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妙法(一个糖尿病的神奇秘方)

悦读中医 0
文章目录:

国医大师降糖的“六对”妙法

小编导读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师从著名中医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并曾随西医名家张乃峥教授临床学习,擅长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慢性疾病,并且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辨治经验体系——“六对论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教授在长期诊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常用的六种方法,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灵活融合:①对症论治。②对症辨证论治。③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④对病论治。⑤对病辨证论治。⑥对病分期辨证论治。这六种方法简称为“六对论治”。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及其他杂病的长期诊治中,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的辨证思路常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症论治,即对症状临床加减,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渴,可用葛根、天花粉,血脂高可用泽泻、茵陈。对症选药,常可在原方思路中旁及诸症,调理全身。

对症辨证论治,即对不易解除的复杂症状精细化地辨证用药,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咳嗽,当分外伤内感,外感重疏风宣肺、清肺化痰,内伤重养阴益气、润燥止咳。糖尿病患者出现腹泻,又需分清湿热中阻、肝脾不和、脾虚湿盛和脾肾阳虚,随证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辨清胃肠实热、肺脾气虚或血虚阴亏,重用清热润肠、补气健脾或润肠通便。

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即将某个症状放置于疾病和证候进展的视角下看待,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以血尿为例,从疾病来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核、肾囊肿、肾炎等均可以导致血尿,每种疾病也各有其演化规律和常见证候,故治法也应从辨病和辨证综合入手,用药必然有所差别。如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常见湿热伤络、肾虚火旺灼络、气郁化热伤络及湿热下注伤络,用药有清热止血、滋阴降火、疏郁清热及化湿清热之别,绝非一味凉血止血,但同时,不论是哪一种证候类型,均可加入金钱草、生地黄榆、连翘、泽兰活血凉血之辈,以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在治疗血尿的同时,当找准病因,控制泌尿系感染,兼顾合病,常规治疗糖尿病,才能取得远期效果。

对病论治,即针对疾病较为明确的病因或病机,直击病所,选用具有良好疗效的药物。如2 型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在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作用减弱,则可选用具有明确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改善胰岛素利用,或减轻胰岛素拮抗的药物。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提示,玉竹甲醇提取物和番石榴叶中的黄酮苷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起到降血糖作用,可借鉴用于现代中医临床。

对病辨证论治,即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分证候,按照不同证型和证候论治。如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当分清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及肝肾亏虚证,灵活选用调补气血、活血通络、补肝益肾等药物。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即借鉴现代理化检查指标,将慢性、复杂性疾病划分明确阶段,在各阶段基础上采用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京城名医经验集

汇聚名医名家,治病救人,起沉疴

传播中医文化,悬壶济世,解疑难

《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②》

燕京医学研究丛书之《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是京城名医馆30年来出诊专家的治学、临床、教学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旨在加强燕京医学学术传承,总结燕京医学文化内涵,提升燕京医学的传播穿透力和影响力。本书为第二册之《毕尽余生奋斗篇》,以生辰年月为序,收录了路志正、陈彤云、许润三、金世元、周耀庭、危北海、高益民、余瀛鳌、吕仁和、王文友、姚高升、王焕禄、魏执真、钱英、吴作君、高忠英、肖承悰、鲁承业、张文高、贺思圣、郝万山21位医家,对其基本情况、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兼具学术性、史料性和实用性。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②,毕尽余生奋斗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耿嘉玮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的根本在于脾运失常,肾精败走!单靠滋阴很难解决!

糖尿病,当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一类。古往今来,中医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一般都以滋补、润燥、降火为主。


但我在临床中日日接触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随着社会演变,经辨证后,此病的病理机制大多错综复杂的,其治疗法则绝不应如此狭窄。这也是很多朋友的疑惑,采用许多流传下来的滋阴验方,为什么体现不出效用的原因。因为疾病本身在变化

如果只按滋补、清热、润燥设施,非是在求其根本。
本着这种想法,抱着探求的渴望,经过临床实践,又认真总结了数百例糖尿病患者的治验分析认为,当代糖尿病,更适合补中益气、升清摄下的调补法


从多数患者的病机中,分析其发病原因,认为无论是受六淫之扰,饮食七情劳倦之患,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糖尿病,都是因为脾的运化和肾的固摄功能失常了,从而使全身功能紊乱,造成糖尿病的发生。


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脾的运化失常,供给心肺的精微不足,全身的气血就亏损,进而肝血不足,其阳必亢。肾精得不到后天充养,命门之火亦必亢则害,变少火为壮火。

这种从肝肾中逆冲的火气更加伐逼了脾胃的正常功能,于是便消谷善饥,此火上攻心肺,引动心火,焦灼肺叶而致口渴引饮。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水火不衡,无负气化,于是便开阖无度,溲如流水,大便难。
由此三消形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这是人体功能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关系。由于糖尿病精微败走,气不能化味,精不得变成,形不能得其味、成其气、化其精、壮其形,阴阳不平,味为废,精气乏,形大伤。


所以糖尿病患者除可见上、中、下三消之主症外,还可出现多发性疮肿等症,严重时还有厌食、恶心、呕吐、肤痛、乏力等,甚至昏迷和死亡。同时糖尿病亦出现于其他疾病的久后。
综上所述,可见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运失常,肾精败走。

