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板书(糖尿病的教学ppt课件)
用左手写板书的“大爱老师”,用爱去启迪学生
沈阳二中高一外语组老师、2304班班主任王邺说:“执教12年来,我时刻激励自己用爱去启迪学生。”
王雁/摄
七年前,王邺身患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却一直坚持上课,直至在一节语法课上,晕倒在讲台上;五年前,王邺右侧乳腺手术,术后医生叮嘱她严禁用右手写板书,可她术后一周就回到课堂,坚持用左手写板书……
学生李雯的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身体较弱,低血压,还有胃病。王邺就坚持三年如一日为她买牛奶补充营养,定期为她做酱牛肉等食物补充体力。这样一个原本胆怯、不太自信的小姑娘,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得知湘雅医学院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为祖国做出的卓越贡献,果断选择了报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部本硕博连读。她坚定地说:“我以后要当一名医生,去帮助更多的人!”。
面对游戏成瘾的学生,王邺多次家访,让孩子从心理上,更从实际学习中脱离电脑。在王邺的努力下,她所带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1407班被授予“沈阳市优秀班级”称号;2004班在刚结束的高考中,全班32人中30人超过600分,平均分高达620.7分。
王邺说:“孩子们优异的成绩让我更加坚信:点滴关爱,细致培养,静待花开,终会换得繁花与共。”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封葑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慢性咽炎、静脉曲张、腰肌劳损 专家支招预防教师常见职业病
资料图片
今天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老师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七成老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时间站立讲课、握笔写板书等,他们大多患有慢性咽炎、静脉曲张、颈腰椎病等职业病,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于海阔带来几个小妙招,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预防和治疗,“如果不能判断清楚自己问题的类型和选择对治疗方案,还是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应对慢性咽炎:滋润肺胃代茶饮
于海阔表示,老师之所以容易患慢性咽炎,主要是长时间讲话、没空饮水导致的,通常表现为咽部不适、声音嘶哑或伴有肿大甚至刺痒、干咳等症状。该病与急性咽炎临床表现不同,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咽部红肿及咽痛等症状。
“针对教师的职业特性,我建议选用代茶饮的方法。”于海阔介绍,防治慢性咽炎的代茶饮经验方为:沙参6g、石斛6g、百合6g、芦根6g、雪花梨一颗,冰糖数粒 (糖尿病患者可免),以上诸味,共煎汤300ml,小口频啜,可达滋润肺胃,养阴生津之功。
应对静脉曲张:中药内外兼治法
“长时间的久站讲课,下肢循环不畅,极易导致静脉曲张。”于海阔指出,严重的静脉曲张需前往医院及时治疗,轻症患者除穿着预防静脉曲张袜,亦可通过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气滞血瘀,脉络不畅导致,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内服小验方:牡丹皮15g、生熟地各15g、当归12g、赤芍10g、怀牛膝15g、生黄芪10g、桃仁6g、红花6g,每日一剂,水煎服(外感、发热等实热证禁服)。
外洗小验方:海风藤30g、千年健30g、桑寄生30g、桂枝20g、独活30g、防风30g、川牛膝50g、鸡血藤40g、骨碎补30g、伸筋草20g。以上诸药煎汤,每晚加热后,放足浴盆内外洗双下肢及足部15分钟即可(皮肤红肿破溃者禁止外洗,此外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迟钝,汤液不能过烫以免烫伤)。
于海阔建议,老师们可趁课间休息时间,抬起双腿,按摩双下肢,达到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应对颈腰椎病:三步课间脊柱操
“颈、腰椎病,也称之为脊柱相关系列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肩腰背部僵硬、疼痛、四肢麻木、肿胀、疼痛,甚至伴随头晕、恶心、失眠、乏力气短等诸多症状。”于海阔表示,老师们备课及批改作业等,需长时间伏案久坐,颈腰椎脊柱受累紊乱后,极易形成的诸多复杂的颈椎病及腰椎病。
于海阔建议老师们试试“三步课间脊柱操”,具体操作如下。
抱头前屈:取坐立位,双手交叉抱头枕部并缓缓贴近双膝,坚持数秒即可,再缓缓恢复至坐立位,反复操作5次。
展胸后仰:取坐立位,掌心朝下,双侧上肢向两侧平举,头部缓缓向后方仰头至不能仰为止,再缓缓恢复坐立位,反复操作5次。
