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药物(糖尿病非药物治疗的特点)
防控糖尿病要重视非药物疗法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
糖尿病是一种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较难治愈,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使糖尿病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本期,我们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徐春,同大家谈谈如何通过非药物疗法防控糖尿病。
记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请问糖尿病能预防吗?
徐春: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我国医学工作者自1986年开始,进行了一项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预防研究,简称“大庆研究”。一共有577名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了长达6年的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每日摄入总热卡、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同时进行了长达30年的随访。2016年,医学工作者发现,这些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了39%,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降低了26%。“大庆研究”证明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健康心态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糖尿病十分重要。
记者:控制饮食包括哪些内容?
徐春:一是控制主食总量,五谷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也就是每天摄入200~350克左右的主食。这个范围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身高、体重、病情轻重、是否有合并症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糖尿病患者可将每日主食总量按照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入三餐中,并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如多食用五谷米饭、糙米饭、苦荞米饭、杂粮窝头等主食。
二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乳脂中。如果摄入量过高,容易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鱼类和植物油中,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等。适当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建议日常饮食中适当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不要过度摄入饱和脂肪酸。
三是蛋白质摄入要充足。动物蛋白是由动物提供的蛋白质,如肉、蛋、奶等,植物蛋白是由植物提供的蛋白质,如大豆等。人体的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12种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另外8种人体不能合成,需要依靠食物提供,称为必需氨基酸。动物蛋白中一般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蛋制品和乳制品,而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很少。因此,建议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
四是摄入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和水果。我们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升糖指数大于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升糖指数小于等于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进入胃肠后停留时间长,葡萄糖释放缓慢,可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从而有效控制血糖。建议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和水果。每天进食的蔬菜量应达到400~500克,尽量选择热量较低、维生素和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生菜、菠菜、西红柿、萝卜、苦瓜、黄瓜、冬瓜、香菇、花菜、竹笋等。食用水果时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柚子、樱桃、苹果、桃、杨桃、杏、橘等。
五是限制盐的摄入。建议成年人每日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减少烹调用盐,少食用咸菜、榨菜、酱菜、咸鱼、咸肉、咸鸭蛋等腌制食品。
记者:如何倡导有规律的运动?
徐春: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此外,运动还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等。
记者:除了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日常生活中还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徐春:总的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适当运动、保持体型、心态平稳、戒烟限酒。其中,戒烟限酒十分重要。烟酒的危害是巨大的,长时间大量吸烟的人群得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群高10倍以上,还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风险。长期喝酒会使血压升高,对心脏、中枢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过量喝酒还会损伤肝细胞,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过生活方式不能控制高血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出品)
新药非奈利酮获批上市!糖尿病肾病有了新选择,不仅保肾还能护心
刚工作时,常常会听到前辈反复说着一句话:“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没错,如今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尤其是遇到太多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许多患者甚至需要终身进行透析治疗,有些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中途放弃,令人无比惋惜。
然而,惋惜归惋惜,对于糖尿病肾病,至今在我国仍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虽然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及卡格列净和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及度拉糖肽等,都被证实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这些药物主要还是通过降糖作用的同时保护肾脏,并且还需要采取综合手段才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但是最近,从美国传来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福音,7月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非奈利酮在美国上市,可以说开创了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新时代。
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新选择
非奈利酮是首个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用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的蛋白尿,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研究发现,醛固酮-盐皮质激素受体(M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诱发肾脏和心脏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奈利酮可直接抑制MR的过度激活,所以可减轻肾脏及心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改变。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相比,可使糖尿病患者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18%,且用药4个月后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降低达31%,且可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非奈利酮的上市,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选择,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另一个好消息是,开发非奈利酮的拜耳公司已经向我国药监部门递交了上市申请,相信不久该药就能够在我国与广大患者见面了。
非奈利酮不仅护肾,还能护心
除此之外,非奈利酮还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非奈利酮可使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14%,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风险,还有研究显示非奈利酮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与其他同类药物比较,其引起的血钾水平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随着非奈利酮的上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药会一跃成为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使广大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Bakris GL,et al.N Eng I J Med.2020;383(23):2219-2229.
[2] 陈威宇,唐子勇,毕书红.糖尿病肾脏疾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2):10-14.
#秋季健康不打烊# #健康明星计划#
美国发布最新的糖尿病指南,二甲双胍瓜不再是“王者”
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22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当中对糖尿病检测、用药、护理、监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指导。尤其是在血糖控制方面,有比较重要的调整,在糖尿病界有着“神药”“基药”之称的二甲双胍,“王者”地位不再。这对全球糖尿病的防治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控制糖尿病,主要是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指南用一个图形象地描述了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的综合方法。
主要是指非药物疗法,从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就要开始进行,措施包括:
1、在家中备一套量杯和厨房磅秤,严格按医生或者糖尿病食谱选择食物类型及分量。
2、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要限制那些经过精加工的碳水,例如蛋糕、甜点、奶茶等,饮食中避免添加糖,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快餐。
3、多吃富含纤维的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乳制品,比如胡萝卜、青菜、西葫芦或西红柿,每摄入1000大卡热量至少包含14克纤维。多吃鸡肉或豆腐这样的瘦肉蛋白质,以及糙米或藜麦这样的全谷物。
4、控制体重,建议超重及肥胖者减掉目前体重的5%-10%,能让胰岛素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而肥胖不但增加糖尿病风险,还会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
5、适当锻炼,运动能促使肌肉从血液中吸收糖分,有助于你饭后血糖水平下降得更快。
支柱1: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数值,定期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不同于即时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往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样医生就能知道患者控制的情况是好是坏了。
指南建议:在不引起低血糖的前提下,推荐将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以下。如果能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健康范围内,那么就能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如神经损伤、眼部问题或者心脏疾病。
首先通过饮食和锻炼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必须开始用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
但要注意,目前没有医学证据能证明某些食物或者保健品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支柱2:使用有心肾获益的药物以往,一旦开始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被推荐使用二甲双胍,因为其效果好,副作用小,被广泛作为基础用药。
但是,新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二甲双胍的一线地位,如果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出血、周围动脉硬化等,或者合并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可以首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SGLT-2抑制剂;如果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可以首先选择具有肾脏获益作用的SGLT-2抑制剂。
如果需要注射用药,首选GLP-1受体激动剂而不是胰岛素,也可以二者联合用药。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高危因素,也就是说,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把两类新药作为一线降糖药物而不是首选二甲双胍。
当然,如果没有心血管和肾脏病变,还是可以首选二甲双胍的。胰岛素治疗开始后也应该继续使用二甲双胍,这对控制血糖和代谢都有益处。
支柱3:血压管理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会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就要考虑开始药物降压治疗;若≥160/100mmHg,必须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140/90mmHg。
五类降压药物(ACEI、ARB、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都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中ACEI或ARB是首选药物,也是联合降压方案中的基础药物。
支柱4: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以及达标率却较低,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脂管理。
伴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男性≥40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肥胖和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3个月监测血脂1次。
对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下,每4~12周监测1次血脂,此后每3~12个月监测1次血脂。
SGLT-2和GLP-1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重吸收葡萄糖,促进尿葡萄糖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它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肾脏事件的风险显著下降,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减量使用。目前我国被批准临床使用的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等。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能显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也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均需皮下注射。#二甲双胍##关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