除以后,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血尿会减轻很多,而且肾功能也会逐渐恢复。
3、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肠道内存在和谐相处的肠道微生物,他们的存在会平衡我们的免疫反应。如果存在肠道细菌感染或者病毒入侵,屏障被破坏后,就会引发肠道发炎。为了平衡炎症对机体的损伤,其后果就很有可能导致免疫细胞过度的产生免疫球蛋白A,这个时候引发缺陷的lgA几率就大大增加,增大肾炎的发生。
所以特定的病菌感染、持续的粘膜感染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lgA产生的重要病因,并非随便一个粘膜感染就会引发肾病的哟。
那么到底如何治疗lgA肾病呢?很遗憾到目前为止针对IgA 肾病的治疗依然没有特效药,如果肾脏受到损伤就意味着无法修复,因此预防或延缓终末期肾病是 IgA 肾病治疗的最终目标和手段。
因此延缓肾脏的进一步恶化是lgA患者首先需要明确的事情,而缓解肾脏进一步的恶化一般需要降压、减缓感染、提高免疫能力。
1、尽可能地保持血压稳定:因此高血压患者就需要额外注意,想方设法地降低血压值正常水准,高血压的存在会加重肾脏的压力,很容易引发肾血管缺血加重肾脏损伤。在临床中两种类型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已被证明对减缓肾病进展有效。许多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控制血压。一个人可能还需要 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其他降压药物。
2、改善感染状况:对于lgA肾病患者持续感染的扁桃体,临床上存在切扁桃体根除炎症的操作,这种情况有助于机体炎症的发生,避免了过多lgA缺陷蛋白的产生也就缓解了免疫系统对肾脏的压力。但是这种情况需要严格的医学评估,需要慎重。除此以外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例如常见的皮质类固醇,比如强的松与环磷酰胺。
3、控制蛋白的摄入:如果存在蛋白尿医生或许会建议肾病患者适量或减少蛋白质摄入量,虽然减少饮食中蛋白质摄入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但是低蛋白的摄入有利于肾脏的保护,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蛋白尿切不可以认为是蛋白质流失而过度补充蛋白,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引发肾脏过度衰竭。正确的做法是饮食上控制蛋白摄入,确保能量充足的同时通过补充氨基酸的形式扭转蛋白质的低摄入避免营养不良。
当然这些建议还只是临床治疗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情况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家评估,因此以上的科普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并不具备任何的诊疗意见,重点在于给大家讲解什么叫做lgA,lgA肾病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面对lgA肾病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部分参考文献:
1、He JW, Zhou XJ, Lv JC, Zhang H. Perspectives on how mucosal immune responses, infections and gut microbiome shape IgA nephropathy and future therapies. (翻译:何家伟,周旭杰,黏膜免疫反应、感染和肠道微生物对 IgA 肾病的影响及未来治疗展望[J]治疗与诊断学 2020)
2、Schena FP, Nistor I. Epidemiology of IgA Nephropathy: A Global Perspective. Semin Nephrol. 2018( 翻译:Schena FP,Nistor i. 《 IgA 肾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视角》 ,肾脏病学,2018;)
3、Perse M, Veceric-Haler Z. The Role of Ig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gA Nephropathy. Int J Mol Sci. 2019;20:6199(翻译:Perse m,Veceric-Haler z. 免疫球蛋白 a 在 IgA 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9; 20:6199)
糖尿病肾病验案举例
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而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患病人数世界第一。
无论是患上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的损害,目前在我国已成为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其发病与糖代谢异常、细胞因子作用、肾脏血流的改变、合并高血压、心衰、遗传等因素相关,最终形成肾小球硬化,若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膀胱排尿障碍,引发感染或尿路梗阻,则更快进入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比较惋惜的是,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只有在体检时才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是肾功能不全多年而不自觉,当有明显症状时,其实肾衰早已形成,进入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往往病情进展加快,治疗难度也大,相当多的病例会很快进入透析,令人后悔不已。
因此,西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开设了糖尿病肾病专病门诊,以期尽早发现,及时诊治,控制病情,延缓发展,避免进入肾透析。肾病科在长期防治糖尿病肾病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完成了常见中医证候分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肾病科诊疗的优势病种。特举案例如下:
01
患者康某某,因乏力胸闷恶心,右侧肢体障碍在外院经查诊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急性脑梗死,拟血液透析治疗而难以接受,为寻求中医治疗转来我院,证见:面色晦滞,乏力胸闷,恶心呕吐,口中浊味,语言不利,肢体不遂,舌红苔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Ⅴ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高血压3级,极高危,急性脑梗死
中医诊断:慢性肾衰,中焦湿热型
治则:利湿泄浊,和胃止呕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治疗前:
治疗后:
按:患者青年男性,因不适感较少而忽视治疗和复查,虽然病史较短,但已进入糖尿病肾病Ⅴ期,直至透析前才出现明显症状。经治疗中医治疗9个月,肾功能好转,中风后遗症也明显改善,目前仍在保守治疗。
02
杨某,男,58岁,因血糖升高10年,双下肢浮肿1月就诊,服用厄贝沙坦,达格列净,非奈利酮治疗,效欠佳而转来我院,证见:神疲乏力,双下肢浮肿,尿中多沫,舌淡红苔白,脉滑。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Ⅳ期,高血压3级,极高危
中医诊断:下消,气阴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阴
处方:参芪地黄汤加减
治疗前:
治疗后:
按:患者糖尿病肾病Ⅳ期,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西医治疗主要是“黄金三角”,即ARB、SGLT2、非奈利酮这三类药,即便血糖不高,血压不高,水肿不显也可应用,机理主要是抑制RASS系统,降低肾小球三高状态,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衰进展。但患者服用后疗效不理想,后经中医治疗半年,双下肢浮肿消失,尿蛋白减少,肾功能稳定,可见糖尿病肾病是比较难治的。
