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天冬糖尿病(天冬对血糖有什么疗效?)

中医季东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不止是不吃甜食那么简单,看看大医张锡纯的七味药

提起糖尿病,想起多年前家中的一位亲戚,那段时间突然很消瘦,还特别爱喝水,家里的暖水瓶一天得好几瓶,最后检查出来是糖尿病。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其实中医学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来源于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消渴的病机主要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其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以多尿、多饮、多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

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脾胃为关键。三脏之中,虽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

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

其实很好理解,人体就像泳池,脾脏就像里面的水泵,泳池想要里面的水干净澄澈,一方面需要不断引入新水,一方面要用水泵抽走泳池里面的旧水。

脾气不足、脾脏被伤,水泵功率就不够,泳池里面的脏水就越积越多,这就是人体里面的痰湿了。

水泵功率不够,那就得延长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延长机械消耗就大,润滑液也被损耗得大,水泵发热也多,功率不足就像气虚,润滑液不足就像阴虚,所以糖尿病人后期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型倒是很好解释了。

张锡纯的妙方

张锡纯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医家,作为卓越的临床学家和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代表,张锡纯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张锡纯提供了一个妙方——玉液汤。

玉液汤

来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

处方: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金(捣细)、葛根 、五味子、天花粉。

功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甜物。

主治:本方所主治乃脾气不升,真阴不足,脾肾两虚所致消渴(以脾虚为主)。

方义

糖尿病典型症状有吃得多、小便多、喝水多。

针对口渴喝水多,本方从脏腑运化输布水液的角度考虑,用生山药润肺生津可止口渴,再加之山药补脾固肾可止便数;

黄芪升阳益气,助脾气上升,复其散精达肺之职,《名医别录》亦言黄芪能止渴,二者合为主药。

取其补脾固肾,益气生津之功,一则使脾气升,散精达肺,输布津液以止渴,增加水泵功率,二则使肾气固,封藏精微以缩尿,减少输送管道漏水。

同样是针对口渴的症状,选用知母、天花粉通过直接滋养阴液,实现滋阴清热,润燥止渴的功用,为臣药,其意义就是给水泵增加冷却水和润滑液,“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

佐以葛根助黄芪升发脾胃清阳,输布津液而止渴,葛根这个药在中医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时也是极为常用的药物。

最妙的还得数鸡内金的用法,鸡内金助脾健运,运化水谷精微,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既能滋阴止渴又能减少尿糖。五味子助山药补肾固精,收敛阴津以缩尿,使水饮精微不至于下趋。

玉液汤的配伍特点是:既可以益气健脾,又可以固肾润燥,可以达到标本同治、先后天同补的效果。

糖友饮食小知识

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大多属于2型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的范围。临床上常伴有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等症状,辨证以气阴两虚多见,故一般从“益气养阴”治疗。

平常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饮片煎水代茶饮。如口干多饮明显者,可选用麦冬、天冬、石斛等养阴生津;

疲倦乏力明显者,可选西洋参、黄芪等益气之品。在控制饮食、或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常常会感觉到饥饿,如非低血糖,可通过茶饮温服缓解饥饿感。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后,饮食干预是很重要的,但控制饮食绝非少进食、不吃甜食这么简单,它涉及诸多方面。

一些关于饮食调控的原则是

①控制每日食物总量②三餐定时定量③膳食结构要合理④少饮酒,尽量清淡饮食等。

一个提醒: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还需要在专业辨证后施治,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哦!

送你8次免费课,了解麦冬深入髓(七)——天冬、麦冬成药对

按语:开启本草之旅,妙识各味中药。通过品药味,知化用,悟大道:“闻天下之道,察万物之本,知阴阳之化”。

哥俩好啊!喜相逢啊!在临床上,与麦冬结对子的兄弟,有天门冬即天冬。麦冬、天冬俩兄弟组成了一个好药对。

麦冬(library.hkbu.edu.hk)

天冬也体现了药食同源。在道家的眼中,天门冬是一味供服食的仙药,神奇无比。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说天门冬的服用方法很多:“可饵之,亦可作散,并及绞其汁作酒,以服散尤佳。”并举例:“杜子微服天门冬,御八十外家,有子百三十人,日行三百里。”葛洪在《神仙传》中也有事例:“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年。”道教书籍《修真秘旨》有述:“神仙服天门冬,一百日后怡泰和颜,羸劣者强。三百日,身轻。三年,身走如飞。”

蜕去那神仙的外衣,是天门冬无毒可供食用。古人为果腹,可真没少吃天冬、麦冬,药食同源,从而发现它们既有保健作用,又能够治病救人。

天冬甘润阴柔,寒性偏重,兼走肺肾两经,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可治疗肺燥干咳、痰黏带血、鼻燥咽干、咽痛音哑、津伤消渴、肠燥便秘等。由于它生津清热力强,中医临床多用来治疗糖尿病、肺结核、急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其中尤以天门冬治疗咳嗽多用且有效,配方较多。

