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讲价("糖尿病")
- 1、首进国采!糖尿病患者摆脱“甜蜜的负担”:胰岛素砍价50%你敢信?
- 2、医保谈判“灵魂砍价”火了!幕后工作实录来了
- 3、网上看病诈骗 80个\u0026#34;名医\u0026#34;栽了!青岛警方侦破两个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首进国采!糖尿病患者摆脱“甜蜜的负担”:胰岛素砍价50%你敢信?
“胰岛素辉煌的时代要过去了”。11月25日,第六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国采”)开标前夜,有网友兴奋地写下这句话,并提到,“明天揭晓答案”。
据悉,这是胰岛素首次进入国采,也是生物药首次进入国采。国采意味着降价,对于国内超1亿糖尿病患者来说,在不远的未来,胰岛素将告别“甜蜜的负担”。而对市场来说,这可能也是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
预计降价50%左右
今年85岁的老赵,已经被糖尿病“缠”了二十年。每顿饭前都要对淀粉含量精打细算,以便确定要打的胰岛素剂量。二十年来,砸在胰岛素上的钱就让老赵心疼不已,已然成为老赵的一种负担。
但要不了多久,这种局面就将迎来一次大转折。11月26日,第六批国采于上海开标。根据此前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胰岛素专项)(GY-YD2021-3)》公告,此次药品集中采购品种为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共6个采购组。各采购组符合申报资格的企业按报价单元进行申报,报价单元共11个,以序号区分。
上述公告显示,本次胰岛素集中采购各采购组报价单元以3ml:300单位(笔芯)规格为代表品,不同品种给出了最高有效申报价,其中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最高有效申报价为50元/支,餐时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为72元/支,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为132元/支。
据悉,本次胰岛素集中采购周期为两年,在采购周期内,每年签订采购协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从过去几轮的国采来看,价格大约平均下降50%左右,单品最高下降超过90%。但此次国采出现了分组的情况,相对来说每组竞品数量减少,竞争可能不会太激烈,降价幅度也可能不会太高,预计仍为50%左右。
摆脱“甜蜜的负担”
作为三大慢性病之一的糖尿病,因其可引发上百种并发症而令人闻之色变。但中国又是“糖尿病大国”,不久前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据了解,糖尿病类型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90%,1型糖尿病约占5%。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缺乏自身胰岛素分泌,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的首选方案。而2型糖尿病的治疗则较为复杂,通常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也比较清楚,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不爱运动,肥胖,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和生活不规律。
50多岁的李军如今已经告别了胰岛素的使用,但在这之前,糖尿病严重的时候,李军一顿饭就需要注射15-20个单位的胰岛素,随着后面身体好转,单次注射的剂量逐渐递减,最后停用。据他回忆,当时300个单位的混合型胰岛素需要50多块钱。
据36氪,目前国内有近2000万糖尿病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二代胰岛素35-50元/支,三代胰岛素70-240元/支,部分产品价格高于英国等发达国家。
“这对民生来说肯定是重要利好。”赵衡表示,胰岛素是糖尿病人必备的药品,中国超1亿的糖尿病人,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国内胰岛素不同品牌之间价格差距比较明显,贵的有好几百元,便宜的大概几十元,但长期使用的话,对病人来说经济负担也会比较重。
百亿市场的较量
胰岛素进国采,并不意外,市场的风吹了许久。去年1月,武汉医保局就曾率先试水胰岛素带量采购,与诺和诺德、礼来、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等九家企业展开降价谈判,最终促成部分中标胰岛素类药品单价最高降43%,而且因为谈判异常残酷曾引起了行业热议。
去年7月,国家医保局首次释放出胰岛素集采信号,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召开座谈会,就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向企业、行业协会征求建议。胰岛素国采姗姗来迟,原因在于以往化学药品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就相当于拿到集采门票,但胰岛素是生物制品,需要一套全新的采购规则。
国信证券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销售1.5亿支胰岛素。另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销售额在2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91%。而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采购量,通常是全国公立医院上报总数的70%。2019年,米内网数据曾预测,公立医院胰岛素销售规模有望在10年内达到千亿级别。
而在国内,胰岛素生产企业相对集中,跨国药企以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三家为代表。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三大外企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0%。今年6月,赛诺菲刚刚在北京举行生产基地胰岛素扩产项目签约仪式。
而国产胰岛素企业则有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合肥天麦、江苏万邦等,上个月,甘李药业也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公司占据国内胰岛素16%的市场份额。业内普遍认为,胰岛素集采或将影响外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而上述三家国产胰岛素领头企业或将首先受益。
在赵衡看来,从市场角度看,这次国采也可以当做是一次测试。因为胰岛素是生物制品,与此前的化学药品不同,而且本身竞争就非常激烈,此次国采专门转向胰岛素,可能测试市场的接受程度,观察国采能够带动生物药市场做出什么改变。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医保谈判“灵魂砍价”火了!幕后工作实录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最近,一场涉及近14亿中国人的谈判,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就是“医保谈判”。医保谈判,是一款药能不能进、以什么价格进医保目录的关键,也意味着患者能不能花更少的钱,用上更好的药。通过医保谈判,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最终开出了“平民价”,而且很多进口药品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点击视频↓↓↓ 看紧张的医保谈判是怎么进行的?幕后都有哪些故事?