健脾益肾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因为在五脏形味互用、维持生命的过程中,是由肾为先行、脾为枢轴的,肾助脾始动,肝助脾之力,肺助脾升变,心助脾运转,肾精耗而得充,动火始终不灭,气血津精如有源之流水,形有神荣,生命不终。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脾胃的功能绝不是独立的,其他脏腑都参与了它的运化。所以健脾益肾虽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但如何进行健脾益肾的法则,却是无穷无尽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引补肾填精于健脾之中,行宣降肺气而并培土生金之法,将柔平和肝于调治脾胃之内,把强心活血于壮脾之力之中,皆为补治后天之妙法,绝非单独健脾而为健脾。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法则,当顺五脏各能,掌握病机,抓住脾肾升清固摄功能的失常,从健中、升清、固精入手。


今天先分享这么多,后续将结合临床医案,再做细致讲解,方便大家理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留言给我。

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是这两个地方,不想一辈子打针、吃药的还有希望!!

01

在很多人眼里,患上糖尿病的往往是「老年人」,觉得与年轻人没什么关系。

其实在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患者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平均每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每3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截肢,每5分钟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每4个肾透析的人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视力衰退的首要原因。

许多人都可能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现代疾病,其实不然,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本病的记载。

根据患者多饮善渴的表现特点,《黄帝内经》最早将本病称之为“消渴”,并有“消瘅”、“肺消”、“鬲消”等多个名称。

"消渴病"顾名思义就是消谷善饥而多饮,很直观简洁地概括了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

许多病友也经常听说糖尿病是阴虚引起的,但是却并不知道“阴虚”究竟是什么。

今天谈谈就来好好给大家讲讲。

02

中医阴阳理论将人体内的所有物质按照阴阳属性分为两类。其中阳代表火,动力;阴代表水,能量储备。

糖尿病发生的核心病机就是内热伤阴耗气,病变脏腑主要涉及到肺、肾、胃,而以肾脏为主。

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脾的运化失常,供给心肺的精微不足,全身的气血就亏损,进而肝血不足,其阳必亢。

肾精得不到后天充养,命门之火亦必亢则害,变少火为壮火。

这种从肝肾中逆冲的火气更加伐逼了脾胃的正常功能,于是便消谷善饥,此火上攻心肺,引动心火,焦灼肺叶而致口渴引饮。

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水火不衡,无负气化,于是便开阖无度,溲如流水,大便难。

此是三消之来由。根据临床症状可辨证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情况。

上消:主要表现为肺热津伤,用消渴方进行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即可。

中消:主要表现为胃热炽盛,用玉女煎加减可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如口渴多食、便溏、乏力并见,是胃热过盛,损伤气阴之表现,可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下消:主要表现为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而出现阴阳俱虚的情况,或者病久入络,表现为血脉瘀滞,如糖尿病足。下消肾阴虚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0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疑难杂症,从病因病理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古代中医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一般都以滋补、润燥、降火为主。

现代中医在古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健脾益肾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因为在五脏形味互用、维持生命的过程中,是由肾为先行、脾为枢轴的,肾助脾始动,肝助脾之力,肺助脾升变,心助脾运转,肾精耗而得充,动火始终不灭,气血津精如有源之流水,形有神荣,生命不终。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脾胃的功能绝不是独立的,其他脏腑都参于了它的运化。但必须围绕着脾胃这个五脏六腑的枢轴,而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从而其劳其得。

健脾益肾虽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但如何进行健脾益肾的法则,却是无穷无尽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引补肾填精于健脾之中,行宣降肺气而并培土生金之法,将柔平和肝于调治脾胃之内,把强心活血于壮脾之力之中,皆为补治后天之妙法,绝非单独健脾而为健脾。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法则,当顺五脏各能,掌握病机,抓住脾肾升清固摄功能的失常,从健中、升清、固精入手。

而过去对糖尿病的习惯治法皆以滋补润燥降火齐挥,没有究其精亏之实火炎之质。

投寒阴之剂,如釜中沸不调薪,更添凉水不时又沸,薪不得新充,久时危灭,以至阴聚阳杀,热去正消,阴阳转化,病至晚期时元阳衰败,再扶其阳憾已晚矣,终未得其正法!

04

糖尿病因形不足导致精不足,治当温之以气,在温之以气中,补之以味。设补中益气、升清固摄之法,并除肝肾阴火。

近现代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1860年-1933年)有一个专治消渴的方子,叫“滋膵(cuì)饮”

材料:生黄芪15克、生地黄30克、生怀山30克、净萸肉15克、生猪胰子9克(可用猪胰粉15克冲服代替,某宝有卖)。

上五味药材,将前四味煎汤,送服猪胰子一半,至煎渣时,再送服余一半。

猪胰腥味较重,许多人难以下咽,可用猪胰粉15克冲服代替;也可以不用,对整个药方的效果影响不大。

作用:糖尿病因气阴不足所致,故用黄芪补气,生地滋阴,山萸肉、山药补脾固肾,猪胰子以脏补脏。

来源:健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