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算高(糖尿病怎样算高)
多高才算高?“三高”标准划重点
大家总是说“三高”,三高到底是啥,多高算高啊?
人们常说的“三高”其实就是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三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三高”的标准。
何为“三高”?
“三高”是潜伏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种慢性疾病,它们就是: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因为都有“高”字,所以形象的比喻为“三高”。
“三高”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并不是说高血压的患者一定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但是这三类疾病均与代谢相关,常常一起发病、发现。
“三高”的病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比如脑梗死、脑出血、眼底动脉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下肢动脉闭塞,造成偏瘫、失语、剧烈头痛、猝死、喘憋、尿少、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猝死的患者常患有三高。
因此,发现血压、血脂异常,及早进行防治,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控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可有效减少心梗、缺血性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高”的标准
高血压
正常成人:
正常成人血压应低于120/80mmHg;如果三次不同日期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值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高血压前期。
老人:
老人的血压控制标准可以放松到低于150/90mmHg。老人标准稍放宽,但也不代表可以任意放松到160或170甚至更高。
有研究表明,40~89岁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舒张压每升高10mmHg,他们因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去世的风险就翻倍。
无其他基础疾病的老人,血压应低于150/90mmHg;有糖尿病、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压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与低血压:
虽然大家常常更关注的是“高压”(收缩压),但“低压”(舒张压)也很重要,它反映的是血管壁的弹性和硬度。低压也是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对高血压的控制,除了高压,低压也很重要!
高血糖
正常成人:
空腹血糖不超过5.5mmol/L,餐后2小时或任意时间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衡量过去3个月血糖情况的一个血液指标)不超过6.0%。
糖尿病/低血糖:
如至少2次以上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或任意时间血糖超过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糖尿病前期。当血糖低于3.3mmol/L时,称为低血糖。
控糖方式:
对年轻人来说,如果糖尿病患病时间短,控制血糖水平只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或采用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尚无心血管疾病且预期寿命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更严格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6.5%,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7.8mmol/L,以此降低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过去有过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病时间长,则需采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来控制血糖。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预期寿命不长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可放松到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0%,相当于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10.1mmol/L。
高血脂
血脂的检查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俗称“好胆固醇”)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俗称“坏胆固醇”) 等各项指标。
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都可称为“高血脂”或“血脂异常”。
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算2个风险因子)、体重超重或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HDL<1.0mmol hdl="">1.55mmol/L,则减去1个风险因子。
身体健康,风险因子为0或1的:LDL应小于4.1mmol/L。
风险因子为2的(不包括糖尿病):LDL应小于3.4mmol/L。
风险因子大于2,或者已经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LDL应小于2.6mmol/L。
避免引起三高的生活方式:
三高人群要少吃「三高食物」!含有较多的盐、糖、油、容易导致摄入过多或能量过剩的食物就是「三高」食物。
通过少吃「三高」食物,三高人群可以控制疾病,健康人群也可以预防疾病发生。
限定钠盐的摄入,少吃咸食及腌制的食品,每天食盐应在5克以下为宜。
少吃动物内脏:如肝、脑、心等;不能食用油脂过多的食物,还有肥肉。
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轻易促进瘦削和动脉硬化。
戒烟忌酒,有烟酒癖好的患者,会因烟酒过多引起心肌堵塞、脑中风等。
综合:人卫健康、北京114预约挂号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教你看懂糖尿病主要检测指标
来源:【华声在线】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主要是血糖,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以及消瘦,即“三多一少”,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血糖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截肢、失明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展开疾病检测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看懂糖尿病的一些主要检测指标呢?
血糖
血糖是指患者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通过扎手指或抽静脉血方式完成检测,但扎手指测得的血糖一般只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而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
什么时候检测最好呢?如患者血糖控制较好,可于每周选取1~2天完成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测定;如果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调整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测空腹血糖应保证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于早上6~8点完成采血。空腹血糖可反映无应激因素条件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可以充分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6.6毫摩尔/升为最佳,低于7.0毫摩尔/升尚可,如果超过7.0毫摩尔/升,则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餐后血糖需要在早餐、中餐或晚餐后2小时测定,它可以反映患者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药物的疗效。如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损伤,餐后容易出现高血糖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以4.4~8.0毫摩尔/升为最佳,低于10毫摩尔/升尚可,如多次超过10毫摩尔/升,需要积极处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及饮食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血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且不受运动、饮食、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采血,检测结果可作为血糖管理或治疗的指导。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相关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牙龈病变等。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糖化血红蛋白可3个月测一次。
尿常规
尿常规中的不同指标,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尿酮体常用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微量白蛋白辅助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糖可以辅助诊断糖尿病。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糖尿病人肾功能受损比较严重,肾小球滤过受损,即使血糖比较高,但尿糖也可能是阴性的。除了上述重点检测项目外,还有糖耐量检测、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C肽、相关抗体等检测,也可供糖友们按需选择。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陈庆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6条中有1条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对照自查
来源:扬子晚报
明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组织修订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你都了解吗?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最新修订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第一条就提到了糖尿病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从数值上来说,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张永文特别强调,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度摄入,更易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生活中饮食上都没有节制,而且有些人很喜欢吃甜的食物,导致容易出现肥胖而引发疾病。
另一方面,糖尿病与高血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为“祸根”。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还有一个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有关的原因,叫做“胰岛素抵抗”。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重压,终被累垮,功能逐渐减退至衰竭,直至无力分泌胰岛素,体内血糖便急剧上升,引发糖尿病。因此,张永文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有异常应及时到内分泌病科就诊。
@40 的你,别忘了每年检测血糖
糖尿病并非不可防不可控,张永文表示,预防糖尿病一定要注意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前期人群要及早干预。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张永文认为,如果患上糖尿病也不要恐惧,更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中医环节“消渴”症状有妙方
记者了解到,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包括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方面,其中上消的特征就是口干、口渴,多由阴虚燥热引起。日常可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缓解症状。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具体方法:
第一种:赤龙搅海
1.先把舌尖放在外侧牙龈的右上部位,从右上外侧牙龈,向左上外侧牙龈缓缓地移动,然后再回来,来回做3次。
2.舌尖贴在上牙龈内侧从右上开始,移动到左上,来回做3次。
3.舌尖贴在下牙龈外侧,从右外侧向下再向左外侧移动,来回做3次。
4.舌尖从下牙龈的内侧开始,从右侧向左侧搅动,共重复3次。
第二种:鼓漱吞津
分泌较多的唾液以后,将唾液在嘴里像漱口一样鼓漱。在漱口的过程当中,唾液就会更大量地分泌,然后分成三口缓缓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