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色弱(搜索糖尿病患者的颜色)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眼病会造成哪些视觉异常症状?

案例:今年因为疫情原因,糖友方先生一直在家办公,顺带着自己的上班时间也变得不规律,忙的时候恨不得24小时坐在电脑面前,然而,有一天,方先生发现自己眼前总有一个黑点,原本以为是自己太疲惫了,好好休息了几天后,方先生发现眼前的那个黑点依旧存在,这下子,方先生慌了神,赶紧前往医院,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医生告诉方先生,他是视网膜出现了病变出血,玻璃体浑浊,导致“飞蚊症”这种视觉异常症状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其实,除了糖网病,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临床上类似方先生这样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只不过有些朋友出现的并不是“飞蚊症”这种症状,而是别的一些症状。本期,笔者就和糖友们聊一聊糖尿病患者眼部病变会造成哪些视觉异常的症状。

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或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就像蚊蝇飞影,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有时可伴有闪光感。也有人称之为“飞蝇症”。流行病学显示,飞蚊症是眼科常见症状,70%的患者由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引起。玻璃体液化从4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逐渐进展,可导致玻璃体后脱离(PVD)。玻璃体后脱离在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群为65%~75%。当然,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眼内炎症等都是导致飞蚊症的诱发因素。因此,糖友如果眼前出现黑影,影响视物,须及时就医咨询。若眼前黑影突然出现或突然增多,或伴有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时,应立即眼科就医,警惕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裂孔、急性葡萄膜炎等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者可致失明。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指视野范围受损。视野是眼球不动,向前注视一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是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力。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性变性,以及脑瘤或脑血管障碍等是比较常见的导致视野缺损的原因。其中,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最显著特点是管状视野,出现管状视野已经说明青光眼非常严重,而且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

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指视觉器官对色觉的感受缺乏或不能。临床上分色弱和色盲两种。色盲是指辨色能力消失;色弱是指对颜色辨认能力降低。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出现色觉异常的患者一般是由视网膜视神经下部枕叶皮质等病变引起,包括黄斑、视网膜、视神经的疾病,常影响黄-蓝和红-绿色觉。视网膜病是以蓝黄色障碍为主。视神经病以红、绿色障碍为主。

夜盲

夜盲是指夜间或白天在黑暗处不能视物或视物不清,对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的重症表现。多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当然,视杆细胞的病变及周边视网膜疾病等均可能导致夜盲。虽然夜盲症很多时候是由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但是维生素A的补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量服用,有可能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现象。

虹视

虹视又称虹彩视,指围绕光源出现色彩鲜明的色环。眼前出现虹视,这是由于眼球屈光度的改变而产生了分光作用,将前方射来的白色光线,根据其所包含的各种光波长的不同而分解成多种颜色成分,从而就出现了典型的彩色光环。虹视是眼疾中一个多见的症状,可见于青光眼、结膜炎、角膜水肿、初发期白内障等眼病。青光眼眼压升高时,角膜水肿,患者看到白炽光周围出现彩色晕轮像雨后彩虹,呈现内绿外红的排列顺序,称为虹视。虹视可作为青光眼诊断的重要主观指征之一,称为真性虹视。因为晶状体混浊、角膜薄翳、地卡因等麻醉药点眼后角膜表层混浊,慢性结膜炎或睑板腺分泌旺盛时,其分泌物呈薄膜样蒙在角膜上,引起屈折作用等因素造成的“虹视”,与青光眼眼压高造成的虹视有着本质的不同,称为假性虹视。

症状预防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若未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推荐每1到2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另外,除了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也应当掌握眼科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项研究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组具有更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严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47%。

日常当中,糖友要注意用眼,不过度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用眼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强光环境下注意护眼,外出可打遮阳伞、戴上防护眼镜,比如墨镜。购买太阳镜时需注意,要选择真正能防紫外线的眼镜。

饮食方面,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蛋类、干豆类、肉类、蘑菇及含有大量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以食用些海鲜类、未精制的谷物类、鱼类食物。当然要注意控制好每顿食用的量,以防血糖升高。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戒烟酒。

明星自曝“色弱”关于色弱和色盲你了解多少?

几年前曾因“英年早婚”冲上热搜,引发一众少女感叹命运之不公,近期又因为脱口秀,再次凭借出众的相貌,不凡的学识让更多人折服。但是如果他不说,没人知道他其实“色弱”。

据统计全球色弱群体高达3亿,中国每10个人就有1个色盲或色弱,是不是很震惊,色盲色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什么是色弱,和色盲的区别有哪些呢?

什么是色弱?

色弱只是对色觉的感知能力下降,但并不是完全看不到,色盲则是对两种颜色完全不能分辨。色弱和色盲有很多种,包括全色弱、全色盲,还有红绿色弱、红绿色盲。

色弱和色盲的区别?

