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现显糖尿病(你现在糖尿病是什么样的)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香港中大:糖尿病或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抗击新冠肺炎)香港中大:糖尿病或为感染新冠肺炎高危因素

中新社香港7月8日电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大)8日发布消息指,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有机会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因素。

香港中大表示,综观香港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患者多患有糖尿病,凸显了确定相关高危因素及背后机制的迫切需要,以保护易受感染的群组以及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校研究团队最近采用名为“孟德尔随机化”的统计方法,寻找可能与新冠肺炎相关的高危因素。该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大数据”,以探索能改变ACE2受体(又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肺部表达程度的相关疾病和血液蛋白。已有充分证据表明,ACE2是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关键受体,这受体的表达程度愈高,感染机会愈高。

研究团队通过对500多种疾病或特征的筛查,发现糖尿病相关特征会增加ACE2受体的表达程度。在1型和2型糖尿病及相关特征的多个数据集和多种分析方法中,团队都观察到糖尿病与ACE2受体表达程度之间存在显着兼正向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糖尿病可能是其中一项高危因素,通过改变ACE2受体的表达程度,增加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机会或加重感染后的病情。

研究团队还发现,与ACE2受体表达程度改变有关的血液蛋白,或有助于阐明新冠病毒损害人体的潜在分子机制。这些蛋白更有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帮助药物的研发或重新定位,为治疗新冠肺炎带来新方向。

领导是次研究的中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助理教授苏汉昌表示,是次研究主要为探索性,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属初步。希望有关工作能够揭示新的研究策略,并在将来引导更多的验证性研究。(完)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

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

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JAMA发布中国糖尿病最新流行趋势:“近4成中国成人是糖尿病前期”

牛艳红 许奉彦·我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507].医师报,2017-7-6(3)”

6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永华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35.7%,我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JAMA. 2017,317:2515)

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此次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略低于美国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12%~14%)。

不过,研究者指出,该研究采用的是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值≥126mg/dl、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00mg/d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如果采用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则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图1)。

研究还发现,2013年的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35.7%,据此估算,我国有3.881亿成人为糖尿病前期(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04亿和1.877亿)。

其中,糖尿病前期的定义为空腹血糖值100~125mg/dl、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40~199 mg/dl或HbA1c为5.7%~6.4%。

此外,分析发现,糖尿病患病率在老年人群、男性、城市居民、经济发达地区居民以及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高。糖尿病前期流行率在老年人群、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高。

研究还发现,中国超重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更高(15.4%与8%),这与既往研究中亚洲人群在相同BMI水平时糖尿病风险更高的发现一致。如果使用亚洲的 BMI 划分标准,则可以看到中、美超重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更相近。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小幅提高

研究显示,2013年,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6.5%的人已知自己患病,32.2%的人正在接受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49.2%的人血糖得到有效控制(HbA1c<7%)。

虽然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与2010年(分别为30.1%、25.8%和39.7%)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较低。

分析显示,老年人群、女性和城市居民的患病知晓率和治疗率更高,但就治疗控制率而言,年轻人群和城市居民更高,不同性别、BMI和经济水平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

藏族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显著低于汉族

研究还发现,和汉族相比(14.7%),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患病率更低(满族除外),其中藏族和回族人群的患病率最低,分别为4.3%和10.6%(图2)。

藏族和回族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率也较低,分别为31.3%和31.9%。而满族糖尿病前期流行率(43.4%)则显著高于汉族。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汉族人群相比,藏族人群患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分别降低58%和23%,回族分别降低27%和22%。

文章指出,藏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前期流行率较低的可能原因包括:较低的体质指数、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特殊的饮食习惯以及高海拔地区生活等。

中国慢性病以及危险因素监测研究是2013年开展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市、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7万余名18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了调查。

研究者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教授

为我国糖尿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王临虹 教授

该研究报告了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并比较了中美以及当前与既往的糖尿病流行差异。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和糖尿病前期流行状况仍令人担忧;而且,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然较2010年有所改善,但仍显不足,提示我国在对糖尿病患者的发现、规范管理以及有效控制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

目前社会环境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特别是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活动、烟酒成瘾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逐年上升,这些都是引发糖尿病上升的危险因素。针对目前严峻的糖尿病形势,国家应更加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公众对糖尿病防控的认知,改善增加体力活动的社会环境,提高基层、社区的慢性病防治能力,关注职业场所的健康管理福利等等。对于个人防控措施,在生活方式上,注意膳食平衡,加强体育运动,将BMI保持在正常的范围,戒烟限酒。35岁以上的人应尽量每年检测血糖,如果有抽烟、喝酒、不注意锻炼等高危行为,有家族遗传病史及肥胖的人群,更应尽早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

该调查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方法规范、质控严格、数据质量较高的具有全国和省级代表性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该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糖尿病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专家连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

客观反映我国糖尿病流行现况

贾伟平 教授

该调查覆盖地区广且样本量大,客观反映了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现实情况。研究显示,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4%,较2010年的9.7%有所升高,但增长的态势有所减缓。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一亿。因此,我国糖尿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在这次调查中还报道了多个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尤其是藏族和回族,这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有关,然而这些少数民族的患病率之后是否会升高,还需要以后的调查结果来确定。

该研究中,糖尿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都比2010年有所改善。尤其是糖尿病治疗控制率,已接近50%,这与我国糖尿病防控政策落实到位、公众健康意识提高有很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病知晓率只有36.5%,而63.5%的患者是通过筛查发现的,这提示在人群中及时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性。研究尚显示,糖尿病患病知晓率和治疗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老年人群高于年轻人群,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男性、农村、年轻人群的筛查和教育。

《医师报》7月6日3版

编辑、排版:《医师报》毕雪立