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肺脏(糖尿病引起肺部病变)
你的糖尿病有可能是“肺肾阴虚”,一张方子解渴降糖,快收藏
糖尿病是一个“燥病”,在诸多的病因里面,最常见的就是“肺肾阴虚”,这么说可能大家不太明白。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
女,54岁,糖尿病10多年,西医降糖药吃了很多,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好,最近几年开始,口干,舌燥,眼睛干,尿多,大便干,浑身乏力。
记得从老家赶过来,也没吃饭,来了之后先测量一下血糖,空腹血糖都已经11,患者自己也吓了一跳。
刻诊,舌质红,舌苔糙,脉细弱。
根据辩证,见方:
淮山药,北沙参,天花粉,干地黄,知母,天冬,麦冬,山萸肉,泽泻,葛根。水煎服,每日1剂,共13剂。
13天后复诊,自述口干舌燥现象消失,口渴也大大缓解,尿频也有所改善,只不过,舌质依旧发红。
此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太子参,继续投用10剂。
再次复诊时,患者不适的感觉已经消失,并且血糖也已经降至5.8。
其实,该女子主要就是“肺肾阴虚”,人体内有3个“水器官”,第一个是肺,乃水之上源,第二个是肾,乃水之下源,第三个是脾,乃水代谢中枢。
肺肾阴虚,说明水的上下源都有了问题,肺主津液的输布,肺阴不足,肾阴就没有办法得到滋养。
肾主一身之阴,若肾阴不足,肺阴也就会更加地“匮乏”,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肺阴不足,就容易口干舌燥,津液不能输送给大肠,所以肠道涩,就容易便秘,非不能输布津液给全身,就会直驱而下,尿液就会增多。
肾阴不足,固封失职,精微物质就会随着小便排出体外,血糖也就容易升高。
当精微物质不足,四肢得不到滋养,患者就会出现乏力的现象。
下面来解一下方子:
淮山药,北沙参,天花粉,干地黄,知母,天冬,麦冬,山萸肉,泽泻,葛根。
该方子中的山萸肉,干地黄,山药可以滋补肾阴;沙参、天冬、麦冬能滋补肺阴;知母、天花粉滋阴润燥、葛根生津,泽泻泄浊。
可以说该方子主要针对的就是“肺肾阴虚型”糖尿病,大家如果有血糖高的,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但是,切勿私自用方,还是需要根据中医师的辨证后,对该方进行加减,感谢您的阅读。
好了,我是@,您身边专注心脑血管的大夫!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典型特征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其中,喝酒多、吃饭多、小便多更为突出。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名字,但是有“止渴”这个病,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在中医的叫法“消渴症”更为形象,其“消”字包含三个症状:渴饮过度、饥食过度、小便过多。
中医认为,每个患者上、中、下“三消”的严重程度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脏腑状态不同。向上消失是肺阴不足;突出的消除是脾虚和胃火;加重是肾虚,不分清浊。
1.中医消渴——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症状:口渴突出,需要不时喝水。如果你喝了它,你就不会解渴。过一会儿,你会口渴,口渴,尿量会增加。同时还有烦躁、怕热、出汗等症状。中医分析:口渴、多喝水、尿频、口干,这是肺阴虚、阴虚、肺燥的表现。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药: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从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鲜藕等中提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黄连、黄芩和知母。
2.中医治疗中药少食健脾清胃。症状:饥饿感突出,刚吃完饭就会饿。同时,你还可能出现疲劳、大便变形、精神状态不佳、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是脾虚胃火的表现。胃里充满了火,胃阴不足,所以你会很快饿,有强烈的饥饿感,并有口渴的症状。脾虚,所以会出现身体虚弱,大便变形,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治疗原则:健脾清胃。处方用药:云女汤、七味白术散。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芪、栀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药物。
3.用中药治疗,用中药消除——滋阴补肾。症状:尿量大,尿频突出。而且,尿液浑浊,甚至像煮鲫鱼汤一样白,或者又甜又粘。同时伴有腰腿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渴多饮。中医分析:肾虚分不清尿浊,所以尿中会夹杂细微的水谷,表现为尿浊,有鱼汤般的白感。腰为肾之府,故腰膝因肾虚而虚弱。肾阴虚,阴虚则燥,所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原则:滋阴补肾。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黄柏等药。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并不排斥西医疗法,而在控糖方面,西医确实有更快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这样,中西医结合在缓解症状和延缓并发症方面更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
糖尿病,肺、脾、肾同治!中医这一方,血糖降到6.1!
糖尿病好治吗?不好治!糖尿病能治吗?能治!对于那些患病年限不长,胰岛功能尚可的患者,实现逆转还是较容易的。
在中医典籍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消"主要表现为消瘦,"渴"则指口渴。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而"消渴"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调,则难以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因此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同时,肺主通调水道,脾气不升则津液难以上输于肺,导致口干舌燥。又因肾气亏虚,膀胱气化失司,就会出现小便频繁等症状。
如果脾气不升,很难将真阴输布于肺,须知肺治节,说的是肺脏上可输布津液以润口,下可输布浊液以通调水道,注入膀胱。
脾气不升,津不上承,因此症见口干舌燥,怎么喝水都不解渴,正是说明了身体缺少津液,而不是水。此外津不上承,自然就往下走,又因肾气亏虚,膀胱开阖有失,所以患者多见尿频。
曾接诊过一位患者,李先生,54岁,患2型糖尿病5年。自述一个月以来出现明显乏力,餐后2小时血糖15.2mmol/L。虽长期服用降糖药,但效果不佳。同时伴有口干、尿频、便秘等症状。诊查时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结合他的症状,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肺脾肾气虚证。为他开具如下方剂: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陈皮、麦冬、五味子、山茱萸、枸杞子、神曲、炒谷芽。水煎服。
这个方子主要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补气健脾为主,佐以滋阴润肺,补益肝肾。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黄芪、当归补气养血;麦冬、五味子滋阴润肺;山茱萸、枸杞子补益肝肾;神曲、谷芽和胃消食。诸药配伍,共奏肺脾肾同治之效。
服用15剂后,李先生乏力明显改善,测得血糖降至11.2mmol/L。继续服用15剂后,空腹血糖进一步降至6.1mmol/L,其他症状也明显好转。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为什么这个方子效果这么好?
因为它切实抓住了病机关键。糖尿病不仅仅是单纯的血糖升高,而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的复杂证候。只有通过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用药也要因人而异。建议大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没有标注具体药量,是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