1、颜色分辨能力:色弱和色盲中以红绿色盲最为常见,红绿色盲即对红颜色和绿颜色完全无法分辨。但红绿色弱则是在红颜色和绿颜色间,患者的分辨能力减弱,比如色彩对比不是太明显时,患者分辨不出红、绿颜色的区别,但如果色彩对比很明显时,患者便能够分辨出红、绿颜色;

2、性别:色弱和色盲多见于男性,主要与遗传和视网膜疾病有关系,即多数遗传性的色弱或色盲多见于男性,而女性多是携带者。而眼底病变时,比如视网膜病变或视神经病变时,有时患者对色泽的分辨能力也会下降,甚至发生色盲,此时男女的发病率一样。

色盲是如何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

色盲等疾病通过称为染色体的基因组从父母传给他们的孩子。

其中一些称为 X 和 Y 染色体,可确定您出生时是男性还是女性。男性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女性有2条X染色体。可以让你产生红绿色盲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遗传下来。

由于它是在 X 染色体上遗传的,因此红绿色盲在男性中更为常见。这是因为:

男性只有来自母亲的 1 条 X 染色体。如果那个 X 染色体有红绿色盲基因(而不是正常的 X 染色体),他们就会有红绿色盲。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要患有红绿色盲,两条X 染色体都需要具有红绿色盲基因。

蓝黄色盲和完全色盲在其他染色体上遗传,因此它们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相同。

哪些疾病会引起色弱或色盲?

一些可能导致颜色缺陷的疾病是镰状细胞性贫血、糖尿病、黄斑变性、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青光眼、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和白血病。一只眼睛可能比另一只眼睛受到的影响更大,如果可以治疗潜在的疾病,颜色缺陷可能会好转。

色盲或色弱能治愈吗?

遗传性色盲无法治愈。但如果原因是疾病或眼睛受伤,治疗这些疾病可能会改善色觉。使用有色眼镜或在一只眼睛上戴上红色隐形眼镜可以提高一些人区分颜色的能力,尽管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真正看到有缺陷的颜色。

  • ·组织和标记衣服、家具或其他有色物品(在朋友或家人的帮助下)以便于识别。
  • ·记住事物的顺序而不是它们的颜色。例如,交通信号灯顶部为红色,中间为黄色,底部为绿色。

色觉缺陷可能令人沮丧,并可能限制参与某些职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会对视力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时间、耐心和实践,人们可以适应。尽管处于早期阶段,但正在为人类开发几种在动物模型中恢复色觉的基因疗法。

糖尿病不能当老师?入职体检引争议:还有多少病不能考教师资格证

(作者简介:吕迎春,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招生》特聘专家,专注高考20年)

眼下,各地正在陆续进行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

11月6日,有网友在人民网向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反映“关于糖尿病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体检的问题”。

11月10日,浙江省教育厅回复称,“根据2001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情况的,为体检不合格。这一体检标准实施后,在规范新教师任教资格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遇到部分指标不适应社会发展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也调整了部分体检指标。”

回复表示,“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启动了教师资格体检标准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听取包括医疗专家在内的各方意见,进一步优化体检指标和标准,并作为规范性文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的体检标准印发前仍按照原有文件规定执行,请您谅解。”

消息披露后,许多网友感到不可思议:只知道当教师需要学历,需要资格考试,没想到还有这么严格的体检。

如果糖尿病人连讲台都不能站,那还能干什么呢?

其实,每年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后,因为体检而最终没有拿到证书的考生大有人在。

4月14日,重庆残障人士邹蜜在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并拿到了考试合格证明后,来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定的医院进行了体检。

4月25日,邹蜜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一如所料,她的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未通过”。

重庆市教育委员未通过“邹蜜教师资格认定”,是照章办事,依据的是《重庆市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规定,严重畸形及运动系统疾病,为体检不合格。

2000年,邹蜜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二年级,一次意外车祸,脊髓损伤。

2007年,邹蜜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之后,她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四川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专业。

再后来,她出国留学,拿到了第二个硕士学位。

邹蜜一直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轨。

她可以自己开车上下班;可以坐轮椅打网球,可以坐着滑雪;她还学了爵士舞,即使在轮椅上,也能起舞。

当得知自己不合格后,邹蜜委屈又崩溃:“为什么不让我过?这是我坐上轮椅来最伤心的一天。”

各行各业都有入职体检标准,从执行教师体检标准的角度来讲,上述案例操作都没有问题,也并非故意刁难考生。

但是,入职体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确保体检者能够胜任这一职业。

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疾病已可以治愈或成为生活常态,体检就不应该成为就业的障碍。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疾病,进而影响某些工作的完成。

那么,各地颁布的入职体检标准,就应当与时俱进,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维护社会的公平秩序。

事实上,有关教师的体检标准,不仅是浙江和重庆,全国所有的省份几乎都有类似规定。

有的规定甚至比这个还要苛刻。

例如以下这些规定:

男性身高不低于155厘米,女性身高不低于150厘米,不合格。

五官不端正,面部有较大面积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风、黑色素痣者,不合格。

吐字不清,声音严重嘶哑,声带病变,严重慢性咽喉炎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影响教学者,不合格。

有梗阻的胆结石或泌尿系结石,不合格。

血压在下列范围内,合格: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

色觉检查异常者,不宜从事美术、化学、生物等以颜色作为技术指标和实验数据的教学岗位。

色盲、色弱,不宜申请幼儿园、特殊教育或相关专业教师资格。

男性身高低于170厘米、女性身高低于160厘米,不宜从事体育类教学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报考教师的人数多了,门槛就会提高。

三年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即中央4号文件),意见明确指出: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

这个入职门槛,既包含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也包含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有鉴于此,凡是准备报考师范专业和报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在定下目标之前,还是要三思而行!

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