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失足(糖尿病失幻境)
八旬大爷糖尿病面临“失足”?有人帮他保命又保脚
罗大爷全家给张凡廷送去锦旗
在手术同意书上按下指印后,80岁的罗大爷还是不甘心,马上就要锯脚了,难道人到80岁,还要“失足”!
伤心、失落、不甘心,但是几乎烂完的左脚又提醒着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得了糖尿病足,医生告诉他,想活命,必须截肢。临近手术时间,罗大爷却临阵脱逃了,他在儿子的带领下来到温江区人民医院烧伤科,经过医生半年多的治疗,罗大爷被判死刑的脚神奇地康复了。前天,他带着家人将一幅锦旗送到了医院,感谢他们挽救了自己的脚。
截肢前一天
看到希望
糖尿病找上罗大爷的时候,他才59岁。从确诊那天起,以往喜欢的烟、酒,都成了不能碰的东西。
从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马马虎虎,和平相处了21年,罗大爷觉得糖尿病似乎也没什么。去年4月,罗大爷觉得左脚有点不对劲。起初是有点肿,慢慢地,脚背上裂了一个口子……罗大爷来到了某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脚背出现皮肤溃烂,几天后,伤口开始腐烂,口子越来越大,还有液体外渗……医生诊断说,这是2型糖尿病足伴坏疽感染,必须截肢,不然命都难保。
罗大爷和家人不想截肢,但眼看着脚背上的伤口一天天地严重,只得在手术同意书上按了手印,等待着安排手术。
看着医生在他左脚踝上一公分处画的线,罗大爷想,以后这下面就没有了吗?没有电梯,住三楼,我怎么上下楼?靠77岁的老伴?算了,先活下去吧,罗大爷安慰自己。
“爸,我们不锯腿了,我打听到温江区人民医院有个专家能治这个,我们去找他!”儿子给绝境中的罗大爷带来了希望。
前后11次会诊
保住罗大爷的脚
去年8月,罗大爷坐着轮椅来到温江区人民医院,见到了听说能治他这个病的专家——烧伤科主任张凡廷。
此时,罗大爷左脚的小脚趾已发黑坏死,脚背上的伤口大得能看到骨头,整个左小腿以下比正常人粗了两三圈,颜色发黑。
“他的情况确实严重,但我还是有信心。如果你们觉得可以,那就住下来,我会全力以赴。”张凡廷详细了解罗大爷病情后,把他收入烧伤科治疗。
入院后,罗大爷成为了科里的重点监护对象,降血糖、抗感染、创面烧伤膏换药治疗的同时,还不断地请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胸心外科等进行会诊。原来,除了2型糖尿病足伴坏疽感染,罗大爷还有高血压、慢性肾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前后11次的会诊,保证了罗大爷的基本条件平稳,糖尿病足的治疗才能继续进行。
清创后第一次换药,罗大爷说:“药上起了,神奇地就不痛了。”更神奇的是,在特制烧伤膏换药及对症治疗下,久治不愈的创面开始渐渐愈合……通过重建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排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上皮组织生长,一个月后,罗大爷出院回家了,脚背上的“大洞洞”神奇地在长肉愈合。
治疗一段时间后
创面愈合长出新肉芽
由于还没有完全愈合,罗大爷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门诊随访换药。最初他每天都瘸着腿来,到今年伤口愈合得差不多了,便隔几天来一次,腿也不瘸了。
前两天,康复后的罗大爷带着老伴和大儿子一起给张凡廷送了一面锦旗,“张老师,我这辈子都感谢你,幸好碰到你了,要不然我的脚就没了!”
谢小英 本报记者 余星雨
温江区人民医院供图
来源: 成都日报
管控风险,调节饮食,不让糖尿病酿成“失足”之痛
来源:【中国食品报】
今年11月14日为第32个世界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认识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改善生活方式以抵御和管理糖尿病。就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海洋教授指出,糖尿病最大的“副产品”之一是糖尿病足,这类病人轻者足部麻木、疼痛、关节僵硬;重者脚部感染、溃疡、坏死,乃至为了保命而面临截肢的噩运。这就要求公众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从源头上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戒烟限酒,提倡均衡饮食,荤素搭配,粮菜混食,粗细粮合用,每餐保证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糖尿病足的危害很严重
王海洋教授通俗地解释说,糖尿病足是指患者长期高血糖所致的微血管和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而酿成的并发症之一,导致神经、血管和免疫系统的损害,进而形成足部溃疡、感染、骨关节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其中足底、足跟、趾间等部位非常容易产生感染和创面,且溃烂日益严重,愈合极为困难,有的病人甚至不得不截去患趾或肢体,由此成为我国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此上升为社会、家庭沉重的负担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现阶段,糖尿病在我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其总体患病率约为11%,男女之比接近1:1。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糖尿病足溃疡率为8.1%,愈合的患者1年内再发溃疡率为31.6%。在年龄构成方面,糖尿病人多集中于中老年群体,其中以40岁以上年龄段为多见。而尤为严重的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转变,青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亦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在糖尿病庞大的群体中,约有15%—25%的病例会演变为糖尿病足,不能不引起高度警觉。
临床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糖、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糖尿病时间长久,这些诱因若是汇合及叠加到了一起,自然就会为糖尿病足的危害起到“推波助澜”的坏作用。同时,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包括患有糖尿病多年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患有糖尿病及合并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者,长期存在骨骼畸形、足部溃疡等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年龄较大、身体自理能力差、鞋子穿得不合适或有不良生活习惯的糖尿病病人。如果不能为糖尿病的进程及时“踩刹车”,极有可能带来坏疽、溃疡、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后果,最终遭遇截肢、肾衰竭、视野缺损、失明,甚或危及生命等不幸。