麦冬和天冬都是百合科植物,均以块根入药。它们在临床中的作用也基本相同,都具有养阴、生津、润肺的功能。稍有差异者,麦冬偏于清心养胃;天冬偏于润燥止咳。

天冬与麦冬均能滋阴润燥,二药常相须配伍,以滋阴清肺,润燥止咳,均可用于燥咳咯血、阴伤口渴、肠燥便秘之症。然而天冬大寒,清火润燥之力较麦冬为强,且入肾而滋阴;麦冬微寒,滋阴润燥与清热之力较天冬为差,然腻滞之性亦小,且可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在《名医类案》中,收载汪石山用天冬、麦冬为君药治一肺痿咯血验案,二冬在其中发挥清热润燥止咳的作用。此案还被清代俞震收入《古今医案按》卷四血证门中,并加了按语。

村庄一妇,年五十余,久嗽咯脓血,日轻夜重。(汪石山)诊之,脉皆细濡而滑,曰此肺痿也。平日所服人参清肺饮、知母茯苓汤等剂,皆犯人参、半夏,一助肺中伏火,一燥肺之津液,故病益加。乃以天麦门冬、阿胶、贝母为君,知母、生地、紫菀、山栀为臣,桑白皮、马兜铃为佐,款冬花、归身、甜葶苈、桔梗、甘草为使,五剂而安。

——《名医类案》卷八“血症”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在论述清宫汤中用麦冬时,指出:“(麦冬)命名与天冬并称门冬者,各主闭藏,门主开转,谓其有开合之功能也。”

简单膏方有二冬。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二冬膏”由麦冬和天冬两味药组成,二者等分,熬膏,加入炼白蜜收膏,有养阴润肺功效。主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是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燥咳痰少、痰中带血、鼻干咽痛的传统成方。明末清初名医喻嘉言,治吴添官火证,始有尿闭,又生壮热,经治有效,但后期又“遍身疮痍黄肿”,多食并脏躁,即令服二冬膏而收全功。

喻嘉言治吴添官,因母久病初愈,自患腹痛,彻夜叫喊不绝,小水全无(知为火郁之病)。以茱、连加元胡索投之始安。又因伤食,反复病至二十余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适遭家难,症变壮热,目红腮肿,全似外感有余之候。知其为激动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加知、柏,二十余剂其火始退。后遍身疮痍黄肿(燥火反类热),腹中急欲得食,不能少耐片时,镇日哭烦(脏燥者多哭泣)。慰之曰:旬日后腹稍充,气稍固,即不哭烦矣。服二冬膏而全瘳。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五“火”证

《千家妙方》中有增味的“二冬膏”,主治百日咳。其药物组成:天冬60克,麦冬60克,瓜蒌仁30克,橘红15克,蒸百部30克,天竺黄15克,竹茹15克。将上药浓煎三次,去滓取汁,以白蜜90克,白糖或冰糖90克收膏。每服一匙,每日三四次,开水冲服。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如治徐某,女,8岁。顿咳已月余,咳甚呕吐痰涎,口干渴,舌质红,脉数。此证寒邪恋肺,日久化热,津烁为痰,影响及胃,用上方一剂而痊愈。

二冬药对入成方,较早者当不忘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所载“甘露饮”,功效养阴清热,化湿敛疮。主治口疮,而被视为治口臭良方。组方特点在于,其一是运用二地、二冬、石斛滋阴补虚治其本;其二是运用茵陈、黄芩清肝胃肠湿热治其标;其三是运用枳壳、枇杷叶降气和胃,使湿热去,火势下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药仅十味,标本兼顾,滋阴、清利湿热、降气下行三法并进。《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九小儿科发热门中,治吴尹明子十岁小儿血热鼻衄案,后期即加入天麦门冬,恰合甘露饮之意。

吕东庄治吴尹明子十岁,患夜热二年余,颔下忽肿硬如石,面黄,时时鼻衄如注。脉之,沉郁之气,独见阳关,曰病敦阜也。(右关主脾胃,沉郁乃实热症,敦阜字,狡示人以不易知也。)用石膏、藿香叶、栀子、防风、黄连、甘草等,颌肿渐软,面黄复正。继用茯苓、枇杷叶、元参、枳壳、山栀、茵陈、石斛、天麦门冬、生熟地黄饮(甘露饮也),重加黄连,而衄血夜热悉除。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九小儿科发热

近代名医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中引叶天士经验方竹叶地黄汤。主治温热大病后,劫伤气津血液者。此属甘寒救液法以组方,药用:鲜生地五钱,粉丹皮钱半,淡天冬一钱,麦冬一钱,连翘心五分,元参心钱半,鲜卷心竹叶三十片。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杂志,文章配图纯属科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肺病咳嗽迁延不愈,麦冬、天冬谁才是治病良药?

