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糖尿病(防糖尿病手抄报)
“糖友没问题”公益活动闪现全国多地,守护“糖友”幸福感
来源:中国日报网
11月13日,随着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临近,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公益快闪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此次活动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精心策划并发起的“糖友没问题”系列公益科普活动之一,旨在增强公众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意识。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糖尿病患者(以下简称“糖友”)及当地市民的关注和参与,氛围热烈而温馨。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以“糖尿病与幸福感”为主题,着重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糖尿病并发症疾病研究白皮书》调研,糖尿病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达61.7%。并发症成为影响“糖友”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关爱慢性病人群的先行者,扬子江药业集团凭借其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领域的深厚积淀,精心筹备并组织了该系列公益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专业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着重强调了早期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参加活动的“糖友”和市民在健康达人的带领下,学起了“糖尿病保健操”。现场一位“糖友”说:“通过活动,我们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糖尿病知识。控制好血糖,早预防早治疗并发症,这是我们最要紧的事。”
在江苏常州,云南昆明,湖南湘潭、长沙等全国多地,“糖友没问题”小型公益快闪活动同步开展;一心堂药业集团、国大药房、健之佳健康药房、益丰大药房、高济健康、老百姓大药房、全亿健康药房等连锁药店携手扬子江药业集团,开展线下赠送“糖友没问题袜”活动,将健康知识与冬日温暖一并传递给“糖友”们。
线下气氛热烈,线上形式多样。自媒体健康主播现场打卡,积极参与到活动的传播中,将这份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无法到现场的“糖友”们,助力他们减轻“甜蜜负担”,享受幸福生活。为进一步扩大知识覆盖面,扬子江药业集团还联合权威媒体,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给公众带来的常见困扰制作系列科普视频,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全网发布,助力增强公众的糖尿病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多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致力于推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知识向基层普及,通过举办糖尿病并发症公益科普讲座、开展“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菁英糖管家训练营”“慢病防治讲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健康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今年8月,扬子江药业集团发布共建“学术·教育·服务”生态圈战略,将自身在糖尿病并发症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企业优质资源与合作伙伴共享,携手全国60余万家药店终端,启动了糖尿病并发症公益科普工程。该科普工程将力争实现“年度培养8万名专业药师,开展2万场‘糖友健康沙龙’,造褔2000万人次”的目标,努力守护“糖友”幸福感。
“糖友”,如何守护健康之光?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语在朋友圈颇为流行,不少人将日行万步视作一种荣耀。确实,运动对控制血糖、增加人体肌肉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可简单地日行万步就能达到理想效果了吗?实则不然。
网络图片
运动若想获取最大的代谢益处,关键在于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糖尿病患者为例,餐后 1 至 2 小时内进行适量运动是比较适宜的做法。每周保证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很有必要,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不错的运动形式可供选择。
网络图片
但需注意,高强度运动应尽量避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锻炼效果的同时,也可能给心血管系统埋下不安全隐患,甚至容易导致运动伤害,可谓得不偿失。
除了有氧运动外,每周开展 2 到 3 次抗阻运动也不可或缺。比如俯卧撑、弹力带训练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有效地锻炼到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肌肉群,使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更全面地提升健康水平。
网络图片
运动并非盲目追求步数或者强度就行,而是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搭配与规划。依据自身身体状况,把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合理安排进日常锻炼中,这样才能真正借助运动的力量,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有质量。
科普|世界糖尿病日:如何守护糖尿病患者心肾健康?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核心,并从“以降糖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强调对糖尿病进行全程综合管理,即排糖同时兼顾对心肾等靶器官的保护,改善心肾预后,助力患者长享幸福生活。
当前,我国有1.41亿糖尿病患者,虽然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改善,但仍有高达63%的患者对患病毫无所知,且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也普遍偏低。
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负担重、预后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糖尿病患者对高血糖对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认知不足,导致疾病管理不到位,从单病进展到共病,增加了疾病负担;二是患者对心肾并发症早期筛查的意识较为薄弱,待到疾病进展至中晚期或出现严重事件才开始干预,导致疾病管理难度更高;三是患者主动管理疾病的意识仍待加强,不仅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更要提高学习疾病管理知识的主动性。只有做到多举并进,方可真正管好糖尿病。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病人数90%以上。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与神经,目前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肾并发症,这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而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病情更重,治疗难度更高,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在糖尿病患者尤其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首要危险因素。
同时,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病变,约每三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伴有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30%-50%肾功能衰竭是由糖尿病引起。但我国糖尿病肾病知晓率不足20%,治疗率不足50%。当前,我国每年由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新增尿毒症患者人数将达到99万人,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前,临床上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相伴发生已经越来越常见,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变化,还应及早关注心肾共病。
在早筛层面,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尤其是血脂、血压的变化,同时至少每年进行1次尿蛋白、UACR和血肌酐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从而尽早干预,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
在治疗层面,随着糖尿病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患者也有了更多治疗选择,助力糖尿病患者排糖同时兼顾心肾获益,且随着更多创新治疗手段被纳入医保,患者及家庭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也得以减轻,有助于获得更长久的健康结局。
在治疗时机层面,糖尿病存在不良代谢记忆效应:经过一段时间(5年)高血糖控制不佳的影响,今后血糖控制得再稳定,其预防血管疾病的效果就不会很好显现。
因此,患者一旦诊断为糖尿病,需只争朝夕,尽量一年之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值,并坚持做好血糖管理,患者才能获得长远心肾保护。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