在针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品盐酸阿来替尼的谈判现场,第一轮报价正在进行。如果谈判成功,这款药就能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正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郭凤英女士并不知道这场谈判的发生,但这个药,对她的意义非同寻常。
郭凤英说:“吃完了20来天,就开始说话也不喘了,也不咳嗽了,体质也恢复了,没告诉我多少钱,后来我问他,儿子才说了,说5万元(1个月),一说5万元,我说不治了。儿子不干,儿子说你不管怎么样,你这还有药治呢。”
对郭凤英来说,这个药,无疑是救命救急的。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这也是国家医疗保障局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的主要原则。今年进行的这项谈判工作,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药品谈判工作,涉及到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
药品好,但是贵,这是这些谈判准入药品的核心特征。
以盐酸阿来替尼胶囊为例,在全球上市9个月后,2018年8月获批进入中国,技术先进,但价格昂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介绍,这个药每个月用量的价格是49980元,病人经济负担是一个问题。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说:“谈判的核心就是用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让它进入到医保目录,能够兼顾到患者的负担,基金的承受能力和企业的意向,企业愿意,有合理的利润。”
要谈判,合理的价格如何确定?
对企业而言,创新药有巨大的研发成本,企业有着自己的考量,另一方面,基于医保基金的可承受程度和药品的性价比,医保局也要进行专业的评判。为此,国家医保局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了39位药物经济学专家和11位基金测算的专家进行专业测算。
在10月9日的动员会后,39位药物经济学专家随机领取了自己需要进行测算的药物资料。
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与测算专家进行沟通,他们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测算方案,找到最利于谈判的价格。
在药物经济学的专家进行测算的同时,另一组来自各地医保部门的11位基金测算专家,也在同步进行测算。他们计算的是药品谈判成功进入医保之后,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分析。
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基金测算专家顾亚斌说:“给我们一个总体的基金总盘子,有多大的空间来用于购买或者跟企业谈判新增的药品目录,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总的盘子下怎么样来进行测算,用有限的钱购买到最好的产品。”
通过药物经济学专家和基金测算专家这两组专家的共同测算,各个药品的谈判底价才最终确定。这个底价决定着谈判是否能够成功,也是医保部门谈判的底牌。
底价是医保局的底线,也是企业能够过关的合格线。一些企业试图走捷径,医保局测算工作动员会的当天,在医保局门口,就有人蹲守在附近观察专家的组成。有些企业甚至还想在私下和专家单独接触。
专家廉洁自律是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整个测算的制度和流程也为保障谈判工作的公平公正上了一道安全阀。
黄心宇说:“药物经济学的这一组专家测算,我们每一个专家是独立测算的,对于每一个药品具体的测算方法,我们请药物经济学组的组长、副组长进行会商把关,告诉专家大概应该怎么测算。”
药品和专家一一对应,责任自然更加明确,再加上组长们统一标准,结果也就更加公平。另一方面,药物经济学专家组和基金测算专家组平行测算,互不干扰,两组的测算结果都影响着最后的底价。这种去中心化的设计,为测算工作加了一道密码锁。
黄心宇说:“这两组是平行测算的,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底价,到最后两组平行的结果,我们是在一个完全保密的状态下,根据事先确定的固定规则,形成了最终医保方的底价,并且严格保密,到了谈判的现场才交给谈判组,所以能够尽量保证这个过程中,底价不被泄露出去。”
在最终的底价确定之前,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10月26日到28日,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三位组长和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司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和各个企业的代表,就每个药品的测算方式,逐一进行了沟通。
双方反馈意见之后,国家医保局综合各方内容,最终获得每个药品的谈判价格。正是在确定拟谈判药品、测算谈判价格、与企业沟通等流程中严格保密,这个底价才成为谈判组手里的底牌,这样,谈判组才能在和企业的谈判中通过一次次“灵魂砍价”将价格降下来。
