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丛底(糖尿病底血糖怎么办)
糖尿病从脾论治之六——脾胃阴虚
6.脾胃阴虚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力,食后腹胀,口干唇燥,知食不饥,心烦低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无力证候
病机分析: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所以糖尿病燥热伤阴引起胃阴虚弱,常致脾阴易虚,导致脾胃阴虚。脾胃的运化功能,虽然赖于阳气的鼓动,然阳气的作用,必须以阴液为基础,脾胃阴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不能营养身体,所以出现倦怠乏力,食后腹胀;脾胃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舌燥;脾胃阴虚胃的受纳失职,故知食不饥;阴虚则心烦低热;脾胃阴虚,津液无以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为阴虚液亏之候。
治疗原则:滋养脾胃之阴。
常用药物:
养脾阴药用:沙参、白芍、生地黄、石斛、麦冬、扁豆、山药、莲子肉、玉竹、麻子仁等。
养阴药用:石斛、生地黄、沙参、麦冬、乌梅、西洋参等。
常用方剂:七味白术散合益胃汤加味。
处方:沙参、麦冬、生地、人参、白术、木香、葛根、茯苓、玉竹、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处方分析本:本方方以参、苓、术、草健脾胃,益中气;沙参、麦冬地、玉竹滋养脾胃之阴;葛根甘寒直走阳明胃肠,解肌热面生津止渴;加木香理气;上药相配,使脾胃之阴得复,脾胃之气得升;脾胃运化正常而诸症皆除。若口干加花粉、芦根,或重用葛根;便秘加麻子仁、郁李仁;不思饮食加鸡内金、焦三仙;心烦加竹叶、栀子、莲子心。
摘自张德蕴主编《糖尿病综合治疗及康复》199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
糖尿病从胃论治之二 胃阴不足
2.胃阴不足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夜间为甚,大便秘结,消谷善饥,或知食不饥,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本期表现见于糖尿病中消期,或中消后期,患者在此期间,血糖、尿糖均高,且形体消瘦。
证候分析:由于饮食不节,食滞于胃中,日久化为郁热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胃火炽盛日久,伤及脾胃之阴,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故口渴,口干舌燥;口舌无津液濡养,需饮水而自救故多饮;夜主阴,阴虚则口干夜间加重;胃阴生热则消谷善饥;若胃津已伤,胃失濡润,消化力弱,虽然知道饥饿,但不能饮食。胃为十二经脉气血之源,胃热伤阴,胃失濡润,加之胃中有热,水谷精微耗损太过不能把营养物质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舌脉为胃阴不足之象治疗原则:滋养胃阴。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甘蔗、梨、芦根、玉竹、花粉、石斛等。
常用方剂:益胃汤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处方: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甘草,生扁豆,天花粉
水煎服,一日分两次口服。
本方为甘寒养阴之剂,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清润燥热,滋养胃阴,胃阴复则津液生,配以天花粉生津止渴,以助胃阴、生甘草泻火和中调和诸药,生扁豆健脾胃而消除胃内残留的余热:又防止甘草泻火太甚以伤胃气:诸药相配。甘寒清热以复胃阴。
加减:若阴虚夹热者,可加黄连、芦根以清胃热;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麻子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
口干加芦根,黄连。
干呕呃逆加玉竹。
糖尿病从脾论治 1.脾阴虚型
1.脾阴虚
临床表现:倦息乏力,口渴多饮,纳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秘结,小便数,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脾的运化功能,虽然依赖脾阳的鼓动,然阳气的作用必须依阴液为基础,平素胃火炽盛,津血亏少,内热伤津致阴液耗损,而致脾阴虚,从而也影响了脾气的功能导致气阴两伤。脾阴虚则运化无力,故可见纳食减少,食后88腹胀:脾失运化不能将食物运化成水谷精微,输送人体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倦息无力,形体消瘦;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津液无以润下则便秘;脾阴虚,脾不散精,津液不得四布,直输膀胱则小便数;舌红苔少津,脉细数无力为阴液亏虚之候。
治疗原则:滋养脾阴。
常用滋养脾阴药:沙参、白芍、生地、石斛、麦冬、扁豆、山药、荧实、莲子肉、胡麻仁、玉竹等常用方剂:脾约丸加味
处方:火麻仁,白芍,枳实,大黄,厚朴,杏仁,沙参,麦冬,生地。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本方为治疗脾阴不足而便秘的处方,方中火麻仁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白芍、沙参、麦冬养阴和里;枳实破结,厚朴除满,大黄通下,生地滋养脾阴,又清胃热。上药配合,将脾阴不足而致的燥结,润而化之,使津液还于胃中,以滋养脾阴,脾阴津液生,可以散精使大便秘结的症状得到缓解,小便数也愈。若燥热伤津可加柏子仁、瓜蒌仁;热结甚、苔黄脉数者重用大黄,加芒硝;体虚去大黄加番泻叶;如果脾胃虚弱,气阴两虚可用慎柔养真汤加减。
摘自张德蕴主任《糖尿病综合治疗及康复》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