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肖糖尿病(s糖尿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41岁男子糖尿病并发白内障,都是“甜蜜”惹的祸

白内障一直被众人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有可能会患上!今年才41岁的肖先生,就在近期发现自己患上这种“老年病”,竟然还是糖尿病引起的。

据肖先生回忆,他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电焊工作,早在10余年前就已经发现自己视力下降了,但是当时的他由于工作忙没有重视,以为是长期的电焊而引起的职业病,直到最近一年视物越发不清,还严重影响了工作,烧焊速度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最后肖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湘潭爱尔眼科医院。医护人员在系统的检查以及沟通下得知,原来肖先生患有十几年的糖尿病,这次也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我才41岁,怎么会得白内障这种老年病呢?”肖先生大吃一惊。胡栋院长解释道,这与常说的老年性白内障不同,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眼内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也是糖尿病的第二类常见眼部并发症,通常出现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表现为视力下降、眩光等。最好的办法还是先控制血糖,并通过白内障手术置换掉浑浊的人工晶体,达到提升视力的目的。

胡栋院长考虑到肖先生还这么年轻,对视觉质量要求比较高,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工作岗位。选择创口小、恢复快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肖先生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敲定了手术时间,胡栋院长亲自主刀为其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 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肖先生视力已经提升到了0.8,但术后仍要保持血糖和血压在稳定范围,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胡栋院长介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高了4至5倍,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核硬度更高、病情程度更严重,晶体可在短期内快速变混浊,视力严重下降。并且糖尿病患者有血糖高、伤口较难愈合等特点,若等晚期再做手术将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与风险。

为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无论有无视力改变,糖尿病患者均应定期接受眼部检查。对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可根据眼底病变的分期及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当然还需要配合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控制血糖。

胡栋院长提醒,白内障是世界上第一的致盲眼病,虽然高发于中老年,但是患有糖尿病或者高度近视的年轻人同样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记者张树波

来源: 潇湘晨报

每天一杯奶茶,27岁女子体检查出糖尿病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年轻化的问题愈发突出。家住武昌的张女士,平时把奶茶当水喝,在最近的单位体检中查出糖尿病。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提醒,奶茶属于高糖食品,长期过量摄入会加重胰岛素负担,导致糖尿病发生。

今年27岁的张女士,平时特别爱喝奶茶,经常是一天一杯。几个月前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张女士空腹血糖检测指数为9mmol/L,提示血糖异常。随后她到医院进一步复查,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被诊断为二型糖尿病。这让张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平时没有“多饮多尿口渴消瘦”等糖尿病典型症状,而且又很年轻,怎么会得糖尿病。据接诊专家介绍,张女士的发病与其高糖饮食习惯有密切关联,由于她目前病程较短,所以还没有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针对张女士血糖异常的问题,肖主任以健脾祛湿化痰的原则,为其辩证开方。服用三个月中药汤剂后,加上生活方式干预,张女士目前的血糖检测指达标,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据介绍,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在古代被称为消渴症,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中医认为肥甘厚腻之品,容易助湿伤脾,使患者湿热内蕴,热盛伤津发展为消渴,在治疗上主要通过“补益络气、健脾运津”原则,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相关症状。中医还可以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熏洗热敷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在糖尿病早期干预、防治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发挥独特优势,

据肖主任介绍,糖尿病发病与遗传、肥胖、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高危因素越多,出现血糖异常可能性越大。专家建议,每年做体检,最好能进行血糖相关指标的检测,这样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此外,预防血糖异常,要保持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式,而不是迷信网上的偏方和保健品。

融媒体记者: 樊胄峰

编辑:李叶紫 吕艳丽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糖尿病患者眼痛伴头痛,难以入眠,原来是患这个病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严睿 刘笑

“糖友”李女士(化姓)近半年不仅右眼完全失明,还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痛苦不已。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她被确诊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及时对症治疗,李女士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症状消失,终于能睡个好觉。

51岁的李女士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近半年来右眼完全失明,并伴有明显的眼痛伴同侧头痛,经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无明显改善,剧烈的疼痛感让她苦不堪言,难以入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日,家人把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就诊。

眼科主任肖泽锋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李女士的右眼已无光感,眼压高达68毫米汞柱(正常值为10到21毫米汞柱),虹膜表面可见粗大新生血管。根据患者的病史,肖主任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立即安排李女士住院治疗。

肖泽锋主任为李女士检查(通讯员 刘笑摄)

由于李女士的右眼已失去光感,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右眼疼痛。传统的睫状体光凝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且患者身体可能不耐受。因此,肖泽锋及其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该技术通过微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设备,作用于睫状体,实现降低眼压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仅用时5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李女士的右眼眼压显著下降至35毫米汞柱,右眼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当晚,李女士睡了一个好觉,折磨她多年的眼睛胀痛、头疼欲裂的感觉消失了。

随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普遍化,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眼部并发症风险也日益增加。40岁以上人群,眼睛功能逐渐衰退,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肖泽锋提醒,糖尿病患者应规范服用慢性病药物,积极控制好各项指标,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包括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等在内的眼部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此外,户外活动时最好佩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日常也要减少看屏幕的时间等,以减轻眼睛的负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