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末梢糖尿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糖友管家 0
文章目录:

末梢神经炎痛苦多,糖尿病人要警惕

10%糖友确诊时已患末梢神经炎

一般认为糖尿病时间久了才会得并发症,至少是发现糖尿病后才会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实有超过10%的人在确诊糖尿病之初就查出了末梢神经系统病变。

末梢神经炎发病隐匿,早期往往被忽视,可此时恰是受损神经有恢复可能的时期;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末梢神经炎病变程度将越来越重,症状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说是让糖友痛不欲生,它也是糖尿病患者糖足截肢主要原因。所以,刚得糖尿病就要有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意识。

末梢神经炎的特点

1、早期常见症状

肢体末端麻木、针扎样的感觉、烧灼感、发凉等,或者总感觉有虫子在爬行而倍感不适。这些表现一般是对称性、随着病情的发展范围会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重。

比如,有的人被褥接触皮肤时有刺痛感,比如从脚趾往上逐渐往上发展,出现袜套样感觉,甚至有很多糖尿病人对疼痛的感觉会丧失,即便扎破了皮肤也毫无知觉,尤其是下肢。因为我们的脚是用来走路的,受损的机率最大。

比如:有的患者会因为感觉会迟钝,走路时脚底扎个钉子都没感觉;还比如,有的患者洗脚总感觉不到水温,加热水,把脚烫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足部伤口不愈合,形成溃疡等,很可能导致了糖尿病足截肢的发生。全世界每20秒就有一位糖尿病人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脚,这可真不是吓唬你。

2、发病隐匿,知晓率低、诊断率低

大约40%的患者无症状,一半的轻中度糖友末梢神经炎,由于无自觉症状被漏诊,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研究显示,糖尿病末梢神经损伤早期可再生修复,当然这和损伤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异,我们案例中的这位患者,由于糖尿病时间短、发现早、治疗及时,神经损伤也属于急性损伤。

经过治疗后,症状都消失了,但是,对于时间久的慢性神经系统病变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即便是神经能修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应花更多的精力在预防和定期检查上!

如何早发现?

1、每年做一次检查

1)感觉功能评价:温度、触觉、压力、痛觉、振动觉、踝反射等

2)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可发现无症状神经损害,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可以检查到。主要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其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更早、更敏感。

3)角膜激光共聚焦检查:可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研究资料显示测定角膜神经纤维的密度、长度以及迂曲度改变与下肢周围病变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它是一项非常有用的非创伤性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的检查方法。

4)皮肤活检:针对小神经纤维检查,量化表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可以评价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远端神经纤维异常,,并有量化观察指标,但是它有创伤性。

2、要有检查双脚的意识

平时关注身体的小变化,尤其是有没有手脚麻木,冰凉,有没有针刺感、烧灼感、蚁走感、腿毛减少等。

3、自测神经系统病变小窍门

1)触觉

用棉花捻成捻儿轻划足底、足背、小腿皮肤,看自己是否可感觉到,感觉不到就是异常了,还可以用大头针的钝端或者牙签触足底、足背或小腿,体会各处感觉是否一致,如果远端感觉轻于近端,说明可能有末梢神经炎。

2)温度感觉

可用冰凉的金属体触碰足部皮肤,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感到冰凉,用37℃左右的温水浸泡双手、双脚,看是否感觉到温热。平时洗澡时,是否能清楚感知水温的变化等。

如何预防?

1、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再提醒一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恢复和预防,不能只盯着降血糖,忽视了生活方式的管理,其他指标的控制、改善人体免疫力,调节微循环等本源性问题。这也是现行大多数降糖药物无法阻止并发症出现的根本原因,当然,对血糖也不管不顾就更不对。

2、忌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辣椒、姜、蒜等),这些刺激性的东西会加重神经损伤。

3、痛觉触觉减退者,自我保护至关重要:

1)洗脚要注意水温(37-40度),泡脚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搓脚时用力过猛,擦脚巾也要柔软、吸水,脚趾缝也要擦干;洗脚后最好涂润足霜。

2)不要接触电暖气、热水袋等取暖设备,避免烫伤脚,每年冬季都会遇到,糖友因为取暖不当导致烫伤,伤口不愈合的情况。

3)2周修剪一次指甲,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

4)买合适鞋袜、鞋垫,买鞋子要买大一号,鞋底要厚软透气,不要尖头鞋、人字拖,洞洞鞋等,鞋垫可以购买3D打印的鞋垫;袜子要宽松,不穿收口袜、尼龙袜等,穿鞋子前一定要清理干净里面的残渣,更不能赤脚走路;