经过一轮轮的艰辛谈判,甚至有企业代表留下了眼泪。
经过和总部再三沟通,企业方最终报出一个价格。
入围之后,专家和企业还要进一步谈判,使得企业报价一步步接近底价,甚至低于底价。在最后一轮报价之后,企业最终谈判成功。
盐酸阿来替尼最终的签约价格在医保局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出于保密,签约价格无法公布。这是国家医疗保障局对药品谈判的创新之处,允许企业申请价格保密,从而为中国患者争取到尽可能低的价格。
根据医保局公布的数字,此次谈判进入医保的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按照50%的实际报销比例计算,患者的个人自付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据此估算,像郭凤英一样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2020年1月1日起,通过降价和报销,每月花费大约减少80%。
除此之外,此次谈判119个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药结核、风湿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等10余个临床治疗领域,价格平均下降60.7%。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019年调整后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拟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创新药价格大幅降低,纳入医保为患者减轻负担。这样的变化,得实惠的是近14亿中国人民。对于药企来说,这些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是抢占了市场先机;而对于医保基金来说,是节约资金买好药。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家都乐见其成的多赢局面。
网上看病诈骗 80个\u0026#34;名医\u0026#34;栽了!青岛警方侦破两个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半岛记者 孙桂东 报道
本报9月26日讯 近日,在山东省公安厅和青岛市公安局的直接指挥下,即墨公安分局会同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特警支队、网警支队等相关警种部门,经过3个月的侦查布控、跨省集中抓捕,一举打掉以吴某谦(男,24岁,湖北省武汉市人)、魏某奇(男,51岁,湖北省天门市人)为首的两个跨区域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80人,破获省内诈骗案件300余起,涉案金额4200余万元。
今年年初,即墨公安分局陆续接到一些老年人报警,说是在网上看到一些小广告,宣称可以治疗糖尿病,并且打着著名老中医的旗号,一般都是需要几个疗程。三个疗程下来要十多万元,结果讲价讲到几千元,而且吃了以后效果并不明显。
专案组经三个月秘密摸排、拓展侦查等,最终查明两个犯罪团伙窝点分别位于某市的两处写字楼内,以“某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名义招募使用话务人员70余人,采取公司化架构运作,实施集团化诈骗作案。
专案组调集200名警力,分成9个行动小组,于7月31日奔袭600多公里赶赴犯罪窝点实施抓捕。8月1日9时许,警方成功将以吴某谦、魏某奇为首的80名犯罪团伙成员全部抓获、无一漏网,并第一时间安全押解回即墨。
经审查,两个犯罪团伙成员初步交代了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侵害对象,冒充知名中医专家教授身份,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问诊,解答受害人问题等方式,逐步骗取受害人信任,以数千元购买其推荐的价格不足百元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他们先是在网上发布一些小广告,宣传降血糖的方式,很多人咨询需要填写个人详细信息,之后,其他人员会打电话询问。他们会冒充自己是知名专家,通过询问病情,强调病情的危害性,告诉受害人病情很严重,必须赶紧治疗。之后,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家庭情况要价。如果家庭条件不好,他们就说可以利用自己的医保卡给减免几千元。如果还是不愿意买,就说可以建立一个医疗档案,之后十几年买药品都有优惠。通过层层套路,诱骗当事人花钱。这所谓药品基本上是食品、保健品,而且价格虚高数倍。
为让被害人对其药效信以为真,该团伙提前准备了长达79页的话术脚本,内含5.6万余字和多幅图片说明,可针对被骗对象的各种病情和问题予以答复应对。在这些脚本里,可以看到“问诊”“下结论”“开方”“攻单”“造梦”等字眼,被害人得到的看似专业的回答,其实都是该团伙成员照本宣科的伎俩。
该团伙成员假冒“某某堂”的名义,故意夸大被害人病情的危害和其所售药物的效果,虚构“祖传药方”“专供海外”“惠及全国90%的患者”等说辞,并通过“问询诊断”“拍照诊断”等互动欺骗被害人,达到让被害人转账购买的目的。该案现已逮捕40人,查扣作案用电脑150余台、手机200余部以及大量账册等涉案物证一宗,冻结银行账户72个,查扣涉案资金200余万元,提取电子数据5万余条,初审破获省内诈骗案件300余起。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