日常提倡自我健康管理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糖尿病足的侵袭?针对已经罹患了糖尿病足,是否能自我管理,进一步减轻病情的发展?王海洋主任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稳定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患者必须遵循医生制定的医疗方案,规律服用药物,按时注射胰岛素,把血糖浓度尽量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
在足部护理方面,应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红肿、破损、伤口、麻木等症状,如有感染或溃疡,需接受及时有效的诊治,包括到医院门诊进行清创、去除死皮组织、应用抗生素药物,有的可能需要手术来修复。同时要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正确修剪足甲,选用合适、宽松、透气的鞋子和袜子,不可长时间穿高跟鞋或窄小夹脚的鞋子。还需根据脚部具体病情,佩戴适宜的足部保护用品,如足弓支撑、鞋垫或特殊的糖尿病足鞋等,以减轻足部负担,预防再次受伤。
还需提醒的是,许多人认为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糖尿病足的疼痛,但热水泡脚可能会加速皮肤干燥和破裂,加重足部病情。因此建议用温水泡脚,并在泡脚之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以保持足部皮肤的湿润。另外,有些患者自行处理足部疾患,如修剪鸡眼、刺破足底溃疡等,这些做法极易诱发感染和进一步的并发症。
在控制体重和积极运动方面,应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低对足部的压力,加快下肢循环;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增进血液供应,增强肌肉的强度、韧劲和弹性,有效阻止糖尿病足的袭扰。建议依据个人身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甩腿、下蹲、抬脚跟、散步、游泳、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等。
在健康饮食方面,均衡膳食对防范糖尿病足也非常重要。一是注意控制总热量,适量摄取蛋白质、脂肪、蔬果和纤维素,避免单一食物所致营养不良;尤需严控碳水化合物、高糖、高盐、高热量、高油脂及油炸食品。二是进餐间隔时间不要过短或过长,一般在5—6小时为宜。进餐时间可在20分钟以上,要细嚼慢咽。三是进餐顺序先蔬菜类、蛋白类、稀汤,最后碳水化合物,以延缓葡萄糖吸收,避免血糖升高;四是不同身高体型男女消耗各类食物量不同,正常体型糖尿病足男女每日消耗量大概如下:谷类230—300克,豆类50克,蔬菜类300—450克,水果50—100克,肉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100克,鱼类50克,油脂类25克。
最后,王海洋教授总结说,尽管糖尿病足危害甚烈,但通过早期预防和科学干预,推广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监测血糖、精准用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调整合理膳食结构,与医生朋友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提升自身健康管理参与意识,是完全可以把糖尿病足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的。(衣晓峰 刘梓琪 徐义岩)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趾,万不可因“糖”失足千古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对于我们人体很关键的部位,但这个部位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因为它离我们的距离有一点遥远,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它——就是承受着我们身体全部重量的双脚。
现在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都会印下这样的脚印,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开端。
但是,有很多人他们现在想印这样一幅完整的脚印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因为有一些可怕的疾病会导致我们出现肢体的残疾,而有一些可能很常见的疾病会让我们有一天面临着被截肢的风险!如:糖尿病足。
在一档著名健康养生栏目里提到过这样一组数字:现在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趾,甚至截肢。
对于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相对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心、脑、肾的损害,糖尿病足往往不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重视,但是糖尿病足如不能及时的治疗,其后果最终会发展为截肢,而因糖尿病足截肢后的病人5年后的死亡率在50%到70%。
罹患糖尿病后,约有30%要进入糖尿病足阶段,糖尿病足在发病前也有一系列前期症状:如麻木、疼痛、感觉丧失等,下面简单介绍:
1.糖尿病足发展过程
2.糖尿病足的临床分型
3.糖尿病足防护
1
糖尿病患者每天要观察脚(足背,脚心,脚后跟,脚趾缝)有无红肿,血泡,破溃,如肥胖或老年患者,可以通过镜子的反射来观察。
2
保持足部卫生,每天洗脚。
正确洗脚方法:①水温在37度以下②时间在10—15min之间③用浅色毛巾擦干脚及趾缝④涂抹护脚霜防止足部干裂
3
修建指甲时,不要剪太秃,长度超过脚趾头1mm,有不平整处用指甲锉轻轻打磨平整。
4
选择合适的袜子。
①浅色袜子———便于观察足部有无溃疡或破溃,袜口不可过紧或过松
②选择吸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棉袜,以减少细菌滋生,还可选择5趾袜,保持足部干燥
5
选择合适的鞋:穿宽松柔软透气的鞋,糖尿病患者不要穿皮鞋,凉鞋等,防止摩擦,损伤。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字|十一病区 侯莹雪
排版|宣传科 康曦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