门诊的常见事

· 门诊经常会遇到被点药的情况

我经常在门诊会遇到病人要求开一些自带小药方,药方的组成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这样药方要么是从朋友群里看来的,要么是电视上播的,每每有阿姨爷叔手抄下来拿来门诊要求我照开。我看到药方真实又好气又好笑,七、八成以上的药方连药名都没写对,我经常会说:“阿姨,你连药的名字都写不对,开出来的药方你也敢吃的呀?”通常情况下病人就会放弃开自备药方的要求。

前几天我又遇到一位病人带来一个可以治疗肺病的药方来要求我开,我一看药方错漏百出,其中一味药写作“门冬”,我于是问病人这个“门冬”是麦冬还是天冬您知道吗?病人一脸茫然,原来她一点也不知道“门冬”竟然不是一味药。

最后我阻止了病人给自己乱开药,不过我从这一类情况中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如西医那般便捷,只要有一点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感冒了可以吃感冒药,咳嗽了可以喝咳嗽药水,不过如果要问咳嗽能吃什么中药方,估计能说出来的老百姓就寥寥无几了。所以我今天就来说一说如果肺不好,经常咳嗽干咳的情况下,麦冬和天冬哪个才合适?

· 世上可没有门冬这味药

麦门冬

首先,中医没有“门冬”这一味药,有的是麦门冬和天门冬。麦门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麦冬,古人一直称呼麦冬为麦门冬,而麦冬这一称谓直到明代才出现,明代杜文燮所著的《药鉴》第一次使用了麦冬这一称谓,此后才有了麦冬的称呼。天门冬被称为天冬也是类似的情况。因此我才会有上文的“门冬”指的是麦冬还是天冬的之问。

· 功效及禁忌

天门冬

其次,麦冬、天冬称呼相近,药材来源也都是百合科的植物种类也相近,那药物的功效上有什么区别呢?

1、麦冬与天冬都是补药,而且是养阴生津药,所谓养阴生津就是指治疗阴虚津亏的症状,那么哪些是阴虚症状呢?经常干咳,喉咙干痒隐痛,经常口干,自觉胃热食欲不振或胃口很大刚吃完饭就觉得饿了,心烦失眠,大便干结难解,这些都是阴虚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麦冬和天冬是可以用来治疗的。

2、麦冬与天冬的区别:虽然都是养阴药,但是侧重点不同。

麦冬善于养胃阴,润肠道,清心火,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食欲异常旺盛伴有口干就很适合使用麦冬,并且大便干燥用麦冬加生地、玄参效果也很好。更年期妇女经常会出现心悸、心慌、失眠、健忘等心阴虚的症状,这时候使用天王补心丹效果就不错的,而天王补心丹中的主要成分就有麦冬。

天冬善于养肺阴,补肾阴。如果长期肺病引起的干咳但是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用天冬效果更好。自古就有“三才汤”治疗肺阴虚咳嗽,所谓三才是指天地人,分别是天冬、熟地、人参,此处不用麦冬而用天冬就说明补肺天冬更为合适。因为天冬能补肾,肾又主骨,因此出现潮热汗出,腰膝酸痛的情况,用天冬更为合适。

3. 用药禁忌 老百姓总是只看重药效而轻视禁忌,我这里强调一下,因为麦冬和天冬都是药性寒凉的养阴药,所以脾胃不好经常会腹泻、吹到冷风就会胃痛甚至拉肚子的人群是不适合服用麦冬和天冬的,这会造成脾胃功能进一步受损。

如果不是干咳痰粘稠,痰少的情况,反而是痰多、痰稀薄的咳嗽,天冬与麦冬也是不能服用的,因为二冬的药性滋腻,不利于祛邪外出,会造成肺部症状加重。

·《神农本草经》原文

麦冬

麦门冬,味甘平,生川谷。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天冬

天门冬,一名颠勒,味苦平,生山谷。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 我又来总结啦!

麦门冬=麦冬,天门冬=天冬,没有“门冬”这一味药。

糖尿病、胃热消谷善饥、大便干、心烦失眠,麦冬比较适合。

肺阴不足,干咳,痰少痰粘,潮热腰膝酸痛,天冬比较合适。

脾胃虚寒经常胃痛,经常腹泻的人不适合服用天冬、麦冬。咳嗽痰多,痰稀薄量多不适合服用天冬、麦冬。

天冬、麦冬都是补药,但并不是补药就可以随意服用,用药如用兵,哪有用兵打仗不造成伤亡的,所以有病用药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不是上上策。无病养身则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切不可连药名都没搞清就胡乱进补啊!

#大家健康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