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切(糖尿病切胃手术后的寿命)
硬核|手术能根治糖尿病?所谓的切胃手术究竟是啥?你能做吗?
“深读君,糖尿病还要手术?靠谱吗?”
哪些糖尿病可以做手术?为什么要手术?手术类型有哪些?
盼望着,盼望着,《糖尿病治疗篇之手术治疗》终于来了!客官请上座,这就开始喽!
糖尿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肥胖的糖友做的减重手术。
深读君还是先从肥胖说起吧。
肥胖是糖尿病主要的诱发因素。
肥胖的人,体内的脂肪层比较厚,再来看看细胞,一个个被脂肪包裹得像个粽子。
胰岛素在通知细胞开门时,哎呦我去,细胞这方的接头人——胰岛素受体,被厚厚的脂肪裹得死死的,通讯信号时有时无。啥时候能联系上,还真不一定。这也属于胰岛素抵抗的一种。
由于脂肪的搅局,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搞出了糖尿病。
血糖持续飙高,身体催促胰腺“胰岛素不够,请加大生产”。
胰腺开启疯狂加班的模式,大量分泌胰岛素。
长期过度加班,胰腺直接累残了,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深读君串一下,脂肪搞得胰岛素受体不灵光,血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身体以为是缺了胰岛素,疯狂给胰腺施压,最终把胰腺玩坏了。
所以,肥胖的亲们,为了胰腺减肥吧!
然鹅,减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减肥速度太慢,累坏了胰腺可就不划算了,医生会评估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决定是不是要手术。
常用的手术方案有胃袖状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胃袖状切除术
胃袖状切除术是一种“缩胃手术”。
胃长得像个胖豌豆荚,上下俩开口。
胃下面膨大的弯曲部分,叫胃大弯,上面小的,叫胃小弯。
胃袖状切除术就是将胃大弯切割出来,保留胃小弯部分,使胃部形成一个150ml左右的小胃囊,也就是原来胃容积的20%左右。
胃的容积大大减小,食量降低了,减肥就容易多了。
术后一般需要住院4~10天,医生批准后,就可以出院啦!
胃旁路术
胃旁路术是一种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的手术。
先将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较小的上部,和较大的下部,胃的上部建一个小胃囊,限制食物摄入量。
再截断小肠,将远端空肠和小胃囊吻合,使食物经过小胃囊直接进入小肠,绕过胃大部、十二指肠和第一段空肠,从而极大地控制食物摄入和吸收。
手术同时减少胃的空间和小肠的长度,减重效果明显。
术后一般需要住院7天左右,医生批准后,就可以出院啦!
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饮食以流食为主,慢慢地增加硬质食物,这个饮食过渡期大约2~3个月,在此期间要慢慢建立新的饮食习惯。
减重手术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手段,要经医生判定符合手术指征才可以进行,而且手术有风险,想通过手术变瘦、变美的小姐姐们,深读君想说,手术遵医嘱!健康最重要!
“深读君,原来你讲手术的样子才是最帅的,爱啦!爱啦!”
“深读君,这糖尿病该咋预防啊?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不急不急,深读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我们约下集喽!
关注《深读视频》,记得点赞加转发呦!啾咪!
糖尿病患者切不可自行换药,危险!!!差点把命丢了!!!
一位91岁的老太太,平时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因为药吃完了,家属自行改成格列美脲,每天3次每次1片,结果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医院测血糖1.6 mmol/L,经推注葡萄糖才苏醒。
格列美脲是口服降糖药中效果最强的药,最大剂量也就是每天3片(每片2mg),患者本来血糖控制特别好,换为格列美脲后血糖低到1.6 mmol/L,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治疗要有连续性,不要轻易断药或者换药,实在不方便到医院就诊可以先网上咨询一下医生,现在网上咨询医生也比较方便。
请关注我,您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专业而规范的饮食、运动、减脂减重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和信息!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金牌经纪人杨天真,6年糖尿病,选择切胃自救!要了解怎么预防
这届年轻人们可能都觉得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
离自己很远
其实近得可怕
每 10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人
每 3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明星故事: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杨天真,她虽然不是明星,但却比很多明星还火:作为最火经纪人,她捧红过很多明星,马伊琍、范冰冰、张雨绮、鹿晗、李现都曾是杨天真手下的“猛将”。
杨天真小时候是学霸,差点被保送至北大,后阴差阳错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她发现自己并不是做导演的料,于是开始走上娱乐管理的道路。
她打理过的明星众多,从而逐步成长为国内顶尖娱乐经纪人。
事业成功,是杨天真最大的骄傲。她说:“我生活里面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工作。”
然而,事业成功的背后,是对身体健康的透支:因为没有时间运动,也做不到节食,但又不想被随着肥胖而来的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折磨,为了获得更高效的治疗效果,杨天真选择了切胃手术。
【本文指导专家:王志强主任】
【专家简介】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河南省首届仲景国医传人
开封市中医院十大名医
【擅长治疗】
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内分泌失调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采用国内领先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介入治疗”、“臭氧疗法”“蚕食疗法”、“清创疗法”、“清筋煨脓法”能使糖尿病足患者愈合率明显提高、截肢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85年出生的杨天真承认自己患糖尿病已经六年,这就意味着她在年纪轻轻的29岁就已经患上糖尿病,从杨天真娴熟地为自己注射胰岛素的视频,就说明她的患病程度其实已经相当严重。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早期并不主张使用胰岛素注射这种方式,而是更多采用二甲双胍这类药物治疗,只有在常规一线用药血糖仍然控制不好的情况下,才考虑注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一旦患上,就意味着终身患病,不可治愈,即便杨天真采用了手术治疗糖尿病这种方式,也不代表手术可以根治糖尿病;