03
陈某某,男,82岁,因血糖升高20年,乏力浮肿半年就诊,证见:乏力腰困,畏寒肢冷,双下肢浮肿,夜尿频数,舌淡暗苔白,脉沉。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Ⅴ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
中医诊断:下消,阴阳两虚型
治则:温阳益肾
处方:肾气丸加减
治疗前:
治疗后:
按:患者服诺欣妥出现高钾血症故停用,经中医辨证治疗尿蛋白减少,肾功能好转,暂时避免了透析,现仍在保守治疗。据我科经验总结,老年患者反而相对好控制些。
04
孟某某,男,56岁,因血糖升高9年,浮肿尿少半年就诊,证见: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双下肢重度度浮肿,尿量减少,舌淡暗苔白,脉沉。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Ⅴ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
按: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水肿、心衰、尿少,经大量利尿剂治疗无效,而且多次出现高钾血症,故已没有保守治疗机会,血肌酐虽不是很高,但也只能肾替代治疗了。
05
张某某,女,22岁,因血糖升高伴尿检异常1年就诊,服用厄贝沙坦,达格列净,非奈利酮治疗,效欠佳而转来我科,尿检如下:
入院后,完善检查,予肾活检,报告如下:
按:虽然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时已出现糖尿病肾病,首先考虑是糖尿病肾病,但本例患者病史短而就有中到大量的蛋白尿,伴镜下血尿,故应该行肾活检以确诊,结果是糖尿病合并IgA肾病,治疗方案就与糖尿病肾病不同。故如果糖尿病伴蛋白尿,临床诊断不确定时,就要依据肾活检来鉴别诊断,从而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难度。重在预防和普查,以尽早发现和治疗。据统计,糖尿病肾病知晓率不足10%,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做过尿检,对有没有肾脏问题更是一无所知。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尿液十三项、尿微量蛋白系列、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如有异常应立即精准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给肾脏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并力争把病情控制在Ⅳ期以内,避免透析。
期望通过上述健康宣教,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善预后。
到底有哪些肾病不好治?\u0026#34;不好治\u0026#34;并非\u0026#34;治不好\u0026#34;,治疗的关键看这2点!
原创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肾病种类有很多,有的是原发性的,如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包括膜性肾病与微小病变肾病)、隐匿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及急进性肾炎等,有的是继发性的,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小血管炎肾损害及高血压肾病等。至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及尿毒症等都是由上述疾病逐渐发展而来,属于肾病的相对严重阶段。
那么,到底有哪些肾病“不好治”?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好直接回答,原因就在于任何一种肾病都可以很好治,也可以很难治,关键还是要结合具体患者。比如就说最最常见的感冒吧,可以说感冒很好治,因为感冒大多可以自愈或治愈。然而,极少部分感冒也可以病情很重或很难治,因为感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肾炎、肺炎及脑炎等严重情况,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对于肾脏疾病来说,绝大多数肾病并不难治,或者说预后很好,但并非人们所说的根治就是治好。少部分肾脏疾病确实“不好治”,可“不好治”的肾病并非是哪一种肾病,而是上述各种肾脏疾病中都可能有难治的。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好治的,也有难治的;膜性肾病有好治的,也有难治的,尤其是膜性肾病3-4期;IgA肾病有好治的,也有难治的,尤其是肾功能已经受损的4-5级IgA肾病;狼疮性肾炎有好治的,也有难治的,尤其是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病理类型Ⅳ型或Ⅲ Ⅳ型或Ⅳ Ⅴ型或合并有新月体的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有好治的,也有难治的,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或合并有水肿或肾功能已经受损的糖尿病肾病Ⅴ期患者。
“不好治”的肾病就代表一定“治不好”吗?当然不是,肾病“不好治”并不代表“治不好”,同样可治好或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治疗的关键是如下这2点。
1.治疗一定要规范
包括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的治疗都应该规范,这一点大家或许都了解或接受。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好规范治疗,有的是医院或医生的问题,有的则是患者或其家人的问题。比如膜性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应该首选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为主,可是由于患者本人非常抵触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导致的各种副作用,而坚决拒绝使用这类药物,导致病情被延误、或加重或难治,最后变得不好治。
2.治疗要有足够耐心
关于使用药物治疗肾病的时间长短的问题,也存在医生与患者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比如,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足量激素的使用时间通常需6-8周,少则也要4-6周,有的甚至达8周以上。可有的是医生缺乏耐心或技术有限,有的是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或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等等或许还可能有其它原因,导致激素使用时间过短而看不到疗效。肾病综合征激素仅使用2-3周时间,患者就不耐烦了,要求医生更换治疗方案,最终肾病变得不好治。
再比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不同免疫抑制剂的起效时间都不一样:起效时间短的,如雷公藤与他克莫司等需2-4周以上;起效时间中等的,如来氟米特需4-6周以上;而起效时间长的,如吗替麦考酚酯则需2-3个月以上。
再比如,使用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治肾病降蛋白的起效时间则更长。如若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只服用一两个月时间,大多看不到明显效果,只有服用时间达2-3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而且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因此,不管使用何种药物及治疗何种肾病,只有掌握了药理特点与肾病特征,同时必须有足够耐心,才可能有好的治疗效果。有耐心了,就算是不好治的肾病也可能治好。
最后总结一下,每一种肾病都可以很好治,也可以很难治,这就需要结合到具体病人。如果不谈具体病人谈治疗都是空谈,且是不负责的。另外,就算是“不好治”肾病,也并不代表“治不好”,治疗的关键是这2点:一治疗是否规范,二是否有足够耐心。
文章来源于《肾为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