左右旋脊:取站立位或者坐位,使得头部连及肩背部一同缓慢地向左侧扭转,一直转到不能旋转的位置后,坚持停住数秒,然后以同样的姿势向右侧旋转,左右各操作5次。
于海阔提醒,三步课间脊柱操可以防止脊柱关节发生紊乱及周围组织发生失衡,需要注意的是,抱头向前屈膝、展胸后仰及左右旋转的过程中,速度及幅度均不宜过大,谨防摔倒受伤。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西安理工大学61岁教授带病坚持上课 回家突发病离世
从教30余年坚持板书授课,带病为本科生上完最后一堂课……61岁的理工大教授牛争鸣一生节俭,却资助学生读博,他的突然离世让身边人悲痛,也为他们留下了“为而不争、天道酬勤”的人生信条。
带病上课 回家突发心脏病
牛争鸣是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教师,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年3月20日上午,他在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从理工大金花校区前往曲江校区上课,在为本科生上完课后,回到家中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享年61岁。
昨日下午,牛争鸣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举行,五位报告人介绍了牛教授的生平成就、为人、生活等,报告人几度哽咽,会场充满了感动。
“牛老师的心里装着工作、装着讲台、装着水利、装着科研、装着学生、装着家人,可是他却唯独忘记了装上自己。”昨日,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凌云在报告中说。王凌云介绍,据后来了解,牛争鸣当天上课前已感到身体不适,儿子牛健飞问父亲:“早上去上课,开车还是坐校车?”牛争鸣回答:坐校车。这竟成了父子间最后一次对话。
牛争鸣的学生李奇龙说,老师生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工作干活特别拼,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从不请假迟到,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他们修改论文,一改就是一整天。“为而不争,天道酬勤。”李奇龙说,这是牛老师留给他们的人生信条,他们将谨记并不负老师厚望。
学生学费不够时他说“我来解决”
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牛争鸣的学生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西安。告别仪式上,大家抱成一团、泣不成声,个个哭得像个孩子。
“牛老师生前像亲人一样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予学生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李奇龙说,牛老师的弟子南军虎,硕士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放弃读博,牛老师得知后找到他,强烈建议他继续读博,并且说:“学费不够,我来解决!”受到鼓舞的南军虎一鼓作气读完博士,年仅33岁的他,现在已经破格晋升为大学副教授。“他对我们的补助一向慷慨大方,对自己却近乎苛刻。一件几十元的短袖穿到褪色,后背破了,自己拿针线缝了缝接着穿;一双鞋穿了五六年脱了胶,用万能胶黏了黏继续穿;一部价值500元的红米手机屏幕碎了,裹着一圈又一圈的胶带继续用。”李奇龙哽咽着说,牛老师的儿子结婚,同学们随的份子钱都被退了回来。
马鹏举长期在理工大务工,协助牛争鸣做试验已经30多年。“牛老师带学生做试验,对土建施工、水利建模、现场试验的过程要求非常高、细节特别严。从放线打地基到做试验,搬砖头、和水泥、抡大锤,他样样都在行。夏天戴草帽、穿橘黄色T恤,冬天穿一身深蓝夹克,完全和我们农民工一样。”马鹏举说,牛老师还非常尊重他们这些工人,夏天买西瓜、买草帽,甚至连烟都给买上。
水平旋流消能研究国内水平最高
牛争鸣执教三十余年,长期主讲的《水力学》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完成的多项教改项目推动了教学实践的发展,参与编写的多部教材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创新。他从未间断地坚守本科教学一线,坚持板书授课,只为了学生更容易接受。
“争鸣是我见过的对工作最认真最敬业的人,他在水平旋流消能领域做的研究是目前国内最有特色也是水平最高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回忆牛争鸣时说。
据了解,消能是水力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拦截洪水、保证人民生命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牛争鸣所开创的旋流内消能工技术2006年运用于黄河上游的公伯峡水电站,使原有的导流洞成功改建为水平旋流泄洪洞,实现了国内首创。
牛争鸣教授先后主持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59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专著2部,发明专利4项。直到去世前两个月,他还依然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