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跟静(糖尿病和精神病的结局是什么)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这三点,别让气温给血糖“升温”

关注血糖健康

进入夏季后,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开始变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注意糖尿病治疗细节,可能会导致血糖变化,影响健康。三大习惯,帮您在炎炎夏日“静”血糖!

01 睡眠习惯

夏季太热,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从而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营造一个较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热、过冷,如果晚上吹空调要避免冷风对着人吹,而且应盖上适宜的被子。

此外,一些人可能在夜间发生低血糖,但不知道,早晨起床后睡衣是潮湿的,以为是天热出汗,导致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这一点需要注意。

02 饮食习惯

夏季一些人晚餐时间推迟,或者增加了夜宵,一方面规律饮食打乱之后可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导致饮食过量。

夏季需要格外注意食品卫生,如果不慎导致急性胃肠炎,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因为腹泻、呕吐,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如果没有及时调整降糖方案,有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此外,夏季出汗较多,糖尿病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饮水过少,血液浓缩也会升高血糖数值。

03 运动习惯

夏季运动建议选择早餐后或者晚饭后,而且运动前和运动后都需要监测血糖,以便根据血糖调整运动量或者治疗方案,避免血糖过低或者过高。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水平较高(>14mmol/L)不建议运动,容易导致血糖浓度急剧上升,病情加重。

除了季节变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皮下脂肪增生和测血糖前没有洗手导致的试纸污染也会影响血糖测量结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测血糖前,无论有没有吃东西,都应该洗完手再测血糖。

转自:中国疾控动态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得了糖尿病,“六忌”不能忘!忍一个月,或有利于血糖下降

糖尿病是现代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对健康危害很大,想要控制疾病除了常规的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之外,健康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有了解糖尿病饮食禁忌远离升糖食物才可以阻止疾病更加严重。

所以了解糖尿病饮食禁忌,远离升糖食物才可以阻止疾病更加严重。#健康科普行#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01

血糖值正常是多少呢?

1、血糖在空腹的时候,应该是在3.9-6.1毫摩尔/升这个区间,这属于正常现象。

2、餐后1小时的血糖在6.7-9.4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的血糖应该是小于7.8毫摩尔/升,而餐后三小时的血糖则应该恢复到空腹的状态下。

如果你的血糖会比上述的值要高的话,则很可能是患上糖尿病了,建议是要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以便确定病情。

02

得了糖尿病,“六忌”不能忘!忍一个月,或有利于血糖下降

一、忌高食盐食物

盐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食物,对于炒菜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调料,可是如果食用过多盐量的话,那么他就会增加身体的血容量,而且还会引起高血压,增加了心脏很多负担。

如果长期吃高盐食物,还会引起动脉粥样化的现象,这就使糖尿病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所以在生活中要食用一定的盐量,每天不超过三克。

二、忌高糖分食物

甜的东西并不意味着糖分就很多,例如阿斯巴甜;而不甜的东西,糖分有可能很高,例如奶油。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每天都分配好热量和糖分的比例,能量高的食物最好要少吃,严格控制好能量的摄入,才是保证血糖稳定的重要前提。

三、忌多吃粗粮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进食后它会感到饱,不容易挨饿,并能减缓糖的吸收,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但在生活中,许多爱吃糖的人走极端,他们认为粗粮可以控制糖分所以多吃粗粮,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粗粮也是主食,你不必一次吃掉所有的食物,你也需要限制它,在正常情况下,粗谷物的日摄入量为50g~150g。

四、忌夜夜加班,夜夜笙歌

研究表明: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为什么糖尿病会找上年轻人呢?年轻人比较随性,生活没有规律,越是晚越是精神,追求事业的年轻人,努力拼搏,夜夜熬夜加班工作。

而偶尔放松下来,又希望在夜晚好好娱乐一下,但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极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血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五、忌喝酒精食物

血糖的升高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果已经有了糖尿病的迹象就应该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在饮食过程中,应该远离含酒精的食物。

很多人在饮食过程中爱喝酒,含酒精的食物也总是大量进食,这种错误的饮食行为有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明显,酒精摄入过量之后会对血管造成刺激,甚至影响胰岛功能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生物功能下降,都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

六、忌总生气发火

情绪也是引起血糖升高的诱因之一,因为胰岛素的分泌除了受到血糖和一些内分泌激素影响以外,还受到神经功能的影响。

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处于生气、焦虑、紧张以及压力过大的情况,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激素会因此而升高,长期处于这种情况,身体会无法正常调节血糖稳定,导致血糖升高。

03

常见的降血糖误区

╚为了测血糖,节食不吃饭╗

对高血糖患者而言,饭后两小时内的血糖值是最高的,所以很多人便以为,测血糖前应该节食,不吃饭。

这是错误的,因为空腹测血糖的危害更严重,检测结果也不准确,所以不需要空腹和缺水太长时间。

╚血糖高主食越少吃越好?╗

虽然吃太多精制米面等主食,确实会使血糖升高,但并不意味着不吃主食或吃太少,就可以起到降血糖的效果。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日常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人体每天所需的热量60%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长期不吃主食,会增加肝脏负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的情况还会引起“饥饿性酮症”。

结语:

想要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你已经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就要通过少摄入糖分,多运动的方法来改善,年轻人要学会珍爱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静”享健康丨预防糖尿病,不让“甜蜜”成为负担

作为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对个人及家庭造成深远影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2%。这意味着,每9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今年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具有以上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进行糖尿病筛查。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一次。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糖尿病筛查可使这些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那么得了糖尿病,要怎么吃呢?《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 年版)》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

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记者:郁婷苈

原标题:《“静”享健康丨预防糖尿病,不让“甜蜜”成为负担》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静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