手术也是治标的方法,只不过杨天真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且结合她个人生活方式特点,手术是她目前控制糖尿病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疗方式。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而在我国患病人群中基本以Ⅱ型糖尿病为主,占整体患者的90%-95%以上。
Ⅰ型糖尿病大多是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导致胰岛细胞被破坏,从而无法分泌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则是因为肥胖等原因导致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造成的。
●并发症致失明、截肢、肾衰、心脑血管疾病等。
● Ⅱ型糖尿病目前几乎无法治愈,但可以长期控制病情。
● 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致失明、截肢、肾衰等。
● 糖尿病前期及早干预,30-60%的人可以免患Ⅱ型糖尿病。
●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多数早期的糖尿病症状不明显。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
其中绝大多数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系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所致。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它的病因与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出现衰退或抵抗,导致其分泌量不足或分泌出现异常,这种类型糖尿病的病人可以通过适当减肥、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等来改善。
糖尿病危险吗?
糖尿病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对全身的血管和神经都有影响,它们容易受到高血糖的侵蚀而产生病变,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并影响身体各部位。
1、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及黄斑病变的概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许多,病变的主因是视网膜内微小血管性异常、视网膜内出血或所有影响视网膜缺血的症候,造成视网膜撕裂或剥离,严重将诱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甚至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检查眼底一次,若有症状则尽快接受治疗。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可发生在约1/3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主要是因为血糖的控制不良而导致肾脏病变,进而出现尿蛋白、血压升高、慢性肾衰竭等情况;糖尿病肾病也是造成尿毒症的主因之一,严重者可能导致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3、大血管病变
高血糖会导致动脉壁变硬变脆,容易造成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此外,还常并发高血脂或高血压,大大增加脑中风、心肌梗塞或周围血管阻塞的风险。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以及戒烟,摆脱“三高”状态,都是减缓大血管病变的可行的预防方法。
4、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过高的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造成周围神经感觉丧失、血管阻塞或伤口溃烂难愈等,其中糖尿病足尤为显著。由于血液循环不良,糖尿病患者足部受伤后难以痊愈,严重时甚至引发感染,进一步溃烂、坏死,甚至不得不面临截肢。
糖尿病的发生一般都是不可逆的,一旦确诊,将会终身存在,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也主要集中在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上。综合管理糖尿病有赖于“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患者的意志、家人支持及社会的帮助缺一不可。患上糖尿病的患者不应过度焦虑,配合药物治疗、规律运动、控制饮食、定期随诊,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就能良好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II型糖尿病生活饮食建议
1、主食定量,粗细搭配
全谷物、薯类、杂豆等粗粮,富含膳食纤维,GI低,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可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有助于血糖控制。建议全谷物、薯类、杂豆类等能占主食的三分之一。
2、多吃蔬菜,水果适量
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建议:
● 每天500g蔬菜,深色蔬菜占1/2
● 可选择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吃水果,每次食用水果的数量不宜过多
● 种类、颜色要多样
3、每天不超过一个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但不宜多吃。Meta分析显示,与不吃蛋或每周吃蛋少于1个的人相比,每天吃鸡蛋超过1个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改变吃饭顺序
研究显示,按照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进餐,可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可使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显著降低。
5、 奶类、豆类天天有
牛奶及奶制品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建议每天300 ml 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
6、坚持运动,十分必要
适当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利用葡萄糖的效率,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控制。运动还可以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血液循环,有助防治糖尿病血管的并发症。
●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强度由低至高,不可勉强,必要时还要进行运动风险评估。
● 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或近期接受过激光手术的病人应避免抗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