5)注意足部保温,经常进行足部按摩,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6)脚部出现水泡、脚气、鸡眼、老茧等不要自行处理,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7)戒烟,吸烟容易引起下肢血管的病变,会加重伤口不愈合。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概念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亦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叫正、疽、白、干,多半的病人都会表现出冷、酸、胀、麻的,皮肤肢体的异样感觉,比方感觉到像蚂蚁一样的爬,像火烧火燎的疼痛或者是凉,甚至到了严重的阶段,肢体的感觉就会异常,会很难得感觉一些细小的刺激或对温度的变化,甚至感到皮肤出现溃破、溃烂等情况。一般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相互支配、相互影响,常同时并发,故应综合治疗,其具体治疗如下:

1.首先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2、外周血管循环差,需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3、发生动脉硬化时,应使用降脂药;4、神经支配血管较差时,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5、要适当地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西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扩血管药物:

(1)酚妥拉明,它能够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主要用于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血栓性脉管炎等。

(2)苯丙酚氨,它对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作用较好,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最强,因此在治疗末梢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前列腺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前列腺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是临床和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口服扩血管药物。在扩张血管药物作用之外,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成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1)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屈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身体淤血内阻,气滞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的头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气滞血瘀,心肌供血不良以及皮下血液循环不良,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另外,三七片、丹参片也有效。

足底藏针两月不知!糖尿病足要当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卢从斌 胡颖仪
图/医院提供

一根缝衣针,藏在足底2个月,竟不被患者所知,直至引起溃烂病变,才知原来是糖尿病足惹的祸……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若不科学控制,一不小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找上门来,则会严重影响生活。

足底藏着的一根缝衣针!糖尿病足埋隐患

40多岁的蔡叔(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仗着年轻平时从不测血糖,也不做定期检查。2月初蔡叔出现了双下肢麻木的症状,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因为害怕疫情,蔡叔躲在家里不敢去医院看病。一个多月后,蔡叔突然觉得足底有点痛,过了三天,足底开始出血,紧接着慢慢溃烂了。

此时,蔡叔的视力也出现了病变,已经看不清溃烂的程度,然而他还没有重视,能不去医院就拖着。殊不知,这时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已经找上门来。

两周后,蔡叔母亲发现他整个足底都溃烂了,还伴随着一股腐烂的恶臭,才赶紧让他去医院就诊。这时候蔡叔糖尿病足里的细菌已经侵犯到全身,引发了败血症,住院三周才把全身感染控制下来。但足底局部病变仍在蔓延,溃烂还是没有改善。蔡叔心情低落,痛苦不已。

5月初,蔡叔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当护士长赖美铮副主任护师揭开纱布,发现蔡叔的糖尿病足已经非常严重,第四、五足趾变黑,足背的筋膜清晰可见,大半的足底都在化脓,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经检查发现,蔡叔第四、五足趾已经坏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个高密度的针状物体!

足底藏针,需要清创治疗

清创引流,找到“夺足神针”

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是清创换药,清理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才能慢慢长起来。在剪刀和镊子的配合下,蔡叔足底的脓腔一个个被打开。两根足趾已坏死,只能切除。

清创时,赖美铮护长在足底深处发现一根细长的针状物,夹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根长达4厘米的缝衣针,锈迹斑斑。这就是足底平片显示的异物,就是这根致病元凶,潜伏在足底两个月,成为“夺足神针”。

这么长的一根缝衣针,是怎样悄然无声地进入蔡叔足底,而他却毫不知觉呢?

原来蔡叔有多年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的高糖毒性麻醉了足底的神经末梢,蔡叔对疼痛的阈值升高,就算是针刺也感觉不到。在足底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地面上的一根针戳进了蔡叔麻木的足底,不断游走至深处,引起足底化脓,并逐渐蔓延全足。

通过清创换药、负压引流、抗感染等治疗,两周后,蔡叔的右足很快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糖尿病足日常这样护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则要小心预防。

全身大小血管长期浸泡在高浓度糖水中,含血管丰富的眼睛、肾脏、下肢逐渐承受不住,因此容易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过程漫长,严重者甚至须截肢。

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为了减少糖尿病的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应掌握以下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基本常识:

1、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或者是布鞋。

2、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 

3、切忌赤脚走路。

4、坚持足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